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精神的形成
大庆精神形成在如火如荼的大庆石油会战年代。1960年初,中共中央批转了石油部党组关于组织松辽石油会战的报告,一场气壮山河勘探开发大庆油田的大会战打响了。在这场会战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职工、解放军转业官兵、石油地质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石油院校师生汇集到茫茫松嫩平原。当时石油会战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相当恶劣,但会战队伍在石油部党组和会战工委的领导下,发扬革命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一举拿下了大油田,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我国的工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纵观大庆精神形成的历史过程,有五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标志事件。
石油部机关党委作出学习《实践论》《矛盾论》的决定
大庆石油会战初期,人们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会战的主战场萨尔图,地处高寒地区,遍地是荒原、泡泊、沼泽和盐碱滩,冬季长达7个月,冻土层达2米厚。几万人的会战队伍短时间集中到这个人烟稀少的荒原上,各项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暂时跟不上,吃、住都面临巨大困难。然而,最难的还不是这些生活上的困难,而是面对这个方圆数百公里的大油田,从何处下手才能高速度、高水平地开发和建设好这个大油田。过去,我国没有发现过大油田,更没有开发这样大油田的经验。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可能有现成的办法照抄照搬。重重矛盾和困难,摆在了会战队伍的面前。
早在1959年底,周恩来总理在听取石油工业部党组汇报松辽石油大会战的工作时,就预见到这场会战将是一场大仗、恶仗,提出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大会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会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了打好大会战,1960年4月10日,石油部机关党委作出学习《实践论》《矛盾论》的决定。《决定》刊登在大会战的机关报《战报》创刊号上,明确指出:“我们正面临的石油会战,是一场大规模的生产实践和科研实践”“在会战中,把别人的经验都学到手,但又不迷信别人的经验,不迷信书本,我们要勇于实践,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风格,闯出自己的经验。同时,我们在实践中要不迷失方向,就要掌握马列主义的理论武器,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包括正确认识油田规律,使我们的实践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党委决定立即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干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并号召非党职工都来学习这两本著作,用这两本著作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组织我们大会战的全部工作。”1960年4月29日上午,石油会战誓师大会在萨尔图召开,会议要求,发扬党和毛主席长期教导的刻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实践、顽强克服困难的革命精神,打好石油大会战;要开展一个大规模学习毛主席《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运动,把“两论”的思想作为大会战全部工作的指针。石油部机关党委要求,学习“两论”要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边读、边议、边做的方法,每周学习不少于六个小时。各级党委要订出学习计划,并列入向上级党委汇报的内容。
学习“两论”的决定,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全战区立即掀起学习“两论”的热潮。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开会时学,总结工作时学,遇到问题和矛盾时结合实际学。各单位也相继建立了领导班子中心学习小组,还建立了学习日制度。此外,还由领导带队,机关政工干部组织宣讲团,下基层给一线会战职工讲解辅导,介绍心得体会,并深入基层了解学习情况,总结、推广学习经验。《实践论》《矛盾论》单行本,基本上人手一册。许多职工把“两论”单行本带在身边,或放在枕头下,有时间就读上一段。钻台旁、工地上、车间和宿舍里,到处都能看到干部、工人学习“两论”的场面。石油部党组书记、部长余秋里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在会战领导小组召开的扩大会议上特别强调,这场石油大会战,不仅是一场为国争光、为民争气的志气仗,说到底是一场政治仗。不管遇到多大困难,花多少代价,也要打上去。他说:“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全部工作的指针,‘两论’的思想是会战的灵魂,这两篇文章我们一定要很好地读,反复地读。读了毛主席的著作就会感到头脑清醒,浑身是劲,就有办法;离开了毛泽东思想,就什么事情也搞不成。”
