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可断、腹可剖,革命意志不可移” ——杨靖宇精神永远指引人们奋勇前进

内容提要: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其自强不息、英勇奋斗的光辉战绩书写了璀璨的历史篇章。杨靖宇为民族解放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思想情操、品格、气概已形成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杨靖宇的革命精神。杨靖宇精神,可以这样概括:矢志不渝、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毅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强敌、勇敢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头可断,腹可剖,宁死不屈的伟大牺牲精神。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继承弘扬杨靖宇的革命精神,把它作为引导人们奋发努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

 

2020年2月23日,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牺牲80周年。80年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联领导人杨靖宇司令在濛江与敌人战斗中英勇牺牲。今天,我们在靖宇县举行纪念英雄杨靖宇活动,探讨学习、弘扬杨靖宇精神,对于落实和开展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我们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认为就是要不忘党的纲领、党的性质、党的宗旨、不忘党的历史,不忘先烈,要牢记党的奋斗目标,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我们纪念杨靖宇,探讨杨靖宇精神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的、实际的、有效的举措。

         

(一)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濛江(今靖宇)三道崴子与敌战斗中牺牲。回顾历史,当年,抗联战士听到杨靖宇牺牲的消息都非常惊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在大家心目中,总觉得杨司令不会牺牲,即使到了万般无奈时,他也能以出奇的智慧化险为夷。大家都知道,杨靖宇在敌人的宣传报道中已死过多次,然而这次确属确实。突如其来的噩耗,使在场的官兵无不悲痛欲绝。杨靖宇为了抗日救国大业英勇牺牲后,抗日军民没有消沉。人们化悲痛为力量。他们在杨靖宇气壮山河、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鼓舞下,继续坚持着英勇的抗日斗争。

杨靖宇牺牲后,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继杨靖宇之后,肩负起指挥抗联第一路军抗日健儿在东南满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重任,继承着杨靖宇未尽的伟大事业。1940年3月13—15日,在魏拯民的主持下,于桦甸县头道溜河口,召开中共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领导干部会议。会议期间,专为杨靖宇举行了追悼活动。魏拯民代表中共南满省委、抗联第一路军对杨靖宇壮烈牺牲表示沉痛哀悼,并宣誓继承杨靖宇总司令的遗志,坚持抗战到最后胜利。魏拯民说:“杨总司令为革命事业艰苦卓绝地奋斗了一生。他的全部生活是党的生活,他没有个人生活。他是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被日本侵略强盗杀害的,我们要完成杨司令生前未完成的事业。到革命胜利的那天,我们每个人都要问心无愧地站在他的墓前说:靖宇同志,我们在你之后,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我们宣誓:为了我国人民,为了杨司令,我们第一路军全体战士紧密团结,坚决继承杨司令的事业,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奋战,克服一切困难,一定把日本鬼子赶出去!”魏拯民的讲话高度地评价了杨靖宇战斗的一生,其庄重的誓言代表着广大抗联战士的心声。

这次头道溜河口会议讨论了杨靖宇牺牲后的斗争形势,确定了斗争任务,对抗联第一路军各部今后活动做了重要部署。会后,警卫旅、第一、二、三方面军指战员为给杨靖宇报仇,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总司令部周围,为继承杨靖宇未尽的伟大事业、实现民族解放的神圣使命,艰苦转战长白山地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一切说明,先烈的革命精神不死,将军虽死犹生。由于杨靖宇的牺牲,更加激起抗联战士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他们胸中的烈忾难消,心中的怒火在燃烧,杨靖宇的光辉形象就像一面旗帜一样,在指引着抗联将士们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而英勇战斗着。

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其自强不息、英勇奋斗的光辉战绩书写了璀璨的历史篇章。这一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东北地方战场的这一时间最长(长达14年)、斗争最艰苦、牺牲最大的反侵略战争再一次向世人宣告,中华民族是具有反抗任何外来民族侵略的光荣传统的民族,它有着和任何外来敌人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和与凶恶残暴敌人血战到底、永不屈服、不获胜利不甘罢休的决心的。它向世人宣告,在日伪统治的十四年,是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不肯屈于亡国奴隶地位的民众,不畏流血牺牲,一直在为民族的独立、解放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杨靖宇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每发出一响枪声,都表示着东北并不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王道乐土”“满洲国”,东北三千万人民没有沉睡,东北没有死亡,东北是中国人民的东北。

