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29年(民国18年)

1月 1日 黑龙江省警备队办公处改组为黑龙江省保甲总办公所。 △ 哈尔滨学生400人上街游行庆祝南北统一,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 ”、“铲除贪官污吏”等口号,并散发传单。 △ 通河县所属凤山镇改为凤山设治局。 6日 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张学良任主席委员。12日,宣布就职。 7日 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搜查并封闭哈尔滨苏联职工联合会。 8日 苏联驻奉天领事库兹涅佐夫就东三省交通委员会收回中东路电话权问题,向张学良 提出抗议,要求偿还百万元安装费。 9日 黑龙江省长公署批准绥东设治局改升为绥东县,呼玛县属倭西们及瑷珲县属奇克特 两县佐改升为鸥浦、奇克特两设治局,均定于21日为县、局成立日期。同时,将雅鲁、依安 、明水、景星4个设治局升为三等县。 △ 黑龙江路权自主会代表抵南京,向国民党中央党政机关请愿,要求反对日本在东三 省擅筑任何铁路;宣布东三省与日本缔结之密约无效,收回旅大及南满、安奉两路;开发葫 芦岛商港,自筑敦海铁路。 △ 滨江道尹公署出示布告称,国民党已于东省特别区司令部内设东三省党务筹备处, 将陆续成立省、市、县、区各党部,“无论何人假用何种名义,私行组党者,均予禁止,以 免共党趁机利用”。 10日 张学良将原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和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处决。翌日通电宣布 杨、常二人朋比为奸,阻挠易帜,用人唯亲,动用公款等罪状。 11日 东北政务委员会电派万福麟兼黑龙江省省长职务。3月9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万 福麟为省政府主席。 12日 东省特别区高等法院改称东省特别区地方法院,厅长改称院长。 16日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通过所有各省对外交涉应归中央办理的议案,外 交部据此规定各省交涉署本年年底裁撤,各埠交涉署8月底裁撤。瑷珲交涉员名义于10月底取 消,呼伦交涉员于9月26日裁撤。 18日 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在哈尔滨逮捕苏联“宣传赤化机关部”20余人。 20日 在哈尔滨东北商船学校内开设东北水路测量学校。 △ 中东铁路路警处发布《禁止宣传赤化办法》。 21日 东省特别区特警处召集会议议决“严缉共产党首领徐谦来哈,并注意调查户口以 防隐藏,如获得徐谦者,即以万元充赏”。为此,哈尔滨一区警察三署派“干练员警”日夜 三班监视苏领使馆活动,直至3月7日闻徐谦已委任甘肃省委委员,此案才予撤销。 22日 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哈尔滨县委抓好职工运动,并批准改组哈尔滨县委,拟定任国 桢任书记。 本月 东三省电政督办公署决定:将哈尔滨道里电报局改为哈尔滨电报总局。道外电报 局改为分局,南岗为报房。 △ 东北政委会电令东北各省停办省议会,其议员由省府委为咨议。 △ 滨江县实业局在香坊设立农事试验场,分为种艺、园艺、林产3科。 2月 1日 吉林省政府成立。原吉长、滨江、延吉、依兰4道尹裁撤。设交涉员。原滨江道尹 蔡运升任滨江交涉员兼依兰交涉员。 5日 南京国民党政府明令改奉天省为辽宁省。 13日 黑龙江省长公署令将各县公署、设治局“均应依照新制一律改为县政府,即派各 县县知事为各该县县长,定于本月15日为正式成立日期。设治员仍旧,其各县佐一律裁撤” 。 △ 黑龙江省长公署令警备处改为全省公安管理处,黑河、呼伦警察厅、各县警察所分 别改为公安局。统限于本月15日一律改组成立。 15日 由于官制改组,龙江、绥兰两道尹公署今日撤销。 16日 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成立满洲省委,王立功为书记。王立功、刘少猷、韩西平、张 子安、王仲一、孟坚、张亦修7人为正式委员,任国桢、刘子奇(团省委书记)、哈县委铁路 工人大李为候补委员。王立功、刘少猷、韩西平为常委。在王立功在上海养病期间刘少猷代 理省委书记。 △ 哈尔滨交涉员署调查各国驻哈领事馆人员数如下:德国4人,日本9人,英国5人,美 国9人,法国4人,意大利3人,苏联30人,丹麦2人,比利时3人,荷兰11人,葡萄牙2人。 