今年2月12日,是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赵尚志将军牺牲60周年纪念日。在新春到来,举国上下同心协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时候,人们更加怀念为解放劳苦大众而英勇捐躯的先烈们。赵尚志就是千千万万先烈中的一个优秀代表。追忆往昔,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我们学习赵尚志将军崇高思想和优秀品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
赵尚志,1908年10月26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夏,17岁的赵尚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曾介绍他到广州参加黄埔军官学校学习。1926年5月,蒋介石迫害共产党人,赵尚志按照党的指示,重返哈尔滨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他曾经两次身陷囹圄、两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但是他并没有绝望,都重新站起来,凭着对党的一片忠心,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向敌人展开更加猛烈的进攻,1927年2月,赵尚志在长春被敌人逮捕。虽然他受尽拷打和折磨,但是,他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此,敌人派来一位青年教诲师,给他讲孔孟之道,劝其“改邪归正”。结果,这位教诲师却反而被赵尚志“感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32年5月,担任省军委书记的赵尚志来到巴彦抗日游击队,该队曾一度发展到五六百人,后因受到“左”倾思想影响,被日寇瓦解,中共北满省委错误地把他开除了党籍。赵尚志没有气馁,百折不挠,独自打入抗日义勇军 “朝阳”队,从马夫干起,一直到任该队参谋长。后来,他携枪带领7名同志,找到中共珠河县委,建立起叫日寇闻风丧胆的珠河抗日游击队。不到三个月,队伍发展到70余人,开辟了珠河抗日根据地,成为北满地区抗日武装的核心。后来,组织上恢复了他的党籍。在此期间,日寇悬赏万元通缉赵尚志。民间流传着他“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的说法。
1938年1月,抗日斗争转入非常困难时期。赵尚志应邀赴苏“商讨重大问题”,被苏方无理关押。他率领的500名抗联精锐部队,被苏军缴械,押送新疆,导致抗联主力瓦解。后来,赵尚志率领百余人回到东北,投入了抗日战斗。1941年夏,赵尚志被指控反对“王(明)康(生)指示信”、“企图捕杀北满领导人”等罪名,被“永远开除党籍”、“撤消一切职务”,并调去苏联进行批判。但赵尚志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他在给党的申辩书上写到:“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做党的工作,是我一生的任务。我郑重地要求恢复我的党籍。我一天也不能离开党,希望党组织一天也不要放弃对我的领导……”艰难处境,党内残酷斗争的打击,都没有挡住赵尚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脚步。他说:“饿死也要死在东北战场上”。1942年2月12日,他率5人抗日小分队回到了有70万日本关东军严密封锁的东北,不幸被敌特枪击致重伤昏迷被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尚志将军腹部流血不止,但他至死“置刀枪痛苦于不顾”,怒斥敌人,宁死不屈,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流尽了最后一点血……凶狠的敌人把赵尚志的头割下来送到长春请功,把他的躯体扔到松花江的冰窟里……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在创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岁月中,赵尚志与广大战士、群众、民主人士都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敢杀敌。在驻地,他和战士们一起帮助老百姓挑水、磨面和干杂活。在生活上,他与大家同甘共苦,就是有一个鸡蛋,也要打到锅里,让大家吃。行军宿营时,赵尚志把老百姓和战士安排到最暖和的炕上,自已铺些草睡在地上。他看到战士的鞋破了,就把自己的鞋脱下来给战士穿上,所以他的吃和穿戴总是最差的。谁有病了,他就端水送药,热心照顾。协同战士一样站岗放哨。一位战士喜欢他的战马,他就让战士骑走。赵尚志经常说,我们是人民的部队,老百姓是我们的父母。所以,他要求游击队员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拿老百姓的东西,借物奉还,损失赔偿,人吃马喂一律按市价付钱。游击队离开驻地,赵尚志总是留在最后,挨家检查询问有无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征求老百姓对部队的意见,与其亲切话别。