历史的发展总是要循其自身规律的。正义之战必胜,非正义之战必败。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所进行的抗日游击战争是正义的。这一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展开的长期战争,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北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杨靖宇的牺牲,抗日联军斗争的受挫,乃至失利,都不能使日本侵略者免遭失败的命运,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战争。杨靖宇曾向他身边战士说:“敌人是搞不过我们的。就是我们这几个人死了,还有人继承我们的事业。革命总是要成功的。”1945年,日本侵略者终于被中国人民和世界反侵略战争、反法西斯正义力量所打倒,穷凶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向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投降了。“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历史发展的规律再一次得到昭示。

 

(二)

 

杨靖宇虽然为国为民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但我们知道杨靖宇将军的名字是代表党的,他的名字就是一面光辉旗帜,他是人们克服困难,勇敢前进,开拓进取的榜样。他的思想情操、品格气概已形成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杨靖宇的革命精神。这是他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

我们说学习、继承某种精神,而这某种精神成立与否,要考察其构成的基本要素。这个要素应该具有六个层面,即1.历史层面,就是这种精神形成的背景,历史渊源;2.事迹层面,就是这种精神所蕴含的功劳、业绩;3.贡献层面,就是这种精神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推动作用;4.内涵层面,就是这种精神包括什么具体内容;5.影响层面,就是这种精神在当时、对后世有什么重大影响;6.认知层面,就是广大民众对这种精神充分认可,人们承认这种精神,愿意发扬光大这种精神。

杨靖宇精神在这六个层面,都有翔实的、具体的展现。

我们都知道杨靖宇为国捐躯之时,年仅35岁,实属英年早逝。然而他却在有限的生命里,建树了令后人无限景仰的丰功伟绩。

纵观杨靖宇的一生:

他青少年时代,即忧国忧民,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追寻革命真理——马克思主义,勇敢地投身于声援“五卅”反帝爱国斗争,可谓是革命志士;

他在大革命时期,积极从事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领导确山、刘店农民暴动,建立河南乃至全国第一个县级工农革命政权,可谓是农运先锋;

他受党中央派遣来东北工作,在抚顺从事工人运动,团结煤矿工人,组织罢工,开展反剥削、反压迫斗争,成为工人的主心骨,可谓是工人领袖;

他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思想信念坚定,革命意志坚强,坚持党的宗旨,忠诚于党的事业,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党忠贞不二,五次被捕、二次负伤而坚贞不屈,遵守党的纪律、认真贯彻党组织的指示、始终尽职尽责为党工作,可谓是党员楷模;

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斗争,组建、扩大抗日武装,指挥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坚持开展持久的、大规模的、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直到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其为东北抗联第一人,可谓是民族精英。

革命志士、农运先锋、工人领袖、党员楷模、民族精英,概括起来说杨靖宇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坚贞的共产主义战士,这就是他的人生历史定位。

杨靖宇的革命精神是在抗日斗争中形成,有其深厚历史渊源。杨靖宇在革命中曾五次被捕入狱,其中在抚顺被捕入狱,敌人将其定为共党要犯,且已内定处以死刑。但他始终坚持与敌人斗争,没有泄露党的任何机密。杨靖宇革命意志坚定,被释放出狱立即找党的组织,要求分配工作,参加抗日斗争,省委领导见他在狱中受尽折磨,需要康复,让他休息几天。他说,在监狱里没有累着我,现在日本侵略我东北,人民正遭奴役,我怎么能待得着。杨靖宇根据组织的分配在哈尔滨从事地下工作,领导北满人民开展抗日反满斗争,而后奔赴南满,领导南满抗日军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他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敌,巩固、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开辟建设抗日游击根据地,领导抗联第一军、抗联第一路军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牵制大批日本关东军使之不能南下入关,有力地配合全国抗战。

