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编 秦、汉、三国、晋、南北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580年(北周静帝大象二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
    秦统一六国,分全国为36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不久,箕氏朝鲜王否臣服 于秦,使秦的势力和影响深入到今东北地区南部一带。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
    本年 秦始皇东巡到沿海地区。 △ 秦发兵30万,由大将蒙恬统帅,北伐匈奴。次年,蒙恬大败匈奴,取河套以南地, 增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迄辽东。匈奴头曼单于则率众北徙至大漠以北地区。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元年)
    本年 秦始皇死,二世胡亥立。“戍边”军民中的燕北部边民大量逃往东北地区,“于 是匈奴得宽”,乘机回到漠南和河套地区。 △ 时东胡势力强盛。在匈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公元前209年)后不久,东胡乘其内部 不稳,遣使向匈奴勒索千里马和美女,并率兵“西侵”,索取双方之间弃地。冒顿单于利用 东胡骄傲,率兵东袭,大败东胡而“虏其民人及畜产”。于是,东胡部落联盟解体,匈奴势 力的影响深入今呼伦贝尔草原及大兴安岭一带。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不久,出兵平定今东北南部的割据势力,恢复辽东、辽西、右北平 3郡的建置。
    公元前194年(汉惠帝元年)
    燕人卫满率众千余人,入据朝鲜为王。箕氏朝鲜灭亡,卫氏朝鲜兴起。不久又“役属真 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其势力和影响及于今东北中部地区。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
    汉大败匈奴之后,迁乌桓诸部于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等5郡地区。
    公元前109年至108年(汉武帝元封二年至三年)
    汉武帝派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分水陆两路进攻朝鲜。朝鲜大臣尼溪相参杀其王右 渠投降,卫氏朝鲜亡。汉在今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置乐浪、真番、玄菟、临屯等4郡。 △ “东夷始通上京”,包括夫余政权在内的东北北部各族也逐渐臣属于汉王朝,其中 夫余接受玄菟郡的节制。汉廷又置护乌桓校尉监护东胡的遗民。
    公元前100年前后(武帝后期)
    在卫氏朝鲜灭亡后,夫余政权逐渐强大,辖域南达今长白山,东抵张广才岭并迫使岭东 的肃慎人臣服,北越弱水(今松花江)进入嫩江草原,西至今嫩江一带。
    公元前71年(汉宣帝本始三年)
    因大雨雪,匈奴居地人口和牲畜遭到严重损失。曾受其役属的丁令人乘机攻其北,乌桓 人击其东,乌孙人攻其西,致使匈奴人死亡三成左右,牲畜损失一半,军事实力大为消弱。 当时黑龙江地区北部的鲜卑人,逐渐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公元前1世纪中叶到公元4世纪初(西汉后期到西晋时期)
    肃慎后裔诸部被称为挹娄,分布在今张广才岭及小兴安岭以东到海之地,社会生产有了 较大发展,但因诸部并立,未能统一,臣服于夫余政权。
    △ 位于今绥滨县新城镇附近的蜿蜒河遗址,被认为是挹娄人的文化遗存。其居址多为 5×5米见方的半地穴式住屋。同类遗址分布于今黑龙江中下游及乌苏里江下游一带。从其物 质文化的发展看,已进入了早期铁器时代。
    △ 在今双鸭山市与集贤县之间发现的滚兔岭遗址,其物质文化已进入了早期铁器时代 ,有大量的穴居坑即半地穴式居住址,筑有栅寨之类的防御设施,被认为是挹娄人的遗存, 同类遗址分布在今三江平原南部一带。
    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