20日 东省特别区当局禁止中国学生在苏联开办的学校上学,同时勒令东省铁路商业学 校的中国学生退学。 中旬东三省官制改革,道尹撤销,县公署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各省警务处改 为全省公安管理处,警察厅改为公安局。 22日 东省特别区当局收回由苏联管辖的东省文物研究会,教育厅厅长张国忱兼任研究会 会长。 △ 万福麟任第五(东北)编遣区主任,荣臻为副主任。 25日 绥东县因与热河省绥东县重名,改称为绥滨县。 本月 奉东北政务委员会电令,黑龙江省政府第一次省议会决定,于2月底停止省议会。 原34名议员分别派往省府及各厅、处任咨议。 3月 12日 据辽宁省调查东三省森林,总面积为3690万亩,蓄积量为1566000万立方米。 15日 乌云、佛山、鸥浦、奇克4设治局升为三等县。 16日 黑龙江省政府召开第六次委员会议,通过各县政府组织条例及农矿厅为提倡垦务 组设火犁公司(火犁事务所)案。 △ 中东路督办规定,以后路局命令须由中国副局长签字方为有效。 26日 因二克山镇“偏处一隅,难资治理”,而德都镇“商务辐辏,地点适中,且土肥 物富,久有设治之必要”,故于本日将1月1日设的克东设治局由二克山镇迁移到德都镇,并 改名为德都设治局。 28日 东省特别区地亩管理局公布《清理地亩暂行章程》,严禁私占私垦或转租土地渔 利。 4月 1日 富裕设治局成立。 △ 英国驻哈尔滨领事升为总领事。 2日 张学良召集张作相、张景惠、吕荣寰等讨论中东铁路的问题,苏联允成立由华人担 任商务、机务、车务、总务、会计、进款等6处处长,但要求中国方面承认中东路苏联工会。 △ 东省特别区当局在绥芬河站扣留日本三井、三菱和日清制油株式会社贩运出境的11 00吨小麦。9日,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八木元八就此事与路警处处长张元厚进行交涉。 △ 奉天市改称沈阳市。 4日 黑龙江省政府曾经发布通令,要各机关限期严禁鸦片。今日又规定:“嗣后各机关 掾属究竟有无嗜好,应由各该管长官每届月终实行查验一次,取具切结,加结报核”。 8日 滨江大同银行在哈尔滨设立,资本哈大洋100万元(张焕相、丁超为该行主要董事 )。 12日 —15日 刘少猷主持召开中共满洲省委第一次执行委员会议,讨论通过了《满洲党 政治任务决议案》、《满洲工作计划草案》。会后,满洲省委向各级党组织发出《关于党的 工作方针》、《创造无产阶级的党及其主要路线问题》、《教育宣传和鼓动工作》等6个通告 。 13日 在东北巡视的中共中央特派员谢觉哉经过3个月的调查和研究,向中央提出《关于 满洲工作报告》,对第三届省委大破坏、第四届省委组织及工作情况等作了汇报。 △ 黑龙江省政府教育厅发布训令称:学生联合会已于民国14年8月奉省长公署训令解散 ,并将其戳记没收销毁。为防止学生以后假借学联名义,教育厅责成各校长“认真查禁,勿 稍放任”,“务须约束学生,安心向学,不得无故集会结社,干预外事。倘有仍用学生联合 会名义者,一经查实,定惟该校长等是问”。 20日 汤原县因江水暴涨,“冰排拥挤,水不得泄,漫流四野”,将莲花镇多半淹没, 镇内水深丈余,房屋冲毁大半,商民间有死亡。 27日 东省特别区当局收回中东铁路哈尔滨气象观测站。 30日 法亚银行在哈尔滨开设。 本月 黑龙江省政府颁布《黑龙江省各县公安局暂行组织条例》、《黑龙江全省公安局 管理处组织条例》、《黑龙江省会公安局暂行组织条例》、《黑龙江省政府农矿厅(附工商 )组织条例》、《黑龙江省县政府暂行组织条例》、《黑龙江省政府民政厅组织条例》、《 黑龙江省政府财政厅组织条例》、《黑龙江省政府秘书处组织条例》、《黑龙江省政府委员 会会议规程》等。 △ 俄人喀夫丹其阔夫在齐齐哈尔设立医院。 5月 1日 东三省银行创办《东亚经济月刊》。 △ 滨江市政公所裁撤,设立市政筹备处,划傅家甸、田家子、圈河、太平桥为滨江市 辖区,脱离滨江县,为吉林省辖市,蔡运升任筹备处处长。 3日 哈尔滨学生联合会散发《在“五三”国耻纪念中,国民应有的努力》、《在“五三 ”国耻纪念中,回顾某帝国主义者从来的罪恶》等传单,主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最好的办法 是经济绝交与提倡国货。5日,哈市各校学生2000余人,为“五三”国耻纪念结队游行。 12日 东三省当局决定铺修哈尔滨市、呼海铁路一带汽车公路。 14日 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规定:特别区各商业一律改用中国度量衡。 15日 黑龙江省政府委员会同意将扣留的日商松永委托东方公司私运札免公司道木6万根 在缴纳1/3的价款后运走。 