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次创业 加快转型跨越 努力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和谐、健康幸福新伊春
——2012年1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伊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市委书记 王爱文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伊春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伊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们开启第三次创业新征程、加快转型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推进第三次创业,加快
转型跨越,为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和谐、健康幸福新伊春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深入实施
“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落实省委“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相关任务,较好地
完成了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谱写了科学发展新篇章。
这五年,发展后劲不断积蓄,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
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经济总量突破200亿大关,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规模,财
政收入跃上20亿台阶。2011年,在停止森林主伐的形势下,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230
亿元,增幅达到8%;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4.5亿元,年均增长31.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9
亿元,年均增长38.2%。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5亿元,年均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5亿元,年均增长22.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113提高到180。
这五年,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势头良好。五大特色产业形成支柱,“4111”工程和“1区
+5园”建设加快推进,多元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累计达到174个,完
成投资227亿元,占5年全部投资额的42.4%。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壮大。西钢集团钢
铁产能达到300万吨,比2006年增长1.14倍;浩良河水泥产能达到300万吨,进入全省水泥三甲
行列。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分别翻了一番和两番,成为全省旅游
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6家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旅游接待正在向高端化迈进。森林食品北
药业素质提升,兴安红酒业、翔宇实业、格润药业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蓝莓产业迅速崛起,
繁育基地年组培育苗能力达到4000万株,完成蓝莓种植近万亩。木材精深加工业整合步伐加快,
绿色能源业、纺织业异军突起。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预计可实现104亿元,年均增长20.8%,占
GDP的比重达到45%。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实施铁力“1+5”和嘉荫场县共建区域发展模式,促
进了区域内资源集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农业增加值预计实
现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6年增长72.9%。
这五年,生态保护持续深入,生态恢复明显加快。深入实施天保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主
伐,严管林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森林防灭火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强化了林地“三乱”现象
治理。营造林工作不断深化,累计完成森林抚育605万亩、造林绿化120万亩。珍贵野生物种群
有所恢复。统筹实施了林场所撤并和烧柴改革。建立了生态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实施了整体森
林认证试点。全市活立木蓄积由2006年的2.35亿立方米增加到2.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80.6%
提高到83.9%,其中林管局已达到86.5%。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实现了“双增”。
这五年,改革创新激增活力,对外开放大幅提升。国有企业成功实现重组改制,企业资本
结构得到优化。积极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国有林区投入难、造林难、管护难、防火
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林改效应不断放大。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上升
到50%。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俄合作不断深入。5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招商引资477
亿元,年均增长52.5%;直接利用外资1.8亿美元,是2006年的7.2倍。
这五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倍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争创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
明城市、森林城市取得丰硕成果,我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殊荣。中心城“四区连片”加快推进,
旅游名镇建设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林都机场通航运营,伊绥、汤嘉、鸡讷、沿边等伊
春段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同时完成了林都大道、新兴大街等城区道路改造,前嫩、铁金等一批
公路正在加紧运作,全市“一纵三横一环”干线公路网基本形成;西山水库、市区污水垃圾处理
厂等重点工程已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城市防洪工程粗具规模,城市供热、供气、供水及公交等
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市体育馆、红松广场、文化主题公园、林业中心医院改扩建等
一批公益设施已开工建设或交付使用。新农村、新林区建设扎实推进,通村、通场公路全面贯通,
重点旅游名镇建设和中心林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水利事业快速发展。城市生态
环境建设加速推进,绿化、绿地覆盖率分别达到55%和5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7.2平方米,
本市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天数由353
天增加到361天。