    匈奴势力中衰,部分鲜卑人走出大兴安岭山林,在推演率领下“南迁大泽”,进入呼伦 贝尔草原。
    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
    夫余王子朱蒙率众南迁到今辽宁省浑江中游一带,建立了高句丽政权。
    公元前28年(汉成帝河平元年)
    高句丽向东方扩张,灭北沃沮,于其地建城邑。
    公元11年(新莽始建国三年)
    王莽派出的使者到高句丽,传达新朝政令,换发新朝印绶。次年,因强令高句丽出兵助 击匈奴,高句丽不从并进行反抗,进攻西郡。王莽派兵击斩高句丽侯,并更名高句丽为下句 丽。濊貊、夫余也乘机摆脱了新莽政权的役属,其中濊貊人还参与反对新莽政权。
    22年(新莽地皇三年)
    新莽政权无暇东顾,高句丽、夫余政权都积极扩张势力。本年高句丽大武神王袭杀夫余 王,其影响进入了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流域。
    25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
    在农民大起义中,西汉宗室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逐渐加强对东北的管理。至三十年( 建武六年)出兵辽东,恢复了汉廷在东北地区的行政建置。
    41年(建武十七年)
    鲜卑人、乌桓人联合匈奴,南下进攻汉的辽东边境,被辽东太守祭肜率部击退。
    45年(建武二十一年)
    鲜卑万余骑兵再攻辽东失利,投水死者过半,一时不敢南进。
    46年(建成二十二年)
    匈奴内乱,乌桓人乘机进攻。“匈奴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
    49年(建武二十五年)
    春 辽东太守祭肜招抚鲜卑,使其进攻匈奴,按所获首级予以赏赐。匈奴益弱,南匈奴 遣子入侍于汉。
    十月 夫余使者向汉朝进贡方物。
    本年 在祭肜的招抚下,鲜卑大都护偏何等逐渐归附汉朝,成为辽东郡的属部。鲜卑人 不断进攻匈奴的东境,成为牵制与削弱匈奴势力的重要力量。
    △ 东汉政权在宁城(今张家口市西北)置护乌桓校尉以监护乌桓和鲜卑,掌管有关封 爵、颁赏、质侍和互市方面的事务,与鲜卑的关系逐渐密切。
    58年(东汉明帝永平元年)
    辽东太守祭肜使鲜卑渠帅偏何率部众击赤山乌桓,塞外大定。鲜卑诸部大人皆归附于汉 。汉廷下令悉罢沿边诸郡屯兵。其后50年间,东北边境处于相对平静状态。
    87年(东汉章帝章和元年)
    鲜卑人进入匈奴左地,大败北匈奴,斩优留单于。
    89年至91年(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至三年)
    东汉大将军窦宪等率军进攻北匈奴,俘获数万人,勒铭于燕然山。北单于遣使请降。
    93年(永元五年)
    北匈奴从蒙古草原迁出,远去中亚。鲜卑人趁机入据北匈奴故地,留在草原上的10多万 匈奴人,皆改称为“鲜卑”。鲜卑从此开始强大起来。
    1世纪末年
    塞外鲜卑逐渐向辽东、辽西、代郡、上谷4郡移动并与当地的乌桓杂居。
    104年(永元十六年)
    东汉置辽东郡西部都尉,专管辽东、辽西地区鲜卑事务。
    107年(东汉安帝永初元年)
    鲜卑大人燕荔阳朝于东汉,被赐以王的印绶,并安置在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一带。东汉政 权答应鲜卑诸部互市的要求,在宁城修建质馆以纳之;鲜卑凡120部,皆派出了质子,巩固了 与东汉的贡属关系。
    118年(安帝元初五年)
    高句丽进攻玄菟郡一带,夫余王遗子尉仇台率军2万,配合汉军击败高句丽。至121年夏 ,再次出兵助汉,打败高句丽。
    127年(东汉顺帝永建二年)
    东汉兵与南匈奴兵击破鲜卑其至鞬。辽东鲜卑攻玄菟,乌桓校尉耿晔发汉兵及乌桓骑兵 破之,鲜卑3万人降汉。
    156年至183年(东汉桓帝永寿二年至灵帝光和六年)
    鲜卑势力进一步发展,在著名首领擅石槐的统率下,征服和兼并诸部,建立了庞大而松 散的部落联盟,其东部地区已达到夫余王国的西境,北至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西据匈 奴故地,逐渐构成对夫余政权的严重威胁。
    190年(东汉献帝初平元年)
    辽东太守公孙度利用中原地区纷乱之机,割据辽东、辽西一带,先后东伐高句丽,西击 乌桓和鲜卑。夫余王尉仇台附属于公孙氏政权。今黑龙江南部逐渐成为公孙氏的势力范围, 但由于鲜卑人方兴未艾,西部地区仍在鲜卑势力的控制之下。
