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碧血英雄志,
救国丹心自由花。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令人崇敬的英雄、烈士,他们如同灿烂的群星,光耀中华。在这灿烂的群星之中,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就是闪光夺目的一颗。
20世纪30、40年代,在我们国家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民族遭受危难之时,赵尚志秉承中国共产党关于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的号召,和杨靖宇、魏拯民、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同志一道奔赴抗日斗争第一线,组织、领导东北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持久有效的抗日斗争,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历史上,凡是对社会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为人民利益作出了巨大牺牲的人,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怀念。毛泽东主席、胡锦涛总书记对赵尚志都有高度评价。赵尚志在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和杨靖宇等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的创建者、民众抗日运动的组织者、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者、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者。赵尚志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突出的、具有首创意义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建了抗日武装
从1932年5月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之时起,赵尚志就肩负起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建立抗日武装的任务。赵尚志在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方面做了大量组织、宣传等实际工作。1932年6月,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决定,他到北满地区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游击队——巴彦反日游击队,担任参谋长、政治部主任。1933年初,由于党内“左”的错误影响,加之缺乏斗争经验,巴彦反日游击队的斗争遭到了失败。而后,赵尚志又只身打入到活动在哈东一带的义勇军孙朝阳的部队,试图改造这支队伍,使之成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但也遭到失败。以后,赵尚志率六名同志脱离孙朝阳的部队,来到珠河(今尚志市),在中共珠河中心县委的领导、支持下,1933年10月10日,建起一支由13人组成的珠河反日游击队,赵尚志任队长。他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使这支部队由小到大,不断发展,经过哈东支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1936年8月建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全军指战员达6000人。这支部队是东北抗联各军中人数最多的部队(抗联共11个军,约3万人,第三军人数占整个东北抗联的1/5)。不仅如此,抗联第六军、八军、九军、十军、十一军的组建与发展,都得到过赵尚志的帮助和第三军的支援。可以说,活动在北满地区的抗日斗争武装的开展与赵尚志和他领导的第三军是分不开的。
二、创建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赵尚志在领导游击队进行反日斗争的同时,建立了以珠河为中心的哈东抗日根据地。哈东根据地从1934年建成,坚持了三年多。抗日根据地里有坚强的党的领导;有脱产、半脱产的群众抗日武装——模范队、工农义勇军,不断为抗日部队输送有生力量;有广泛性群众组织——抗日救国会、妇女会、儿童团支援部队的抗日武装斗争;建有地方政权——农民委员会、人民抗日政府。哈东根据地与南满地区杨靖宇创建的磐石根据地一样,都是比较完善、典型的抗日根据地。1936年冬,赵尚志率第三军主力北上,越过松花江到达汤原,又与抗联第六军加强扩大了汤原根据地的建设,使根据地扩展至小兴安岭广阔地带。汤原根据地坚持到1939年。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使抗联部队有休养生息生存活动之地,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人民群众称根据地是“红地盘”,而敌人称其是“共产乐园”。日伪当局为消灭抗日部队,采取建立“集团部落”政策,极力破坏抗日根据地建设。为在根据地被破坏的条件下能够坚持抗日斗争,赵尚志在1935年提出要在深山老林建立秘密营地(简称密营),做为抗日部队休整、活动的后方。密营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特殊的抗日根据地。广建密营可以说是极具预见性的重要决策。密营的建立,对于坚持长期、持久的抗日游击战争意义重大。
三、领导了抗日游击战争
