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领导城乡群众反日斗争

  在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发展的同时,由党直接领导和在党的抗日救国政策影响下的城乡人 民群众反日斗争此起彼伏。尽管日伪当局不断加强残酷统治,反抗活动越来越困难,但各界 群众以不同形式进行的反日斗争仍在广泛地进行。
    一、城市工人群众的斗争
    193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哈尔滨以后,党组织派冯铉到哈尔滨市电车厂从事地下工作。 1933年初,在电车厂发展了第一批党员。同年4月2日晚,三线电车车掌(售票员)张洪渔被 一拒绝买票的便衣宪兵拖到宪兵队拷打。电车厂车务股长得知此情况后,斥其给电业局闯下 祸患,提出应予开除。对此,工人们极为气愤,当晚三个线路的电车全部提前收车入库。满 洲省委十分重视这一事件,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决定立即发动罢工。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赵一曼 亲自出面领导,冯铉召集党、团员和工人骨干开会通过罢工决议。当晚10时,党组织和工会 在总厂召开工人大会,工人控诉宪兵暴行,群情激愤,当即宣布罢工,并成立了组织部、宣 传部和纠察队。连夜将200多张标语贴到主要大街。4月3日晨,罢工工人向电业局总办提出五 项要求:1、给受伤者恤金50元。2、撤换宪兵队长。3、交出凶手由工人惩办。4、赔偿受伤 者医药费。5、电业局担保以后不再发生同样事件,不答应条件,不复工!电车工人罢工使日 伪当局深为震惊。电业局总办高文垣慑于工人的威势,欺骗工人说:五项条件容易办到,只 第二、三条是对外的,要由电业局负责交涉。他劝工人马上复工,但当日下午5时,又发生警 察殴打电车工人事件,工人继续罢工。4月4日,日伪当局调来大批宪兵、保安队以武力威胁 。经过斗争,保安队撤退。4月5日,工人所提要求基本得到满足,党组织和工会决定同意复 工。
    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党员张敬山、工人杨兆顺、柴好在1933年“五一”节前夕 ,于哈尔滨火车站前伪建国纪念碑上用油漆书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大幅标语,日伪当局 为之震动。同年5月13日,鹤岗煤矿500多名矿工响应党的号召,举行罢工。要求“一律开清 欠薪”、“反对把头私扣工人工资”。6月20日,在鹤岗党组织的宣传发动下,500多名矿工 再次举行罢工,反对由工人自备采煤工具(筐、箩、锹、镐),罢工工人包围了矿务局,最 后矿务局答应解决工具问题。9月,矿工为索取欠薪又举行为时两天罢工,矿务局答应补发工 人工资,斗争取得胜利。
    1933年9月1日,满洲省委发表了《“九·一八”二周年纪念宣言》,号召“扩大工农兵 士学生革命军官组成反日统一战线,扩大反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一切海陆空军出满洲 ,收复东北失地,争取中国民族独立与领土完整。”在哈尔滨,党组织召集了一些纪念“九 ·一八”二周年的小型室内集会,由党、团和群众组织募集了一批抗日捐款,并调派一些党 团员去南满磐石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参加武装斗争。11月,哈尔滨市的党组织动员百余 人冒着危险到街头举行集会,向群众演讲,呼喊抗日口号,沿街张贴标语。12月,哈尔滨党 、团、工会、反日会一齐动员,散发8000多张传单,张贴200多条标语,召集了一些具有群众 性的小型反日集会。
    1934年,由于敌人的破坏和党在工会工作中“左”的错误影响,城市工人群众斗争连续 受挫。2、3月,哈尔滨电业工会、皮鞋业工会、中东路工会相继被敌人破坏。4月,由于中共 满洲省委、哈尔滨区委、吉东局以及双城、珠河等县和呼海铁路的党、团、工会组织遭受一 系列大破坏,城市工人群众的抗日斗争转入低潮。
