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批林批孔运动
一、批林整风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国外逃,飞机坠毁(即“九·一三”事件)。9月18日,中共中
央发出了《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指出,林彪是死有余辜的叛徒、卖国贼。省委接到
通知后,按要求向省、军级以上干部作了传达。10月6日,中央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将
传达讨论和揭发批判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罪行,当作当前头一位大事来抓。省委根据内外
有别,分步骤传达的规定,将林彪叛党叛国事件,逐级进行了传达,并根据中央部署开展批
林整风运动。到10月下旬,已传达到广大干部和党员群众。据统计,听取传达人数达1700多
万,占应听传达人数的95%以上。12月11日,中央下发了《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
争(材料之一)》之后,又陆续下发了材料之二和材料之三。省委按要求逐级转发材料,并
要求各级党组织传达讨论,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批判会,揭发批判林彪、陈伯达的罪行
。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全省广大群众集中批判了林彪一伙自“九大”以来尤其是九届二中
全会期间,煽风点火,向党发动突然袭击,破坏九届二中全会原定日程,企图分裂党和军队
,妄图达到抢班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罪行;批判了他们篡改党的历史,阴谋策划反革
命武装叛乱的罪行;批判了林彪一伙炮制的反革命政变纲领《“571工程”纪要》,阴谋暗害
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罪行;对林彪一伙宣扬唯心主义天才论,散布资产阶级军事观点
,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罪行也进行了批判。接着,根据中央要求,对同林彪
反党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进行了清查。
“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文化大革命”
中的一些“左”的错误开始纠正,并一再强调落实干部政策。省委在这期间陆续解放了一批
干部,使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老干部逐步恢复了工作,这使黑龙江省的经济、
文教、科学技术发展开始有了转机。在批林整风中,毛泽东强调林彪是极右。之后,不断批
判林彪极右实质,不准批极左,各方面工作又陷于混乱局面。
二、批林批孔中的再次动乱
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提到要把批判林彪同批判孔子和儒家、推崇法家联
系起来。江青一伙乘机组织选编了一份《林彪与孔孟之道》
的材料。1974年1月18日,中央转发了这个材料,并要求在全国开展批林批孔。根据中央
的要求,省委于1月29日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如何在全省开展“批林批孔”问题。1月30日,
省委召开全省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广播动员大会。由省委第一书记汪家道作了深入开
展“批林批孔”的动员报告,省委第二书记刘光涛传达宣讲了中共中央关于批林批孔有关文
件。2月2日,省委发出《关于迅速掀起批林批孔新高潮的通知》,指出,“批林批孔”是“
大是大非”问题,要求各级领导要促进而不要促退,要积极而不要消极。之后,“批林批孔
”运动在全省开展起来。
“批林批孔”一开始,省内那些想再次夺权的“造反派”骨干分子,认为时机已到,以
为是“第二次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于是四处串联,重新纠集帮派力量,积极活动,图谋把
已经结合到各级领导班子的老干部再次打倒。原“造反派”头目,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聂士
荣、省革命委员会财贸办公室副主任牛成山等人在所谓“批林批孔”的名义下写了“反复辟
”、“反回潮”大字报,制造舆论,煽动群众反对省委。一时,在省委、省革命委员会机关
和哈尔滨市大街上贴出了许多“坚决击退右倾翻案风”、“打倒黑龙江省的孔老二”等大字
报、大字块。有的还指名攻击省委的老干部是“复辟”、“回潮”的总代表。他们先后给江
青一伙写信240多封,揭发诬告省委所谓的“复辟”、“回潮”问题,并围攻省委领导,批判
斗争老干部,干扰省委的工作。3月21日、25日,牛成山等人以“省委扣压两封上访信”为名
,纠集80多人强占省委会议室,围攻省委领导,冲击省委机关党委召开的批林批孔会议。4月
1日起,牛成山等人又到省委连续吵闹6天5夜,逼迫省委承认“犯了方向错误”,使省委常委
无法正常工作。他们还召集各种会议,任意攻击和批斗老干部。4月6日,牛成山、聂士荣等
将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剑白绑架挂牌游街批斗。5月10日,牛成山、聂士荣还支持一些
人闯进省委办公室机要室,抢走省委文件307份。12月24日,省革命委员会召开全委会议,补
选黑龙江省出席全国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会议第一天聂士荣等人在会场抢话筒,场外
“造反派”破窗冲进会议室,殴打工作人员,阻挠补选老干部为四届人大代表。12月26日,
他们一伙人还抬着伪装的被“打伤”人员,打着白旗上街游行。之后,一伙人又冲进省委机
关大楼,强占会议室,设立“讨还血债办公室”和“讨还血债广播站”,用高音喇叭进行吵
闹,干扰省委工作长达1个半月之久。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江青一伙对批判林彪极“左”路线和恢复正常秩序十分不满,
鼓吹工矿企业“不为错误路线生产”,农业“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铁
路运输“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在此影响下,省内一些企业的“造
反派”借机煽动,使有的工厂停工停产,铁路运输秩序混乱。“批林批孔”运动使“九·一
三”事件之后,刚刚趋向稳定的局面又遭到破坏。
在教育战线,江青一伙极力鼓吹“反回潮”,批判“师道尊严”,把“交白卷”、反对
老师的学生说成是有“反潮流”精神的典型。在这股浪潮冲击下,全省教育战线不断揭批“
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把学校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和对学生的管理制度,指责为“复辟”
、“回潮”。一些忠于职守、热心教育事业的教师被打成“复辟”典型,受到批判。1974年
9月,国务院科教组发出《关于开门办学的通知》之后,全省各中小学普遍搞起开门办学,实
行“厂(社)校挂钩”,阶级斗争成为主课,劳动成为中心,教学计划经常变动,文化学习
没有严格要求。一些学校出现了“领导管不了,教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了”,桌椅被拆毁,
门窗被砸坏,学校的财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混乱局面。
文艺界也搞“反右倾”、“反回潮”。1974年2月,江青一伙提出批判晋剧《三上桃峰》
,以后又批判电影《园丁之歌》。在此影响下,黑龙江省批判了以1964年刘少奇视察小兴安
岭林区为背景创作的话剧《松涛曲》。5月6日,省委向中央呈报了《关于批判话剧“松涛曲
”的请示报告》,认为它的要害是“为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翻案”。同时,在全
省对《松涛曲》组织了批判,严重地伤害了一些文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