这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改善成果丰硕。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
步提升。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城乡文化设施明显改善,“大森林之声”
系列文化活动成为全省知名品牌,论坛、展会、影视、木制工艺品等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群众
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漂流、雪山穿越、冰壶等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在我市成功举办,竞技体育
在国际国内取得好成绩。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加快,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就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控指标0.2个百分点。历史性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
决。有效安置了森工企业富余人员、下岗职工以及老知青和大集体职工,解决了“五七工”、
“家属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补发了拖欠项目内养老金和林业企业职工工资;先后三次增调了林
业职工工资,兑现了林区教师、公检法干警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工资水平提高一倍
多;15万城乡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铺开,目前已累积
拆迁13万户736万平方米,新建住房1097万平方米,有17万户居民搬入或即将搬入新居,惠及林
区人口45万人。第五轮“一帮一”扶贫创业工程成效显著。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预计达到11670元,年均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8493元,年均增长15.5%。
这五年,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和谐伊春的社会基础更加稳固。人大、政
协依法履职能力不断提高,我市人大创建的“代表之家”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各级人大代表建
言献策,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助推了林区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统一战线组织和民主党派、
工商联作用有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作为。“五五”普法全面完成,依法
治市有序推进,司法队伍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不断加强,以全国文明城
市创建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富有成效。我市先后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和
提名资格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四自五爱”工程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争创全国双拥模
范城实现“五连冠”。群众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成效初现。“平安伊春”
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3年全省第一,公众安全感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综治工作
连续10年被评为省达标优秀单位,连续两届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伊春率
先在全省实现了平安县区全覆盖。
这五年,党的建设扎实推进,执政能力有效提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
活动,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竞争性选
拔工作有序开展,选人用人的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平稳有序
地完成了县、乡两级党委换届,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结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各类人才队伍总量
实现了由递减到递增的好转。扎实推进“林都先锋工程”,总结推广了“三级联创”、“支部+协
会+带头人”的党建工作新做法,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加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风廉
政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了对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以规范权力运行、防范廉政风险为牵动,认真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教育管用、监督有
效、惩处有力为目标,不断完善了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入手,保持了惩治
腐败的高压态势;大力推进农村、社区、企业等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夯实了党风廉政建设
的群众基础;创新了抓党风带政风、抓廉政促勤政、抓行风护民生、抓环境促发展的工作格局,
全面提升了反腐倡廉工作水平。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顾过去五年乃至本世纪初到现在这十多年来伊春的奋斗历程,历届市委
带领全市人民同心戮力,奋发进取,攻坚克难,在天保工程等政策支持下,全市上下不懈努力,
着力破解“四大矛盾”,摆脱资源依赖,理清发展思路,找到并确立了一条伊春可持续发展,促
进转型跨越之路。今天我们可以欣慰地说,伊春已经基本摆脱了“两危”带来的困境。成绩来之
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
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凝心聚力,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努力拼搏的结果;是离退休老同志、
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向离退休老同志、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外来投资者,向中省直单位、驻伊部队、武
警官兵和政法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经历了一次、二次创业,伊春林区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的伊春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五至
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天保二期工程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
经济转型规划》的实施期。把伊春放在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全方位审视我们的优劣势,是明确今
后一个时期任务的前提条件。从国际国内形势和发展趋势看,伊春拥有三大后发优势和三大历史
机遇。
从优势看,第一,我们拥有无与伦比的生态优势。4万平方公里大森林,86.5%的森林覆盖率,
使我们无愧于中国生态第一城的美誉。在城市化、工业化加速,生态灾难频发的今天,良好的生
态是最具竞争力的稀缺资源,也是最大的后发优势。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更加关注健康、关注
生活质量。由之产生的巨大需求必然成为把生态优势催化为度假优势、养生优势、旅游地产优势、
食品药品优势等多个优势,成为发展新型产业的巨大力量。
第二,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幅员与资源优势。全市人均土地面积0.026平方公里,分别是全国、