    1937年4月15日,由于中共哈东特委宣传部长傅景勋叛变投敌,日伪军警在哈尔滨、滨绥 、滨北各铁路沿线及各城市有计划地进行大逮捕,共逮捕共产党员和抗日群众745人,其中1 98人遭杀害(即“四·一五事件”)。在此事件中,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张志恒(张瑞麟) 脱险。同年8月,张瑞麟到其同乡董荣昌经营的荣记小五金作坊当勤杂工,以此为掩护进行秘 密活动,结识了三棵树铁路工厂工人董丽泉(董荣昌之侄),并发展其加入中国共产党。此 后,董丽泉在铁路工人中开展群众工作,团结了一些工人骨干,并发展数人入党,建立了三 棵树铁路工厂地下党支部,领导全厂工人采取怠工、破坏工具,制造停产事故等方式进行反 日斗争。
    1941年2月,抗联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军医官、中共党员王耀钧在齐齐哈尔市养伤期间,进 行秘密抗日宣传活动。同年7月,他联络了齐齐哈尔铁路员工史履升、佟允文等人成立了秘密 抗日组织“北满执委部”,王耀钧为党代表。他们以齐齐哈尔市为中心,在哈尔滨、长春、 奉天等城市建立7个小组和1个分组,从事搜集、侦察敌情,发展反日会员,支援抗联武装斗 争等活动。同年11月,该组织被齐齐哈尔日本宪兵队发现,114人被捕,王耀钧、史履升、周 善恩惨遭敌人杀害。
    二、农民群众的斗争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北满地区农村在党的领导下,各地很快组织起反日会、互济 会等群众反日团体,积极进行反日爱国宣传,发动募捐,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各地的抗日武 装斗争。1932年初,中共珠河特支在朝鲜族聚居的蚂蜒河东发动了农民反对日伪强迫征兵和 抗租、抗税、抗纳大排捐的斗争。这一斗争很快发展成为蚂蜒河两岸以至整个珠河县广大群 众的反日斗争。吉东地区各地的反日会、少年团、反帝大同盟、青年反日同盟会等抗日组织 也纷纷建立起来。其中反日会规模最大,仅东宁一县,1932年至1933年就有反日会员5000多 人。群众反日斗争的不断发展,有力地配合了创建抗日武装的工作。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巩固在东北长期的殖民统治,自1932年10月起,将大批日本农民陆续 迁移到东北境内。依兰、桦川、勃利等县被划为“移民”迁入的“首区”。第一批武装移民 团于1934年2月到达桦川县永丰镇(今桦南县孟家岗),共423人,每人发步枪1支,配备迫击 炮2门,机枪3挺。他们以每垧地1元的价格抢占农民土地10万垧,激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同年 2月,日伪当局强征民夫,收缴地照,没收民间枪支,使广大农民和一些地主极为愤慨。许多 地方农民组织起红枪会、黄枪会、大刀会等组织进行反抗。2月26日,勃利县连珠岗1000多农 民举行暴动。暴动农民建立了民变指挥部,组织了200多人的武装队伍,捣毁日伪汽车3辆, 击毙日军3人,并缴获一些枪支弹药。后在当局的欺骗收买和武装镇压下,暴动失败,有60多 人被杀害。同年春,富锦县安邦河区也发生由党团员参加的农民暴动,攻打了集贤镇,遭到 敌人镇压,党员全华牺牲。
    同年3月8日,依兰县土龙山一带2000多农民在保董谢文东、甲长景振卿领导下,举行反 日武装暴动。9日,攻占了太平镇伪警察署,毙敌10多人,20多名伪警察被缴械。10日,又击 败前来镇压的日军和伪警察,日军第十师团第六十三联队队长饭冢朝吾大佐以下17人和伪警 察大队长盖文义被击毙,26名伪警察被俘虏。缴获机枪5挺,步枪10支,子弹数千发。3月12 日,暴动农民在半截河召开会议,成立了“东北民众救国军”,全军2000多人。谢文东为总 司令,景振卿为总指挥。3月19日,民众救国军在依兰东部九里六屯设伏,阻击了前来“讨伐 ”的日军平岗部队。之后,又接连攻袭了桦川县孟家岗、驼腰子金矿、湖南营等地。
    中共佳木斯党组织为争取这支队伍,于1934年5月初,秘密派共产党员杨德金、白云龙参 加民众救国军工作。由于日伪当局的威逼利诱和军事打击,致民众救国军不断遭受损失。为 使这支队伍免遭覆灭,经佳木斯党组织研究,决定由饶河游击大队予以协助,争取谢文东共 同抗日。但遭到谢文东部下的反对。此后,军情不稳,不断出现逃亡现象,最后只剩下500多 人。10月中旬,民众救国军在依兰县桦木岗遭到日军袭击,伤亡惨重。谢文东带10多名骨干 和少数部下逃往依兰县吉兴河深山中,后又转移到方正县。