他的言行深受战士和老百姓的称赞和爱戴,人们都说,赵司令是个好人,共产党的游击队才是我们自己的抗日队伍。由于赵尚志抗日坚决、爱国爱民,为民除害,较好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广大抗日军民的拥护。1934年3月底,赵尚志邀集十几支义勇军的首领,共同商议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大家选赵尚志为司令。1934年6月28日,珠河反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队伍很快就扩大到450多人。在他的领导下,逐步形成了以珠河、宾县为中心,东西200余里,人口达10万的“红地盘”。敌人惊呼这里是“共产王国”。
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在极其险恶的战争环境下,赵尚志将军勤于学习,敢于实践,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理论、古今军事知识和东北抗日战争的实际相结合,在实战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探索其内在规律。他经常说:“打仗的目的是消灭放人,所以他主动与装备优良的日军作战,必须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敌少则打、敌多则退,声东击西、兵贵神速,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熟练掌握“分散、集中、转移”这三项用兵方法,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
1934年11月,日军纠集了300余日伪军“围剿”赵尚志的哈东支队。一次,赵尚志率200余骑兵返回根据地途中,正分宿营地,突然被800余日伪军包围,双方发生激烈战。在敌人地火的猛烈轰去下,赵尚志手部负伤、战马跑失,但是他仍然沉着冷静,指挥部队顽强阻击敌人,战斗直打到天黑。赵尚志命令几名骑术较好的战士,带着30多匹战马,趁夜色从日军和伪军的结合部突出重图,而我主力则悄悄隐蔽在原地不动。敌误认为我军已全部突出包围,就以大部分兵力追击马群。赵尚志见敌人离开阵地,立即指挥队猛攻其背,敌顿时大乱,我军迅速安全转移。此役击毙伤日伪军百余人。我军以死伤3人的代价,取得了战斗胜利。日军指官望看着我军转移方向,感叹“此战必有名将。”
随着战斗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学习的深入,赵尚志综合归纳了:“运动战、外线战、进攻战、歼灭战、化整为零和化零为整、诱敌、毁敌、间敌、疲敌、惑敌等10种游击战术。还组织“模范队”、“军政学校”集中骨干,学习军事、文化知识,为抗联培养了一批优秀指挥员。赵尚志的部队一度发展到10个师,6000余人,他们转战松花江两岸30多个县,把抗日斗争推向高潮。日寇无可奈何地说:“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1937年冬,为打破敌人疯狂“讨伐”,赵尚志组织部队“西征”,到达目的地后,800余日伪军尾随而来。为了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赵尚志率200余骑兵急速北进,并派20人以弱示敌、诱敌深入,千净利落消灭日军30余后,迅速甩开敌人。赵尚志清楚地知道、敌人绝不会善罢甘休。当部队撤到通北县东部山区一个叫“冰趟子”的地方时,他命令停止前进,就地修筑工事,利用两侧茂密的山林、中间雪盖冰滑的道路,以及伐木工人住的4个木房子,给敌人布下了天罗地网。果然,由日军竹内部队守田大尉率领的800余日伪军接而至。赵部以牺牲7人的代价,一举击毙守田大尉以下日伪军200多人,击伤、冻伤敌100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著名战例。之后,赵尚志率部150余人,在龙门击毙日军町田少佐以下20人。为了报复,敌人增派飞机、骑兵追寻作战。在逊河夜晚宿营时,遭敌大批骑兵偷袭,赵部仍成功突围。日军指挥官竹西称赵部“训练有素”,是“优秀无比之军队”。随后,赵尚志率部以树皮、马内充饥,徒步冒雪穿越小兴安岭林海雪原,返回根据地。
此次远征,我军纵横数千里,大小百余战,攻占20多座城镇,歼敌110余人,打乱了敌人“围剿”计划。日军视赵尚志的部队为“最顽强”“最活跃的匪团”,称赵尚志是“匪势最为活跃的代表者”,他令人心惊胆寒。
解放后,为了纪念赵尚志将军,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1982年,中共黑龙江省委作出了《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推翻了一切不实之词,使历史沉冤终于平反昭雪。
赵尚志将军是一位坚贞的共产主义战士、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骁勇善战的军事指挥员,直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为人类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文作者: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