全省人均水平的5倍和2.2倍;人均森林面积3.2公顷,分别是全国、全省的16倍和5.1倍;农民人
均耕地面积21.1亩,分别是全国、全省的7.8倍和4.7倍。林下资源、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这是我
们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雄厚基础。
第三,我们拥有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优势。经过多年的不懈培育,我们的城市品牌更加响亮。
林都伊春声名远播。绿色符号更具魅力。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贯通,机场建成后多条航线的开通,
将我市纳入了与哈尔滨地面三小时经济圈范围,空中与首都北京实现了三小时对接,与国际大港
口大连实现了三小时对接并辐射到了长三角。伊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可进入性大大改观,有
利于品牌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
再从机遇看,第一,我们有利好的政策条件。随着天保二期工程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
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同步实施,国家支持伊春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我们还拥有全国唯一
的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国家第二批创业城市试点、国有林权改革试点、棚户区改造等
多项政策支持。这些叠加的政策效应,必将为伊春的加快发展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二,我们有向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科技创新和产业转
型孕育突破,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步入上升期,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方兴未艾。特别是在
全球关注气候变化,人类对保护森林生态的认识不断上升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我们的森林生态
比较优势更加凸显。专家预计2012年全球碳交易规模将达到1200亿美元左右。从国内看,随着我
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持续加快,在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下,国内
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也在不断加快。国家更加注重扩大内需,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
重区域协调发展,为本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第三,我们有良好的内在基础。全市几大接续替代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发展路数日益清晰,
发展特色更加突出;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伊春的知名度
和美誉度空前提升;历史欠账基本得到化解,遗留问题多数得到妥善解决,可以卸下包袱轻装前
进。随着林区第三次创业浪潮的涌起,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
变化,全市上下对加快发展的认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统一,对加快发展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
这样迫切。通过市县乡集中换届,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明显提升,加快发展的干部
基础更加坚实。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处在“不进则退、
慢进也退”的现实没有根本改变;支撑发展的产业不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经济总量小、
产业层次低,项目集群优势尚未形成;对外开放能力不足,工业化水平低,科技创新、人才支撑
能力弱,部分干部发展本领弱,畏难情绪大;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多,城市功能不完善,承载力不
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高;社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老龄化加快对本市经
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不断显现,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还很多。综合分析,现阶段伊春的主
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林区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伊春当前一切问题的根源
都在于发展慢。由于发展慢,人民生活水平上不去;由于发展慢,我们在全省位次靠后,与先进
地区差距拉大了;由于发展慢,人才外流问题突出,人才瓶颈对发展的制约更加明显;由于发展
慢,我们没有财力反哺生态建设,甚至出现向林子伸手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的恢复。
认清形势的意义在于抓住机遇,正视困难的意义在于突破难题。发展慢,并不是高纬度地区
命运的渊薮。放眼世界,北半球寒温带大都是经济发达、生态良好的国家和地区。纵观历史,在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落后地区和国家后来居上的例子更是层出不穷。“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
追”。在铁的事实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迁就发展慢的现状。只有奋发而起,自我加压,以更
高的目标、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全面开展林区第三次创业,推动伊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才能尽快改变发展慢的现状,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后发崛起、赶超跨越!舍此,我们别无选
择!
各位代表、同志们,国务院下发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国家天保
二期工程为我们提出了为期十年的目标任务。要实现伊春的跨越式发展,我们也必须放宽视野,
从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来规划我们美好的未来。如果说,过去的五年我们找到了伊春发展的路
径,“十一五”时期成为伊春林区发展的“回归期”,那么今后五到十年,将是伊春林区发展的
“突破期”和“跨越期”。
未来十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在经济建设上,建成发达的现代林区经济体系,建成功
能完善的现代旅游度假集合区;在生态建设上,建成中国最佳的生态功能区,伊春林区森林生态
功能恢复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水平;在社会和民生建设上,城乡居民生活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健康水平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在文化建设上,基本形成以生态文明
为核心的林区特色文化体系,实现林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我们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
年翻两番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省上游行列。伊春将与全国同步进入更高层次的全面小康社会。一个美
丽富庶、文明和谐、健康幸福的新伊春将在我们的手中诞生!
