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如归赴国难

1940年1月初,杨靖宇率部400余人在临江大阳岔、三岔子东部与日军大原、有马部队和伪警察部队交战。1月上旬,杨靖宇率队到濛江县(今靖宇县)境内活动。伪通化省警察厅长岸古隆一郎得知杨靖宇活动情况后,调集日军及伪军、伪警察在濛江四处布网,专门搜寻杨靖宇及抗联一路军总指挥部。杨靖宇率队在濛江与辉南之间的山区与敌人周旋,战斗30次之多,所率部队大量减员。同时,杨靖宇考虑为使部队免遭敌人歼灭性打击,多次分兵,化整为零,让其他指挥员率部离开指挥部所在地方,脱离危险区。1月21日,警卫旅一团参谋丁某叛变。敌人知道了杨靖宇的行动路线,派出大批日伪军及伪警察队组成“讨伐队”在濛江西岗地区展开疯狂“大围剿”,使杨靖宇及所部陷入敌人重围。

战斗中,部队又有大量伤亡。1月末,他身边只有60名战士。2月初,敌人向杨靖宇所在的那尔轰古石山进攻,部队再次受到严重损失。2月15日,身患重感冒的杨靖宇和身边的6名战士,被前来追袭的敌人发现,杨靖宇指挥战士与敌人激战,击毙敌人10人,“讨伐队”队长崔某、队副伊藤受重伤。当晚,杨靖宇决定负伤的几名战士迅速转移,他带领两名警卫战士继续与敌人战斗。

2月18日,两名警卫战士在离开杨靖宇去寻找食物时不幸牺牲。以后,杨靖宇只身一人在饥寒疲惫,伤病交加的情况下,仍坚持与敌周旋。2月23日,杨靖宇辗转来到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由于汉奸出卖,日伪“讨伐队”包围了他。当时,杨靖宇已几天没吃到一粒粮食,加之感冒未愈,身体极度虚弱。当他发现已被敌人包围,便奋然而起,用双手持枪与敌人搏斗。开始,敌人幻想活捉杨靖宇,劝他归顺。敌人不住高喊“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抵抗没有用了,投降吧!”但杨靖宇镇定自若,不为所动,拒绝投降,坚持抵抗,直至最后壮烈殉国。时年35岁。

杨靖宇牺牲后,残暴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他胃肠里尽是草根、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也不由得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精神所震撼。日酋岸古隆一郎等承认,杨靖宇是个了不起的代表人物。

杨靖宇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了祖国独立和民族解放战斗到最后一息,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表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不屈不挠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杰出将领,是东北人民、全中国人民心目中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