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68年

1月 1日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元旦社论《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 革命的全面胜利》。提出,在新的一年,要继续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促进和巩固革命的大 联合和革命的三结合,深入开展各单位、各部门的斗、批、改。打倒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派性。社论发表了毛泽东的一段论述:“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 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这段话被称为“五十 字建党大纲”。 △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从本日起,大兴安岭森林工业局改由东北林业总局直 接领导。 8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坚决煞住经济主义黑风的指示》。指出,在刮“经 济主义黑风”期间,全省共支出1800多万元。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和省有关工资奖励、劳动保 护、保健食品、生活福利、招收职工等规定。 12日 齐齐哈尔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由于“造反”组织先后发生大规模武斗,造成3人死 亡,51人重伤,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作出决定,对该厂实行军事管制。 13日 根据中共中央1967年12月9日《关于公安机关实行军事管制的决定》,黑龙江省对 公安、检察、法院机关实行全面军管,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委员 会,省军区副司令谢长华为军管会主任。此后,全省各市、县均相建立了公安机关军事管制 委员会。 15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召开第57次常委会议。同意对外省和市(特区)、县驻哈尔 滨的办事处,由群众组织出面,立即进行查封。 19日 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哈尔滨警备区司令部召开煞住武斗歪风广播大会。20日, 《黑龙江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严惩武斗祸首,煞住武斗歪风》。 21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召开第22次常委会办公会议,传达了李富春副总理关于抓紧 鹤岗煤炭生产的指示。确定由潘复生出面做两派工作,立即停止武斗,恢复生产。 26日 生产民用炸药的齐齐哈尔市化工厂发生严重火灾。黑龙江省军区独立二师某团一 连指导员梁芝禹带领连队17名同志与烈火博斗,3名同志牺牲,其余全部烧伤。4月3日,黑龙 江省革命委员会作出《关于开展向黑龙江省军区某部一连学习的决定》。12月6日,中央军委 授予该连“为人民战胜烈火的英雄连”称号。 27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联合召开“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促进 革命大联合誓师大会”。20万人参加,哈市革委会代主任王文贞代表省、市革委会讲话。 2月 6日 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省直辖的牡丹江市划归牡丹江地 区领导。 8日 根据中共中央1967年10月27日发出的关于在已成立革命委员会的单位恢复党的组织 生活的通知精神,潘复生、汪家道向中央作出《关于建立中共黑龙江省核心小组请示报告》 。建议由11人组成省核心小组,潘复生任组长,汪家道任副组长。 9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发出《关于在煤炭工业战线进一步贯彻“抓革命,促 生产”伟大方针的指示》。要求“上井搞好革命,下井搞好生产”,坚特八小时工作制,生 产时间不离开生产岗位,不在生产岗位上搞辩论,不因观点分歧而影响生产。 10日 佳木斯市两派“造反”组织在市电机厂等7处同时发生武斗。参加武斗的有1900余 人,动用步枪227支,冲锋枪101支,轻重机枪4挺,八二迫击炮1门,手榴弹109枚,各种子弹 3519发,汽车55辆。武斗至次日凌晨结束。造成死亡7人,受伤119人;全市电缆被砍断7处, 停电近3小时;砸坏汽车7辆;全市25家大、中型企业和22个机要部门停工停产1天。 16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第64次常委会议,同意撤销东北林业总局和省林业厅,在省 革委会内设林业工作委员会,对全省林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 23日-7月9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和省军区联合召开全省卫生工作会议。讨论全面落 实毛泽东关于“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决定三年内将全省50%的医务人员下 放到农村,开展防病工作。 3月 1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中、小学毕业、招生和安置工作的通知》。规定, 1966年和1967年的高、初中和高小毕业生在3、4月份毕业;高、初中同时招生;小学延至今 年暑期招生。高中招生实行推荐、选拔(这里的“推荐、选拔”,主要看家庭出身和“文化 大革命”的表现,一般是工、农、革命干部子弟入高中;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 、走资派子女,即毛泽东所说的“可教育子女”上山下乡,参加生产)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 。初中招生使应届高小毕业生尽可能入学。提出上山下乡是安置毕业生的主要方向。 2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转发省生产委员会《关于当前煤炭生产供应情况的报告》。报 告指出,由于阶级敌人破坏和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全省1月份日产计划4.42万吨,实际生 产3.48万吨,完成计划的79%;2月上、中旬日产计划5.09万吨,实际生产3.17万吨,完成 计划的63.4%。有的煤矿出勤率不到60%。鹤岗、七台河矿务局从去年2月下旬以来,一直处 于半停产状态。全省3000多个地方工业企业,从1月开始,已有2700多个停止供煤,维持设备 保温。