17日 黑龙江省政府通知,鄂伦春族人民依打猎为生,近因野兽渐少,生计日穷,加之 去年雪雨多灾,急待救济,令鄂伦春协领金纯德自行购米20石,切实散放。 22日 哈尔滨学生为抗筑吉会等五路上街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沿途演讲,散发哈尔滨 国民救国会及哈尔滨学生联合会等传单。23日,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训令教育厅,将 抗筑五路示威游行的哈一中“主使者”关宪尧(国民救国会总指挥)等10人开除并勒令回籍 ,同时下令将国民救国会及学生联合会取消。 27日 东省特警处侦知苏共定于本日正午12时至下午3时在哈尔滨苏联领事馆地窖内召开 “第三国际共产宣传大会”。张景惠以“俄人宣传赤化,显违奉俄协定”为由,当即“迅派 干警”,驰往搜查。在搜查中,将前来领事馆的中东路沿线各站、三十六棚、地包各工厂职 工联合会、苏联商船局,远东煤油局、远东国家贸易局等负责人39人逮捕,搜走重要文件及 革命书籍,同时封闭了苏联职工会,并强迫中东路苏方正、副局长停职。晚10时,张景惠电 令“沿线军警严加防范”。29日,张景惠下令封闭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苏联领事 馆。31日,苏联政府向南京政府提出抗议。 本月 东省特别区市政局查封哈尔滨苏联国营远东林业公司。 6月 1日 国民政府规定6月3日为禁烟纪念日。各省、市、县政府须于是日召集各界举行纪念 典礼,“报告林公(林则徐)事略”,并悬旗一日。 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派刘少奇任满洲省委书记。 5日 苏联海参崴当局要求释放其在哈尔滨领事馆被捕人员,表示愿意以缩小中东铁路局 长权限作为交换条件。 7日 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满洲工作会议。 8日 中共中央批准中共满洲省委正式委员7人。刘少奇任满洲省委书记,孟坚(孟用潜 )管组织工作,李易山管宣传工作,以上3人为常委。任国桢、刘子奇为后补常委,王立功、 张子安为委员,韩西平、大李、张亦修为候补委员。 13日 苏联为驻哈尔滨领事馆被搜事件增兵海兰泡,吉林省当局亦调兵赴瑷珲增防。 17日 苏联增兵满洲里附近,万福麟派第三旅增防呼伦贝尔。 22日 “马匪”魏老国等40余人,围攻呼玛县城,经过约3个小时战斗,破城而入,劫掠 会计科后攻监狱未遂,后向山里逃去。 22日—25日 张学良在沈阳召开对苏会议,决定改编陆军屯兵吉蒙边界,接收中东路方 法等问题。 本月 漠河县从18日起至月末,13天未晴,28日、29日大雨如注。上游各河川会流倾泻 ,江水较平日上涨2丈。低洼之田皆被水淹,是10多年未见之水灾。 7月 1日 呼海铁路举行通车典礼,呼海铁路工程局改为呼海铁路管理局。 3日 日本田中义一内阁总辞职,滨口雄幸内阁成立。 7日 张学良抵北平与蒋介石密商中东路问题。 10日 东三省当局在中东铁路沿线各地配置军队,没收铁路电报、电话,查封苏联商船 公司、贸易公司、火油公司等,将中东铁路管理局叶木沙诺夫、副局长艾斯孟特等苏联高级 官员全部免职,令范其光代理局长,解散苏联职工联合会、共产青年团、妇女部、童子军等 团体,逮捕苏联人200余名。制造了“中东路事件”。 13日 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发出《关于中东路事件与“八一”工作,给各级党 部及同志通告》,指出,在“八一国际赤色日”,必须举行“八一”示威,结合中东路事件 ,反对武装进攻苏联。 △ 苏联就中东路事件向南京政府发出以3日为期的最后通牒。 △ 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自7月1日至13日经由轮船发往萝北、瑷珲、乌云、奇克、逊河 等县公文邮件,均被苏军扣留。 14日 刘少奇抵沈阳就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兼任宣传部长。 15日 中东路货车停驶,乌苏里铁桥被苏方破坏,吉林、黑龙江军队开往五站、满洲里 。 △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东路事件给满洲省委的指示,指出“中东路事件”是蒋介石和 张学良在帝国主义指使下的共同行动,要把中东路交给帝国主义作为反苏基地,出卖民族利 益的实质。并指派刘少奇到哈尔滨布置和领导反抗示威。 