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期专送编发目的:202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缅怀邓小平同志心系龙江的往事,重温其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对于新时代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激励作用。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深切关怀着黑龙江的建设与发展,对黑龙江这块热土寄予了无限的深情与厚望。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先后七次视察黑龙江,为黑龙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要指示,指明了前进方向,成为鼓舞黑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恒久精神动力。
1958年9月视察黑龙江国有企业:
鼓励工人们为建设新中国出力献策
1958年9月10日至18日,邓小平同志首次视察黑龙江。此时,正值国家重点工程创业和起步的关键时期,在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方针指导下,黑龙江省初步形成了以苏联援建国家重点工程为核心的基础工业框架,为了了解和掌握黑龙江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9天时间里,他先后视察了国营和平机器制造厂、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第一重型机器厂、齐齐哈尔钢厂、国营华安机械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锅炉厂、东北轻合金加工厂等10余个国有工业企业。
在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机械加工车间,并与“马恒昌小组”成员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在我国第一座先进的大型特种钢厂—齐齐哈尔钢厂,邓小平同志参观了生产设备,当得知工人不仅会使用这些设备,而且能维修时,他非常高兴。在成品车间,邓小平同志面对一堆堆钢材,感慨地说:“这都是我们国家搞建设的急需物资啊!”话语间流露出对钢厂为国家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肯定。在哈尔滨电机厂,邓小平同志来到工人中间问寒问暖,鼓励工人们为建设新中国出力献策,指示厂领导要尽快把电机生产搞上去,提出1959年产量达到450万千瓦的目标。邓小平同志还应哈尔滨电机厂领导的请求,为其厂报题写了报头《电机工人》。在东北轻合金加工厂,邓小平同志对工厂的建设发展情况给予了关怀与鼓舞,打消了工厂领导思想上的顾虑,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注下,东轻厂很快向全厂职工发出“为不亏损而斗争”的号召,当年盈利100多万元。
此次视察,邓小平同志还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市第19中学,参观了校办工厂。在双城县(今双城区)视察了幸福公社(今幸福街道)、县农机修配厂等单位。
邓小平同志对黑龙江国有企业发展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激发了国有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进一步认清了黑龙江装备工业在国家建设和增强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黑龙江省国有企业为国家敢于担当和善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959年7月视察国营伟建机器厂:
指示要克服困难、把航空工厂搞好
1959年7月10日,邓小平同志第二次视察黑龙江。在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黑龙江工业企业一度陷入极端艰难的境地,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也为了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同志这一次主要视察了航空企业。在国营伟建机器厂18号总装车间,邓小平同志亲切地向工人们招手致意,视察中,他嘱咐厂领导要克服困难,提高产品质量,把航空工厂搞好。
在邓小平同志亲切关怀下,国营伟建机器厂发展速度迅猛,成为国家重点骨干企业,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60年5月视察东北轻合金加工厂:
亲切关怀黑龙江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1960年5月20日,邓小平同志第三次视察黑龙江。这一次,他主要视察了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号召工人们要克服困难,努力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全厂的士气,使工厂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了新的车间,并研制生产了一批国防建设急需的铝镁合金材料。
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和期望,为黑龙江在困境中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全省工业生产渡过了难关,黑龙江大中型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批“国宝”企业成为全国工业行业的龙头,为黑龙江“一次创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1961年7月调研考察黑龙江工业发展:
引领黑龙江工业生产走上正常轨道