到1月底止,全省商业库存煤下降到30万吨,比煤炭最紧张的1961年还少8万吨。 △ 哈尔滨铁路局调查:全路局系统职工出勤率严重下降,仅占全员的70%,其中齐齐哈 尔车站夜班出勤率仅达52.9%,导致铁路装车量下降,影响正点运行。 7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坚决制止商品“走后门”的通知》。 9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黑龙江省军区向毛主席、党中央作出《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 沈阳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筹建情况的报告》。提出,生产建设兵团拟编5个师,辖58个团,76个 营,1293个连,共有职工24.5万人,耕地1239万亩。生产建设兵团,受沈阳军区领导,由黑 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和省军区代管。兵团机关驻哈尔滨市。 △ 哈尔滨市捍卫革命三结合联合指挥部(即“捍联总”)召开有15万人参加的集会。 为贯彻毛泽东关于军训和实行革命大联合的“三·七”指示,宣布撤销跨行业的组织,撤销 各市区的捍卫三结合总指挥部。潘复生、汪家道等出席了大会。10日,《黑龙江日报》发表 社论《按系统按行业按班级联合起来》。 10日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革命委员会好》的社论 。引证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在需要夺权的那些地方和单位,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 ”的方针,建立一个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权力机构。这个权力机构 的名称叫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的经验有三条:一条是有革命干部的代表,一条是有 军队的代表,一条是有革命群众的代表,实行了革命的三结合。革命委员会要实行一元化的 领导,打破重叠的行政机构,精兵简政,组织起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社论 指出,“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是我国亿万革命群众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派”进行夺权过 程中的一个伟大创举。社论的发表,鼓动和加速了全国范围内的夺权。 12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召开“组织机关干部和城市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广播大会。翌日,又发出《关于组织机关干部和城市(镇)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要求组织一批革命干部到农村生产队和国营农场参加集体生产劳 动。干部下乡上山一律带原工资,并根据干部情况,分为长期在农村安家落户和定期轮换两 种。 28日 萝北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至此,全省65个县全部建立了革命委员会,30日—4月2 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举行常委扩大会议。学习了毛泽东关于革命委员会的最新指示分析 了本省阶级斗争形势,强调革命委员会要成为“阶级斗争的指挥部”,提出目前的主要危险 是所谓“右倾思想”。潘复生在会上作了报告和总结,提出要不停顿地向阶级敌人进攻。还 说,全省65个县以上革委会,“至少有百分之十几的权不在我们手里”。在此期间,潘复生 亲自抓了哈尔滨市滨江区和平一队“右倾翻案事件”,逮捕23人,批斗几十人,8%的区、公 社革委会干部,60%的大小队干部被反掉。这一“经验”推广后,在全省开展了“反右倾、反 复旧、反复辟”运动,抓了数起所谓阶级报复案件,许多刚刚被“解放”的干部又以“漏网 走资派”的罪名重新被打倒,全省共有5万多名干部被揪斗。 4月 1日 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召开“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彻底砸烂反革命 文艺黑会、黑戏、黑线、黑网誓师大会”。 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文革将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大、中、小学的一切学龄 已到期限的学生,一律及时地做出适当安排、做好分配问题的报告,批转全国各地参照办理 。 5日—28日 黑龙江省第二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 8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省直辖的佳木斯市划归合江地区领导。7月30日,佳 木斯市革命委员会与合江地区革命委员会合并为合江地区革命委员会。 11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讨论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实质 上是一场政治大革命的指示。会议提出,“右倾”是当前的主要危险,要求各级革委会必须 提高警惕,加强敌情观念,彻底粉碎“反革命翻案妖风”,坚决批判“右倾保守主义、右倾 分裂主义、右倾投降主义”。 15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召开欢送省直机关首批干部下乡上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 会。欢送省公安机关军管会革命干部、工人、家属和知识青年280余人到农村安家落户。 14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向毛主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并沈阳 军区呈报诬陷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的所谓“罪行”材料(之一)。4月16日、5月 11日、21日,省革委会又连续向中央呈报宋任穷的所谓“罪行”材料之二、之三、之四。5月 24日,省革命委员会举行批判所谓“东北地区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宋任穷电 视、有线广播大会。 