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民国20年)
沦陷时期公元1931年(民国20年)9月19日——1945年(民国34年)8月15日
9月
19日 日本占领沈阳后,相继占领长春、抚顺、本溪、鞍山、安东、四平、公主岭、凤
城、复县、盖平、海城、辽阳、铁岭、开原、昌图等城镇。同日,关东军司令部由旅顺迁入
沈阳。
△ 中共满洲省委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人民武装起来,驱
除日本帝国主义。
△ 从本日起,北平、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工人、学生及市民纷纷举行游行示
威、罢工、罢课,发通电要求政府抗日。
19日 、20日张学良在北平召集东北军高级将领及平津名流,磋商东北问题,都只讲依
靠国联,听命蒋介石。
20日 南京政府电令,对于日军侵略行动,“我军绝无抵抗。”又称:此事已由外交部
向日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要求立撤日军,并电达国际联盟唤起世界的注意。同时,又要求“
望饬属严密注意保护日侨”。黑龙江省政府转发此电,并要求“切实遵办。勿稍疏忽为要”
。
△ 日军在沈阳组织军政、市政两公所。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任命日本驻沈阳特务
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为市长,并改沈阳市政公所为奉天市公署,辽宁省为奉天省。
△ 中共中央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反对日本
帝国主义强占东北,为民族生存和祖国神圣领土完整而战。
△ 哈尔滨市各界纷纷举行集会,声讨日寇侵略罪行。
21日 日军占领吉林市和吉长铁路沿线城镇。吉林省府代主席、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参
谋长熙洽向日军投降。
22日 南京市全体国民党员举行抗日救国大会。蒋介石在会上发表演说,为其“不抵抗
”政策辩解,谓“国民此刻必须上下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
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的决议》,指出党在这次事变中的中心
工作是加紧发动群众反对帝国主义。要求东北党组织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 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任务的决议》,揭
露日帝罪行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要求各级党组织积极领导群众的罢工、罢课、罢市和
市威游行;”“成立各种斗争委员会,进行反日斗争。”
△ 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同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等密谋制订《满蒙问
题解决方策案》,拟建立一个受日本支持的包括东北四省与蒙古在内的“以宣统皇帝为首领
”的亲日傀儡政权。
△ 赵濯华、谭喜、陈焕锦等在宾县筹建东北反日军事同盟委员会,有抗日武装200人。
本月 末,正式成立司令部,后编入东北反日救国军第三路军左路军,赵濯华任左路军第三
支队司令。
23日 张学良通电宣布,将东北边防军长官公署及辽宁省政府移设锦州办公。由张作相
代理边防司令长官,米春霖代理辽宁省主席。
△ 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对士兵工作的紧急决议》。要求各地党组织积极开展兵运工作
,发动士兵就地武装抗日。或开赴农村帮助与发动农民进行游击战争。
24日 依兰镇守使第二十四旅旅长李杜、驻哈尔滨的第二十五旅邢占清部宣布抗日。原
吉林公署卫队团长冯占海在永吉县官马山拒绝熙洽的3次诱降,率部进行抗日。25日,原驻防
吉林省城的东北军第二十五旅旅长张作舟部开抵榆树,宣布抗日。