未来五年,全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前两年聚积能量,后三年加速发展,确保地区生产总
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翻两
番。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第三次创业旗帜,紧
紧抓住国家实施一个工程和一个规划的两大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
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二度城市化、服务业现代化为路径,以提高人民群
众生活水平为根本,加速经济建设,巩固生态建设,提升社会建设,创新文化建设,加强政治建
设,全面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和谐、健康幸福新伊春。
各位代表、同志们,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和谐、健康幸福新伊春,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伊
春发展的战略要求,表达了全市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展示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壮丽
前景。我们坚信,这一充分代表伊春人民心声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把握好四个基本点:
———坚持创业引领。高举第三次创业旗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百折不
挠的创业精神,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不断深化活动内容,丰富活动载体,深度
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以创业的志气、创新的勇气、创优的锐气,让财富的源泉
充分涌流,让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林区转型发展、赶超跨越。
———坚持改革开放。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大资源观、大市场观。深入挖掘伊春森林生
态资源的巨大潜力,走出一条生态资源产品化、资本化、货币化的林区特色发展之路。强化林区
资源与外部市场、资本、人才的深度对接,探索各类资源链条式、基地式、园区式、高附加值开
发的新路子。最大限度地让各种林区资源进入市场,最大限度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融
资优势、富民优势。把一流的生态变成一流的养生度假产业、旅游地产业、有机食品产业、北药
产业、再生能源产业、生态文化产业,变成碳汇收益、绿色融资。
———坚持协调发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保持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
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相协调。既要发展强市经济,又要抓好富民经济。正确处理发展和
保护的关系,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点状开发、集约开发、绿色开发,以开发促保护,构建可持续
发展的现代林区经济体系。工业围绕中南部布局,向园区集中;旅游业围绕景区布局,向城镇集
中;商贸物流业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向口岸和中心城集中;特色种养殖业围绕区域比较优势布局,
林地资源和耕地资源向战略投资者和龙头企业集中。
———坚持服务人民。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
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发展战略上民生为本,财力使用上民生必保,项目安排上民生优先。
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的有机
统一。
为实现本届市委为全市人民绘就的美好前景,兑现我们的庄严承诺,市委将大力推进实施七
大举措:
一、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服务业现代化为主导,加速构建现代林区经济体系
推进新型工业化、服务业现代化是实现伊春经济转型,推动传统林业经济向现代林区经济转
变,建设富庶伊春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的实质,就是通过优化布局,完善体系,加快升级,推
动产业发展向生态化转变,产业布局向园区化转变,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转变。
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全市发展“一盘棋”,按照“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协调发展”的原则,
强化产业功能分区,推动资源配置和要素集聚,集中打造优势产业链和产业群。
在工业布局方面,形成“龙头摆中南、龙身挺南北”的格局,在中南部地区和北部嘉荫口岸
境内外集中打造5大工业聚合区,即打造以钼产品深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铁力工业聚合区;
以冶金为主的西林工业聚合区;以化工建材、装备制造为主的南岔工业聚合区;以森林食品北药
加工和家具为主的中心城工业聚合区;以嘉荫口岸境内外园区梯级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聚合区。
北部区局要充分发挥林地优势,南四局要充分发挥土地优势,集中打造森林食品北药加工原料基
地。要依托铁力市、翠峦、友好等省市园区,实行招商项目集中摆放,推动产业集聚式发展。
在旅游业布局方面,集中打造“一主三辅四条观光廊道”,即沿哈伊、伊嘉公路的中轴线,
沿鹤伊公路的东线,沿乌带公路的东南线,沿红星大平台公路的西北线旅游观光廊道。建设“一
主七辅八大旅游节点”,即以市中心区为主,以日月峡、回龙湾、汤旺河、五营、嘉荫、朗乡、
金山屯为辅的八大旅游节点。
在现代物流业布局方面,集中打造伊春、铁力、嘉荫三大物流园区,积极发展冷链仓储物流
和各种商品交易所。
完善产业体系。要着力打造以矿产开发及冶金建材业、森林食品北药业、旅游业为主的三大
引擎产业,以木材精深加工业、新型装备制造业、纺织业、清洁能源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
等为补充的“3+X”产业体系框架。重点打造钢铁、钼、铅、锌、蓝莓、家具、装备制造、纺织等
8大产业链。到2016年,形成1000万吨钢铁、500万吨水泥、2.25万吨钼精粉、8万吨铅、10万吨锌、
300万件家具、100万锭纱生产能力,蓝莓种植达到20万亩以上,建成全省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和
铅、锌、钼冶炼基地,全国最大的蓝莓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基地,东北最大的纺纱基地。支持光明