赵尚志领导抗日武装,积极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先是领导巴彦游击队在哈北地区开展游击活动。珠河反日游击队成立后,在珠河道南、道北开辟了游击区,而后,游击区扩大到哈东地区珠河、方正、延寿、五常、双城、阿城、宾县,东西200里,南北350里的范围。赵尚志领导的游击战争活跃在日伪当局在北满地区统治中心哈尔滨附近,予敌人以很大威胁。随着抗日运动的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战场遍及松花江两岸、小兴安岭山麓,南到吉林舒兰、榆树,北到黑龙江边的萝北、佛山(今嘉荫),东到乌苏里江边的饶河、抚远,西到黑嫩平原的绥棱、海伦和通北(今属北安市)近40个县。在这广阔的领域内,到处都有抗联第三军的足迹。赵尚志率部展开了广泛的抗日游击活动。他所领导的抗日部队与敌人展开了上千次战斗。攻打过敌人防守严密的县城巴彦、东兴、宾县、方正、五常、木兰、佛山(今嘉荫)等。赵尚志亲自指挥了许多次战斗——攻袭敌人据点,破坏敌人交通,消灭敌人武装。在宾县三岔河、五常县五常堡、方正县肖田地、通北县冰趟子等地展开的许多著名战斗,威震敌胆。北满抗日游击战争战场的开辟和长期坚持的东北抗日战争,消灭了日本侵略者大量有生力量,给东北人民以极大振奋和鼓舞。“七七”事变前开展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延缓了日军对中国关内地区的人侵;“七七”事变后开展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牵制大批日军使之不能入关有力配合了全国总抗战。日伪当局称赵尚志是“北满治安之癌”。
四、实行了全民族反日统一战线政策
早在1932年领导巴彦反日游击队时,赵尚志即与张甲洲同志联合义勇军、山林队武装,共同打击敌人。1934年3月,又与珠河一带义勇军、山林队建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1936年1月,在赵尚志倡导下,在汤原县召开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军政扩大会议。赵尚志倡导召开的汤原会议是东北抗日武装部队一次重要集会,参加人员层次高,军队多,规模大,代表性强。此次会议有第三军、四军、六军和民众军(后来的抗联第八军)、自卫军(后来的抗联第九军)领导人参加。汤原会议贯彻党的“八一宣言”精神,执行全民族反日统一战线政策,成立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总司令部(后改称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赵尚志被推举为总司令。这个总司令部虽然无抗联第一、二、五、七军代表参加,仍属于地区性质,但对于统一领导指挥北满地区抗日武装斗争、深入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协调抗联各军关系等方面,都起到重大作用。
五、建立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政府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建立了傀儡政权——伪满州国。为唤起民众,不当亡国奴,赵尚志遵照党的“八一宣言”中关于建立国防政府的指示,倡议成立与伪满政权对立的东北民众政权。1936年l月,在汤原县召开的东北民众反日联军军政扩大会议上,经民主协商,成立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临时政府。拟定了临时政府各委员会组成人员,发表了十二条施政纲领。声明在东北人民革命政府未成立之前,东北民众反日联军临时政府是东北最高政权机关。该临时政府虽然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还很不完备,没有实行其政府职能,但意义重大。该政权是具有鲜明抗日救国性质的、与伪满洲国相对立的东北人民政权。是建立东北人民最高政权机关的一次大胆尝试。
六、建立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员会
1936年初,中共满洲省委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撤消后,同年9月18日,赵尚志提议召开中共珠河、汤原中心县委、东北抗联第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会上,抵制了来自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提出的一些对伪军、伪自卫团、“归屯并户”等不切实际的反日斗争政策、策略;建立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员会。赵尚志担任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这对满洲省委被撤销之后,保证党对北满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至关重要。有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使北满地区抗日武装斗争未能丧失党的领导,对于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对敌斗争方针、策略,不断发展北满地区民众抗日运动和武装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七、创建了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
赵尚志十分重视抗日部队干部、骨干的培养工作。1936年5月,在小兴安岭深山密林中建立起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赵尚志亲任校长。制定了各种比较完备的教育纲领、纪律详则等规章制度。政治军事学校学员学习政治理论、军事常识,结合抗战实际进行军事演练。这所学校办了三期,培养了近300名学员。这些学员经过学习,政治、军事素养都有很大提高,毕业后分配到北满地区抗联各军,增强了抗日部队的领导和骨干力量。政治军事学校的创办是在抗联各军中绝无仅有的。
