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3日,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在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东北,中华民族陷于危难之时,杨靖宇挺身而出,投入到火热的抗日战争中。他组织抗日武装,率领广大抗联战士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民族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杨靖宇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多少年来,杨靖宇的光辉业绩、革命精神一直在鼓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全党正在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值此之时,我们纪念杨靖宇将军百年诞辰更富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化名张贯一。1905年2月13日(正月初十)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杨靖宇少年时代就立下以天下为己任,救民众于水火的雄心壮志。他在高小读书期间,就积极参加抵制日货斗争,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23年,他考入河南开封省立第一工业学校(纺织工业学校),在校学习期间,接受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开始孜孜不倦地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在一篇《战区灾民生还之感想》的作文中,谴责军阀混战、祸国殃民的罪行。他写到“烽火连天,战声交耳,穷兵黩武之风莫此为甚”,“长此不息,则中国土崩瓦解之祸不远矣。”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他与同学们一道积极参加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1926年秋,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10月,北伐革命军进抵两湖之后,杨靖宇受党团组织派遣,离开学校生活,回到家乡确山县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初,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杨靖宇在中共确山特支领导下,发动农民抗捐,支援北伐军,为推翻封建军阀统治进行了积极的斗争。1927年4月4日,在杨靖宇等同志领导下,河南确山县数万农民举行暴动,经4天战斗,攻占了确山县城,活捉反动县长王少渠,摧毁旧政权,建立了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这是河南省第一个新生的工农政权。确山农民暴动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土豪劣绅的反动势力,配合了北伐军胜利北进。不久,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杨靖宇不畏白色恐怖,于同年6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更加竭尽全力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1927年10月,又率领农民军深入刘店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1月初,组织了刘店秋收起义,建立了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杨靖宇任总指挥。农民革命军在以刘店为中心广大农村地区坚持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其声威震动豫南。同年12月,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伤愈后,在信阳、永城、开封、洛阳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其间,三次被捕,皆因无供无证被释放。
1929年6月,杨靖宇被党组织派往上海党中央所办干部培训班学习。同年“中东路事件”爆发后,被调到东北工作。他先是在抚顺,任抚顺特支书记,从事工人运动工作。他为与工人接触,到煤矿当上最劳苦的矿井工人,与矿工一起干重活,吃住在一起,了解工人的思想、生活状况及迫切要求。工人有什么困难,他就主动帮助解决。一次,日本资本家要裁减矿工,他就组织煤矿工人展开罢工,与日本资本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迫使日本资本家召回被裁减的矿工。在抚顺工作期间,由于叛徒出卖,他被日本警察署特务逮捕入狱。在日本特务审讯时以及在奉天监狱中,他遭受严刑拷打,酷刑使其遍体鳞伤,多次昏死。但他为了保守党的机密,与凶恶的敌人进行顽强斗争。1931年4月,杨靖宇刑满获释,但不幸,出狱三天后,为营救狱中同志又被捕入狱。在狱中,杨靖宇把监狱变成与敌人斗争的战场,他发动难友多次开展反对狱卒欺压、虐待“犯人”的斗争,鼓励因参加学运而遭逮捕的青年,坚持革命斗争。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
(二)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用武力侵略中国,制造柳条湖事变,东北三千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同年底,在党组织的营救下,杨靖宇获释。杨靖宇出狱后即怀着驱逐日本侵略者,光复东北的坚定信念来到哈尔滨,找到中共满洲省委并请求分配工作。他表示要立即参加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去。省委领导考虑到他刚从监狱出来,遭到严重摧残的身体还需要康复,便让他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交给他工作任务。但他不肯,杨靖宇说:“在监狱里,并没有累着我,只要我活着,就要斗争,现在国难当头,我怎么能呆得住呢?”