集团加快发展,跻身全国同行业前20名之列,继续保持全国王牌地位。整合做大人造板业,力争
达到年产100万立方米的规模。
加快引进新型装备制造业、生物质能源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文化创意、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冷链仓储、金融保险、会展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做长现代服务产业链;加强对物
联网、云计算、生物技术、动漫产业等前卫科技产业动向的研究,适时谋划项目,搞好对接,形
成新的转型产业增长点。
加快产业升级。要着力抓好矿产冶炼、森林食品北药、旅游业三大产业升级。
推进矿产开发及冶金建材业升级。在矿产开发方面,全力加快鹿鸣钼矿开发,大力发展钼精
深加工项目。要坚持绿色环保理念,以最现代的环保设施、最低的排放标准、最好的循环经济,
打造“绿色矿山”。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勘探项目和资金,全力找好矿、找大矿、找富矿,
提高矿业经济对伊春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能力。冶金建材业要重点抓好园区化发展、产业链延伸。
加快西钢上下游吃配项目建设,发展白灰、粗苯、球团和钢材深加工项目。推进水泥深加工,加
快建设系列水泥制品项目。积极引建铅、锌、黄金精深加工生产线。
提升森林食品北药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森林食品北药业是伊春极具竞争力的战略优势
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必须加强规划指导,尽快向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方向转变。根据气候
地域条件和发展基础,按照“一区一品、突出特色、规模化种养、差异化发展”的原则,明确区
域发展重点。北部区域要重点发展黑木耳栽培、北药种植、野猪人工驯化养殖、林果坚果改培项
目,中部区域要重点发展香菇、猴头栽培和山鸡养殖项目,南部区域要重点发展蓝莓组培、人参、
五味子种植和现代绿色农业。尽快建成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森林食品北药产业基地。
要整合土地、林地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投资者、专业大户集中,实行规模化开发。引建实力雄厚
的龙头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对接,实行订单收购,推进精深加工,配套发展仓储、冷库、包装、
物流、信息等相关产业。加快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价格,努力成为相
关行业标准制定者和价格制定者,把森林食品北药业培育成富民强市的引擎产业。
推动森林生态旅游业转型升级。突出向国际化旅游城市转轨这个大方向,以旅游小镇、高星
级宾馆、新型旅游项目为开发重点,培育城市的旅游元素,完善“游、购、娱、吃、住、行”旅
游产业链。坚持以休闲度假为主打品牌,加速推进旅游业态由传统的观光游向休闲体育、会议会
展、养老养生、旅游地产转型升级;旅游热度由夏季向春秋、冬季拓展,由白天观光向开发夜间
旅游市场突破;旅游模式由过去的组团游向参与式旅游、自驾游、房车游扩展。要大力开发保健、
疗养旅游项目,引进国际大型会议和赛事;加快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建成一批游客集散中心和酒
店、专业自驾租车服务车队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承载力;完善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
务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培育、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催生林区转型发展的内在活力
伊春林区要实现转型跨越,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引入动力、催生活力,推动
林区发展升级。
加速推进深度市场化。要实现深度市场化,就必须组织林区更多的资源进入市场。要尽可能
直接与外部终端市场对接,既注重与生产资本对接,又注重与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对接。要深化
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市级融资平台,提高资本运营能力;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
券;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做大做强一批担保公司,引导银行创造更多的金融产品和优
质服务;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探索金融杠杆进入林业领域,推进林业资产证券化、资本化;
深入研究碳汇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政策,争取早日拿到碳汇交易权,早日实现生态变资本,资本变
资金。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战略性重组和机制创新,积极回购历史债务,盘活抵押冻结
资产。
全力开展招商引资。要瞄准国家的产业发展导向,着眼伊春的优势和需要,着力谋划、引进
一批支撑伊春长远发展,对主导产业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大项目,促进产业链拉长加宽。力争引进
一个项目,延伸一个链条,带动一个产业。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兑现招商引资奖励政策,
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财团、大企业来伊春投资发展。各县(市)、区(局)每年要至少谋划2个超亿
元项目,开工建设1个超亿元项目。对各地招商项目,要集中向省市级园区摆放,实行税收按比
例分成。力争全市每年的招商引资额保持在200亿元以上。
努力扩大对外合作。积极搭建平台,引导推动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重点推进对俄经贸
合作,加快嘉荫口岸过货通道和在俄帕什科沃木材工业园区建设,建好在俄比罗比詹市的“伊春
产品展销中心”,依托乌马河林业局、新春集团等进一步扩大在俄木材采伐及加工量。延伸农业、
矿产开发、边境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沿边开放转型升级。力争到2016年,境外木材采伐加工
达到100万立方米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5亿美元。
三、实施二度城市化,改善城乡面貌打造旅游名城
以二度城市化为牵动,以完善旅游功能、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
把旅游产业和城市融合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美丽伊春。