17日 苏联政府宣布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停止与中国的铁路交通,保留1924年 中俄、奉俄两协定规定的一切权利,并警告中国东北当局和南京政府,中东路如不恢复原状 ,中国将有莫大危险。 18日 中共中央发出通告,阐明中共中央对于中东路事件的立场,并揭露帝国主义勾结 国民党进攻苏联的企图。 19日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哈尔滨事件(中东路事件)的《宣传大纲》,分析了事件发生 的客观原因,认为“必须认清,国民党这次收回中东路,并不是站在民族独立利益上,乃是 站在帝国主义利益上,利用中东路问题,向苏联进攻”。 △ 自本日起,中、苏驻对方的外交使节、领事开始撤退回国。苏联驻齐齐哈尔领事馆 奉令撤回。 20日 苏联在黑龙江上扣留中国海城、宜兴两艘轮船。 △ 中共满洲省委和团省委联合发表《为中东路事件告满洲民众书》,号召东北人民团 结起来,反对军阀强占中东路,反对国民党卖国,反对日本侵占满洲,反对武装进攻苏联, 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号召罢工、罢市、罢课,举行游行示威。 21日—23日 苏联驻齐齐哈尔、哈尔滨、海拉尔、满洲里、黑河、绥芬河领事及海关职 员和侨民经满洲里回国。至23日止,苏联人经满洲里回国者已达500余人,多半为妇女和儿童 。 23日 中东铁路500余名苏联员工呈请辞职,代局长范其光以其“无故辞职违则,妨碍路 务”予以免职,至本日止苏联员工辞职或离职者593人。 △ 连日 来,苏联在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扣留华轮,除航务局被扣5艘外,商船也有5艘 被扣。沿江电报线亦被苏方割断。 24日黑龙江省政府电满洲里、黑河交涉员,据驻苏使馆电称,苏联外交部拟召回驻华使 馆、侨务代表及中东路苏联人员。“在政府未有命令前,勿任出境”,“各该驻华苏领及其 官员、人民请求发照回国,应即酌以道路未通、车辆未齐等项理由,婉词阻止,……仍以不 露出政府意旨,妥切办理为要”。 △ 中共中央发出《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进攻苏联行动大纲》,指出此次哈尔滨事件与 中东路问题的发生,“自然是帝国主义进攻苏联联合战线在东方的表演”,国民党只不过是 帝国主义的一个工具。党的宣传工作“不是启口去喊保护苏联的口号,而是要将事实的真相 、苏联的态度、帝国主义、国民党的阴谋暴露的现象”,向工人群众详细地通俗地说明。并 指示行动要点是,组织行动委员会,集中力量指导这次行动,鼓动群众举行示威或集会,在 会上发通电、宣言等。 △ 日本不准中国武装部队经由南满铁路北运。 26日 德驻哈尔滨总领事遵照本国政府命令,在驻哈尔滨苏俄总领事回国后,领事事务 由德驻哈总领事代理。8月10日,黑龙江省政府同意德国驻哈领事馆代理苏驻哈领事馆事务。 27日 张学良令张作相为国防司令,万福麟为副司令,分派吉林、黑龙江两省军队增防 中东路东西两段,并令沈鸿烈指挥舰队布置江防。 △ 驻南京交涉员钟毓电告:苏联已下达进攻中国动员令,南京政府已就此拟就军事计 划,决定“以10万兵力参加东北对苏作战”。 △ 海拉尔开始增兵布防,当地驻军有国防军第十七旅步兵3个团,配备有炮兵1个营及 迫击炮、机枪、工程等连。省防军有骑兵第三团,步兵第六团。在“各要隘设卡严防”。 28日 苏军步兵1个团、铁甲车3辆、炮4门,到十八里小站,割断通满洲里电线,勒令中 国军警撤退。该站驻军1个排和4名警察,因寡不敌众,于晚7时撤退。 29日 黑龙江省政府令各地严防共产党在8月1日举行示威暴动。 △ 苏军炮击中国密山县当壁镇。 30日 黑龙江省民政厅将风山设治局与通河、汤原、木兰、铁骊各县局界址勘划完毕。 △ 哈尔滨交涉员蔡运升与苏联梅里尼可夫在满洲里举行会谈。 31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发表《为东铁事件告哈尔滨全体劳苦市民》和《中东路全体工友 们》。 本月 中共中央和全国总工会为响应共产国际在“八一”举行国际总示威的号召,发出 宣言,号召上海、广州、厦门、天津、北京、奉天、哈尔滨等城市工人及革命群众参加国际 赤色日的统一行动。 △ 中共满洲省委派义山(丁君羊)来哈尔滨巡视和布置“八一”工作。 △ 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先后派李梅五(李振歧)、张洛书、张乃文、郭隆真 等到哈尔滨,加强党的工作。 △ 中共哈尔滨县委改组,成立哈尔滨市委,任国桢、张洛书、李梅五为常委,任国桢 任书记,张乃文任团市委书记,李梅五、郭隆真负责工运。 △ 东北陆军第七旅旅长赵雄祯率全旅到哈尔滨。