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解放区报纸
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黑龙江、合江、松江、牡丹江、嫩江五省和哈尔滨
市,中共党委成立后,都着手创办自己的机关报。《黑龙江日报》、《松江新报》、《合江
日报》、《牡丹江日报》、《新嫩江报》和《哈尔滨日报》相继诞生。1946年5月,中共东北
局机关报《东北日报》迁哈尔滨出版。同年11月,《西满日报》在齐齐哈尔创刊。参与创办
中共各级党报的人员,大多是来自延安、晋察冀、山东、苏北等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他们
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办起了报纸,并培养了一大批本地的年轻新闻干部。这期间党报,作为
党和人民的喉舌,向黑龙江解放区人民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
传播前线胜利消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散布的谣言和诬蔑,在反封建斗争、生产支前、民主
建政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指导工作、交流经验、联系群众、教育群众等重要作用。在办报
实践中,省报由于大多面向农村读者,在地方化、通俗化方面,都做出了努力。其中,《黑
龙江日报》(1947年4月曾改名《新黑龙江》报)最为突出。它归纳的三性(战斗性、指导性
、群众性)、三化(地方化、通俗化、群众化)方针,在读者中很有影响。《哈尔滨日报》
在办城市型的群众报、开展工人通讯工作等方面,也颇有成效。这些都为黑龙江地区党报事
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中共各县委办的机关报,也有较大发展,以合江、松江两省最为普遍。这些县委小报,
有油印、石印、铅印,都以紧密反映各地实际工作,切合群众文化水准,通俗易懂而受到农
民欢迎。如《汤原小报》、《桦川小报》,都曾受到中共合江省委宣传部的表扬。
除中共各级党委机关报外,其它各类报纸,也均有较大发展。1946年12月,合江省最早
创办了以农民为对象的《农民报》(后改名《庄稼人》报)。稍后,松江省创办了《松江农
民》,嫩江省创办了《嫩江农民》。这类通俗报纸,在农村干部和农民中很受欢迎。面向工
人读者的,有《新工人》报、《合江职工》;铁路系统有《西铁消息》、《火车头》报;矿
区有《鹤岗工人》、《矿工周报》(双鸭山)、《鸡西工人》等。这些报纸,在黑龙江地区
,有的在全国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一些机关和团体还创办了《北光日报》、《民主新报》
、《工商日报》、《黑龙江青年》报、《学习报》、《儿童报》。面向文化界和知识分子的
有《生活报》、《文化报》。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报纸,有《人民新报》、《民主日报》
、《战斗报》。部队报纸有《自卫》报、《反攻报》、《部队生活》等。私营报纸也有相当
数量,大都在哈尔滨出版。复刊的有《哈尔滨公报》、《午报》;创刊的有《大华日报》、
《大众日报》、《民声日报》、《松江商报》等。对此,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9月1日曾
以《民主政治培育下,哈市民营报纸如雨后春笋》为题,作了报道。这些不同种类的报纸,
对象不同,内容各有侧重,但共同的是,都以一定篇幅报道解放战争的胜利消息、各解放区
动态,密切配合当地中共组织和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到1949年9月,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四
省并为两省,以及党和政府对报业进行调整等原因,报纸种类和数量,都大为减少,仍在出
版的各类报纸仅有1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