△ 伪“奉天地方自治维持会”在沈阳成立。26日,改称“辽宁省地方维持委员会”,
袁金铠任委员长。
25日 张学良在北平接见各界人民和东北抗日救国会的代表。说:我保证不卖国,但目
前以不抵抗为宜。
△ 日军占洮南。
26日 中共北满特委、共青团、工会、反帝会领导哈尔滨铁路、船厂、电业、码头、印
刷、烟厂、皮鞋业工人和群众举行反日大示威,被当局逮捕5人。连日来黑龙江省工、农、商
各界不断举行各种形式的反日活动。齐齐哈尔军械厂工人赶制抗日军用武器。哈尔滨荒山嘴
子农民自动组织武装。
△ 伪吉林省长官公署成立,熙洽自任长官。28日,声明“与南京政府及张学良政权脱
离关系”,宣告“独立”。
27日 流亡到北平的阎宝航、高崇民、杜重远、卢广绩、车向忱、王化一、熊飞等人在
北平奉天会馆主持召开东北同胞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大会,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
会”,号召东北籍学生、青年返回东北参加抗日,开展武装斗争。
△ 在日军策划下,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召集各界商人组成“东省特别区治安
维持委员会”,张景惠自任会长。并借口维持地方治安,招募警备队3000余人。
28日 苏联《真理报》社论:“苏联不仅同情中国,而且坚信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反抗
力量”。29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发表声明,不干涉满洲事变。
下旬在中共北满特委和哈尔滨市委领导下,哈尔滨各界群众成立哈尔滨反日总会,最初
的领导人是杨靖宇和赵尚志。反日总会出版了油印小报《民众报》,宣传抗日思想。
10月
1日 洮南镇守使张海鹏在洮南宣布“独立”,投靠日本。
10日 因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留北平参与“要政”。张学良电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
旅旅长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江省副司令官,谢珂为军事副指挥兼参谋
长。20日马占山抵齐齐哈尔就职视事。
12日 中共中央向满洲省委发出指示,要求发动和领导士兵进行斗争,组织兵变和游击
战争。要求派出人员到农村中开展斗争,建立游击队,使游击队与群众斗争结合起来。
△ 吉林临时政府在宾县成立,由吉林省政府委员诚允代理主席。11月1日,张学良正式
委派诚允为吉林政府代理主席。李振声代理吉林边防军副司令,丁超代理护路军总司令,冯
占海任吉林省警备司令。吉林省府成立后,在全省43县中恢复了28县的管辖权,与熙洽伪省
政权形成对峙局面。
13日 在日军唆使下,张海鹏派徐景隆带3个团,向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进犯,并有日军
飞机2架到龙江上空示威。
15日 国联理事会以13票对日1票表决,要求日军退出中国东北。日本借口保护侨民,拒
绝从中国撤军。
16日 张海鹏部伪军向嫩江桥发起攻击,日军出动飞机助战。黑龙江省防军嫩江桥守军
当即予以反击。进犯伪军旅长徐景隆触地雷毙命,所部溃退泰来。为防止日军过江,守军将
嫩江桥炸毁3孔。
22日 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发表对日抵抗宣言,并调兵加强对嫩江桥的防务。
25日 本庄繁派代表到黑龙江面见马占山,要马占山将省政权交给张海鹏,并且率军队
退出齐齐哈尔,遭到马占山拒绝。同日,关东军司令部代表还向马占山提出,限11月3日前修
好江桥,否则日方以实力掩护自行修理,同样遭到拒绝。
11月
1日 日军和张海鹏伪军向嫩江桥附近的泰来集结。张海鹏派人强迫泰来县代理县长田占
春交出印信、钱款、枪弹、卷宗、电码、票照等物。
2日 日军向马占山发出通牒,嫩江桥由日方派满铁工人修理,如有妨碍,使用武力。3
日,日军派2列铁甲车、30名士兵和5架飞机,“掩护”百余名满铁工人,“修理”江桥。马
占山将江桥少数驻军撤到离桥头四、五公里的阵地。日军飞机轰炸马部阵地,士兵16名伤亡