原驻哈十八旅开往中东路沿线。 △ 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和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等组织“参谋旅行”,一 行到哈尔滨。石原莞尔奉命起草了《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 △ 日本方面对中国查封苏领馆,驱逐苏正、副局长“异常侧目”。日本驻长春第三十 八联队部并第二大队日夜进行实弹演习,并准备以200万元的资金修建营房和陆军医院。 △ 第三国际于8月1日在海参崴举行亚洲工人代表大会,“大会最主要目的,在促成中 日朝劳动者之团结”。黑龙江省有3名代表参加此会议。 8月 1日 滨江镇守使丁超任前敌总指挥,开往中东路哈绥沿线;李振声任滨江警备司令。 2日 苏联乌苏里铁路驻绥芬河办事职员及眷属共107人撤退,于本日出境。 3日 满洲里中苏会议上,苏代表要求:(1)恢复中东路原状;(2)中东路由中苏两方 分担警备;(3)中苏会议在赤塔召开。张学良训令蔡运升拒绝苏方代表之三项要求。 5日 东省特别区民众教育会在哈尔滨成立。10日,特区民众教育会决定开办民众学校1 0个班,民众图书馆2处,民众阅报所5所。 △ 中苏交涉全权代表,前中国驻芬兰公使朱绍阳抵哈尔滨。 6日 中东铁路细鳞河站铁桥石墩被炸坏两个。此后,破坏铁路,炸毁隧洞等事时有发生 。 △ 7月上旬,日本派来警装军队及满铁原有守备队特务、警察、宪兵2500余人,分头向 北满中东路沿线移动。为此,黑龙江省政府今日下令监视、侦察日军的活动。 △ 中东铁路苏联职工会号召全体苏籍职工辞职散发传单。传单说,东铁职工已被奉天 当局裁去约1000人,又有2000苏联职工自动辞职。呼吁苏籍职工不再为摄取铁路者作事。 △ 苏联成立特别远东军。司令部设在哈巴罗夫斯克,布留赫尔(即加林,1924—1929 年曾在广东任中国国民党最高军事顾问)任司令。 8日 苏军百余名携大炮2门、机枪3挺,在鸥浦县街南门外与中国陆军交战,互有伤亡。 △ 苏机5架在绥芬河市上空盘旋,鸣“空炮”200余响,在东山陆军防所附近及国界三 道洞子各投弹1枚。后又来苏机27架在中国领空飞行数周而去。 △ 午后4时左右,苏军百余人占领满洲里红山嘴子。夜间进至三卡(即额尔德尼托罗辉 卡伦)。 △ 哈满司令梁忠甲称,近日外蒙“匪人”,由哈拉哈边境潜入呼伦贝尔境内哈尔海图 地方,抢掠牛马。该地蒙民已移至克鲁伦河附近。 9日 中苏在满洲里谈判,苏坚持恢复中东路原状,未获结果。 △ 帽儿山站苏副站长西大连克、郭洛吉洛夫,召集苏职工开会,拟于11日一律罢工, 事泄后,2副站长被捕。 △ 苏军40余人在距萝北县30里之古站设卡两道。遮断交通,掳劫行人。 △ 苏军300余名及军舰2艘占据距同江90里之胡家柈厂。 11日 密山县当壁镇烧商东源茂,请来民团40名,连同所雇“护勇”共有枪80余支。今 晚与苏联骑兵400余名交战,被苏军打败,赶出商号。 △ 中东路特警第三区警察总署将绥芬河东铁机务段第四段管内辞差的苏联职工53名以 “变形罢工”名义解送护路军总司令部讯办。 12日 萝北兆兴镇三间房、绥滨中兴镇、李家油坊等处被苏军2000余人分头占领。 △ 苏军40余人乘小船8只到乌云县柳河屯登陆,打死保卫团多人,返回彼岸。 13日 苏方用大炮攻击鸥浦县城。14日早县城失守。文书档案被焚毁,县政府迁至呼玛 县属金山镇办公。 △ 东北政务委员会与东三省政府拟定关于“详述对俄经过情形”的宣言。 △ 蔡运升同苏驻哈尔滨总领事谈判,因领事回国,谈判没有结果。后又与加拉罕直接 通电商讨解决中东路办法。 14日 中东路事件后,扎兰诺尔煤矿苏联职工破坏矿内设备,鼓动罢工,并在河水暴涨 时挖开土坎、淹灌煤沟。 15日 张学良下对苏作战动员令,派兵6万,任王树常、胡毓坤为东西两路总指挥,增防 国境。 △ 苏军炮轰东宁,激战一夜未曾攻入,次日黎明苏军撤退。 △ 哈尔滨正阳河因雨水连绵,江水暴涨出槽,界内水深3尺,庄稼蔬菜被淹者十之五六 甚至十之八九不等。“收获无着”。 △ 鹤岗煤矿股份公司与捷克司可达公司,在哈尔滨订立拖载用之轮船(350马力)合同 。 16日 苏军步兵两连、骑兵一连由苏境阿巴该图向扎兰诺尔中国阵地射击,双方战斗2小 时,互有伤亡。午后2时30分,苏军步、骑、炮约一师兵力,由阿巴该图越境,向扎兰诺尔站 进攻,炮击东北军阵地,双方激战5小时,苏军始退。 17日 中国国民政府发表对苏联交战宣言。 △ 驻满洲里梁忠甲旅长报告战况称,所属三十八团、四十三团午后与来犯苏军步、骑 兵一个团作战4小时,现仍处于对峙中。苏军在阿巴该图附近有一个师以上兵力,并有特种部 队。 △ 苏军袭击海拉尔交涉员所属的七卡、八卡,双方交战一昼夜,中国军队败退。 18日 苏军攻占东宁县城,次日被击退。 