优化城市布局。按照国际森林生态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风
貌规划及控详规划,着力构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轴向延伸、多点支撑、组团发展”的山水
园林型城市格局。“中心带动”,就是加快伊春、乌马河、翠峦、友好等四区连片发展,拉开框
架,做大体量,聚集人口,汇合商气,集中打造核心城区。“两翼齐飞”,就是以铁力和嘉荫为
副中心,推进区域共建模式,不断扩展县域中心容量,增强两翼的吸纳力。“轴向延伸、多点支
撑、组团发展”,就是沿产业分布区、旅游公路带和旅游景观带,用产业化的理念推动城镇化建
设,抓好产业整合和林场所撤并,提高产业集中度、人口积聚度,集中打造一批工业重镇、旅游
名镇、商贸大镇、边贸强镇、特色小镇。
提升城市功能。推进前嫩公路伊春段和铁力至金山屯公路建设,构建“一纵四横三环二射”
的主骨架公路网络。完善供热、供水、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设施,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公
共服务设施建设升级。抓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用好城镇滨水资源,做好“以水丽城”
文章。
建设旅游名镇。以汤旺河省级旅游名镇建设为重点,按照“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建设理
念,运用森林生态、产业布局、地域文化等多种元素,坚持以“镇”托“景”,依“景”建“镇”,
集中打造汤旺河国家公园旅游名镇,同步建设嘉荫恐龙文化名镇、五营红松风情小镇、北纬45°
金山小镇、五彩朗乡度假小镇。形成沿哈伊和伊嘉公路、乌带公路、铁金公路,以旅游景区为节
点的三条旅游城镇带。
做大旅游地产。旅游地产是推动伊春“二度城市化”的重要动力。要坚持棚改与商业化开发
相结合、与林场所撤并和生态移民相结合,在林间或滨水地带置换、腾出土地,植入旅游元素,
推进庄园式地产、公寓式地产、产权酒店式地产的项目开发。以“西岭模式”为范例,引进战略
投资者,加快打造梅花山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达沃斯小镇”、“英格兰小镇”、“阿拉伯小
镇”等一批旅游度假地产精品,带动伊春旅游业和城市快速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
平。坚持“近郊村城市化、远郊村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的原则,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把铁
力、嘉荫和区辖农村的并村工作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生产生活需求,
通过“并村、进城、上楼”,使能够城镇化的村屯率先实现城镇化,暂时不具备城镇化条件的向
农村新型社区方向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
水利事业,将“三供两治”工程向中心林场和农村小镇延伸,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质量。
四、做大做实做优森林经营文章,巩固扩大生态保护建设成果
坚持以森林经营为主抓手,推进生态建设由单纯保护向保育结合转变,加快森林生态系统功
能恢复。
落实森林管护培育措施。深化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责任制,抓好中幼林抚育、人工造林、
低质低效林改造,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实现珍贵树种加速生长、混交林和复层异龄林加速形
成、森林蓄积总量加速提高。大力推进苗木产业化发展,努力把本市建成中国东北规模最大、培
育树种最多的苗木基地。继续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健全包括预防、扑灭、监测等内容的林业
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森林火灾扑救应急体系和物质供应保障体系,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从2012年
开始,全市林木蓄积量实现每年净增700万立方米以上。
坚持严管林不放松。加强采伐限额管理控制,严厉打击乱开地、乱挖鱼塘、乱建房的“三
乱”行为,严防林地资源流失。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深化红松、珍贵阔叶树种、林蛙、蓝莓等
小兴安岭标志性物种保护行动,完善从林上到林下、从植物到动物的森林生态保护体系。
创新林业经营管理方式。顺应停止森林主伐和建立生态无人区的大趋势,大力实施生态移民,
引导人口向中心城镇、中心林场集聚,在3-5年内将全市现有的199个林场所整合撤并到121个。
同步推进烧柴改革,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深化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形成林业多元主体
经营新模式。林业局要适应停伐需要,精干决策层、精简管理层、充实经营层,尽快形成以管护、
抚育、经营为主体的森林资源管理新体制。探索建立以大户能人和公司为依托的“管护、抚育、
造林、防火、林下资源经营一体化”管护经营模式,提高管护者造林护林和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
性。建立完善生态恢复评估考评、公共发布等一系列制度。推动林业工作加速转移到森林经营的
轨道上来,力争使我市成为全国森林经营和天保二期工程实施典型。
推进节能减排低碳降耗。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抓好高耗
能产业技术改造。加强矿山开采的监督管理,坚持开发与治理同步,实现合理开发资源和有效保
护环境相统一。积极探索建立面向国际和国内的碳汇交易平台,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倡
导低碳环保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全方位打造中国最好生态城市。到2015年,万元GDP二氧化
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5%以上;森林碳储量达到4.1亿吨。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特色文化,为三次创业注入强大动力
推动第三次创业,加快转型跨越,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要以高度的文化
自觉和文化自信,着力培育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林区特色文化体系,深入推进“6541工程”,建
设文明和谐伊春。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
大力推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建设,努力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培育林区特色文化体系。创业文化是伊春的精神支柱,生态文化是伊春城市的灵魂,旅游文