。同时日军百余名渡过嫩江向马部射击,遭到马占山部反击。
4日 日本步兵第十六联队两个步兵大队,一个野炮兵大队,在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参加
指挥下,乘拂晓大雾向中国江桥守军发起进攻,被守军打退。中午,日军百余人,在5架飞机
掩护下,猛攻马占山部大兴阵地,守军坚持抵抗。晚上,日伪军4000余人,山炮数十门,飞
机7架,铁甲车4辆,再次猛扑。马占山部守军在团长徐宝珍的指挥下,英勇还击,阻止了敌
人前进。5日,日伪军8000余人,在百门大炮和20多架飞机配合下发动强攻,守军步兵两个团
从正面迎击,骑兵两个团从两翼围抄,战斗到傍晚,敌军被击退。日军死160余人,伤百余人
,张海鹏伪军死伤700余人。6日,日军又增派1000余人,动员两个步兵联队,40余门野炮、
8门重炮、8架飞机、4列铁甲车,从拂晓起大举进攻江桥阵地,双方激战1日,守军给日军以
沉重打击。江桥守军,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晚,马占山下令:将主力撤至三间房车站一带。
这是江桥保卫战第一阶段。
5日 由东北流亡到北平的大学学生及旅平东北民众组织了东北民众赶京请愿团,公推冯
庸、王化一、卢广绩、苗可秀等为代表团负责人。7日 到达南京,发表了宣言和请愿书。呼
吁全国“团结对外,共挽劫运,雪我国耻”,提出收复东北,对日宣战,缉拿汉奸等8项要求
。
6日 马占山宣布对日宣战通告,表示“大敌当前,惟有淬励所部,誓死力抗,一切牺牲
,在所不惜”。
7日 马占山在三间房车站一带,整军布防。派6个团担任正面阻击,1个骑兵旅担任左右
两翼防线,另1个骑兵旅在富拉尔基、昂昂溪一带布防。
8日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通告马占山,迫其下野。
10日 溥仪在日本大佐土肥原贤二挟持下,深夜乘日船离天津。13日到营口,18日被秘
密安置于旅顺大和旅馆。
11日 哈尔滨各界组织慰问团,携慰问品抵齐齐哈尔,慰问抗日的马占山部队。马占山
会见慰问代表,表示抗日到底。
12日 日军纠集7000余人,分3路向三间房、昂昂溪进犯。13日,日军多次向新立屯阵地
进攻,但均未得逞。日本派12架飞机不断地轰炸三间房、昂昂溪一带。14日,1000多名日军
骑兵攻破了马占山部汤池、蘑菇溪之间骑兵第一道防线。15日,马占山带参谋、卫队到昂昂
溪指挥部督战,守军打死打伤日军三、四百人,俘敌200余人,获炮2门,马70匹;伪军不仅
伤亡惨重,而且携械逃亡者2000余人。16日,日伪军4000余人向三间房、大兴站、小三家子
、达官屯等地发动进攻。马占山部顽强抵抗。7日晚,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到达,发起总攻。这
是江桥战役最为残酷、最为激烈的一仗。18日,日军步、骑、炮兵3500余人猛扑三间房阵地
。9点,日军突破了马占山部一、二道防线。马部在新立屯、大兴、汤池、蘑菇溪方面的防线
相继失守,部队退向榆树屯一带。下午6点,在部队伤亡过重、弹尽粮绝、且无增援的情况下
,全军沿齐昂铁路退至省城齐齐哈尔。当日夜,马占山下令省政府撤退克山。19日上午,日
军集中大批主力于榆树屯,以猛烈炮火向齐齐哈尔发起进攻。晚5时,日军5000余人占领齐齐
哈尔。黑龙江守军沿齐克铁路撤至克山、拜泉一带集结。21日,省政府迁海伦。历时16天的
江桥抗战结束。
14日 上海各界积极捐款汇寄黑龙江省抗日军。至16日,已达8.13万元。另有菲律宾华
侨救国委员会捐款1万元。19日,上海《生活周刊》社陆续收到各界捐款共6.4万多元,支援
马占山部将士抗日。
17日 国民政府免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本兼各职,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18日 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致电各县政府称:“九·一八”事变后,日人勾结蒙匪及不
良分子,图谋北满,竟于江(3日)日起公然出兵,藉口修理嫩江江桥,以日兵掩护,武力过
江,压迫我防地。17、18两日出动飞机8架、炮20门,猛烈向省城攻击。故自18日起,停止向
省城解送款项和公文。并警告说,“倘有甘心附逆,或迳向日人势力下所成立之伪省府与任