19日 中共中央巡视员陈潭秋(化名孙杰)到哈尔滨,加强对中东路工人斗争的领导。 △ 哈尔滨军、政、路机关成立联合办事处,张景惠任委员长。 20日 早6时,苏军用铁甲列车运兵200余名,向梁忠甲部骑兵十团进攻,战斗1小时左右 苏军退去。 21日 军政铁路联合办事处令,将太平岭、细鳞河两站已辞职之苏联人一律逮捕,严行 讯问炸车“正犯”,如不能指出“正犯”者一律扣留。 22日 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在奉天纱厂被捕。9月中旬,因证据不足释放。 23日沈阳军事会议结束,任张作相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万福麟为副司令,王树常任第 一军长兼东路总指挥,胡毓坤为第二军长兼西路总指挥。 △ 中共满洲省委给哈尔滨市委指示信,信中提出当前在满洲准备反对武装进攻苏联是 第一位重要工作,同意改组市委的意见。 26日 许公职业学校改称东省特别区第一工科高级学校。 28日 中苏中东路谈判在柏林进行。 29日 丁君羊、任国桢、饶漱石组成中共满洲省委临时常委会,主持省委工作。 31日 苏军大船炮轰黑河察哈彦等三卡伦,卡房被焚毁。 △ 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 △ 中共哈尔滨市委改组,书记张洛书。 9月 2日 东省特别区特警处逮捕预谋炸松花江大桥的苏联人2名。 4日 苏军以异常猛烈的火力向驻扎兰诺尔的四十三团、三十八团阵地右翼轰击。 5日 哈尔滨交涉署撤销,改由滨江市政筹备处接管。 6日 南京政府因中东路事件嘉奖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副司令万福麟和张作相。 7日 东省特别区地亩局调查正阳河水灾情形称,哈尔滨北江水出槽后,平民船坞、十字 岛、太阳岛、上船岛、桥东船坞沿江一带水深数尺,月余未落。房屋一概淹没倒塌,灾民“ 船居露处”,啼饥号寒,惨不忍睹。 △ 萝北边防军与苏骑兵激战3小时。 9日 下午4时,苏军约一个团,在大炮掩护下,由十八里小站方面向满洲里车站中国军 队发起猛攻。晚8时30分,苏军撤退。 △ 下午4时,苏机8驾轰炸绥芬河车站,中方伤亡50余人,一团长受伤。 16日 夜,苏军百余名袭击胪膑县库克多博卡哨卡,焚毁卡房。 18日 苏联政府向各国大使宣布,关于中东铁路问题,苏方始终主张和平解决,而中国 态度虚伪,毫无诚意。认为今后之交涉无望,以前经过德国调停一切交涉断然中止。此后对 于中俄国境方面惹起一切不祥事件之责任,苏概不承担。 19日 苏军攻陷绥滨县城。 21日 中共中央就满洲省委工作计划等问题,给满洲省委指示信,批评满洲省委工作计 划中最严重的缺点是没有明确的工作路线。 26日 刘少奇到哈尔滨领导中东路工人运动。 △ 黑龙江省政府令,缉拿苏联在华工作人员。 27日 中共中央决定满洲省委由刘少奇、孟坚、唐宏经、任国桢、丁君羊、王立功等人 组成。 28日 苏军200余人攻打毕拉尔河(即十一卡),打死卡官吕得祥;打死打伤卡兵及男女 百姓百余人。室韦县长及九卡、十卡亦先后退至河坞以南。 本月 冯庸大学“学生义勇队”300人在校长冯庸率领下到哈尔滨,要求赴前线对苏军作 战。 △ 斯阔达工厂在哈尔滨设造船所。 月末刘少奇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具体情况,对省委委员的分工作了调整:刘少奇任书记 兼宣传,丁君羊任组织兼奉天工作、唐宏经负责工运,以上3人为常委。孟坚任哈市委书记兼 组织、任国桢任宣传,2人为省委候补常委。 此时,中共满洲省委所属基层党支部共30个,其中哈尔滨12个,沈阳7个,营口、大连、 辽阳、长春、锦州、台安、密山、延吉、沟帮子、抚顺、沈北各1个,党员共182人。 10月 2日 苏军步兵千余人向满洲里三十八团三营阵地进攻,双方战斗激烈。 4日 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拟定《国民义勇军组织条例》。内称,“赤羌寇边,首在 抗御,凡属国民或团体有为国牺牲效命疆场之志愿者,投为义勇兵、义勇军”。条例规定, 名义上属个人者,定为国军义勇兵,属于团体者定名为国民义勇军。 10日 贝加尔方面苏军3万人向中国东北边界进发,梁忠甲告急求援。 12日 中苏同江战况异常激烈。早5时,苏军出动飞机25架、军舰10艘、机关炮车40余辆 ,后又增派骑兵约800余名、步兵3000余,向同江中国军队进攻。至午后3时,同江县城失守 。此战役,中国海军江防军全军覆没,江平、江安、江太、利捷、东乙等5舰被击沉,利绥舰 受重伤逃回富锦。张××、路××两团以下军官17人被打死,士兵伤亡500多人。