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读廉】范仲淹家族:近千年而不衰的秘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千古名句让人们记住了一代文豪范仲淹,世人尊为“范文正公”。文学成就斐然背后,是其节俭勤勉、克己奉公,视富贵如草芥的传奇人生。后代更秉承家风,恪守家训,子孙位高权重却自持品格,风清影正。

范仲淹曾专门为范氏门楣写下《家训百字铭》,百字不长,却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他自律甚严,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以身作则,要求子女们都要勤俭清廉,四个儿子只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要轮换着穿才能出门会客。次子范纯仁结婚时,范纯仁打算用“罗绮为幔”迎娶新娘,却被范仲淹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郑重告诫,有情饮水饱,最终婚礼无奢靡之风,无贵重之仪。晚年时,范仲淹又做出惊人之举,拿出全部积蓄,购置千亩田产兴建“义庄”。不同于单纯出资助贫,义庄内有义田、义宅、义学,福泽甚广。


66cc431c4eebc.jpg

范仲淹像

古语云“富不过三代”,范氏家族却创造了一个家族传承奇迹,近千年而不衰,家风纯良,人才辈出。家风如此,家训在侧,子孙岂能不千古留美名?长子范纯祐十六岁随父戍边,屡立战功;次子范纯仁位及宰相,宦海之中始终恪守清廉;老三范纯礼做尚书右丞,老四范纯粹官至户部侍郎。范仲淹的后代子孙也继承其仁德高义,世代经营义庄,范氏义庄维持达900年之久,由宋代1000多亩到清朝宣统年间增加到5300亩,恩泽惠及一方。


66cc432a22d52.jpg

范仲淹家训

范仲淹63岁时在调任途中病逝。临终时《遗表》一个字也没提私事,空着手来,空着手去,也没有给子孙留下任何物质遗产,家里甚至穷到买不起入殓新衣,最后得朋友资助,才入土为安。宋仁宗感念于其忠贞贤德,亲自为他书写“褒贤之碑”。

今时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范仲淹一生先忧后乐,其傲人风骨、忠厚家训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案牍中,传承千载、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