    2世纪后期(东汉后期)
    挹娄人不堪夫余人的重赋暴敛,长期进行抵制和反抗。夫余出兵镇压,挹娄人顽强反抗 ,终于在220年摆脱夫余的役属。 △ 时夫余有户8万,鲜卑有10万骑,二者在今黑龙江地区的人口约20至30万,加上挹娄 等族人口约30至40万。
    207年(献帝建安十二年)
    曹操率大军击乌桓于辽西一带,斩蹋顿,降者20余万。辽东乌桓单于速仆丸与袁熙、袁 尚投奔公孙康(公孙度之子)。不久,公孙康杀袁熙、袁尚及速仆丸,函首送于曹操。
    221年(魏文帝黄初二年)
    魏政权设置护鲜卑校尉和护乌桓校尉,节制鲜卑、乌桓及东北各族,势力和影响深入到 今东北地区。
    224年(黄初五年)
    鲜卑大首领轲比能攻击东部大人素利,获胜,由是逐渐强大,“控弦”10余万骑,势力 达于今东北地区西部。
    236年(魏明帝青龙四年)
    五月 挹娄使者前往洛阳,向魏明帝贡献楛矢。
    237年(青龙五年、景初元年)
    公孙渊击退魏军的进攻,自立为燕王,派使者封拜边民,招诱鲜卑,进攻北邻,役使夫 余,势力和影响及于今黑龙江地区。
    238年(景初二年)
    司马懿率魏军灭公孙氏政权,东北南部地区入魏。由是“海表谧然,东夷屈服”,夫余 等改属于魏,遣使朝贡。今黑龙江地区成为魏的势力范围。
    244年(魏齐王正始五年)
    魏将毋丘俭进攻高句丽,屠丸都城(今吉林省集安县)。
    246年(正始七年)
    毋丘俭再次率军进攻高句丽,副将王颀率部追击高句丽王时,越过北沃沮地区进入挹娄 南部,深入到今黑龙江省东南部一带。
    262年(魏元帝景元三年)
    挹娄大首领傉鸡遣使通过辽东郡向魏政权进贡弓30张、石砮300枚、皮骨铁杂铠20领、貂 皮400张。魏政权回赠以锦罽绵帛诸物。
    265年(晋武帝泰始元年)
    十二月 司马炎代魏自立,建立晋朝,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夫余等改隶于晋政权。
    267年(泰始三年)
    位于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裨离国遣小部首领,向晋朝贡献方物。
    276年(武帝咸宁二年)
    二月 “东夷”8国内附于晋。
    七月 “东夷”17国内附于晋。
    十月 晋置平州和护东夷校尉管领包括今黑龙江地区在内的东北诸族。
    279年(咸宁五年)
    十二月 挹娄使者向晋廷贡楛矢石砮。
    280年(武帝太康元年)
    六月 “东夷”10国归化于晋廷。
    七月 “东夷”20国朝献于晋帝。
    本年 挹娄南犯高句丽,大败。高句丽进攻檀卢城,杀挹娄酋长,迁其民600多户于夫余 南乌川,降其部落六七所,以为附庸。高句丽王命其安国君达贾知内外兵马事,兼统濊貊、 挹娄诸部落。
    282年(太康三年)
    三月 鲜卑慕容涉归久攻昌黎不下,晋安北将军严询于昌黎败之,杀伤鲜卑数万人。
    九月 “东夷”29国归化晋朝并献方物。
    285年(太康六年)
    南部鲜卑部众杀其首领慕容删,迎涉归子廆为大首领。不久,慕容廆率众击夫余。夫余 王依虑自杀,子弟走保沃沮,廆俘其万余人而归。
    286年(太康七年)
    五月 鲜卑慕容廆攻辽东。夫余王依虑子求援于东夷校尉何龛,龛遣兵援之,击败慕容 廆,遂复夫余。
    八月 “东夷”10国内附于晋王朝。
    289年(太康十年)
    五月 鲜卑慕容廆附于晋廷,“东夷”11国内附于晋。
    本年 “东夷”“绝远”30余国各遣正副使诣东夷校尉何龛,其中包括今黑龙江流域的 裨离、养云、一群、寇莫汗等部落。
    318年至494年(东晋元帝大兴元年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
    鲜卑拓跋郁律“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士马精强、雄于北方”。包括夫余 在内的今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均为拓跋部的势力范围。
    △ 这一时期,“挹娄”族名逐渐为“勿吉”取代。
    △ 在今三江平原中、南部一带特别是友谊、宝清、集贤、勃利县境内,发现了94处古 城遗址,类似滚兔岭遗址的早期铁器时代遗址或遗物点。古城内外有近千个穴居坑及栅寨之 类的防御设施。根据出土的石磨盘、陶猪、陶器、铁器,证明此处居民已开始定居生活,农 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被认为是勿吉人的文化遗存。