苏方飞机被 击落1架,军舰被击沉3艘,人员伤亡700余名。19日苏军撤走。 13日 下午3时,苏联骑兵200余,携炮6尊,乘船越境,向胪膑县库克多博卡伦进攻。卡 官因兵力单薄不战而退。 15日 呼伦贝尔交涉员裁并,由呼伦贝尔市政筹备处接办。 △ 苏驻哈尔滨领事馆被捕之苏联人员被东省特别区法院判刑。 19日 据富锦无线电称,“东江俄兵已退,同埠除被炮火焚毁房屋不计外,俄兵临退运 去麦面食品极多,惟奸淫杀戮之事全无。并闻该敌军约有一营,内俄兵半数,中、韩人半数 ,合组而成。驻同(江)之路××团刻已收容残部回防”。 △ 东省特区当局以“有接济共党嫌疑”,对苏联远东银行实行监管,由市政局,总商 会和银行公会组成保管远东银行财产委员会。 21日 南京外交部电令驻德国公使蒋作宾中止与苏联谈判。 26日 苏军百余名攻占奇乾县。 △ 黑河电灯公司被炸毁。 29日 中共满洲省委关于中东路斗争指示哈尔滨市委,提出以三十六棚工人斗争为中心 ,发动全路工人斗争,以汇合总的大罢工是党的任务和策略;建立群众的各种组织是最迫切 的任务。 30日 苏军再占同江。 31日 早9时,苏舰7艘,破坏拦江索,进入富锦江岸,与中国军队激战,有少数骑兵登 岸。战至12时,苏舰两艘被击沉,苏机两架被击落。午后7时,苏船21艘由松花江上驶,骑兵 一部由吐子元上陆,节节进逼富锦。9时,苏舰7艘靠近富锦江岸,步骑炮兵约六七百名登陆 。11时富锦县城被占。中国军队退向桦川。苏军将“文武机关分别焚烧”,通讯机关尽数破 坏。将锦昌火磨等“所有面粉”“分给贫民”,并将“械弹及军需品尽数掠去”。11月1日晚 ,苏军步骑炮兵由东门撤走。2日晨苏舰陆续撤走。 本月 日 本政府派前日本驻旅顺口关东州长官木下来哈尔滨组织特务机关。木下自称 来哈尔滨目的是要在北满“确实履行殖民地主义”。并称,因值中苏发生战争,日本政府派 兵1万来华,分驻南满各处。 △ 东省特别区教育厅接管俄私立师范学校,更名为东省特别区俄文师范学校。 11月 1日 同宾县改为延寿县。 4日 中东铁路总工厂发现署名“中东路工人”《致路警兄弟们》的传单。揭露路局两三 个月来苛待工人及路警的种种罪行,号召路警联合起来,大家一齐保护中东路路警和工人的 利益。 7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共青团市委发表《十月革命十二周年纪念宣言》、《十月革命十 二周年纪念告青年工友》、《十月革命十二周年告北满青年》,号召人民反对国民党进攻苏 联,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 8日 因中东路事件,瑷珲海关今日关闭。该关高级职员退至哈尔滨海关,下级人员留守 。 9日 黑龙江省政府通过《黑龙江省乡镇闾邻编制简章》,规定凡满百户之乡或联合数乡 在百户以上者为“一编乡”,设乡长、副乡长各1人;25户居民为闾,设闾长1人;5家为邻, 设邻长1人,城关集镇按镇编制,设镇长、副镇长。 △ 哈尔滨一中等学校学生不顾军警镇压,举行纪念“一一·九”反帝护路运动一周年 示威游行。反动当局逮捕爱国学生23人。 △ 黑龙江全省火磨已成立及正在建设中的共有十六七家,“为图谋公共福利起见”, 拟组织全省火磨同业公会,地点设在松浦镇。未批以前,暂在滨江设立筹备处。 11日 哈尔滨戒严司令部成立。李振声为戒严司今,米春霖、张厚琬、高齐栋为副司令 。15日宣布戒严。 17日早7时,苏军以4万余兵力,大炮三四百门,坦克40余辆,飞机30余架,进攻扎兰诺 尔和满洲里。20日占领满洲里,东北军十五旅(梁忠甲旅)副旅长阵亡,官兵伤亡2000余名 ,被俘7000余名,旅长梁忠甲和两名参谋长及各团长被俘后送往苏联。 △ 苏军攻占扎兰诺尔车站。东北军十四团仅逃出200余名,其余均被打死,林选青团长 负重伤于次日死去。东北军十七旅(韩光第旅)固守煤窑东北面。18日,苏炮兵约一团猛轰 煤窑,在飞机坦克配合下,突破韩旅左翼十三团二营防线,旅长韩光第阵亡,团长张笑英负 伤被俘。 18日 中共满洲省委在刘少奇主持下通过《满洲党目前政治任务决议案》。将争取群众 ,壮大群众组织与斗争力量,准备武装暴动,推翻国民党及满洲地主阶级的统治,驱逐帝国 主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规定为东北党组织的总任务。 23日 苏机12架轰炸海拉尔。呼伦公安局等自海拉尔向博克图站撤退。 △ 黑龙江省政府发出关于恢复克东设治局的训令。内称,“克东设治局原设于克山县 之二克山镇,因德都地方视二克山为稍要,令迁德都镇,改名为德都设治局在案”,后因二 克山镇“商农代表”边耀三等多次呈请设立克东设治局,经东北政务委员会第四十九次会议 批准设立,名称仍叫克东设治局,委任桂联为设治员,并以12月1日为该局成立日期。 24日 苏军攻占海拉尔。 