会战初期,几万名职工学习“两论”,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次大普及。最突出的成果表现在广大职工努力学习、运用“两论”的观点,分析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坚定了搞好石油大会战的信心。当时生活困难,一无房屋过夜住宿,二无炉灶烧饭充饥,连油盐酱醋、锅碗瓢勺在当地也很难买到;生产条件差,器材不齐全,设备不配套,汽车吊车又不足,草原上还没修公路,就连运到火车站的几十万吨器材和整套的钻井设备都没有卸车、运输的工具。但通过学习讨论,广大会战干部职工认识到,眼前的这些生活上、生产上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困难。国家缺石油,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霸权主义用石油卡我们的“脖子”,这才是全局性的困难,第一位的困难。这场大会战,再困难也只能上,不能下;只能进,不能退。只有扛起困难,把会战打响,尽早拿下大油田才能解决国家缺油的主要矛盾。广大会战职工在学“两论”过程中,认清了肩上的历史责任,振奋了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革命精神,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战斗口号,发出了“要甩掉我国石油落后帽子”的豪迈誓言。
开展学“铁人”、做“铁人”活动
石油大会战打响后,涌现出许多不惧困难,忘我奋斗的会战楷模,王进喜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1960年4月29日,在石油会战誓师动员大会上,余秋里号召广大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王进喜作为会战涌现出的第一个标兵,在会场上披戴红花,接受了全场雷鸣般掌声的赞扬。广大干部职工发自内心赞美这位在困难中磨炼出来的钢铁战士,一个学“铁人”、做“铁人”的活动在全战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王进喜的事迹,激发了石油工人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夺取石油大会战胜利的斗志和干劲。7月1日,会战指挥部召开庆祝“七一”和第一战役祝捷大会。在几十面彩旗的引导下,被誉为大会战“五面红旗”的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骑着高头大马,由所在单位的党政领导牵马引镫,进入会场,恰似古代征战的勇士凯旋而归。他们绕场一周,所到之处鞭炮声、口号声、掌声响成一片。石油部副部长、大会战总指挥康世恩在讲话中总结了第一战役的战绩。他指出,在会战中全体职工干劲越来越大,一个“铁人”前面走,大批“铁人”紧跟上,一个人人学“铁人”、人人做“铁人”运动蓬勃兴起,深入人心。他号召大家要进一步开展学“铁人”运动,把先进水平变成普遍的水平。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是在艰苦创业的会战初期,为了甩掉我国石油落后帽子,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先进典型。7月28日,石油部机关党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学习王、马、段、薛、朱运动的决定》,《战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个《决定》。《决定》介绍了“五面红旗”的先进事迹,还概括地总结了他们在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围绕生产任务和职工生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贯彻群众路线,依靠群众搞好生产管理,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提高工作效率;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苦干;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决定》号召全战区所有职工,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认真地向“五面红旗”学习,争取会战的更大胜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铁人前面走,千万个铁人跟上来。在学“铁人”、学“五面红旗”活动中,各单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通过学、比、赶、帮,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大发扬。先进的更上一层楼,一般的跨入先进行列,后进的急起直追。从五一会战打响到6月底,仅仅两个月时间,就涌现出一大批铁人式的好干部、好工人、好工程技术人员。各探区、各战线,整个油田上,到处都有“学铁人,做铁人”结出的累累硕果。“铁罗汉队”1215钻井队、“铁罗汉”装卸排长祝贺明、采油能手姜岱冬、运输能手祝三元、“一块好钢”安装工人王炳忠、“罗盛教式”的共青团员薛天勤、“钢骨红心”的65人报捷队、深夜冒严寒跳入水中抢救国家财产的“钢铁小分队”——个个都高扬着铁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勇往直前、忘我拼搏。广大职工苦干实干,敢赶敢超,油田勘探开发建设进度得到不断提高。从新疆石油管理局来参加会战的孙玉廷带领1203青年钻井队,大胆地提出学“铁人”、超“铁人”的口号。在孙玉廷的带领下,全队职工猛打猛冲,顽强拼搏,月月超额完成打井任务,进入“红旗单位”的行列,被授予“猛虎钻井队”荣誉称号。还有一些原来默默无闻的钻井队,在“五面红旗”以及其他先进典型的鼓舞和激励下,也跃跃欲试赶超先进。一时间,全战区呈现出“五面红旗乘东风,一旗高举万旗红”的动人景象。
战区召开第一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号召发扬“三要”“十不”精神