化是伊春发展的活力。要大力培育以生态文明为核心,以创业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为支撑
的林区特色文化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伊春特色的文化繁荣发展之路。要高扬创业文化的旗帜,激
活内生动力,迸发干事创业激情;唱响生态文明主旋律,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
领作用;着力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不断提升伊春的包容性、开放性和美誉度。
发展“6541”文化产业。加快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摄影基地、绘画基地、影视基地、红色教
育基地、木艺创作基地建设;办好森林生态旅游节、森林博览会、森林音乐会、小兴安岭蓝莓节
和森林冰雪欢乐节;抓好森林博物馆、地质博物馆、马永顺纪念馆和恐龙博物馆建设;做大做强
以森林生态文化为基础,以旅游业为牵动的文化产业。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将伊春打造成省内
外著名的“创作之都”、“会展新城”、“森博名市”、“文旅特区”。到2016年,文化产业增
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林都大剧院、图书馆新馆标志性文化项目建设,尽快建成一批具
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满足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挖掘小兴安岭特色文化元
素,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大力发展社区、村镇、校园、企业、机关文化,推动群众文
化蓬勃发展。加强广播电视报刊、主流网站等媒体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促进旅游与冰雪体育的有机融合,举办好国际冰壶
赛、滑雪赛等品牌赛事,加快体育场馆和国家、省级训练基地建设,办好省十三届全运会。
六、强化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坚持民生优先。要与经济转型同步推进社会转型和民生建设,保障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标同步
提升,推动“解困民生”向“幸福民生”转型升级,建设健康幸福伊春。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制订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突出抓好林业职工、农民、中低收入者和
困难家庭增收,进一步拓宽创业、就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引导林业职工做现代
市场经济的主体,支持他们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种养殖和发展新型服务业,切实提高经营性收
入;完善森林管护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鼓励以土地、林地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参与资源开发,增
加财产性收入。大力支持全民创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辟建中小
企业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支持微小企业加快发展。到201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
值要达到26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0%。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增长机制,与全省同
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实行社会保障卡全市“一卡通”;逐步提高医保
基金支付比例;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实现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有保障;完善社
会救助制度,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财政和社会资本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必保每年办成一批让人
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实施教育提升计划,五年内全市建成公办幼儿园和较大规模
民办幼儿园100所,到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学前一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80%和98%;将中小
学校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资源全面整合到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学校,基础教育
确保跨入全省先进行列,职业教育力争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支持伊春职业学院晋升本科院校,引
进高校到伊春办学。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引进外部科技资源,创新院企、校企合作模式,
优先开发和运用对产业升级和生态保护促进作用大的科研项目,提高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实施
全民健康工程,完善四级卫生服务网络,将市林业中心医院建成三级甲等医院,做好市中医医院
等一批特色专科医院,力争各县(市、区)建成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和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
区、乡镇、村屯卫生服务机构普及率达到100%。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人口和计生服务工
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顺应我市老龄化趋势,加快养老服务设施
建设,不断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要瞄准
养老产业的巨大潜力,加快发展产业化养老事业,着力建设“中国候鸟式生活名城”。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转型相适应、与民众多元需求相
协调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要完善涉及群众利益的行政决策风险防范机制,规范领导信访接访、
网上对话、走基层等制度,促进各级干部常态化地亲近群众、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发挥各类社会