杨靖宇英雄事迹老幼皆知,连敌人都不得不承认。杨靖宇在南满领导抗日武装从反日游击队到人民革命军、再到东北抗日联军,他领导、指挥抗日军民开展八年抗日游击战争,历经枪林弹雨,无数次生死考验,早把生死置之度外。1939年末,1940年初,他在濛江地区与伪吉林省“讨伐队”本部、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所派日伪“讨伐”队展开激烈斗争。为保存实力,减少部队伤亡,他一次次分兵,让其所属部队离开总司令部周围。而他只率司令部警卫队坚决与敌展开顽强搏斗。最后,他把警卫队员也分散开来,实际上是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他与敌人始终在坚持进行英勇搏斗。1940年2月23日,他只身一人战斗在三道濛江,当所遇到的保甲长劝他投降时,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是不能向外国人投降的。”当前来抓捕他的日伪“讨伐队”将其包围,诱其投降,说投降可得富贵时,遭到他的拒绝。他用仇恨的子弹还击敌人的无耻劝降,与日伪“讨伐队”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其身负重伤,生命临近最后时刻,他对让他放下武器的日伪“讨伐队”仍然开枪射击,坚决抵抗到底。最后,他以身殉国,英勇牺牲。

杨靖宇对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贡献巨大,他是东北人民抗日武装的主要领导者,说起抗联,人们都知道他是东北抗联第一人。他是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历史、文化重要推动者之一。杨靖宇始终牢记、信守、践行入党时宣誓时说过的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永不叛党。其革命精神为世人共知,抗联将领众多,抗日斗争领导者、英雄人物亦不少,而特别杰出、无出其右者,应该说是杨靖宇唯此一人。杨靖宇是代表党的,他是抗联英雄群体的化身,人们对他无不敬仰。杨靖宇革命精神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为了不忘记过去的灾难的历史,永远记住为了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杨靖宇,1946年2月14日,濛江县人民群众提议将杨靖宇英勇战斗并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地方——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东北人民每到九一八和先烈殉难的日子“二·二三”都会采取各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用刺刀、枪炮、飞机,用吊打、灌凉水、电刑、摔麻袋,用活埋、填冰窟、喂狼狗、作细菌试验活体材料等法西斯手段屠杀、残害成千上万的东北同胞的罪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各地实行烧杀、抢掠、奸淫,实行“归屯并户”,推行“保甲制”“连坐法”,搞“粮谷出荷”“勤劳奉仕”,抓劳工、抓经济犯、抓思想犯,使东北人民遭受的人世间最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人们也将永远记得是中国共产党号召东北人民开展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派出以杨靖宇为代表的许多优秀党的干部组织抗日武装,在没有重武器,没有外援的条件下,直接与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数十万日本侵略军所进行的殊死搏斗。人们将永远记得这一伸张民族正义的伟大的抗日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阻碍和延缓了它的全部侵略计划,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增添了人民救亡图存和抗日必胜的信心。人们将永远记得杨靖宇等抗联将士是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即长期忍饥挨饿,在冰天雪地、崇山峻岭中,与日本侵略者、伪满军队喋血奋战,并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流尽最后一滴血的。

 

(三)

 

抗日民族英雄英雄杨靖宇的事迹使世人深受感动,无不为中华民族能有这样的伟大爱国者而自豪。人们也都知道:杨靖宇牺牲后,日本侵略者面对杨靖宇的遗体颇感疑惑:自2月15日以来杨靖宇即陷于被包围之中,18日被切断其食物来源。这些天来,他究竟凭依什么在生存?日本侵略者迫令濛江县城济众医院医生剖腹化验,看他胃肠里究竟有什么?经解剖检查,他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见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参加解剖的主刀医生济众医院院长金源相深为感慨,暗地流下热泪。对于杨靖宇牺牲胃里一粒粮食都没有,枵腹抗敌,都认为杨靖宇是中华民族的好儿男。他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整个的全民族的利益,而发扬了他那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甚至于使敌人也暗暗地佩服他那壮志烛天的豪气。在场的日本侵略者无不惊呆,感到不可思议,不得不惊叹:中国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对于杨靖宇胃肠里没有一粒粮食,抗联老同志冯仲云曾深情地说:“1945年苏军解放沈阳后,我在沈阳得到了一些靖宇同志牺牲的材料,也遇到了一些医生,他们告诉我,靖宇同志殉难后,他们曾亲自参加解剖了靖宇同志的遗体。靖宇同志的胃里只有棉絮、草根和树皮,当时甚至引起了敌人的震惊。靖宇同志,真无愧气吞山河、壮志烛天,是我国空前未有的忠烈民族英雄,是共产党员的楷模,后人的典范。”