1960年5月25日至27日,大庆第一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探区和总指挥部机关各部门的党委书记,井队、车间、科室的政治指导员和支部书记。会上,钻井1205队指导员孙永臣介绍了围绕生产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装卸大队七中队一分队介绍了人人做政治工作、事事做政治工作的经验;孙玉廷钻井队、葡二井等单位介绍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理论联系实际,出现生产飞跃发展新气象的经验。通过广泛交流经验,大家一致认识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是放手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深入人心,人人做、事事做,才有活力。石油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吴星峰在会上作了《关于战区政治工作的体会和今后政治工作的任务》的报告。《报告》指出,这次大会战的根本目的是要高速度、高水平地发展石油工业。大会战的指导思想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吸收我国十年来和世界各国在油田开发方面的一切先进经验,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多快好省地勘探开发油田的道路。两个多月的事实证明,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条道路。总括起来说有三个特点:一是强调实践,以毛主席的《实践论》的思想做指导,以辩证法为方法;二是以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指导油田的勘探方法;三是在企业管理上采取在党的领导下,彻底放手发动群众的方法。大会战首先是做人的工作、抓政治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庆在石油大会战中,狠抓形势任务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学“铁人”运动,使会战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集中体现在“三要”“十不”精神。
“三要”是:一要甩掉石油工业的落后帽子;二要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三要在会战中夺冠军,争取集体荣誉。“十不”是:第一,不讲条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第二,不讲时间,工作紧张时不分白天黑夜地干;第三,不讲报酬,干啥都是为了革命,为了石油,不光是为个人的物质利益而劳动;第四,不分级别,有工作大家一起干;第五,不讲职务高低,干工作不管是局长、队长都一齐上;第六,不分你我,互相支援;第七,不分南北东西,不论是玉门来的,四川来的,还是新疆来的,为了会战,一个目标;第八,不管有无命令,只要是该干的活,就抢着干;第九,不分部门,大家同心协力;第十,不分男女老少,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什么需要就干什么,就如作战一样,上了前线,到了关键时刻,不管是卫生队、担架队,还是伙夫、马夫都要上。
“三要”“十不”精神,在会战艰苦创业年代,起到了充分发挥会战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变劣势为优势、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激励和推动作用。“三要”“十不”精神,体现了以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为代表的会战职工那种一往无前、知难而上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除了在标兵模范人物身上有所体现,在广大会战职工中也形成了普遍风气,成为夺取石油大会战胜利的强大动力。广大会战职工夜以继日,大干快上,努力多打井、多采油。1960年6月1日,会战开始仅1个月时间,第一列挂有21节油罐的原油槽车,就从萨尔图东油库装油外运。到6月底,已生产原油5万吨;到8月底,会战仅4个月,原油日产量便达到3000多吨,当月生产了原油10万吨。
“三要”“十不”作为一种革命精神,受到石油部党组和会战领导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同时也成了会战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与会代表讨论、总结、提倡和大力弘扬的主要内容。石油部党组书记、部长余秋里经常对广大会战职工讲,人就是要有一股气。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队伍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这三股气结合起来,就会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参加石油大会战,就是要有冲天的革命干劲,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充满必胜的信心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
一把火烧出“岗位责任制”
到1962年底,从生产规模上看,大庆已建成400多口油、水井和十几座转油、注水站。它们分布在近百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油田上,昼夜连续运转和生产,每天的原油生产和原油外运能力均达到万吨水平,日常生产管理工越来越繁重。管好油田生产对完成全年原油生产计划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由于会战职工来自四面八方,干部又缺乏管理油田生产的经验,管理制度尚未建立,职责不分明,工作往往顾此失彼,生产事故时有发生。
1962年5月8日凌晨1时,刚建成投产不久的中一号注水站发生火灾,大火烧光了全站厂房设备,损失达160余万元。事故发生后,会战工委和采油指挥部党委马上成立调查组。经查明,失火原因是柴油机伸出厂房外的排气管喷出炭火花,大风把火花吹到临时厂房顶上钻入瓦隙,燃着了油毡纸和锯末,导致灾情发生。火情虽然很快被发现,但值班干部和工人上房灭火时,发现两个手提灭火器失效。找消防水龙带的时候,又发现水龙带被锯断,水枪头不知去向,无法接通水源控制火势。等到消防车赶到,大部分厂房已被熊熊烈火燃着,一座崭新的注水站成了一片废墟。
中一注水站火灾暴露出了生产管理混乱、岗位职责不清、缺少规章制度等问题:一是工作有了成绩,沾沾自喜,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二是有了问题不去努力解决,也不向上级如实反映情况,说假话,报喜不报忧;三是发现问题不切切实实地去解决,口头上说说就算了,问题还是问题;四是出了问题就事论事,只从技术业务上找原因,不提高到思想作风上来认识;五是党支部没有起到战斗堡垒作用,各级领导不深入基层。