当时,省委领导根据他的一再要求,安排他担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兼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以后,他又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省委委员等职。在哈尔滨从事秘密工作期间,他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经常深入工厂、学校、街道、码头等地,组织工人、学生、市民参加反日会,动员各阶层人民以人力、物力支援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武装斗争。经过努力,哈尔滨各地反日会组织不断扩大,一些工厂、铁路、邮政、学校、近郊农村,甚至在伪满警察中都建立了反日会小组或发展了一些会员。同时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在哈尔滨市建立了一些新的支部。1932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3月9日,日寇扶植清废帝溥仪“执政”,成立所谓“满洲国”。为反对日本侵略者侵占哈尔滨及其导演的伪满洲国成立“建国庆典”活动,杨靖宇领导哈尔滨党团组织和反日会展开积极斗争,广大的工人、农民、学生、市民纷纷行动起来,投身到抗日反满斗争中。1932年夏秋之际,松花江洪水泛滥,处于日寇铁蹄下的哈尔滨,又遭受严重水灾。数万灾民,流离失所,贫病交加。为有效地领导广大灾民进行抗灾斗争,杨靖宇遵照省委指示,组织党团员深入到灾民中去,组织灾民成立自救团、互济会、分粮团。他曾亲自到极乐寺、文庙附近的难民棚区进行宣传鼓动,开展“要饭吃、要房住、要救济费”和反对日本侵略斗争。这一斗争,在杨靖宇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水灾退后,杨靖宇责成党员金剑啸和罗烽积极开展革命文艺活动,以笔作刀枪,团结进步文艺工作者共同从事抗日宣传活动。金剑啸、罗烽与萧军、萧红等作家和一批画家在哈尔滨举办“维纳斯助赈画展”,救济灾民。画展展出的画作,有许多是反映工农劳动形象和苦难生活的作品,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杨靖宇在哈尔滨工作期间,过着极简朴的生活,他经常穿的是一件破旧的灰布大褂,吃的是窝窝头就咸菜。冬天里,寒风刺骨,他经常光着头,风里来雪里去。当时,党组织为他租一间临时的办公兼住宿的用房,他为了节省经费,屋子里只烧很少一点火,天已经到了很冷的时候,他也舍不得多添一把柴,他总想为组织节省一点钱。一次,一位同志看到杨靖宇穿的鞋已经破得很厉害了,便为他买了一双新皮鞋。杨靖宇看了看脚上开了嘴的鞋,对那位同志说:“我知道你关心我,可是我这双鞋修一修还能穿,现在正是困难时期,党的活动经费很紧张,能节省一分钱就要节省一分钱。”他又看着这双新买来的皮鞋说:“一双皮鞋十多块钱,要是把这钱用在更需要的地方不更好吗?”杨靖宇在从事秘密工作的日子里,总是忘我地工作,严格地要求自己,他的言行深深地感动着每个同志。
(三)
1932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为加强党对南满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派杨靖宇以省委代表身份赴磐石、海龙等地巡视工作。巡视期间,他整顿了磐石游击队,建成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1933年初,省委为加强对这支部队的领导,决定杨靖宇任该队政委。从此,他便直接投身到领导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中。
南满游击队在杨靖宇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该部以玻璃河套为根据地,在磐石、桦甸、伊通、双阳等地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连续冲破日伪军的四次大规模的围攻,使日伪统治中心南满地区迅速燃起了抗日游击战争的熊熊烈火。1933年夏,杨靖宇应满洲省委之邀,回到哈尔滨向省委汇报南满抗日游击运动情况,并研究了在南满如何贯彻《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1933年1月26日)》(即《一·二六指示信》)问题。杨靖宇回到南满后,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指示精神,广泛建立抗日武装统一战线,联合抗日义勇军、山林队,共同对敌,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使南满抗日游击战争呈现出新的局面。1933年9月,在南满抗日游击队的基础上,建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同年10月,日伪军在南满地区连续进行40天“大讨伐”。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杨靖宇指挥独立师渡过辉发江,出师江南,接连取得了攻袭三源浦、凉水河子和八道江等战斗的胜利,予日军和伪满军邵本良部以沉重打击,其声威遍及南满。南满各地的反日义勇军、山林队纷纷投靠独立师。1934年2月,杨靖宇联合十六七股义勇军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他被选为总指挥。在反对日伪军“大讨伐”斗争中,杨靖宇不断积累、总结对敌斗争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游击战术。据抗联战士讲,杨司令打击敌人有三大绝招:一是半路伏击;二是远途奔袭;三是化装袭击。他被誉为“东三省第一个执行游击战术的人”。杨靖宇还十分重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继开辟磐石抗日根据地后,又开辟了濛江那尔轰、本溪和尚帽子、桓仁老秃顶子、金川河里、辑安老岭等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建有农民委员会(为政权组织)、反日会、妇女会、儿童团、农民自卫队、青年义勇军,还建有后方医院、修械所、缝纫所、印刷所。在游击区、根据地,人民革命军与广大群众建立了亲密的鱼水关系。杨靖宇曾说:“没有根据地人民的支持,部队就像没有油的灯芯。我们决不能做没有油的灯芯。什么时候也不能脱离群众。”由于军民建有密切的血肉联系,抗日部队走到哪里,哪里的群众就给他们筹款、送粮、送衣、带路、送信,护理伤员、参军参战。
杨靖宇在对敌斗争中建有卓越功勋,在人民群众和抗日义勇军中享有崇高威望,1934年初,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同年11月,杨靖宇在临江县主持召开中共南满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根据抗日队伍不断壮大的实际情况,决定正式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担任军长兼政委。
