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华夏,多少仁人志士如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闪耀。东汉杨震就是这样的一颗“星”。当身为东莱太守的杨震在赴任途中走到昌邑时,天色已黑,玄月高挂,卸下一路风尘的他正准备就寝,一个让他青史留名的事情正款款走上历史舞台。
杨震有一故交王密,是其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此刻正任昌邑县令。听说恩师途经于此,为报当年知遇之恩,特备黄金十两,于白天谒见后,又想在夜晚拜访将黄金相赠。夜深人静,又远在城邦之外,故人地盘,无他人耳目,笑纳之,确也是一种可能。
然而出乎王密意料,面对赠金杨震反问:“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你和我是故交,我很了解你的为人,但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没有听懂杨震话语里的责备之音,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何谓无人知晓?”王密这才恍然大悟,大感惭愧,汗颜而去。
观古品今,白天为官,监督之下,廉洁奉公乃是常态。暗夜降临,利益登门,在第三双眼睛缺位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坚守本心,洁身自好,才是一个对得起天地,无愧己心的典范。
我们常说,突发事件那一刻的选择,映射出的是一个人日常最本真的心态。反观杨震的为官历程,暮夜却金也就显得毫不意外了。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隐士杨宝之子。少时随父研习《欧阳尚书》,师从太常桓郁,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
杨震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公元117年,入朝为太仆,迁太常,公元120年,升为司徒,公元125年,升为太尉。
他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为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公元124年,杨震被罢免,后又被遣返回乡。在返乡途经洛阳城西几阳亭时,对儿子和门人说:“我蒙圣上之恩官居上司,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杀,厌恶奸邪的女人倾乱朝廷而不能禁止,还有什么面目活于人世。我死之后,以杂木做棺板,以粗布作寿衣,既不要送我回归祖茔,也不要设祠祭祀”,说完饮鸩而卒。
一年后,汉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佞臣相继被处死,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等人上疏顺帝要求重新调查处理杨震冤案。朝廷上下交口称赞杨震的正直忠烈,汉顺帝遂下诏为杨震平反。拜杨震两子为郎官,赠钱百万,并且下诏以高礼仪规格改葬杨震于华阴潼亭。
生时不能谏,以死明我志。滚滚历史东流逝,那些或悲壮或慷慨的情节我们已无法考证。当玄月再次高挂苍穹,秉一颗正直之心,或能体会到杨太尉刚正不阿气节之一二,也算我辈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