    1937年8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于20日至24日召开了军政联席会议。为配合全国抗战,在 松花江下游地区迅速掀起新的抗日斗争浪潮,会议决定在“九·一八”国耻日组织下江爱国 群众举行抗日反满大暴动。9月5日,中共汤原县委书记高雨春根据省委、下江特委关于举行 抗日反满大暴动的指示,在汤原县四区凤阳屯召开了县委常委会议,制定了组织暴动的具体 方案。第六军第三师部队积极配合爱国群众行动,修筑了战壕等工事,以防御敌人的进攻。 各区抗日救国会分头动员组织大批青年参加暴动,派人加紧修理土枪、洋炮,赶制大刀、长 矛,为暴动作了充分准备。9月17日、18日两天,汤原县格区、龙区、鹤区、汤区千余名群众 手持大刀长矛、土枪洋炮集会,进行示威游行,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格区暴动群 众于9月17日上午10时在宝宝山举行集会。地方群众武装游击连领导人在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 的演说,号召人民不忘“九·一八”,不忘国耻,和全国人民一起掀起抗日高潮,誓与日本 侵略者血战到底。与会群众群情激愤,高呼“抗日救国大团结万岁!”“把日本侵略者赶出 中国去!”的口号。接着暴动群众举行了示威游行,散发了《告同胞书》等6种1000多张标语 和传单。根据行动计划,参加暴动的群众在凤阳屯西南六甲地方割断了汤原县至莲江口的电 线,砍倒了30多根电线杆,烧毁了通往佳木斯的警备道路上的三座桥梁。9月18日,暴动群众 高唱抗日救亡歌曲,继续在各个村屯举行示威游行。龙区反日暴动群众集结在西二保套子屯 ,举行了示威游行,然后割断了二保通往鹤立县的电线,砍倒电线杆20多根,烧毁了汤原通 往鹤立镇警备道路上的木桥两座。鹤区暴动群众在汤原县五区半截河东及莲江口等地,散发 了600多张抗日救国传单,破坏了通往鹤岗煤矿的铁路桥梁,砍倒许多根电线杆。汤区暴动群 众在黄有屯也举行了示威活动。汤原县人民的抗日反满暴动极大地震慑了敌人,使县城里的 日军极度恐慌。驻守在格区丁家粉坊的日本守备队龟缩在据点里不敢出动,于20日夜,化装 狼狈逃走。
    1938年3月15日,佳木斯日本宪兵队和伪三江省警务厅纠集伪军警宪特千余人对佳木斯及 依兰、桦川、富锦、汤原、勃利等市县进行大搜捕(即“三·一五事件”),中共党员、抗 日会员及群众365人被逮捕,松花江下游地区中共地方党组织被破坏。
    1939年2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为建立地方组织,派原下江特委成员方冰玉等人到讷河县 开辟工作。之后,又派抗联第六军二师政治部主任尹子魁到讷河县。8月,中共讷河县委成立 ,其工作地区包括讷河、嫩江、德都、克山、甘南等县。在中共讷河县委的领导下,建立起 了抗日救国会和讷河人民抗日先锋队等群众组织。广大群众积极支持抗联活动,特别是讷河 人民抗日先锋队在配合抗联第三路军攻打讷河县城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0年2月,中共 北满省委在肇州县成立了中共龙江工作委员会。该组织成立后,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 国会、分会20多个,会员近200人,还成立了群众抗日武装——武术队。同年8月末,抗联第 三路军第十二支队到达三肇地区活动后,广大群众在龙江工委领导下,积极为部队送给养, 当向导,做内应,配合十二支队攻克了肇源县城。
    三、文化界的斗争
    在日伪反动统治期间,文化界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武器,积极进行反满抗日的宣传 。
