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宁安市城南江滨公园,有一座马骏纪念馆,建于1995年,是对革命先驱马骏烈士的永恒纪念,也是读懂马骏烈士光辉一生的注脚。马骏把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奉献给了共产主义壮丽事业,以热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革命赞歌。

古朴典雅、气势雄伟的马骏纪念馆
凝固的历史:让记忆点燃信仰的火种
大江十里九回肠,淘尽风流渤海王。唯得天安多少事,丰碑傲立馆中藏。
远远望去,马骏纪念馆外观古朴典雅,气势雄伟,将历史的厚重感与艺术美感融为一体。8根洁白的擎檐柱整齐矗立,灰色墙面高雅精致,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的馆名匾额高悬于二楼飞檐之下,既彰显了马骏烈士的崇高身份,又象征着他如青松般高洁的品格。
纪念馆是记忆的守护者,也是未来的启迪者。马骏纪念馆建筑面积1448平方米,占地5000平方米,有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弘扬老区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等称号以及黑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黑龙江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资格认定,是当地一处独特而庄重的文化景观。
步入馆内,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历史的大门,一段革命传奇就此徐徐展开。每一位走进这里的人,都能在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间汲取到信仰的力量。
基本陈列“爱国 救国 殉国——马骏生平事迹展”分为“马骏烈士光辉战斗的一生”和“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两个部分,共14个单元。马骏烈士生前用过的27件遗物,49份记载马骏革命事迹的文献资料,与现代展陈技术相结合,重现了马骏同志一生的革命历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映入眼帘,记录了马骏在不同时期的风采;一些仿真人场景,刻画出他面对敌人审讯时的不屈意志,让人们得以真切感知那段峥嵘岁月和烈士的坚贞不屈。
在数字化时代,纪念馆与时俱进推出“云祭扫”平台,让人们能够跨越时空表达敬意。通过与各学校合作开展红色研学、举办主题学术论坛等活动,令马骏烈士的革命精神在年轻一代心中留下深刻烙印。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活教材,每一处场景都是生动课堂,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馆内情景再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马骏视死如归,从容写下:“故共产党员马骏之墓”
燃烧的青春:用生命书写革命传奇
马骏,又名马天安,回族,1895年生于吉林省宁安县(现为黑龙江省宁安市)一个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家庭,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与熏陶。一次,老师出了“将来你想做什么”的作文题。马骏写道:“毕业后要做一只雄鹰,凌空而起,驾云高飞,飞得越高看得越远。”短短几句话,充分表达了他年少志高的远大抱负。
1915年8月,马骏考入天津南开学校。五四运动时期他先后被推选为天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直隶各界公民联合会总干事。他与周恩来、邓颖超等20多名进步青年共同创立了革命进步团体“觉悟社”。马骏不仅是天津觉悟社创始人之一、京津地区著名的爱国学生运动领袖,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先驱和领导者之一。
1919年8月26日,马骏率千名同学赴京,与各地近万名学生会合到北洋政府的总统府请愿,在天安门前坚持了三天三夜的斗争,被人们广为传颂,亲切地称他为“马天安”。人民英雄纪念碑汉白玉浮雕中五四运动画面上慷慨激昂演说的人物,就是以马骏为原型创作的。1920年,马骏在上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上海中共发起组成员之一。
1922年初,他回到家乡宁安,组建了东北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宁安党小组”,从事早期党的地下工作。作为在吉林、黑龙江一带最早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马骏在哈尔滨同邓洁民、韩迭生等人组织了救国唤醒团,创办了《哈尔滨晨光报》,以哈尔滨东华学校为秘密活动地点,发动广大进步学生和群众同反动军阀进行斗争。1924年9月,马骏到吉林毓文中学担任教员。五卅惨案期间,马骏被推选为吉林沪案后援会会长,开展轰轰烈烈的沪案后援活动。1925年秋,马骏受党的指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中国,马骏奉调秘密回国,临危受命担任中共北京临时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他很快就恢复起北京市委工作,但不久被奉系军阀拘捕。敌人的牢房,关不住他的意志;酷刑的折磨,击不垮他的刚强。“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叫我不宣传马列主义,不搞革命,这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马骏钢铁般铿锵有力的回答响彻云霄。他从容写下——“故共产党员马骏之墓”,用最后的笔墨宣告信仰的坚贞。
1928年2月15日,马骏被军阀张作霖杀害,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就义当日,他走进刑场时,仍高唱着《国际歌》。他的壮烈牺牲,令无数人悲痛万分,他的精神永远感召着后来的人。
青山埋忠骨,浩气永长存。马骏的一生短暂却辉煌。
永恒的传承: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英雄人物如璀璨星辰,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马骏,这位杰出的革命先驱,事迹与精神早已化作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独立、为民族尊严而不懈奋斗。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马骏纪念馆不仅是对马骏烈士个人的纪念,更是对无数革命英雄的崇高致敬。它的存在,让那段热血沸腾的革命岁月不再遥远,让无数前来探寻历史足迹的参观者从中汲取到奋进的力量,并时刻提醒自己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马骏纪念馆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主题展览、学术讲座等,并与其他纪念馆、学校等机构合作,吸引更多人重温这段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无私奉献精神。牡丹江市第二十四中学的一位老师感慨地说,在马骏纪念馆开讲“大思政课”,可以涵养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担当精神,马骏烈士的革命精神正在无数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马骏烈士馆里,那些泛黄的照片、斑驳的文物、激昂的誓词,都在无声诉说着一个真理:信仰的火种一旦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在馆中缅怀马骏烈士的一生,我们仿佛重又听见那位青年振臂高呼的呐喊——那是穿越百年的青春回响,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崇高信仰和坚定意志的饱满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