15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召开第32次办公会议,决议:(1)生产委员会文革办对原省 直厅、局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抓的不得力,决定撤销生产委员会文革办;原省直厅、 局的“文化大革命”由生产委员会各组及各对口委办分管。(2)已砸烂的部、委、厅、局, 主要任务是搞“文化大革命”、大批判和斗批改,深挖坏人。对干部中忠于毛主席的,一部 分输送到省革委会,一部分充实到基层,一部分参加劳动锻炼;“党内走资派”、“三特一 叛”、“地富反坏右”,挖出来斗倒斗臭。 25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转省政治委员会《关于坚定地执行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加 强各级革命委员会领导班子意见的报告》。强调要把所谓混入干部队伍中的“叛徒、特务、 走资派和反革命分子”统统挖出来,批倒批臭;要求领导班子一定要有革命工人、革命农民 和红卫兵参加。 29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召开第34次常委办公会议。决定:彻底揭发杨易辰的“三反 罪行”,打退“右倾翻案风”,查清为其进行翻案活动的集团,揪出“黑手”。 本月 受国家委托,黑龙江省组成45人的医疗队去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工作。以后 每2年更换一次。 5月 2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第75次常委会议指出,黑龙江省当前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危险是 “右倾机会主义”、“右倾分裂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集中表现是“右倾翻案风”。 5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召开第76次常委会议。批准成立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柳河“五 ·七”干校。会议决定,省革委会机关每个干部要备有3件农具:铁锹、锄头、镰刀,并由个 人出钱买,参加劳动时一律用自己的工具。 7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柳河“五·七”干校(因毛泽东“五·七”指示而得名)正式 成立。首批140多名学员都是省直党政机关干部。 9日 齐齐哈尔市10万人集会欢送首批1288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1日,又有1500名知识 青年奔赴农村。 25日 中共中央转发《北京新华印刷厂军管会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的经验》,要求各 地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工作。此后,黑龙江省各级清理阶级队伍组织相继建立,在不断反右倾 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出现“清队”工作的严重扩大化。 26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第79次常委会议,同意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商店暂时关门“搞 革命”,彻底揭开该店所谓“阶级斗争盖子”。1972年2月,哈尔滨市革委会为哈一百“闭店 闹革命”中被打成的“反革命复辟集团”予以公开平反。 30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第81次常委会议,决定对全省体育系统实行军事管制。 △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大庆特区革命委员会。至此,全省地、市、特区、 县82个单位全部建立了革命委员会。6月1日,《黑龙江日报》发表社论:《红太阳普照黑龙 江——热烈欢呼全省实现革命三结合一片红》 6月 7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第82次常委会议决定,在哈尔滨修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 览馆”(俗称“红太阳展览馆”)。同年8月破土动工,1969年9月完工。后改称黑龙江省展 览馆。 10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第38次常委办公会议决定:(1)同意对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实 行军管。(2)同意为北京、上海、天津3市安置知识青年3.5万名,其中北京1.5万名,上 海1万名,天津1万名,全部安置到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单位。 14日 北京首批1200名知识青年来黑龙江省参加边疆建设。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革命委 员会在哈尔滨车站举行了欢迎大会。 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作出《关于建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 设兵团的批示》。6月30日,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黑龙江省军区在哈尔滨召开黑龙江生产建 设兵团连以上干部代表大会,宣布兵团正式成立。兵团共接收国营农牧场93个,编为5个师, 辖58个团,176个营,1300个连队,有职工25.5万人,耕地面积1280万亩。 20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清河“五·七”干校成立。 24日 哈尔滨锅炉厂制造的我国第一台高温、高压、大容量的410吨煤粉锅炉在北京正式 安装。 26日 《黑龙江日报》报道,全省已有2000多名卫生人员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其中70 0多名到农村安家落户长期为贫下中农服务。 29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召开电视、有线广播大会,批判欧阳钦、李范五所谓“推行 修正主义建党路线”的罪行。此后,又多次召开批判欧、李所谓“罪行”的电视、广播大会 。 7月 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就广西柳州、桂林、南宁地区发生的打砸 抢事件发出布告,严禁破坏交通,抢劫军用列车,冲击解放军机关,杀害解放军指战员。被 称为“7·3”布告。 5日 燃化部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大庆油田下放给黑龙江省,实行部与省双重领导, 以省为主。 