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地震危险区划

  地震危险区划是对未来百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和强度进行预测,是以地震区、带为 单元进行分析、研究的。它是利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有关方法,如应变积累和释放,震级 ——频度关系,强震活动的重复性,强震活动的迁移性,强震活动的填空性,极值理论和线 性预测方法等综合分析给出各地震区、带未来百年内地震活动的趋势及各级地震强度、次数, 然后根据区、带内各类强度地震发生的地质标志,寻找和判定不同强度地震可能发生的地段 的基础上圈定的。
    黑龙江省地震危险区主要有4个,具体分述如下。
    一、绥化5.5~6.0级(I0=7度,即震中烈度,下同)
    危险区
    该区位于松辽盆地东侧,西起望奎东,东到庆安,北起海伦,南到绥化北,呈北西向的 鹅卵形。
    在该危险区内有北东向的呼兰河断裂与北西向的绥化——明水富裕深断裂交汇。处在莫 氏面波浪起伏的拐点和扭曲部位,又是重力布伽正负异常分界线的转变处,等值线比较密集。
    区内1941年、1942年连续发生两次6级地震。其中,1941年5月5日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 15~20公里。经作图给出“震源机制解”为:主破裂面走向北西16.6度,倾向南西,倾角85 度,为走滑型正断层。黑龙江省区域地震台网投入观测以来,记录到绥化市附近有小震活动, 最大为Ms3.7级。
    二、依兰——萝北5.5~6.0级(I0=7度)危险区
    该区位于依兰——伊通断裂带的北段。由东支断裂和西支断裂两条平行的断裂构成地堑 盆地。南起依兰,北到萝北,呈北东向长椭圆形。本区北有北西向黑龙江断裂,南有北西向 勃利——神树断裂,这两条断裂斜切北东向依兰——伊通断裂。
    区内自1918年以来发生4.5级以上地震3次,其中1963年萝北发生5.8级地震,近年来小 地震活动频度较高,每年小震活动20~30次,最大为3.8级地震。
    三、扎兰屯——甘南——龙江5.5~6.0级(I0=7度)
    危险区
    该危险区北起甘南,南到龙江,东以嫩江断裂为界,西到雅鲁,呈北西向“凸”形。本 区属东北地震区兴安岭地震带,仅东部少部分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境内。
    该区是北北东向嫩江断裂与北西向雅鲁河断裂交汇地区。雅鲁河断裂沿雅鲁河展布,流 入嫩江,河流流至平原后河谷开阔。两级河流阶地狭窄,形成了老第三纪兴安期夷平面,中 新世布西期夷平面和晚第三纪末山前夷平面。雅鲁河断裂多处形成明显的断层崖和断层三角 面,并把谷底第四系沉积物错断,把右岸雅鲁河支流罕达河出口处的巨大冲击扇切断。
    该危险区地震集中在布特哈旗——阿荣旗——雅鲁这一近似三角形地带。历史记载本区 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6次,仅1923~1931年的8年间,就发生破坏性地震3次,即1923年巴 林5级地震,1926年布特哈旗5级地震,1931年格尼河5.5级地震。其余的3次5级以上地震是 1956年巴林与布特哈旗中间发生的5.3级地震,1980年和1981年博克图相继发生两次5.6级 地震。
    四、密山5~5.5级(I0=7度)危险区
    该区沿密山——敦化断裂呈北东向椭圆形。
    该危险区是北东向密山——敦化断裂的转弯处,分成两支,一支转向北北东进入三江平 原到黑龙江边,另一支由两条平行断裂组成,转向北东东。本区有新生代火山喷溢。
    该地区于1962年在小兴凯湖发生过5.1级地震。近年来2~3级有感地震也较活跃。
    另外在黑龙江省境内还有巴彦——木兰、孙吴——龙镇5.0~5.5级(I0=6度)危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