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石油科技工作者,我不大会讲文化。值此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之际,我想结合个人的经历和体会,浅谈一下我对铁人精神的理解以及铁人王进喜对我的影响。
对铁人精神的理解
铁人精神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玉门到大庆,从思想到文化,逐步递进、演化的过程。我用三个字概括:“战”“国”“闯”。“战”字育人——艰苦奋斗、实践锤炼,“国”字扎根——担当使命、为油拼搏,“闯”字立业——钢铁井队、标杆旗帜。
新中国成立前,王进喜是一个放牛娃、老玉门油矿的长工,是一个文盲。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玉门油矿的一名钻工,并很快当上了队长,但他的钻井队一开始被称为“豆腐队”,在他的带领下很快改变了面貌。
1958年,王进喜利用石油部在玉门白杨河油田组织高速、优质钻井劳动竞赛的机会,把井场当战场、岗位当阵地。他告诉大家,人人要争当技术骨干,个个要争当技术多面手。小病不进医院,轻伤不下火线。他日夜不离岗位,24小时管生产,坚持“全天滚”。由于他“没白没黑”地干,钻井进尺不断提高,纪录不断刷新,工友们赞誉他为“钻井的医生”“井下的压力表”“泥浆的体温计”。10月,王进喜到新疆克拉玛依参加石油工业部召开的现场会。余秋里部长、康世恩副部长把一面绣着“钻井卫星”的红旗亲手颁发给他。余秋里部长说,王进喜“不安于现状,不拘于常规,奋发思变。带着自己的钻井队创造了全国中型钻机的最高纪录。”年底,他带领的贝乌5队被玉门矿务局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王进喜从一个文盲变成了钻井闯将,一个“豆腐队”也变成了“钢铁钻井队”。
1960年3月,王进喜带着队伍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他一下火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只提了三个问题:“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打井的最高纪录是多少?”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面对“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恶劣环境,在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他带领队伍人拉肩扛立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跳泥浆池压井喷,这与当时的会战工委提出的“先生产后生活”的要求恰好符合;1960年4月29日,在万人誓师动员大会上,王进喜提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和毛泽东同志“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的理念相符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和会战时期油田领导提出的“不许讲条件,不许讲困难,不许讲不会”“只能上、不能下”等要求又恰好符合。当时参加大庆会战的各路人马都学习铁人王进喜,纷纷提出要克服一切困难,搞好大会战,拿下大油田。在他的创业精神带领下,全油田会战职工坚持艰苦奋斗,仅用三年时间就拿下了大油田。1963年底,周恩来同志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1964年初,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王进喜的“战”字为什么这么突出呢?是因为他把“国家”的“国”字深深扎根在心底。王进喜用行动践行毛泽东思想,用生命诠释爱国主义情怀。在学“两论”时,王进喜讲:“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没油是最大的矛盾。”缺油是国家特殊的困难、特殊的矛盾,我们就要有特殊的精神,担起担子,为国分忧。王进喜把根扎在油田,将生命和石油紧紧融合在一起。铁人为油拼搏,英年早逝。这种精神永垂不朽,我们要永远学习和铭记。在油田开发实践中,如果有了这种精神,许多困难就能克服。
王进喜用“闯”字立业,无论是在玉门还是在大庆,他带领的队伍都是钻井最高纪录创造者、保持者。实践证明,上战场取胜者不仅要靠学问、学历,更要靠崇高精神和实践锤炼。他“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这种富于创造的求实精神,一经转化为群体信仰,就迸发出无比强大的攻坚克难的力量。他带领1205钻井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铁人精神代代相传,一直保持着“钢铁钻井队”标杆旗帜的称号。现在,他的队伍在哪里一站,就是一面旗帜;一干,就是一块好钢。如今,1205钻井队的第21任队长张晶带领队伍首创精益钻井生产模式,在队史上,首次做到了年钻井进尺10万米“四连冠”,实现了队伍跨越式发展。张晶不忘老铁人遗愿,带领队伍牢记嘱托、勇扛红旗、克服艰难险阻,把铁人队伍的红旗牢牢插在胜利的主峰上。
传承铁人精神,走好“科技兴油”长征路
坚守岗位,三不动摇。传承铁人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开发大庆油田是一辈子的事业,要终生坚守,做到“三个不动摇”。一是不受任何干扰,不迷方向——坚持守正,不离岗位、不跑偏路;二是行稳致远,不为名利,不能浮躁——胸怀大我,破掉“四惟”,不要以论文论英雄,不要以当院士为高光;三是用问题导向攻关,不停步,不歇脚——不断开拓创新,保持油田高产稳产。用这“三个不动摇”一生一心做好一件事,走好油田开发的科研长征路,努力开发好大庆油田。
三字引领,实干创新。传承铁人精神,本身还要有崇高的精神,即——要有“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态度,搞好科技探索创新。
第一,“铁”。就是要有铁人精神。“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了这种拼劲,很多事情都能做成。第二,“傻”。就是要能无私奉献。搞创新,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傻”劲是不行的。只有甘于奉献,长期探索,厚积薄发才能成功。第三,“智”。就是要有智慧。智慧哪里来?要从“三个老师”中学习来。第一个老师是“反对者”。由于破旧立新,真正的创新肯定要受到反对。反对者提出的质疑,正应是我们研究的课题。只有破除质疑,才能推陈出新。例如,油斑、油迹为产状的表外储层是世界开发的禁区,但我们在反对声和逆境中攻关成功,最后在大庆油田的高含水期又找到了7.2亿吨储量,相当于又发现一个大油田。第二个老师是“探索者”。创新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在艰苦的探索中偶然发现灵感,然后改变思路最终找到答案。许多成功者,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这样。例如,0.2-0.5米的薄差不稳定分布的油层,开发前期人们认为这类油层不能打井开发利用。但我们做了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用了很精细、很特殊的试验——老井内双管采油法,突破了认识,再经过打井试验全面研究,最后为油田找出了9.7亿吨这类储量,形成了薄差油层细分层系开发技术。第三个老师是“失败者”。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懂得如何失败,才能懂得如何成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瞄准目标,保持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即使失败九十九次,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是伟大。例如,开发前期照学苏联的开发注水方法,由于脱离实际,又固定了思维,走了十年弯路。后来用毛泽东同志的“两论”做指导,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剖析自己的陆相沉积油层特点。经过专题研究,又进行十年现场开发区块的开采试验,才总结出自身油田高效注采方法。实践证明,成功是在失败的积累中产生的。
三字经中,“铁”和“傻”讲的是精神,“智”讲的是事业,形成一句话:崇高的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
传承铁人精神,当好开发闯将。王进喜说: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我们说,前仆后继、艰苦奋斗。最后就是一句话: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我们要做的就是决心打破苏联专家的论断: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这样大型复杂的油田。
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我们传承铁人精神,就是要走好“科技兴油”的长征路。所以,我们有一张对比图,将大庆油田的科技开发之路与红军长征路线图进行对比,来说明我们走过的一条“科技兴油”的长征路。我们用铁人不怕苦、红军不怕死这两种精神,再用毛泽东同志的“两论”指导,通过科技攻关,闯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陆相油田特点的开发道路,创造了世界同类型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实现了大庆油田连续27年5000万吨以上高水平开发,大庆人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新时代,弘扬大庆石油人以振兴国家石油事业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担当奋进作为,将激励中华儿女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