10日 哈尔滨大专院校红卫兵代表大会(简称“大专院校红代会”)成立。 22日 《人民日报》刊登《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在 编按中引用毛泽东7月21日的一段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 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 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 践中去。”这段话以后被称为“七·二一”指示。依此精神所办大学称为“七·二一”大学 。 △ 黑龙江省泰来县出现本省极端最高气温,达41.6℃。 2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就西北地区发生的打砸抢事件发出布告 ,规定制止武斗六条办法。被称为“7·24”布告。 25日一8月6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召开全省财贸工作会议。潘复生在会上作报告,提 出财贸战线的任务是:狠抓“右倾机会主义”、“右倾分裂主义”、“右倾投降主义”,深 入持久开展革命大批判,彻底清理阶级队伍,向阶级敌人猛烈进攻;搞好收购,更好地保证 人民生产、生活需要。 8月 1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对外出口和援外产品的生产、收购、运 输工作的指示》。指出,我省出口和援外任务上半年仅完成全年计划的40%,比去年同期减少 30%。要求贯彻国务院提出的安排在先,生产在先,原材料供应在先,收购在先,运输在先的 原则,完成外贸计划。 3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省人民武装委员会直接领导的8个工厂下放到各工厂所 在地区的市、县革命委员会领导。 6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向中央作出《关于精兵简政情况的报告》。称:省革命委员会 现有工作人员994人,比原来“旧机构”减少83.3%。决定将现有工作人员再减至450人,设 办公室和政治、生产、群众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各专业公司。 9日 黑龙江省革命工人代表大会筹委会举行成立大会。12月6日至16日,黑龙江省革命 工人首届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宣告黑龙江省工人代表大会(简称省工代会)正式成立, 聂世荣为主任委员。 11日 上海首批知识青年800余人到黑龙江省参加边疆建设,途经哈尔滨市。省、市革命 委员会,省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在哈尔滨火车站举行了欢迎大会。 13日 潘复生在省直机关干部大会上说:“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不断出现右倾和不 断反右倾,是阶级斗争的一条基本规律。”又说:“现有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 争,主要是资产阶级复辟和无产阶级反复辟的斗争,具体表现是翻案和反翻案,破坏和反破 坏,分裂和反分裂的斗争”。提出“揪漏网走资派”口号。 15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发出指示,指出:今年1月至7月全省财政总收入比去年同期 减少30.8%,出现了支大于收的局面。要求加强财政、税收工作,保证完成国家财政任务。 2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发出关于派工人宣传队进学校的通知。 指出,在已经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在工人中已经实行了大联合,“清理阶级队伍工作”已经 有了显著成效的大、中城市,都要在革命委员会领导下,以优秀的产业工人为主体,配合解 放军战士,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分期分批,进入各学校。先进大学,后进中、小学。 27日 哈尔滨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万多人举行誓师大会,进驻学校和其他一切还没有 搞好“斗、批、改”的单位。翌日,工人宣传队开始进驻14所大专院校。 本月 潘复生去嫩江、黑河地区视察,沿途大反右倾。嫩江地区结合到革委会的5名地委 书记和专员全部被罢官,38名局级干部被撤掉31名;黑河地区6个县革委会主任被撤职,216 0名农村生产大、小队干部被撤换。 9月 5日 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至此,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 省外)全部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文化大革命”进入了“斗、批、改”阶段。7日,哈尔滨市 50万人集会,庆祝“全国山河一片红”。 △ 宁安县东京城公社社员自己动手在牡丹江上建成一座全长136米的石拱大桥。 11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颁发《关于组织派遣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规定(试 行草案)》。决定派遣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农村中、小学校等,领导“斗、批、改”。 18日 天津首批知识青年900余人到黑龙江省参加边疆建设,途经哈尔滨市。省、市在哈 尔滨车站举行了欢迎大会。 29日 《哈尔滨战报》(原《哈尔滨晚报》)报道,我国第一台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大 型水轮发电机在哈尔滨电机厂制造成功。 10月 5日 《人民日报》以《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为题,发表 了编者按,称赞黑龙江省“五·七”干校关于干部下放劳动的经验,并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 :“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 ·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此后,全国各地都相继办起了“五·七”干校。 13日—31日 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由江青、康生等人用伪证写 成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决定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党籍,撤销 其党内外一切职务。