    △ 在今宝清县八五三农场雁窝岛上,发现一处早期铁器时代古城遗址。这座遗址占地 近7万平方米,城墙周长约900米,呈方形,墙高1米,墙基宽13米,顶宽3米,系夯土建筑。 墙外有护城壕,宽4米,深2米。墙北30米处有一墓群,从墓穴葬式和陶罐、骨标、铁刀、骨 扣饰等随葬品考查,为早期铁器时代古城和墓群。
    319年(大兴二年)
    八月 勿吉人通过平州刺史崔宓向东晋朝贡,在所贡的箭簇中有铜骨制品
    335年至340年(东晋成帝咸康元年至咸康六年、后赵石虎建武元年至建武六年)
    勿吉派使节向后赵石虎进贡,4年方达于赵廷。
    341年至345年(咸康七年至东晋穆帝永和元年)
    慕容皝所建立的前燕政权,获得东晋的承认,皝本人被封为燕王、大单于、幽州牧,世 子?为东夷校尉,代东晋朝廷掌管东北各族事务。
    △ 前燕政权都于龙城(今辽宁省朝阳),相继东败高句丽,北并宇文部,西平段部, 开地3000里,益民10万户,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地方民族政权。
    347年(永和三年)
    前燕世子慕容?率军进攻夫余,掠走夫余王玄及人口5万多。从此,夫余辖域和今黑龙江 西南部地区成为前燕的势力范围。
    370年(东晋废帝太和五年,前秦符坚建元六年)
    前秦政权灭前燕,燕主慕容东逃,秦将郭庆追至龙城,尽得辽东、辽西地。于是夫余 、高句丽归附于前秦,今黑龙江南部地区成为前秦的势力范围。
    381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六年,建元十七年)
    勿吉派使者向前秦贡献楛矢等方物。海东诸国皆遣使贡于前秦。
    384年(太元九年,后燕慕容垂燕元元年)
    鲜卑慕容垂建后燕政权,其地“南至瑯玡,东迄辽海,西届河汾,北及燕代”,今东北 地区逐渐成为燕的势力范围。
    386年(太元十一年,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
    拓跋鲜卑首领拓跋珪在代地复建代政权。不久改国号魏,建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 尔),史称北魏。
    397年(东晋安帝隆安元年,后燕慕容详建始元年)
    后燕主慕容宝为鲜卑贵族兰汗所杀,在统治集团的内讧之中,后燕实力大为削弱。宝子 盛即位,复有辽东、辽西地。并于400年(后燕慕容盛长乐二年)进攻高句丽,开境700多里 ,东北各族为其控制。
    402年(安帝元兴元年,后燕慕容熙光始二年)
    柔然首领社仑兴起于漠北,士马繁盛,雄踞北方,其地西至焉耆,东接朝鲜故地,南临 大漠,旁侧小国多隶属之,今呼伦贝尔及大兴安岭地区渐为柔然人所役属。
    409年至432年(北燕冯跋太平元年至冯弘太兴二年)
    冯跋在后燕的基础上建立北燕政权,劝课农桑、敦睦诸邻,柔然主动要求和亲,契丹、 库莫奚诸部纷纷归附,夫余与高句丽也均通好,成为当时东北地区强大政权。但自430年冯跋 死后,北燕逐渐失去了对东北各族的控制。
    5世纪前期至8世纪前期
    410年“东夫余”被高句丽打败后,部分遗民北渡那河,逐渐在松嫩平原一带建立豆莫娄 政权,各项制度沿袭夫余体制,经济、文化也依其旧,政治上从属于中原政权,前后存在约 3个世纪。
    436年(北魏太武帝太延二年)
    北魏灭北燕政权,势力和影响逐渐扩展到今东北地区,继续设东夷校尉管理东北各族。
    439年(太延五年)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并大败柔然,成为当时国内强大政权,今东北地区纳入其势力范围。
    443年(太武帝太平真君四年)
    从4世纪末叶起,在今嫩江中游西及大兴安岭一带,居住着乌洛侯人,以畜牧为主,兼营 农业,文明程度在室韦人之上,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臣属于北魏政权。本年春夏之交, 其使者朝贡北魏政权,报告了有关北魏祖庙情况。
    七月 北魏派中书侍郎李敞等人至“祖庙石室”(遗址在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镇 西北10公里的“嘎仙洞”)进行“告祭”,并在石室壁上刊刻祝文。于是,以“祖庙石室” 为中心的今大兴安岭地区已置于北魏的统治范围之中。
    457年(北魏文成帝太安三年)
    十二月 夫余等50余国各遣使贡于北魏朝廷,确立了政治上的从属关系。
