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纪委的第一任书记,朱德深知处理好大家小家的关系、教育好子女、过好“亲情关”的重要性。他坚持不搞特殊、不谋私利,对亲属讲原则严要求,形成了廉洁清正的优良家风。
朱德给家人规定了“三不准”: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车;不准亲友相求;不准讲究吃、穿、住、玩。朱德治家很严,决不允许亲属搞特殊化。他时常告诫子女要树立自力更生和为人民服务的正确人生观。
朱德的儿子朱琦曾经在战斗中负伤,导致右脚残疾。新中国成立后朱琦转业时,朱德叮嘱他:“必须服从组织分配,不要任何特殊照顾。”按照朱德的要求,在部队已是团级干部的朱琦先是当练习生,后来当火车司炉工和司机,真正从一名普通工人干起来。朱琦严格要求自己,以至于许多和他在一起战斗、工作过多年的同志都不知道他是朱德的儿子。
朱德的女儿朱敏后来谈道:“正因为当初爹爹没让我享受特殊的生活,让我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和工作,才使我今天能拥有普通人幸福的生活和普通人那金子般的平常心。”
外孙刘建初中毕业后,朱德建议他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连里分配刘建去养猪。由于年龄小、力量小,猪食挑不动还洒了一身,刘建一生气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要求调回北京。
朱德知道后,马上回信对外孙进行严肃的教育:“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养猪也是为人民服务,怕脏、怕苦、不愿养猪,说明没有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服务就不要怕吃苦。劳动没有贵贱高低之分。想调回来是逃兵思想。”
朱德老家有个侄孙,不太安心在农村工作,曾几次写信给朱德,请求把他调到北京,都被朱德拒绝了。后来,这个侄孙作为适龄青年参了军,几年后,临近复员时,他请求朱德帮忙在北京找个工作。朱德说:“使不得,回原籍安置是政府的政策,我要带头执行,不能有半点特殊。仪陇县天地广阔,需要你,你要回老家去,由地方组织安排,无论干啥都要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