    1932年秋,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杨靖宇指示西区区委委员金剑啸(巴莱)和东区区委委 员罗烽(洛虹),团结爱国文化界人士积极开展革命文艺活动,进行反日斗争。为了加强党 对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在进步作家经常聚会的“牵牛房”(进步画家冯咏秋住宅,因房前 种植牵牛花而得名)设立了秘密联络点。文化界的地下党员经常在这里聚会,宣传党的抗日 救国方针,介绍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的事迹,为作家提供创作素材。这一年松花江涨大水 ,近半个哈尔滨市被淹。11月间,为了救济灾民,由金剑啸、罗烽联合作家萧红、萧军等在 哈尔滨举办“维纳斯助赈画展”,展出许多反映工农劳动人民形象和苦难生活的作品,并在 哈尔滨“五日画刊”开辟专页,为画展作介绍宣传。这次“助赈画展”受到民众好评。
    1933年7月,金剑啸、罗烽和白朗、萧红、舒群等左翼文艺工作者创办了“星星剧社”, 这是党领导的抗日文艺团体。曾排练了《居住二楼的人》、《娘姨》、《一代不如一代》三 个表现进步思想的小话剧。后因日伪当局阻挠,未能公演,剧团被迫解散。与此同时,金剑 啸、姜椿芳、罗烽等还通过伪满《大同报》副刊编辑陈华与萧军相识的关系,在该报副刊上 办起《夜哨》文艺周刊。8月13日,《夜哨》正式与读者见面,刊头画有漆黑夜空和铁丝网图 案,暗示该刊为日伪黑暗统治中的抗日前哨阵地。《夜哨》每期稿件都由萧军在哈尔滨编好 再寄到长春《大同报》副刊部。至同年12月末,《夜哨》因发表一篇揭露日军侮辱中国妇女 文章而被勒令停刊,共出23期。《夜哨》停刊后,党组织又通过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 辑白朗的关系,于1934年1月办起《文艺》周刊。该周刊登载许多以曲折隐晦笔法写成的揭露 日伪统治,号召人民反抗的文章。该刊出至47期被迫停刊。
    由于日伪当局对革命文化活动的迫害,1934年6月,萧红、萧军离开哈尔滨流亡青岛、上 海。不久,罗烽被捕入狱。同年冬,金剑啸进入日本人办的《大北新报画刊》任编辑,他利 用合法身份在画报上发表大量诗文、照片、漫画、文章,揭露日伪当局欺压群众的暴行。19 35年4月,金剑啸被报社辞退。5月,金剑啸到齐齐哈尔任《黑龙江民报》编辑,他在该报发 表了《兴安岭的风雪》等文章,还组织排练了几个具有革命思想的独幕话剧,在社会上演出 ,引起日伪当局注意。1936年1月,金剑啸离职又到哈尔滨。4月20日《大北新报画刊》重聘 金剑啸任编辑。由于画刊是属于日本人所办,内容不受伪警特机关的审查,金剑啸便在《画 刊》上刊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战斗、东北抗日联军袭击兴京(今辽宁新宾)县城、苏联 作家高尔基病危等消息,以及介绍鲁迅、郭沫若等革命作家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画报销 量大增。因宣传反满抗日,6月13日,金剑啸被敌人逮捕,8月15日被枪杀。
    “哈尔滨口琴社”是党的外围组织,1935年4月成立以后,党员姜椿芳、王学尧等经常参 加活动,向学习吹口琴的青年学生宣传革命思想,引导他们抗日救国。口琴社还公开举办音 乐会,演奏聂耳的《乘风破浪》(即《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开路先锋》等进 步作品,并资助地下党员部分活动经费。这些活动被日伪当局注意。1937年4月,哈尔滨大搜 捕中,口琴社队长、青年团员侯小古及成员10多人被捕,口琴社解散。侯小古被敌人枪杀于 哈市太平桥圈河。
    1937年,中共党员关毓华(陈紫)组织王忠生、关沫南、宋敏、边惠等进步文学青年成 立了读书会,即“哈尔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习小组”。他们每周聚在一起阅读中外优秀作家 的文学作品,学习社会科学理论及文艺理论。同时,进行文艺创作,宣传进步思想和抗日道 理,团结、教育青年。1941年12月,日伪当局以读书会为“反满抗日”秘密组织的罪名,逮 捕了读书会的成员,这一组织遭到破坏。
    四、策动伪军警哗变
    1933年10月9日,在满洲省委发出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斗争纲领》中明确提出要“瓦解‘ 满洲国’的军队到人民革命军方面来”。指出“日帝走狗‘满洲国’的各种队伍——警备队 、特别警备队、靖安队、红袖头队、国境警察队等是它镇压东北民众的工具,我们必须利用 兵士中的不满——民族压迫和非人生活——号召‘满洲国’士兵不当‘亡国奴’的兵,杀死 卖国贼长官和日本顾问,哗变到人民革命军方面来”。根据省委指示,北满、吉东地区各级 党组织在领导抗日武装和城乡人民反日斗争的同时,还对伪军警开展策反工作,争取其哗变 ,走上抗日道路。
