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电讯学校遗址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电讯学校遗址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电讯学校遗址位于伊春市铁力市朗乡镇迎春村东南38.4千米,朗乡林业局施业区新东林场场部院内。1936年7月,根据北满抗联总司令赵尚志成立电讯学校、培养抗联通讯人才的命令,曾在苏联学习过无线电技术的于保合率马玺贵等9名战士和一名炊事员来到这里,搭建校舍,掘井埋锅,利用在老钱柜战斗中缴获的一架电台,办起了抗联唯一的电讯学校。于保合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和教官,马玺贵任学员队长,协助于保合工作。8月下旬,学校正式开学上课。学校开了三门课程:技术课、文化课和政治课。因为学员文化水平偏低,识字不多,学历最高的是初小。所以,要学技术,还得补习相应的文化课。技术课分为两部分:三分之一讲电学、电工原理和使用无线电报的常识;三分之二进行收发报练习和国际电语练习。政治课每天1小时。学员们学习都十分刻苦努力,提高得很快。正式上课3个月后,赵尚志提出把电讯学校与在伊春办的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合并。1936年12月,电讯学校的教官、学员背上器材和行军给养,在第三军六师师长张光迪的带领下,来到设在伊春的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此后,这9名学员除了继续学习技术课和文化课以外,也要和其他学员一起学习政治军事课,直到1937年2月结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电讯学校的成立,为抗日联军各部培养出一批无线电人才,使得在以后战斗中缴获的无线电器材能够为我所用,大大改善了抗联的通讯联络,并为东北解放战争电讯工作做了一定的准备。2001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电讯学校遗址被铁力市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