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生平活动年表

1905年2月13日(1岁)生于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1910年(5岁)父马锡龄病逝。

1913年(8岁)入李湾村私塾读书,先生给起名马尚德,字骥生。

1920年夏(15岁)考入确山县立高等小学校,参加抵制日货活动。

1922年(17岁)与汝南水屯小郭庄农家女郭莲结婚。

1923年8月(18岁)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赴开封读书。

1925年6-8月(20岁)参加开封市声援上海“五卅”爱国运动斗争。在开封读书期间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6年秋(21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10月根据党组织决定回确山从事农民运动。

1927年2月(22岁)任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由团转党。1927年4月4日领导确山农民武装举行暴动,8日占领县城,24日建立县临时治安委员会,为委员。

1927年6月6日参加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仪式。

1927年11月1日领导刘店武装暴动,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

1927年12月2日在汝南王楼战斗中腿部负伤。

1928年春(23岁)腿伤痊愈后,在豫南特委工作。后经组织决定调赴信阳,任县委书记,化名张贯一。之后,回省委,在开封及洛阳等地从事党的地下秘密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皆因无供无证而被释放。

1929年6月(24岁)赴上海,参加中共中央举办的训练班。之后,在全国总工会工作。

1929年7月中、下旬受党中央派遣去东北工作。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派其赴抚顺,任特支书记。

1929年8月30日在抚顺欢乐园“福合客栈”被日本警察逮捕,后入狱。

1930年2月(25岁)在辽宁第一监狱,组织难友进行斗争。1931年4月(26岁)刑满出狱,三天后又被敌人逮捕。

1931年11月经组织营救出狱。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候补委员,后为委员。

1932年5月(27岁)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

1932年9月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代理)。

1932年11月受中共满洲省委派遣去南满磐石、海龙等地巡视工作。

1932年12月整顿磐石中心县委,改编磐石工农义勇军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

1933年1月(28岁)任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改名杨靖宇。1933年春指挥南满游击队,在磐石连续四次打败日伪军大规模进攻。创建磐石游击根据地。

1933年4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其为省委执委。

1933年5月回省委(哈尔滨)汇报工作,听取中央《一二六指示信》精神传达。

1933年6月由省委返回磐石,作为省委代表调至南满,从事领导工作。

1933年7月联合南满抗日义勇军千余人,破坏敌吉海铁路及沿线兵营,进攻吉林七、八区。在桦甸八道河子,与抗日义勇军建立“联合参谋部”,任政治委员。

1933年8月联合义勇军“毛团”“殿臣”等围攻敌人据点磐石东集昌子(呼兰镇)。

1933年9月18日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1933年10月27日率独立师主力渡过辉发江,开辟江南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3年11月24日率部攻袭柳河县三源浦。

1933年12月23日率部攻袭柳河县凉水河子。

1934年1月17日(29岁)率部攻袭临江县八道江镇。

1934年1月22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召开,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4年2月21日在临江县三岔子附近城墙位子,联合各抗日义勇军,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被推选为总指挥。1934年7月2日联合抗日义勇军进攻兴京(新宾)县城。

1934年7月12日联合抗日义勇军进攻濠江县城。

1934年11月5日在临江二道四岔主持召开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11月7日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任军长兼政治委员。

1935年春夏(30岁)率部在兴京、桓仁一带活动,团结抗日义勇军,扩大抗日游击区。

1935年8月17日92成立南满特区人民革命政府筹备委员会。

1935年8月20日率部在清原黑石头痛击伪满军第六混成旅。

1935年9月11日率部在金川旱葱沟,痛击伪满军邵本良部。

1935年10月4日在濛江那尔轰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一部会师。

1936年2月27日(31岁)率部攻袭伪满军邵本良第七团团部驻地通化热水河子。

1936年4月5日率部在辑安二道崴子,伏击伪奉天教导队骑兵团。

1936年4月30日指挥所部于本溪梨树甸子,重创伪满军邵本良部。

1936年5月部署第一军一师西征。

1936年6月末主持召开中共南满第二次代表大会。贯彻《八一宣言》精神,决定改编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任军长兼政治委员。

1936年7月5日召开东南满党和抗联第一、二军领导干部联席会议,决定一、二军合编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1936年8月4日率部在四道江附近,伏击伪满军邵本良部运送给养的车队。不久,于回头沟全歼伪满军邵本良部。

1936年8月12日致信巴黎《救国时报》,捐助办报经费1300元。

1936年秋指挥部队开展反对日伪当局部署的“东边道独立大讨伐”斗争。

1936年9月18日率部攻占宽甸县大荒沟街。

1936年11月组织第一军三师西征。

1936年冬领导部队进行冬季整训。

1937年1月16日(32岁)以元海化名致信中共代表团陈潭秋(化名文光),寻求与中共中央联系和上级机关指示、领导,要求帮助派来军事干部。

1937年6月15日主持召开抗联第一军军党部扩大会议。

1937年7月25日发表《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

1937年8月20日发布《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布告》。

1937年10月31日指挥部队在宽甸四平街痛击日军守备队。

1937年12月4日率部在本溪大石湖,与日军川野、木越、福本等部队激战。

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七大”准备委员会成立,被中央确定为该委员会委员。

1938年3月13日(33岁)指挥部队袭击通辑铁路老岭隧道工程现场。

1938年5月11日在辑安老岭第一军密营主持召开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领导干部联席会议(即第一次老岭会议)。

1938年6月12日率部在辑安家什房子沟口歼灭伪满军索旅一个营。

1938年6月19日率部袭击通辑线铁路土口子隧道工程现场。6月24日再次袭击该工程现场。

1938年7月中旬主持召开第二次老岭会议,决定取消第一、二军建制,改编为抗联第一路军第一、二、三方面军,实行分区作战。

1938年8月2日率部在辑安长岗大战伪满军索旅。

1938年8月中旬在辑安组建少年铁血队。

1938年9月指挥部队开展反对日伪军对东边道地区的秋冬季“大讨伐”。

1938年10月18日率部在临江岔沟,展开突围战斗。

1938年11月25日在濛江南泊子,与金日成相会。

1938年12月在桦甸柳树河子,率部痛击伪靖安军。

1938年末收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发出的《给东北义勇军及全体同胞电》。

1939年3月14日(34岁)率部攻打日本人经营的桦甸县木箕河林场。

1939年4月7日率部攻袭敦化县大蒲柴河敌据点。

1939年5月上旬在桦甸老营沟,与伪满军战斗中腿部负伤。

1939年8-9月领导筹粮工作。

1939年10月1-5日在桦甸县头道溜河口,主持召开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领导干部会议。决定采取保存实力,化整为零方针,实行分散活动。

1939年10月领导抗联第一路军展开反对日伪当局部署的“东南部治安肃正”即“吉林、通化、间岛三省联合大讨伐”斗争。

1939年11-12月率部在桦甸、濛江及临江与日伪军展开多次战斗。

1940年1月(35岁)率部在临江大阳岔、三岔子,濛江错草顶子、清江岗西岗,辉南马屁股山等地,与日伪“讨伐队”展开激战并不断分兵,使部队离开危险地带。

1940年2月15日在濛江五斤顶子北方,与追敌展开激战。

1940年2月18日身边的两名警卫战士牺牲,只身一人与敌周旋。

1940年2月23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敌人战斗中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