1961年7月21日至23日,邓小平同志第四次视察黑龙江。当时由于苏联政府把援建中国项目的专家撤走,加重了黑龙江省的经济困难。对此,他对省市领导说,“要拿出中国人的骨气,搞自力更生嘛!我们不能乞求外国给我们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他在听取黑龙江省委工作汇报时指出,经济调整工作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要对工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摸个底,抓住重点,搞出经验。针对当时黑龙江省煤炭和轻工业品极度匮乏问题,他指出,东北要解决两个粮食自给问题:一是工业“粮食”煤炭,二是吃的粮食。两个粮食自给后,拿出重工业品,换进轻工业品。但为维持现有工业水平,还要相应增加交通运输。对黑龙江的农业发展,他高瞻远瞩地指出,黑龙江的农业是机械化问题,黑龙江如果机械化了,不加多少肥料就可以增产。在这次视察中,邓小平同志还特别关注作为国家重要的林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的黑龙江省林区的发展。他说:“森林就是最好的水库”,“要利用一切空的地方种植经济林,但黑龙江西部的防护林带要搞好,再过20年这就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他强调指出,黑龙江林区发展要珍惜资源,注意保护环境。
邓小平同志十分关心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1961年7月23日,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来到大庆,亲自指导大庆会战一线工作。仅仅一天的时间里,他视察了大庆油田萨尔图炼油厂的北1—58井、孙玉庭井队、北1排2号转油站、3排1号注水站和正在建设的西油库。他对石油勘探工作十分关注,连续4次提出要找到10亿吨石油储量的要求。他同时指出,气比油更活跃,找到气能解决大问题,要快点搞。针对油田注水推进不均匀,渗透性好的油层水跑得较快,形成单层突进的情况,邓小平同志指示,要早点想办法加以解决。在调查研究、部署工作中,他询问最多的是关于职工生活问题,多次叮嘱当地的负责同志,要多想办法,开拓思路,搞好后勤保障工作。
邓小平同志这一系列面对现实又高瞻远瞩的指示,使黑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有力压缩了工业基本建设规模,关、停了一批技术落后、亏损严重的企业,工业生产迅速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使大庆油田终于取得了大会战的胜利,我国从此甩掉了贫油的帽子,石油工业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1964年7月视察黑龙江大中型企业:
为黑龙江搞好“一次创业”指路引航
1964年7月12日至20日,邓小平同志第五次视察黑龙江。渡过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之后,针对新的形势,邓小平同志对黑龙江的工业发展进一步作出了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要学习先进经验、包括国外先进经验的指示。这次来黑龙江,他不仅视察了国有企业,还深入到大庆油田和伊春林区。
7月14日,邓小平同志来到东北轻合金加工厂视察,针对东轻厂的建设问题,邓小平同志指示,新建厂不必太大,应符合实际,不要翻版,不仅要吸收搞得好的省的经验,而且要学习外国搞得好的经验,同时要研究先进国家工厂的做法,加强各厂之间的协作关系。在听取黑龙江省委就国民经济计划等问题的汇报后,邓小平同志指出,黑龙江省基础工业的发展要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学习一些工厂管理好的地方。
7月16日,邓小平同志第二次来到大庆,视察了1205钻井队、李天照井组和大庆炼油厂等地。在1205钻井队,他亲切地握着铁人王进喜的手,鼓励他多打井、多出油,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视察中,邓小平同志要求大庆建设和发展要搞好原油运输,产品规格要走自己的道路。在谈到职工生活时,他特别强调,太紧了不行,总是苦战、苦战,这样不行。这里夏季劳动很紧张,冬季又冷,中心是住房问题,有条件解决还是要解决一些。同时要保护草原,种树,搞畜牧业,不要再开荒了。
7月20日,邓小平同志视察了伊春小兴安岭林区,在伊春友好木材综合加工厂纤维板生产车间,他对纤维板是利用制材剩余物制成表示赞许,肯定地说:“这个好,能废物利用。”在去往长青林场的伐木点路上,他详细询问林场的经营状况和采伐方式改革问题,对“采育双包制”表示肯定和支持。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黑龙江逐步成为了全国的机械动力、军工和装备工业基地,拥有了“一重”、“三大动力”、“十大军工”等一批“国宝”或国家重点企业,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创造了黑龙江省“一次创业”的辉煌业绩。同时,邓小平同志在伊春视察提出的“采育双包好”等一系列战略性指示,是对伊春林区企业改革的充分肯定和强有力的推动,使伊春乃至全国林业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1978年9月在黑龙江开启思想解放“破冰”之旅:
发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之先声
1978年9月14日至16日,邓小平同志在结束对朝鲜的访问回国后,第六次到黑龙江视察,当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在这次视察中,他听取了黑龙江省委工作汇报,视察了大庆油田,详细了解油田的发展状况,并作出重要指示。邓小平同志阐述的解放思想、改革体制、破除平均主义和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步伐等重要思想,高屋建瓴、寓意深刻,为黑龙江发展指明了方向。
