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军人的杰出代表迟子祥

1919年,迟子祥出生在山东省黄县。1945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中,他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杀敌,冲锋在前。一次战役中,他身负五处重伤,晕倒在雪地里,冻掉了全部脚趾和两根手指,被认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

1949年,东北人民政府荣军工作委员会决定创建黑龙江省伊拉哈荣军农场。10月,迟子祥和200余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负伤的革命伤残军人来到伊拉哈荣军农场,在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中架起帐篷,搭起马架子,抵御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没有水,他们用钢钎凿破坚硬的冻土层打土井;没有木材,他们经林业部门批准,到百里以外伐木200余立方米。克服重重困难,军人们终于在北大荒扎下了营寨,建起了场部。迟子祥成为农场创始人之一。

建场初期,东北人民政府给农场拨来拖拉机和农具。由于当时技术水平低,拖拉机和农具坏了没有人会修,大批犁、耙、播种机、镇压器被闲置,急得场领导直打转转。迟子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同场领导说:“我当过电业学徒,我领人修理农具。”迟子祥领着大家垒起一个小土房,搭起一个打铁的小烘炉,找来一把大锤,捡来一块破铁疙瘩当砧子,建起了一个修理所。

当时机务人员奇缺,大家对机械性能都不够了解。迟子祥找来机械原理书,把修理所的人叫到拖拉机旁,让人逐条念,涉及哪个部件就拆哪个部件,念念、拆拆,拆完就装,装完再拆,边拆边装,分析坏的原因,研究修理办法。就这样,在逐渐了解拖拉机的构造和性能的基础上,再钻研修理拖拉机的方法、技术和工艺。

1952年春,翻地任务比往年都重,每天都有大批拖拉机和农机具送到修理所来等待修理。迟子祥不顾两脚化脓,带领修理工每天都干到深夜。有时下雨后,停在泥坑的机车底下积满了水。为了抢修,他仰卧在泥水里拆装、焊接,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化脓的脚被泥水浸得肿大,泥水和汗水把衣服都浸透了。修理工们心疼地劝他别干了,可他说:“农时不等人啊,修理完了再休息。”就这样,一台台坏机车、一件件坏农具修理好了,及时地投入了春播,保证了农时。

由于迟子祥在开发建设荣军农场中屡屡建功,《人民日报》以《一个外行人学会了修理拖拉机》为题,报道了迟子祥的模范事迹,党和政府也给予他充分肯定,先后授予他“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等称号。

以迟子祥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的荣誉军人,是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归来的功臣们,带着伤残的肢体开荒建场,克服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在茫茫荒原上点燃了机械化农场的星星之火,为北大荒大规模开发建设开篇布局,奠定基础,更培育和发展了北大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