八、提出了由量到质转换的建军原则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正规军组织形式、以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为主的人民抗日武装。抗联第三军在赵尚志的领导、指挥下,不断加强部队政治、军事、文化建设。他曾说,从三五个人滚成一支万人的大军,在东北义勇军里并不算惊奇的事。然而,重要的是聚结后能保持无论在人数上、作战能力上、在政治意义上经久不变,还有长足进步与发展。为使军队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不断得以提高、加强,赵尚志提出部队在扩大基本力量的同时,需求由量向质的转换。所谓质就是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为提高政治素质和战斗力,赵尚志强调加强中国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加强组织建设,建立政治指导员制度;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对战士进行抗日救国教育,使之有明确入伍目的。加强部队中各民族之间团结;整饬军纪,纠正队内出现的腐化现象,等等。由于不断追求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换,抗联三军战斗力大大增强。该军以队伍人数多,对敌作战次数多,获得胜利战果多而著称。这支部队是东北抗日战场上令日伪军闻之惊心丧胆的一支劲旅。
九、总结了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战术
赵尚志在东北抗日战争中,把他在黄埔军校学习到的理论和军事知识与东北抗日斗争实践相结合,姻熟地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并善于总结斗争经验。他在对敌斗争中,包括胜利、失败,都能予以认真进行总结,并逐渐提高到理论上来。1937年,他著文总结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十大游击战术:运动战与阵地战;外线战与内线战;进攻战与防守战;歼灭战与消耗战;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避实就虚,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迂回袭击,小包围和大包围;诱敌、毁敌、间敌、疲敌、惑敌;行踪飘忽,出没无常;并说不打硬,不攻骋,无胜利把握不作战为铁则。1940年10月至11月,他又写出《关于东北抗日游击队过去与现在的略述》和《关于布置和建立东北游击队的报告》两篇重要文献。他总结的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战术,丰富了人民军队对敌斗争的经验,是人民军队在敌强我弱情况下,运用游击战术与敌人坚持长期斗争的法宝。
十、为打通与党中央联系、与苏联边疆区党委和远东军建立正式关系作出积极努力
由于东北党组织和抗联部队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得不到党中央直接指示和外界援助,陷人孤悬敌后进行艰苦斗争的境地。为扭转这种状况,赵尚志采取派干部去苏联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写报告给中共代表团等方式寻求与党中央联系。1937年11月,他又给苏联远东军司令布留赫尔写信,寻求协助打通与党中央联系及苏联军援。1938年1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会议决定赵尚志入苏。他以被关押一年半的代价,终于赢得与苏联边疆区党委和远东军建立相互支援关系,取得了苏联方面的军事援助。1939年末,赵尚志参加与周保中、冯仲云在苏联伯力召开的吉东、北满省委代表会议,最终与苏联边疆区党委和远东军建立了临时性支援与指导的正式关系,从而为1940年后抗联部队到苏联境内进行野营整训提供了条件。这对于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孤悬敌后进行艰苦斗争的东北党组织与东北抗日联军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为1945年东北抗联部队配合苏军打击日寇,解放东北,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应有作用。
如果说一个人一生能够对社会发展做出一项有促进作用的贡献,就很不简单的话,那么,赵尚志能在短短的34年人生间即有这么多突出建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那么多的贡献,自然就是很了不起的。当然,上述这些建树并不是赵尚志独自一个人做出来的。但是,他在其间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赵尚志作为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在领导抗日武装斗争中建有显赫功绩,在革命的征途上也存有过失,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他的过失和错误与他在抗日武装斗争中建树的功绩相比,是次要的。他的贡献远远超过他的过失。
赵尚志学生时代即参加革命,1925年声援五册反帝爱国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他一生经历坎坷,曾三次入狱被关押,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三次被撤销职务,三次受重伤,历尽艰辛。但他从不灰心,不气馁,始终如一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坚持走革命的道路,坚持与不正确的东西进行斗争,坚持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宝贵生命。他在长期抗日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可以提升为尚志精神,其内涵是爱国爱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敢拼搏、忍辱负重、不畏牺牲。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继承的。赵尚志是经过严峻考验的职业革命家。他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杰出代表之一,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赵尚志,以其卓越的功绩和在抗日战争中的突出贡献,将永远得到人们的仰慕和尊敬。
今年10月26日是赵尚志诞辰100周年,仅撰写此文做以诚挚的纪念。
(本文作者: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