9月14日,邓小平同志第三次来到大庆,他先后视察了大庆油田采油六部、喇二联合站、采油一部中六排十七井、供应指挥部萨尔图仓库、大庆化肥厂、30万吨乙烯工程指挥部等地。视察过程中,他对大庆油田高产稳产十分关心,当听说大庆油田年产5000万吨,能稳产到1985年时,非常高兴。在大庆化肥厂,他对该厂实行的专业化管理表示赞赏。当了解到大庆油田有15万职工被组织起来学习文化科学技术时,赞扬说:这样好。今后就是要考核。视察中,邓小平同志对大庆的干部和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极为关心,并说:“大庆贡献大,房子要盖得好一点,要盖楼房。”离开大庆前,他叮嘱大庆油田的负责同志:要把大庆油田建设成美丽的大油田,这一重要指示,使大庆开始了发展史上的战略转移,为大庆油田在新时期进行“二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9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哈尔滨接见黑龙江省党政军主要负责同志,着重听取了省委工作汇报。对黑龙江省的“揭批查”运动,他明确提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在彻底清除帮派体系和打砸抢分子的同时,查清事实真相,为老干部落实政策。他还提出,要根据工作需要注意培养和选拔中青年干部。在讲话中,邓小平同志提出希望农村搞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建议黑龙江省在全国第一个实现机械化,为其他地区作出榜样,赞成黑龙江提出的“农场要工业化”的观点,认为农业最终要实现工业化。邓小平同志还强调了国有企业要引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外国先进经验,这是发展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把按劳分配原则落到实处,就要实行奖励制度,对管理好的企业,为国家贡献大的人应给予奖励,以刺激技术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
邓小平同志这次的视察和讲话,结合黑龙江省及全国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当时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办法。这些讲话促进了黑龙江省委和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解放,激发了黑龙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坚定了黑龙江改革和发展的信心。讲话中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根本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在历史大转折前夕的理论思考,在许多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上开始破题,有力推动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既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良好的舆论准备,打下了思想基础,又为即将启动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1983年8月调研黑龙江农业发展:
为黑龙江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指明方向
1983年8月6日至11日,邓小平同志第七次视察黑龙江,主要调研黑龙江农业发展情况。他先后视察了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并听取了佳木斯市委关于三江平原的现状及开发前景的汇报,在牡丹江题写“镜泊胜景”,再次激发了全省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性,更加坚定了黑龙江的改革开放步伐。
8月7日,在视察三江平原过程中,针对三江平原的下一步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你们不仅要建成商品粮基地,还要大力发展畜牧业、饲料工业,要把粮食转化为肉。”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基地的试点单位—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他观看了大型先进农业机械的作业表演,详细询问了科学种田的技术问题。当他了解到从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引进的大马力拖拉机比国产的普通拖拉机马力大3倍,效率超过了3倍时,说:“国外先进的东西我们也要学嘛!”“人家的好,我们就得学人家的嘛!”对五分场试种的西德玉米,邓小平同志指出还是繁育自己当地的种子好,不要光靠外国的种子,要引进繁育良种的技术。当得知红兴隆一个管理局每年可以向国家提供6亿斤商品粮时,他说:“你们有贡献,还要做大贡献”。针对农场机械化程度提高后将有大量劳动力从种植业分离出来的情况,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指出:“分离出这么多劳动力要注意多种经营!要多发展渔业、林业、林果业和加工业,要全面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邓小平同志这些具体、细致,而又富于远见的指示,深刻阐明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与调整产业结构的辩证关系,解决了黑龙江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问题,为黑龙江农业进一步综合开发、调整产业结构,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提供了战略依据,指明了发展方向。
抚今追昔,龙江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不懈奋斗的龙江儿女早已将邓小平同志的关怀和期望转化为了日新月异的壮丽图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负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期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