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农场志1947-1984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打印
序言



  长期习惯于军事生活的人,转向农业生产当然不是那么习惯。但人们知道战争的胜利结
束,就意味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展开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光耀征程。同志们向何处去?祖国的北大荒是我们重新学习的课堂,是我们进军开发的新战场。
这是党的号召,人民的需要。我们是党的好儿女,是人民的子弟兵,如同过去在战争的年代一
样,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人民的需要,在1949年和1950年先后迈开坚定的步伐,开赴小兴
安岭脚下的二龙山和赵光,着手兴建我国现代化的国营机械农场。
以上写的不是什么诗词,也不是什么文章,这是当年红星农场全体同志们的心声,是同志们行
动的纪实。我愿把它奉献给《红星农场志》的开头。
“北大荒,真荒凉,又有狍子,又有狼。”杂木荒草笼罩在北方的严寒下,历史使命把我
们送到这个地方。房无一间,路开一条,莽莽苍苍,开荒建设从何着手,这对一向熟悉战争却
不谙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农盲”们来说真是一大难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再难也难不
倒英雄的人民解放军,披荆斩棘,筑路架桥,披星戴月,挖窖搭棚。野战军的军马是我们种地
和运输的动力,勤劳的双手,开辟出我们生产和生活的课堂。1937年参军的老连长刘培忠同志
勇挑重担,建窑烧砖,搭起火炉、火墙,保障了同志们度过北方的严冬,全体指战员跋山涉水
割草伐木,兴建住宅,终于在苍苍莽莽的北大荒落下了脚。
寒冬过去,大地回春。同志们甩开膀子抡起铁锹镐头,一锹锹,一镐镐,在一个多月的时
间里,百里荒原变成良田。黑油油的土地,不辜负人们的辛勤劳动,小麦、大豆一片青绿枝壮
叶茂,简直把每个指战员高兴的合不拢嘴。
地种上去了,但现代化大型的机械化国营农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同志们都在想像描绘。立
足当前,展望未来总得使同志们有个奔头。1951年秋天,我们召开了个“诸葛亮会”研讨了农
场建设和远景规划。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你一言,我一语,话现在,论将来。会后由勘
测组长许燮漠同志根据众议描绘出第一张红星农场规划图,使全体指战员看到未来,涌起希望,
誓师大会上共同表示我们有志气有力量,把这沉睡的荒原变成万顷良田,变成我们的家园。
道路是曲折的。“老天爷”好象是对我们进行考验?!麦收期间连绵阴雨下个不停,金黄色
的小麦,变成了一片“芽海”;但愿秋后大田能有个好收成来慰藉同志们的心田,可谁知早霜
突降,丰收在望的大片玉米、谷子和大豆枝枯叶萎,变成了一片青干草。一年,两年无情的打
击,连连捶击着同志们的心,怎能小使人痛心疾首呢?
1952年冬天,东北局国营农场会议召开了,做为东北地区一个最年青场长的我本应兴高采烈地
去向党汇报全体同志由军事战线转向农业战线,生产建设的工作情况,请求党给予新的指示,
然而我却象败将一样,无精打彩,准备接受批评。东北局的领导同志看出我的心思,并未批评,
而是鼓励:“同志,国营农场是一项新兴事业,困难很多。我们是共产党人,正在做着前人没
有做过的事业,要边干边学。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应总结经
验,勇敢再战。”党给了我们力量,党给我们指引了方向。我要总结过去。运筹未来,决不做
大自然的奴隶,要做大自然的主人。
东北局国营农场会议之后,经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农场合并,命名为:国营红星机械农场。
农场的规模扩大了,要求也更高了,过去两个农场是邻居,现在合为一家。大家亲密无间,信
心倍增,勇往直前,共同决心要把过去走过的路截湾取直,汇集场内外的先进经验,做为红星
农场的新起点。
两场合并力量大,我们有精于管理、善于理财的韩有同志,有长期务农营山、工作踏实的
高玉斌同志,更有一大批英勇善战的指战员和久经锻炼的老工人,农场办不好是没有道理的。
在全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首先全面地制定了农场的建设发展规划,为同志们继续努力指
明了方向。在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结合下,研制了2.4除草耙,替代了千军万马的农民锄草
大军;精耕细作夺取了谷子大面积高产;建立技校、培养了大批青年,一批批走上农垦前线。
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红星农场走向了一个新阶段。
红星在闪闪发光,劳动英雄和模范先进工作者不断涌现,到处是一片兴旺发达的新气象。
战胜了1953年的特大洪水,1954年转亏为盈是红星农场的转折点。从此,北大荒出现了一个新
粮仓,日益壮大,源远流长。大批粮食输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干部队伍在扩大,技术队伍在
成长,全体职工都把农场看成是自己的家,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农垦事业。红星农场在成为
商品粮基地的同时,也是干部和技术人才培训的大学校。红星农场的干部和技术工人被选送到
四面八方。到1957年是红星农场建设发展的黄金时代。
红星农场同其他兄弟农场一样,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建场的历史与大自然一样,既有令人生
畏的酷暑严寒,也有风和日丽的春华秋实,柳暗花明,栉风沐雨三十五载,“下放上收”,“扩
大缩小”,经历1958年大跃进的锤炼,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复又“文化大革命”浩劫破坏,
都过去了。老的一代离去了,新的一代接过班。正迈着健壮的大步,续写着光辉灿烂的场史新
的一页。
                                     张庆海
                                  一九八五年八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