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兴凯湖农场生活和战斗过的同志,读起这部“场史"来,想必会和我一样
感到非常亲切。文章内容充实而概括,有志,有史、有经济、有政治、有人物、有事件、有
景观,堪称是一部关于兴凯湖农场的“百科全书”;有些部分又是一篇篇美丽流畅的报告文
学。我想,如果没有对这一历史性事业的极端热爱和高度责任感,恐怕很难写出这样的文字
来。我要衷心感谢作者,因为他们不仅为兴凯湖农场的过去和今天,也为她的未来,做了一
件非常有意义的好事。
多少年来,我对兴凯湖农场确实是难以忘怀,这次阅读“场史”,又不禁勾起了我对她
的爱心和回忆。从一九五五年建场开始,直到一九六四年, 因为工作关系我基本上是每年
去农场一次,每次时间长短不等,可以说,在兴凯湖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也洒下了我壮
年时期的劳动的汗水。工作之余,常到大湖岗、大顶、双山头、龙王庙、丁家亮子等地转转,
有时还可以顺手捉几条肥美的“湖系子鱼”吃吃。应该说,大自然对勤劳的人们从来是慷
慨的。我那时曾想:做个兴凯湖的居民,是何等地得天独厚啊!
但从一九六四年后,“左倾”路线的势头越来越凶,最后终于导致“十年内乱”,我与
大家同遭厄运。到今天,我已有二十三年没有再踏上兴凯湖农场的土地了。在这风云变幻的
二十余年中, 由于政治气候的影响,农场的组织归属曾有过几次变更, 农场本身的发展
进程也经历过一些曲折。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政策对头,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兴凯湖农场得以迅速地发展, 目前已成为一个具有现代规模的农工商联合大企业,有的
产品:如机制纸居然远销十几个国家,这一切,多么令人振奋啊!
三十年来,兴凯湖农场之所以能够具有现在的规模,应归功于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
归功于北京市和黑龙江省政府的领导,归功于前前后后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和工作的人们,也
包括千万个曾在这里接受过劳动改造的犯人,有的犯人还为开发农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向所有对兴凯湖农场作出贡献的人们致敬!向亲切关怀和支持兴凯湖农场建设的有
关领导同志致敬!
在这里,尤其使我不能忘怀的是,一九五五年五月,我们从兴凯湖地区踏查归来,到哈
尔滨饭店会见了我党的老专家张省三同志,向他汇报了兴凯湖地区肥沃的土质和自然条件后,
他对我们准备要选择这块土地开发建场很感兴趣。我又说:“还有不利的一面,这里全部
是沼泽地,有‘塔头’,交通不便,开发有困难”。他听了当即说道:“你们要干的事业就
是开天辟地的事业,还能没有困难吗?!”这句话,在当时对我们坚定在兴凯湖建场的信心和
决心很有帮助。建场的第一年,同志们正在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时刻,有上面的一位同志来
兴凯湖农场检查工作,说我们把场址选错了,交通条件是如何如何的不行,分明是拿钱往泥
水里扔,等等。冯基平同志听到这种议论后很有反感,对我们说:“不要听他胡说八道,他
不代表上级领导”。并鼓励我们坚持干下去。今天回想起来;他们这种很简短的话语,对我
们这一共同事业的开创,都是莫大的鼓舞和支持。
冯基平同志原是北京市公安局长、副市长、市委书记处书记。他曾两次亲临兴凯湖农场
视察指导工作。张省三同志原是国家农垦部副部长、农业畜牧业专家。这两位尊敬的领导人
在十年浩劫中受尽“四人帮”的摧残,已先后去世了。如果他们仍然健在,能亲眼看到兴凯
湖农场的今天,该会多么的高兴啊!
我有幸接受同志们的嘱托,让我写这样的几句话,是为序。
愿兴凯湖农场在祖国的四化建设中大放光芒!
李一平 (原国家司法部普通法院司司长)
1987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