杨靖宇是正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模范。他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中建有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团政治委员、连指导员在他的影响下,都十分重视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党组织经常开展活动,研究、贯彻党的抗日斗争方针、政策。部队经常召开士兵会议,民主议事,讨论作战经验、教训,检查执行群众纪律的情况。其所率部队是有高度政治觉悟和严明群众纪律的部队,是南满抗日救国运动的宣传鼓动者和组织领导者。
在杨靖宇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到1935年春,抗日游击区域已由开始的磐石、双阳等五六个县扩大到以通化为中心,东至濛江,西至东丰、西丰,南至凤城等二十多个县的广大地区。1936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八一宣言》和《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精神,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仍担任军长兼政委。不久,活动在南满、东满的抗联第一军、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担任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抗联第一路军在杨靖宇指挥下在辽吉东部长白山地区积极出袭,打击日伪军。同时,为了使抗日武装向辽西扩展,配合红军北上抗日,杨靖宇连续组织两次西征,扩大了抗联的影响,鼓舞了群众的抗日热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正像他所作的《西征胜利歌》中所说的那样:“红旗招展枪刀闪烁,我军向西征;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匪心胆惊。”自抗联第一路军成立后,杨靖宇指挥第一、二军数千名抗日健儿横扫广袤辽、吉,驰骋千里长白,消灭大批敌人有生力量,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当局在东南满地区的反动统治。对此,日伪当局哀叹:“东南满地区已成为治安癌肿地带。”
(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随着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战略地位的变化,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路军主动出击,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牵制日本关东军入关。此间,他亲自率队在宽甸四平街痛击日军守备队,毙伤日军水出、陆岛队长以下30余人,在本溪碱厂与牛岛部队交战击毙牛岛队长以下60余人。在本溪大石湖与日军川野、木越、福本等部队展开激战。抗联第一路军在“七七事变”后进行的数百次战斗及广泛开展的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支援了全国抗战。
在广大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下,杨靖宇率领第一路军在辑安老岭地区开辟了新的游击区。1938年,杨靖宇指挥所属部队以攻袭通(化)辑(安)铁路工程为重点开展一系列斗争。袭击了老岭隧道工地的敌人;取得了蚊子沟、土口子、长岗、岔沟战斗的胜利,击毙了日本指导官西田重隆,消灭了日伪称之为“剿匪之花”的伪满军“索旅”,粉碎了敌人策划的“东边道大讨伐”。
杨靖宇领导东北抗联进行的英勇斗争,取得了辉煌战绩,党中央和毛泽东曾对其卓越功勋予以高度评价和赞誉。1937年末,党中央为召开党的“七大”而成立的党的“七大”准备委员会,杨靖宇被确定为委员。1938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回答美国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说:“中国共产党和东三省抗日义勇军确有密切关系。例如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同年9—11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杨靖宇,称赞他和他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随着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日本全面侵华的后方基地——伪满洲国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从1938年起,日伪当局调集大批军队对东北抗联部队进行“大讨伐”。同时,极力推行、强化“集团部落”、“保甲连坐”、“经济封锁”政策,以达到把抗联和群众隔离开来,断绝抗联衣食来源,进而消灭抗联的目的。从此,东北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了极端艰难的斗争时期。游击区不断遭到日伪当局的破坏,部队活动的范围不断缩小,给养供应也越来越困难了。抗联指战员数日难得吃一顿饱餐,夏秋时常吃野果、野菜度日,冬春有时只能以树皮、战马充饥。由于长期不能吃到粮食、油盐,经常在山林露宿,战士们的身体受到极大摧残。但在这种情况下,抗联战士们仍然坚持与敌人搏斗。杨靖宇经常鼓励同志们:“要做一个真正革命者,就要经得起千辛万苦”,“革命就像浪潮一样,有时高有时低,现在我们困难咬牙过去这一阵就好了。”
在长期的抗日游击战争中,杨靖宇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无所畏惧,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本色。他之所以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革命意志如此坚强,其内在动因是在他的头脑中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牢固地树立起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不忘自己在入党举手宣誓时所说过的话,他要为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终身。