1949年5月,新中国成立前夕,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郭沫若在布拉格参加拥护世界和平大会后返回北京途中,路经哈尔滨,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观,当观瞻到先烈遗首时,感慨万分,当即挥毫写下《咏杨靖宇将军》诗一首: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

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旆满山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和亿万人民对先烈的仰慕、敬佩之情。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就是“头可断腹可剖,革命意志不可移”。我们研讨杨靖宇革命精神,我认为杨靖宇精神内涵,可以这样概括:

矢志不渝、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坚毅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不畏强敌、勇敢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头可断,腹可剖,宁死不屈的伟大牺牲精神。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头可断、腹可剖,革命意志不可移”的精神。

杨靖宇革命精神所展现、涵盖的内容包括:

1.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兴亡、民族振兴,并为之献身的崇高爱国主义思想;

2.坚守革命理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毫不动摇的坚定革命意志;

3.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赴汤蹈火的革命情操;

4.牢记、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格;

5.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向艰难险阻低头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威武不屈、贫贱不移,把生让给别人,把困难牺牲留给自己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革命精神内涵是革命者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而革命意志又是革命精神内涵的主要内容。一个革命者有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就是说理想、信念坚定,就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党的初心不动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拿枪的或不拿枪的敌人征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艰难险阻吓倒;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背离历史使命,在革命的征途上半途而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取得斗争的胜利。而杨靖宇就是一个革命意志不可移的人。“头可断、腹可剖,革命意志不可移”应该是杨靖宇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长期革命斗争中,牺牲者数以千万计,牺牲状况、情形千差万别,他们都用自身的鲜血把五星旗帜染红,为庄严灿烂的国旗增色,为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杨靖宇与日伪军战斗牺牲后,被残暴敌人割去头颅,致使身首异处,又被剖腹,这是极为罕见的。烈士为革命牺牲,这是共同性;而被敌人割头剖腹,则是特殊性,这是烈士杨靖宇的特点。概括一个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既要考虑其共性,也要兼顾其特性。概括杨靖宇精神,用“头可断、腹可剖,革命意志不可移”应该是合适的。

 

(四)

 

杨靖宇的革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生动的体现。他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植于党的宗旨,根植于党的群众路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根植于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实践。广大干部、党团员、青少年都以继承发扬杨靖宇的革命精神为荣,都在学习他的革命精神。人们从杨靖宇身上寻求到引导自身奋发努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

杨靖宇及所领导的东北抗联进行的英勇斗争及铸就的革命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这份遗产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很好地继承。我们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不忘杨靖宇领导东北抗联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从杨靖宇及东北抗联英勇斗争的历史中我们会深刻体会到:一个人乃至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树有远大理想、正确信念、坚定意志,永远有个精神支柱作支撑而不动摇,对于在任何艰难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有多么重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永远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就会有克敌制胜的永久动力;依靠人民群众,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处处为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着想,这应是一切革命者行动的出发点;英勇斗争,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这是取得胜利的保证;团结联合大多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实现为之奋斗的目标,达到胜利的彼岸;任何时候都不忘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不脱离党的领导就能把握前进的正确方向。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是杨靖宇及所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经过与敌人浴血奋战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

杨靖宇,是东北地区革命运动和抗日武装斗争的卓越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他在东北广大人民心中,早已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这位民族英雄的名字,无论在其生前或殉国后,永远是一个战斗的号召,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杨靖宇的革命精神完全契合今天我们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人们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富有正能量的原动力。在新时代,更需要杨靖宇革命精神,新的时代呼唤人们不忘初心,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新时代需要人们弘扬杨靖宇革命精神。今天虽然不是战争年代,不需要时刻准备付出宝贵生命,但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弘扬爱国主义、需要艰苦奋斗、需要坚定理想信念、需要奋发努力,克服艰难险阻,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弘扬、践行杨靖宇的革命精神,对于培养、教育、锻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党的宗旨,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纪念杨靖宇就应该很好地学习杨靖宇精神,弘扬杨靖宇精神,让民族英雄杨靖宇这面光彩夺目的旗帜,鼓舞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沿着胜利的道路不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