中一注水站重大火灾事故引起了高度重视。余秋里部长迅速从北京赶来,查看火灾现场,听取调查组汇报。在连夜召开的会战工委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现在油田已进入正规开发建设阶段,为了管好生产,必须要建立健全一套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且要一丝不苟地执行,这样才能把几万名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与生产建设中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
为了使广大职工群众从中一注水站火灾事故中吸取教训,5月10日,全战区召开干部大会,通报了中一注水站事故。会议决定,组织基层干部和一些岗位工人到中一注水站火灾现场参观,在全战区开展一场“一把火烧出来的问题”的大讨论,发动群众,揭露矛盾和问题,查隐患,堵漏洞。随后,《战报》以《一把火烧出的问题》为题,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了中一注水站事故调查报告。在大讨论中,会战工委确定以“加强基层工作,开展红旗队活动,大力改进作风,全面管好生产”为1962年工作的基本方针。为贯彻这一工作方针,会战工委要求在全油田普遍建立和全面推行生产管理制度。到1962年9月底,全油田8个指挥部的所有基层单位,已普遍建立了生产岗位责任制度。1964年,石油部副部长徐今强到大庆主持会战工委工作,他在总结岗位责任制六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时,根据群众实践的基础,又补充了安全生产制和岗位练兵制。这样,经过多次总结、充实、修订的大庆油田一整套工人岗位责任制度基本定型,共包括八项制度,即岗位专责制、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设备维护保养制、质量负责制、班组经济核算制、安全生产制、岗位练兵制。
实践证明,岗位责任制度是全面管好生产的一项有效制度。大庆油田在创建岗位责任制的过程中,除了工人岗位责任制,还先后建立了基层干部岗位责任制、领导干部责任制和机关干部岗位责任制,使大庆的岗位责任制逐步配套完善。建立健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关键在于能否认真执行,能否落在实处。采油指挥部二矿五队李天照井组管理的油井一直保持着“五好”油井称号。李天照井组把生产实践中的做法记录下来,总结为“四个一样”,即:夜班和白班执行制度一样,坏天气和好天气执行制度一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执行制度一样,没人检查和有人检查执行制度一样。李天照井组工人管理油井“四个一样”的经验,经会战工委的及时总结和倡导,迅速在全油田推广。
大庆油田生产岗位责任制的普遍建立和认真执行,“四个一样”作风的总结和倡导,使油田生产管理逐步走上正轨,并且收到显著成效。首先是加强了基层的生产管理。有了岗位责任制,每样东西,每件事情,都落实到个人头上。其次是生产效果越来越显著。生产任务超额完成,油井管理、设备管理和工作质量越来越好。第三是促进了群众性技术练兵活动的开展,岗位工人的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第四是改善了工作环境,做到了井场无油污、井下无落物。第五是增强了工人的主人翁责任感,人人生活在制度之中,人人自觉贯彻执行制度。
“工业学大庆”运动使大庆精神在全国传扬
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和建设,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搞起来的。实践证明,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会战职工,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勤俭建国的精神,高速度、高水平地勘探大油田、开发大油田,要比跟在洋人后面、照抄别人搞得更快、搞得更好。
1963年12月初,石油工业部党组将《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上报党中央。12月24日和28日,根据党中央的安排,石油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余秋里和副部长、大庆会战总指挥康世恩,分别在人民大会堂向中央国家机关17级以上干部和北京市一万多名干部,作了《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报告》总结指出,三年多来,会战队伍一个战斗接着一个战斗,三年如一日,做了大量工作,质量比较好,速度又快,会战队伍经受了艰苦的锻炼,越战越坚强,各方面都能过得硬。这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人们?归根结底,就是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的结果,是几万人的革命精神、革命思想、革命干劲和高度的革命英雄气概的体现。人们有了这种革命精神,就会斗志昂扬,精神焕发,干劲冲天,就能在困难面前看清主流,敢于同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作斗争,越是困难,干劲越足,越是困难,越要胜利。人们有了这种革命精神,就会气吞山河、翻天覆地。人们有了这种压倒一切的革命气概,就会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大无畏精神,就会不怕鬼、不信邪,任何艰巨的任务都能完成。人们有了这种革命精神,就会团结一致,亲密无间,勇于实践,敢于创造,企业的生命力就强,生产建设事业就会蓬勃发展。