25日 黑河市政筹备处令佛山县停止办公,办理迁移事宜。12月9日,该县商民迁至乌云 。 26日 黑龙江省政府和东北边防军司令官公署决定,从本日起在齐齐哈尔宣布戒严,并 委任窦联芳为临时戒严司令,所有驻省军警均归该司令指挥。 △ 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处印发《军人应以保国雪耻为己任》为题 的宣传文章,连日登载于《黑龙江民报》上。文章揭露日本在朝鲜种种罪行。12月7日,日本 驻齐齐哈尔领事为此来照表示“颇为遗憾”,并反诬此文为“诽谤捏造之记事”。12月17日 ,黑龙江省公署回复日本驻齐齐哈尔领事,承认《黑龙江民报》言论失实,命令停止续登。 28日 广信公司呈准续发1角、2角大洋辅币各200万张,计大洋60万元,用以更换旧币, 便于流通。黑龙江省府今日检同票样令建设厅知照。 29日 中共满洲省委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发出《为反对帝国主义与保护苏联并援助哈 尔滨被捕学生的通告》。 30日 张学良决定派蔡运升去伯力与苏联代表斯曼诺夫斯基谈判。 本月 月初,哈尔滨学生联合会在东省特别区一中召开5次有600余人参加的学生大会, 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大会经过激烈辩论,终以“反日不反苏”的主张,战胜了国民党 在学生中散布的“不反俄就不反日”的反苏主张。会议决定为纪念“一一·九”反修五路一 周年举行游行示威,印发传单并创办“一一·九”特刊。 △ 东省特别区美术专门学校成立。 12月 3日 蔡运升与苏联代表斯曼诺夫斯基在双城子签订《停战议定书》(又称“双城子会议 纪要”)。规定东北当局将中东铁路理事长吕荣寰撤职,由苏方推荐中东铁路局正、副新局 长;双方重申遵守中俄、奉俄两协定。5日,蔡回沈阳报告。6日,东北政委会决定承认《停 战议定书》,并派蔡为正式会议代表。 5日 吕荣寰辞去中东铁路督办职务。11日,郭福绵代理中东铁路公司督办。 11日 东北政务会议决定哈尔滨工业大学正科毕业生学位与俄籍毕业生一样,采用工程 师名称。 15日 中共中央关于武装拥护苏联与反军阀战争给满洲省委发出指示信,指出党在满洲 要加紧一切军事工作,以执行武装拥护苏联及反军阀战争的任务。 △ 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万福麟以“江省现正敌人在境、军事戒严,刘凤池竟敢秘密结会 ,扰乱治安,假托民意,欲与赤军单独媾和”为由电令将刘“就地枪决”。 16日 蔡运升与苏方代表斯曼诺夫斯基、梅里尼可夫在伯力外交公署开始举行中苏预备 会议。22日,蔡运升与梅里尼可夫在伯力签订《中苏伯力会议草约》,规定两国立即息争, 中东铁路恢复中苏合办,苏军尽速退出满洲里,彼此释放所俘军民,重设领事馆。苏方推荐 鲁德义、简尼索夫为中东铁路正、副局长。 22日 呼玛县长率全境商民暂时移驻嫩江。 25日 “海拉尔蒙古政府”在苏军支持下成立。 31日 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张学良派莫德惠为东省铁路公司理事长兼督办。前代督办郭 福绵翌年1月6日卸任。 本月 东线、西线交战的中、苏军队开始撤退。 △ 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恢复。 △ 在哈尔滨松北收容所被拘禁的1400余名苏方人员被释放。 △ 东省铁路新组成的理事会通过《伯力协定》中关于东省铁路的3个条件,即:(1) 中东铁路为中苏两国之企业,本诸1924年协议经营之;(2)恢复该协议缔结时之原状;(3 )审查1929年7月10后发布的关于铁路之命令。 △ 外交部通令撤销各地方交涉署,但在吉林、辽宁等地设外交办事处。 本年 夏,郭隆真到哈尔滨后,深入三十六棚,宣传、组织和领导工人进行反裁工、反 对黄色工会的斗争,筹建了工会。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哈尔滨成立了群众性的“反帝大同盟会”,并创办了机关 刊物《旬刊》。三十六棚、平民女工厂、各大中学校都成立了同盟会分会。 △ 英国多加利银行在哈尔滨开办。 △ 哈尔滨出现德国纳粹党组织。 △ 德国在肇州设立天主教堂。 △ 外国商人在哈尔滨设立斯可达、道可甫、菜丰3个造船公司。连同上年自办的东北造 船所,使哈市成为当时中国内陆造船业中心。 △ 在东北设立了许多农业试验场,1929年4月,仅吉林省设立的试验场就达20多处(包 括畜牧模范场、农业试验所、农业讲习所、农产种子交换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