何维持会筹款献媚求荣者,一律以卖国论罪,不稍宽贷。”
21日 国联理事会决定派遣满洲问题调查团。
22日 中共中央发表《告全国民众书》,揭露国联过去的撤军决议是一纸空文,反对国
联调查团来华,号召人民武装起来,实行民族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统治。
△ 张学良电令马占山就地整理队伍,继续抗敌。22日,马占山在海伦宣布成立黑龙江
省政府,与日军对峙。日本关东军推出地方劣绅李维周在齐齐哈尔成立伪临时治安会,并指
使汉奸张景惠筹建黑龙江省伪政权。
24 日日军在齐齐哈尔残杀马占山部伤兵及职员数百名。
本月 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纷纷募捐,慰问马占山部抗日官兵。中共满洲省
委和北满特委动员哈尔滨市各阶层人民,组成“抗日援马团”,奔赴抗日前线,赠送慰问品
。
△ 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秘书长杨先泽被捕,供出军委书记廖如愿和省委书记张应龙,
廖、张亦先后被捕、叛变,中共满洲省委遭到破坏。12月31日,中共满洲省委将其3人开除党
籍。
12月
5日 黑龙江省肇东县军、政、警、学、商、农、士绅及全体民众通电抗日。电文说:“
肇东全境有壮丁7万人,枪马齐备者亦有15000余人。现已开全体民众大会,共同议决,一律
编为反日救国军,甘愿为马主席前驱,歼彼小丑,还我国土。”
6日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派参谋板垣由沈阳到哈尔滨。7日,板垣与马占山在绥化
会见,板垣要求马占山与日本合作。马称黑龙江省军队在江桥战斗纯为自卫,日军不加压迫
,我自不进攻。
8日 马占山发表通电,告各地赴黑援马青年应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干城,此时勿赴黑“
作煮鹤焚琴之举”。
10日 国际联盟依据巴黎总会的决议,决定组织满洲问题调查委员会,由英国李顿为委
员长,法、德、意、美的代表为委员,并有中国的顾维钧、日本的吉田参加。
11日 张景惠在哈尔滨江北松浦镇与马占山会谈。马占山允许张景惠去黑省府主政,但
不许有日人干预,且马部军费仍由省府照拨。
12日 讷河、布西两县达斡尔族人鄂乐天、孟海舜等组织200余人暴动,自称革命团,武
装反对苛捐杂税。
17日 北平、上海、广州、济南等地学生要求抗日,在南京请愿,遭到军警开枪镇压。
△ 驻漠河保安第九中队队长李龙图率士兵哗变,砸毁电台,释放囚犯,掳去县长。哗
变士兵编制成团,张贴抗日布告,携带枪炮、给养于21日向鸥浦方向开去。行至巴尔嘎力卡
伦,被掳县长指使叛兵下士张永庆打死李龙图,将部分兵员招抚,于28日回城。其余兵员20
余名逃走。
19日 韩云阶带日本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特务部长驹井德三,到海伦劝降马占山,
与马达成以下协议:双方停止一切军事行动;马占山回省城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司令官
;同意与张景惠协商建立黑龙江省伪政权。
28日 黑龙江省各县民众代表大会在海伦县召开,作出三项决议:第一、全体一致拥戴
马占山为民军总司令;第二、一致拥护马占山抗日到底;第三、一致承认马占山为民众对外
代表并用民众名义发表宣言。
△ 漠河叛兵40余人攻进库玛尔金厂,抢去各种枪76支及金矿马匹等,共值2万余元。
31日 苏联政府向日本政府建议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本月 由于中共满洲省委被破坏,新省委组成,罗登贤任书记兼组织部长,何成湘任宣
传部长,杨林任军委书记。满洲省委由沈阳迁到哈尔滨。
△ 东北第一个电影公司——“寒光电影公司”在哈尔滨成立。共拍了《可怜的她》、
《人间地狱》两部影片,以后由于寒光电影公司拒绝参加伪“满洲电影放映公司”,被迫解
散。
△ 中共满洲省委任命杨靖宇为东北反日总会会长、哈尔滨道外区区委书记。
△ 黑龙江官帖发行额达120亿吊,日本金票与黑龙江官帖的兑换率为1元比2200吊。
年末据中共满洲省委统计,东北地方中共党员与共青团员共213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