组织作用,建立集信访、调解、综治于一体的矛盾调解和问责机制,合力化解社会矛盾;认真总
结推广伊春区、美溪区等地的社会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和公共安全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生产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
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治安防控能力,积极防范、依法
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打造全国最平安、最和谐城市,力争在全省率先拿到“长安杯”。
完善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
履行职能,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权利。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支持人民政协履行好职能。支持群团组织在三次创业中发挥作用。加强依法治市,推进依法行政,
抓好“六五”普法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加快司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建设,提高执
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创建成果。
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第三次创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关键在党。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善谋要事,
善抓大事,善解难题,善聚民心,真正具备率领群众实施三次创业,推动本地区转型跨越的本领,
全面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思想领先才能保障发展率先。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围绕开展“创
先争优”和“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做思想解放的先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第三次
创业的伟大实践中来。思想解放重在实践。要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创建创业型党
组织。把先进思想理念转化为谋划三次创业的思路、促进三次创业的措施、领导三次创业的本领。
(二)加强组织建设。要围绕“三创”和创业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在三次创业中的领
导核心作用。“国之兴,长于政;政之兴,在得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
那些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善于领导创业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培养创业领
军人物,选准配强创业型领导班子。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
拔工作,为推进第三次创业积蓄力量。
(三)加强作风建设。作风是形象,是导向,更是力量。全市党员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服务大
局,把全部心思集中到上项目、谋发展、促转型上来,把所有精力凝聚到引领群众创业致富上来。
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重点解决为政不廉、为政不勤、为政不为等消极腐败现象,深化廉政
建设。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重点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要坚
定不移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规范权力运行,防范廉政风险工作的
有效成果,积极探索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化、制
度化、规范化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环境。
(四)加强发展环境建设。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全市形成重商亲商、创业助业的浓厚氛围。
市级机关要争创“创业服务型”部门。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为改革发展大局服务、切实维护
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理念,围绕权力公开透明推进源头治理工作,重点解决行权失范,公权私化的
问题。坚持全面整治与专项治理相结合,严厉整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要严厉查办以权谋私,侵害
群众利益,破坏发展环境的案件,重点解决违规执法、弄权勒卡等问题。坚持每年公开处理一批害
群之马,让投资者和广大群众拍手称快。通过开展两年环境大整治,实现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努力
把我市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环境最优的宜居、宜业、宜游名城。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兴旺,关键在人。要着眼于第三次创业对人才的战略需求,切实
做好纳贤才、育英才、用良才工作,形成爱才聚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要适应经济
社会建设需要,加快“人才产业链”建设,打造“人才兴安岭”。进一步扩大公务员招考范围,优
化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加大技术人才引进,技术性岗位面向全国招考;推广部门副职竞争上岗;
坚持事业单位录用公开考试制度;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的培育力度,完善
实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第三次创业热潮中来。
各位代表、同志们,辉煌成就令人鼓舞,美好前景催人奋进。“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
昌,逆之则亡。”让我们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拼搏奋进,为建
设美丽富庶、文明和谐、健康幸福新伊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