    459年(太安五年)
    十一月 勿吉人向南朝的宋政权贡献楛矢石砮。
    472年(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
    游牧在今大兴安岭南段及索岳尔济山以西地区的地豆于人,遣使朝贡北魏政权,表示臣 服。
    475年(延兴五年)
    十月 勿吉派使者乙力支朝贡北魏。乙力支大体上从今依兰一带出发,“乘船溯难河( 今东流松花江)西上,至太河(今洮儿河)沉船于水,南出陆行,渡洛孤水(今西喇木伦河 ),从契丹西界达和龙(今朝阳)”,然后辗转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开辟了勿吉朝贡中 原政权的交通线。
    476年至482年(孝文帝承明元年至太和六年)
    地豆于人在逐渐摆脱柔然人的控制后,同北魏关系逐渐密切,年年朝贡。
    478年(太和二年)
    八月 乙力支再使北魏,贡马500匹,并请求北魏朝廷准其与百济配合从水路夹攻高句丽 。魏廷以三方都是自己的藩属,令彼等“宜共和顺,勿相侵扰”。勿吉听从魏廷的谕令,停 止对高句丽的进攻。
    486年(太和十年)
    十二月 勿吉人遣使向北魏孝文帝贡献楛矢石砮。
    490年(太和十四年)
    地豆于与柔然人频繁进犯北魏北方边境地区。
    493年(太和十七年)
    正月 勿吉使者婆非等500余人朝贡北魏,是为历史上东北各族朝贡中原政权人数最多、 规模最大的一次。
    494年(太和十八年)
    二月 夫余政权被勿吉所灭,夫余王携妻子南投高句丽。从此,勿吉人大体上占据夫余 王国的故地,并“常轻豆莫娄诸国”。
    507年至520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至孝明帝正光元年)
    勿吉连年派使节朝贡北魏,其中514年(宣武帝延昌三年)、517年(孝明帝熙平年)、 518年(孝明帝神龟元年),每年进贡两次。
    524年(正光五年)
    五月 地豆于遣使朝贡北魏。
    536年(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
    勿吉遣使朝贡东魏。其后,540至541年(孝静帝兴和二年至三年)相继朝贡。
    544年(孝静帝武定二年)
    四月 游猎在大兴安岭北段及以北的室韦人派使者朝贡于东魏。
    △ 地豆于及勿吉人朝贡于东魏。
    本年 勿吉人到日本佐渡岛一带捕鱼充食,并“移就濑波河浦”。
    546年至552年(武定四年至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
    室韦、勿吉、地豆于曾一再遣使朝贡东魏。
    553年(天保四年)
    秋冬之际 北齐讨伐契丹,进军至青山(大兴安岭南段)及阳师水等地,大破之,获其 人口10余万、牲畜数十万头,使北齐的声威远播今黑龙江地区。
    554年(天保五年)
    五月、七月 地豆于、勿吉分别遣使北齐,贡献方物。
    555年至580年(天保六年至北周静帝大象二年)
    突厥自木杆汗即位后,西破嚈哒,东攻契丹,北并契骨,屡败柔然,威服塞外诸国。其 地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海五六千里。当时在今黑龙江省西部 地区的室韦、乌罗护、地豆于诸部大抵属于突厥的势力范围。
    563年(北齐武成帝河清二年)
    三月 室韦部遣使朝贡北齐。
    本年 靺羯(即勿吉)遣使朝贡北齐(是我国古籍中首次关于“靺羯”的记录)。至56 5年(北齐后主天统元年),靺羯一名为靺鞨所取代。以后在568年(天统四年)、570年、5 72年、573年、575年(北齐后主武平元年、三年、四年、六年)靺鞨都遣使向北齐朝贡。
    567年(天统三年)
    室韦靺鞨及豆莫娄遣使向北齐朝贡。
    569年(天统五年)
    二月 豆莫娄再次遣使朝贡北齐。
    577年(北齐幼主承光元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二月 北周灭北齐,并占领其地。惟营州刺史高保宁坚持抵抗,因其久镇和龙(今朝阳 ),甚得夷、夏之心,故抗周活动获得靺鞨的支持,一直持续到隋朝之初。
    580年(北周静帝大象二年)
    至本年止,包括靺鞨、室韦、豆莫娄、乌洛侯、地豆于、流鬼诸部在内,当时黑龙江地 区的人口总数约五六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