1964年1月25日,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工业学大庆”号召,极大地鼓舞和鞭策了大庆广大石油职工,也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促进了各行各业比、学、赶、帮、超运动深入开展。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指出:“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很好。中央一级机关和北京市的干部以及一些工厂企业的职工同志听了这个报告后,反映很好,很强烈,极大地推动了各方面的工作。现在,中央决定在全国工交、财贸、文教系统和各机关、团体、部队中,普遍传达这个报告,一直传达到基层单位。”《通知》还指出:“大庆油田的经验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具有普遍意义。他们贯彻执行了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把政治思想、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紧密结合起来,把工作做活了,把事情做活了,它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典型。它的一些主要经验,不仅在工业部门适用,在交通、财贸、文教各个部门,在党、政、军、群众团体的各级机关中也都适用,或者可做参考。”
从此,一个轰轰烈烈的宣传大庆、学习大庆的热潮在全国掀起。4月19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头条位置全文发表了新华社记者袁木、范荣康采写的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并配发“编后话”指出,大庆精神,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大庆人,是特种材料制成的人,就是用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人。这种精神、这种人,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这以后,中央和各地报刊、电台陆续宣传报道了大庆石油会战的事迹和经验。大庆精神和大庆经验开始叫响全国,“大庆”这个响亮的名字,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开始在祖国大地上闪耀。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大庆石油会战的基本经验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这个油田的建设,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典范。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两论’起家,是通过大学《实践论》和《矛盾论》,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这个油田也是大学解放军、具体运用解放军政治工作经验的典范。这个油田自始至终坚持了集中领导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高度革命精神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技术革命和勤俭建国相结合的原则,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多快好省的要求。”党中央肯定了大庆油田的基本经验,并认为大庆的一些主要经验具有普遍意义。
1965年底和1966年初,全国工交系统工业学大庆会议和全国工交工作会议及全国工交政治工作会议相继召开。“铁人”王进喜两次应邀在会上作了《为革命艰苦奋斗一辈子》的报告,王进喜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大会战中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
1977年初,党中央在领导深入开展揭批查“四人帮”斗争的同时,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的发展,普及大庆式企业,发出了《关于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通知》。4月20日,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召开,重新肯定了大庆的成绩和经验,肯定了工业学大庆运动的作用和意义,再一次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工业学大庆运动。为了配合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召开,由国家计委和石油部联合举办、大庆党委承办的全国工业学大庆展览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与此同时,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大庆战歌》,在全国发行放映,引起强烈反响。
198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的通知》,肯定了国家经委对大庆精神的诠释:“大庆油田在生产建设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其中最可贵的,是他们从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在实际斗争中培育出来的大庆精神。大庆职工面对霸权主义的封锁,那种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严重困难面前那种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在生产建设中,那种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在处理国家和个人关系上,那种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表现,是需要继续提倡和发扬的。过去我们靠这种精神,甩掉了石油工业的落后帽子;今后还要靠这种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这不仅是对大庆精神、大庆经验的又一次总结,更是明确了大庆精神、大庆经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