1939年秋,日寇在东北增兵40万,用以“讨伐”抗日联军。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为消灭活动在伪吉林、通化、间岛三省的杨靖宇及其所率部队,策划制定出所谓“东南部治安肃正计划”,成立了由日本关东军吉(林)长(春)地区守备队司令官、陆军少将野副昌德为司令的“三省联合讨伐司令部”,调动日伪军警7万余人开展对杨靖宇及抗联一路军的“大讨伐”。在反“讨伐”斗争中,杨靖宇率部采取夜袭、伏击、迂回等游击战术,与敌周旋苦战。战斗中,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残酷、激烈的战斗使部队大量减员。特别是进入冬季,斗争更加艰苦,指战员们缺衣少食,冒着摄氏零下40度的严寒,经常与比自己多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行浴血奋战。战争之残酷、激烈达到空前程度。抗联指战员在杨靖宇的领导下,在与敌人战斗中,表现出了无比的英勇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五)
1940年1月初,杨靖宇率部400余人在临江大阳岔、三岔子东部与日军大原、有马部队和伪警察部队交战。1月上旬,杨靖宇率队到濛江县(今靖宇县)境内活动。伪通化省警察厅长岸古隆一郎得知杨靖宇活动情况后,调集日军及伪军、伪警察在濛江四处布网,专门搜寻杨靖宇及抗联一路军总指挥部。杨靖宇率队在濛江与辉南之间的山区与敌人周旋,战斗30次之多,所率部队大量减员。同时,杨靖宇考虑为使部队免遭敌人歼灭性打击,多次分兵,化整为零,让其他指挥员率部离开指挥部所在地方,脱离危险区。1月21日,警卫旅一团参谋丁某叛变。敌人知道了杨靖宇的行动路线,派出大批日伪军及伪警察队组成“讨伐队”在濛江西岗地区展开疯狂“大围剿”,使杨靖宇及所部陷入敌人重围。战斗中,部队又有大量伤亡。1月末,他身边只有60名战士。2月初,敌人向杨靖宇所在的那尔轰古石山进攻,部队再次受到严重损失。2月15日,身患重感冒的杨靖宇和身边的6名战士,被前来追袭的敌人发现,杨靖宇指挥战士与敌人激战,击毙敌人10人,“讨伐队”队长崔某、队副伊藤受重伤。当晚,杨靖宇决定负伤的几名战士迅速转移,他带领两名警卫战士继续与敌人战斗。
2月18日,两名警卫战士在离开杨靖宇去寻找食物时不幸牺牲。以后,杨靖宇只身一人在饥寒疲惫,伤病交加的情况下,仍坚持与敌周旋。2月23日,杨靖宇辗转来到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由于汉奸出卖,日伪“讨伐队”包围了他。当时,杨靖宇已几天没吃到一粒粮食,加之感冒未愈,身体极度虚弱。当他发现已被敌人包围,便奋然而起,用双手持枪与敌人搏斗。开始,敌人幻想活捉杨靖宇,劝他归顺。敌人不住高喊“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抵抗没有用了,投降吧!”但杨靖宇镇定自若,不为所动,拒绝投降,坚持抵抗,直至最后壮烈殉国。时年35岁。
杨靖宇牺牲后,残暴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他胃肠里尽是草根、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也不由得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精神所震撼。日酋岸古隆一郎等承认,杨靖宇是个了不起的代表人物。
杨靖宇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了祖国独立和民族解放战斗到最后一息,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表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不屈不挠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杰出将领,是东北人民、全中国人民心目中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
杨靖宇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优秀典范。他早年立志救国救民;忠诚于党,五次被捕入狱而不屈服;在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组织、领导抗日武装,与强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其关心国家兴亡、民族振兴的爱国主义思想;坚定远大理想,坚持党的宗旨,直至牺牲宝贵生命也在所不辞的革命情操;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格;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向困难低头的英雄气概,早已形成一种杨靖宇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在鼓舞人们前进。他的伟大革命精神,作为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放光芒。
杨靖宇及其无数抗日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取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至今已有60年。60年来,祖国面貌沧桑巨变,昔日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已变成了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如今,虽然时代与过去不同了,历史的任务也不一样了。今天,我们纪念杨靖宇,就要继承、学习、弘扬杨靖宇的革命精神,使这种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特别是在全党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从其动人事迹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努力做到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要不断增强党员意识、执政意识、先进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