    1934年10月,中共汤原中心县委为推动太平川一带反日斗争的开展,决定争取该地伪自 卫团长张传福哗变抗日,首先通过地下党员对张进行教育和争取工作。之后,又派汤原游击 队长戴鸿宾与其会谈。张传福决心弃暗投明,11月9日晚,太平川自卫团在游击队接应下哗变 成功。次日,在格节河改编为汤原游击队的一个中队,由张传福任中队长。以后,张传福又 动员兄弟卖掉自家车马、土地,焚毁房屋,参加了游击队。
    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军长李延禄为瓦解伪军,设专人开展策反工作,曾先后和勃利县 连珠岗自卫团、依兰县钓鱼台自卫团、伪军关团、土城子伪警察队建立了秘密关系。1935年 5月,第四军第一团成功地策动伪军第二十六团、十五团部分士兵举行哗变,参加了抗日同盟 军。
    1937年1月,中共佳木斯市委派党员马克正打入梧桐河金矿伪矿警队。之后,马克正又介 绍陈芳钧进入伪矿警队。陈芳钧、马克正利用伪矿警对日伪当局统治不满情绪,进行秘密抗 日宣传。经过数月工作,争取了一批骨干。7月29日晚,在陈芳钧、马克正的领导下,该部哗 变成功。有80多人携带武器及大批军需物品参加了抗联第六军,被编为第四师二十九团。
    1937年5月,抗联第七军代军长崔石泉派人打入饶河县大顶子山佛寿宫伪军内部,协助要 求参加抗联的士兵组织伪军哗变。第七军7名战士身着便衣混入伪军营房,里应外合,击毙日 本人连长,缴获机枪2挺,步枪80多支和大批弹药,哗变的伪军士兵大部参加了第七军。
    同年6月,抗联独立师师长祁致中派副官长薛华策动富锦县头道林子伪警察署长李景荫哗 变。李景荫带领独立师缴了伪警察署和自卫团武装,参加了抗联独立师,李被任命为独立师 参谋长。
    “七七事变”后,在全国抗战的影响及中国共产党、抗日联军的号召下,许多地方伪军 发生动摇,一些具有民族意识的伪军官兵积极反正哗变,投入抗日联军。1937年7月12日,宁 安县三道河子伪森林警察队大队长李文彬在抗联第五军所派地下工作人员策动下,率所部15 0人倒戈哗变,当场击毙日本指导官津村昌、日本教官加藤直秋等8人,焚毁了森警队防所及 附属设施,携带轻机枪4挺,步枪146支,匣枪10支,子弹3万多发和全部辎重参加抗联第五军 。7月15日,起义官兵被编为抗联第五军警卫旅,李文彬任旅长,张镇华任政治部主任,蒋继 昌任参谋长,王杰忱任副官长,下辖2个团。继三道河子森林警察队反正之后,驻依兰县伪军 三十八团机枪连等118名士兵于8月21日,携迫击炮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步枪100多 支举行起义,参加了抗联第六军,编为第一师第六团。9月1日,三十八团起义士兵发布了《 反正抗日救国宣言》,庄严宣告:“大战即已开端,我等存心抗日救国倒戈除倭奴”,“誓 为我大中华祖国同胞竭尽忠诚,以鲜血白骨争回黑水白山。”9月10日,伪军二十九团在牡丹 江小河沿附近反正,加入抗联第八军。
    1940年12月,抗联第十二支队队长徐泽民、政治部主任张瑞麟派刘永泰潜入伪满第三飞 行大队(位于哈尔滨市郊王岗),同刘的好友苏贵祥(中士班长)取得联系。经过一段时间 工作,秘密串联一些志同道合的士兵,对抗联第十二支队策动第三飞行大队起义坚决响应。 1941年1月4日夜,在苏贵祥指挥下,龙国兴等10余人砸开兵器库,击毙山浦、高本等日本军 官,举行起义。当晚22时,集合84名士兵,由部队驻地直奔三肇地区,投向抗联第十二支队 。由于抗联第十二支队正在与日伪军“讨伐队”作战,驻地不定,未能取得联系。1月6日晚 ,起义部队被日伪军追击、包围,战斗中,毙敌多人。苏贵祥、龙国兴等人英勇牺牲,起义 士兵四散,45名士兵被俘,起义失败。
    驻中苏边境地区饶河县东安镇伪靖安军二团二营的一个连,不少士兵有爱国意识。1942 年7月7日,在不满日伪统治,早有起义之心的祁连升、国如阜、周岩峰等人串连下举行起义 ,打死1名伪军官和1名日本人电台台长,携带机枪8挺,掷弹筒2枚,步枪百余支及子弹若干 ,乘船驶向乌苏里江东岸。由于敌人追击和仓促中缺乏周密组织,过江时有些人员失散,进 入苏联境内时尚有71人。之后,起义人员编入抗联教导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