会议还通过了召开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等。毛泽东在闭幕式 上的讲话中说:“这次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 主义是完全必要,是非常及时的”。 15日 黑龙江省76个市、县,已建立起110所“五·七”干校,入校学员达20882人。 18日 哈尔滨市召开热烈欢送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会,欢送2万多名知识青年到农村 去。 21日、29日 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分别从哈尔滨迁往汤原县香兰农场和伊春林区办 学。 11月 15日 自9月下旬以来,哈尔滨市已有7.3万多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占1966年至1968年 中学毕业生总数的80%。 20日 《黑龙江日报》报道,十多天来全省有6万多名知识青年奔赴农村,到目前为止全 省已有19万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哈尔滨市第二批卫生工作者627名带着家属到农村安家落户。 22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向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呈报《关于把范正美、宋振业分别放 到基层接受工农群众再教育的报告》。 27日 黑龙江省贫下中农代表会议筹委会举行成立大会。翌年3月1日至12日,黑龙江省 贫下中农首次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宣布黑龙江省贫代会正式成立,潘复生任主任委员。 30日 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召开“坚决镇压反革命,掀起对敌斗争新高潮”大会,宣布 逮捕所谓“现行反革命分子”“洪新建”即欧阳钦之子欧阳湘。11月24日欧阳湘化名“洪新 建”给汪家道写信,揭发潘复生问题,被公安机关侦察逮捕。12月19日,欧阳湘被押回长春 305研究所批斗,后含冤而死。1978年8月,中共黑龙江省委为“洪新建”平反昭雪。 12月 3日 中共中央、中央文革批转《北京市革命委员会转发新华印刷厂在对敌斗争中坚决执 行党的“给出路”政策的经验报告》。毛泽东在批示中说:“对反革命分子和犯错误的人, 必须注意政策,打击面要小,教育面要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对犯 错误的好人,要多做教育工作,在他们有了觉悟的时候,及时解放他们。” 6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召开第59次常委办公会议。决议将1968年大、中专毕业生的一 部分分配到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进行插队试点,第一年照发工资,毕业生参加劳动评工记 分。 9日 齐齐哈尔军医学院和齐齐哈尔市公安机关军管会,根据逼供的线索,成立“05”专 案组,以所谓“国民党齐潜小组”特嫌为由拘留19名医务人员。此后又有41人被隔离审查, 并株连了200余名干部群众。在刑讯逼供下,造成9人死亡,1人双目失明,1人精神失常。19 70年12月,齐齐哈尔市革委会经过调查,认定该案为假案,予以平反。 13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委员会决定,撤销友谊县,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划归黑龙江生产 建设兵团领导,属于集体所有制的划归集贤县革命委员会领导。 22日 《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 ,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该欢迎他们去。”于是,在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安 家落户,参加生产的热潮。 25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召开第106次常委会议。决定1969年全省安排上山下乡知识青 年28万人。其中接收北京、上海市各9万人,天津市5万人,本省5万人;分配到生产建设兵团 20万人,黑河地区4万人,军垦农场3万人,哈尔滨市郊1万人。 26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对敌斗争中应注意掌握政策的通知》。毛泽东在《通知》批 示中指出:“在犯走资派错误的大们中,死不改悔的是少数,可以接受教育改正错误的是多 数,不要一提起‘走资派’就认为是坏人。” 28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召开电话会议,号召在全省掀起城镇知识青年和脱离劳动居 民上山下乡群众运动新高潮。据统计,全省从今年7月到11月中旬已有23万知识青年奔赴农村 和边疆。 30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召开第107次常委会议,同意接收浙江省3万名上山下乡知识 青年。 本月 潘复生为在全省打一场反右倾“总体战”,亲自去双城县参加全县党员干部会议 。会期由5天延长到21天,人数由5000人扩到7000人,批斗了已调出的两名县委书记,1名县 革委会主任,1名武装部长。后在全省推广双城县经验,揪斗大队以上干部中的“漏网走资派 ”2.9万人。 本年 黑龙江省全省总人口为23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55万人,乡村人口1588万人,人 口自然增长率为30.1‰。耕地面积10990.6万亩。社会总产值154.9亿元,其中工农业总产 值128.56亿元,农业总产值34.94亿元,工业总产值93.62亿元;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占 30.09%,重工业占69.91%。国民收入总额74.58亿元,人均国民收入323元。社会商品零售 额36亿元。外贸商品出口总额0.18亿美元。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8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87 亿元,地方财政支出7.59亿元。主要产品产量,钢24.07万吨,原煤1868万吨,原油1151万 吨,木材967万立方米,水泥53.2万吨,发电36.4亿度,食糖16.8万吨;粮食85亿公 斤,大豆19.55亿公斤,甜菜2137.9万担。高等学校19所,在校学生0.92万人;中等专业 学校26所,在校学生0.0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