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全面整顿“反击右倾翻案风”

  一、全面整顿
    “文化大革命”中,在社会秩序极端混乱的情况下,干部群众坚持排除“左”的干扰, 艰难地进行生产建设。农业生产上,全省粮食总产量获得比较稳定的增长,年产突破200亿斤 。工业生产建设在局部上也有新成就。大庆油田进入旺产期,原油产量逐年增加。1970年8月 3日开始建设的中国第一条输油管道黑龙江省境内的工程按期完成。1973年开始修建的北部引 嫩工程,已将嫩江水引到大庆油田和西部旱区。工业和科研部门研制成功的20万千瓦双水内 冷汽轮发电机、50立米制氧机、800—1000吨取料机等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发 也有长足的进展。但是,从总体上说,“文化大革命”给黑龙江省各项事业造成的危害是极 其严重的。在政治上颠倒敌我关系,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伤害了大批干部和群众。在理论 上颠倒是非,打着马列主义的旗号,散布许多反马克思主义的谬论,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 。在组织上拉帮结伙闹派性,分裂党的组织,分裂群众,使各级领导机关开始时被夺权,恢 复后处于软、散、懒状态。在作风上动辄“打倒”“批斗”,无限上纲,随意加罪于人,践 踏党纪国法。在经济上搞乱了指导思想、砸烂了规章制度,企业管理混乱,事故频繁,质量 、效益下降,全省工业总产值1967年比上年下降10.3%,1968年又比上年下降3.9%。在农村 不断“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了广大农民正当的副业生产。由于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造成市场商品匮乏,物资供应紧张。在文化教育上,“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 ”,贻误了一代青年。许多列为重点保护的文物遭破坏,文艺创作枯萎。到“文化大革命” 后期,各方面工作都陷于难以为继的困难境地。
    1975年1月,周恩来总理病重住院,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主持中央和 国务院日常工作。邓小平主持工作后,根据毛泽东关于“军队要整顿,地方要整顿”的指示 精神,致力于各方面工作的整顿。整顿工作是以整顿铁路运输为起点的。2月25日,中央召开 工业书记会议,解决全国铁路运行不畅问题。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3月5日,中共中 央发出《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3月11日,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学习中央《关于加强铁 路工作的决定》,听取全国工业书记会议精神的传达。3月16日,省委召开地、盟、市委工业 书记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工业书记会议精神,要求全省不仅铁路部门,所有厂矿、企业等单 位,都要认真整顿秩序,把生产搞上去。会后,全省铁路、厂矿企业等部门组织党员、干部 、职工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完善了必要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岗 位责任制。在整顿中,许多单位还组织干部、职工讨论派性的表现和危害,提高认识,自觉 克服派性,增强党性。经过整顿,全省铁路、厂矿企业等部门的生产秩序明显好转,职工出 勤率、生产积极性都普遍提高。哈尔滨铁路局自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铁路工作决定以来,日装 卸车总数量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生产事故明显减少,列车运行正点率大大提高。各工厂职 工积极努力制造高质量的新产品。
    1975年,大庆原油产量达到4626万吨,比1974年增加520.3万吨。全省财政系统广大干 部、职工,认真整顿了财政纪律,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使1975年全省的财政工作任务超 额完成。省广播事业管理局工人和技术人员研制成功10千瓦中波脉宽调制——调幅广播发射 机,把中国广播发射机调制技术提高到70年代先进水平。
    党的整顿是全面整顿的核心。邓小平指出,党的整顿主要是整顿各级领导班子,解决“ 软、懒、散”问题,建立起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从1975年4月中旬开始,全省各地、市、县机 关、企业等单位开始整顿党的工作。整顿中,首先是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习文件,重点学习 毛泽东三项重要指示:第一,要学习理论、反修防修;第二,要安定团结;第三,要把国民 经济搞上去。学习周恩来在全国四届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学习中央《关于加强铁路 工作的决定》以及邓小平的《军队要整顿》、《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讲话。 在学习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 思想斗争,并提出整改措施,积极解决和克服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对派性严重的成员进行了 批评,个别的进行了组织调动。通过整顿,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增强了抵制和克服派性的 自觉性,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领导班子存在的“软、懒、散”等问题。
    1975年初,邓小平在讲军队要整顿时,指出全国各方面,其中包括农业也要整顿。3月1 日,省委、省革命委员会在巴彦县召开全省农业学大寨会议。省委主要负责人刘光涛主持会 议,传达了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和全国春耕及农田基本建设座谈会精神,按整顿要求部署了全 省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任务。9月15日至10月19日,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山西省昔阳县召开 。邓小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毛主席讲过,军队要整顿,地方要整顿。工业要 整顿,农业要整顿,商业也要整顿,我们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顿,科学技术队伍也要整顿。文 艺,毛主席叫调整,实际上调整也就是整顿。”并指出整顿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国家实 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10月28日,省委召开省直机关、省军区、驻军部队负责人会议,传达 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11月11日至17日,省委又召开省直部、办、委、局负责人会议, 进一步学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文件,讨论研究普及大寨县,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措施。省委 领导还分工深入基层抓典型,指导基层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发展以养猪为中心的畜牧业,坚 定不移地搞好粮食生产。
    在全面整顿过程中,省委还贯彻了中央和国务院的调整文艺政策、知识分子和干部政策 。先后解放了一批老干部,安排了合适的工作,推动了全省各项工作的开展。但为时不久, “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开始,整顿工作中断。
    二、“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工作,江青一伙始终不满。他们利用毛泽东提出的学习无产阶级专 政理论和评《水浒》,开展批判“经验主义”、批判投降派的活动,干扰、破坏整顿工作, 并向毛泽东诬告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是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是要翻“文化大革命”的 案。1975年11月下旬,毛泽东指示中央政治局召集党政军机关主要负责人开“反击右倾翻案 风”的打招呼会议。11月26日,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转发了毛泽东批准的《打招呼的讲 话要点》。省委根据中央要求,先在常委中进行传达讨论,继而逐级进行传达,从此在全省 逐步搞起“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运动开始并未点名。1976年2月12日,在省委常委会议上 ,省委主要负责人提出要点名批判邓小平,多数常委不同意,未获通过。接着,他在16日召 开的各地、盟、市委书记和省直部、办、委负责人会议上,抢先点名批判邓小平。2月20日, 中央召集第二批十二省、市、自治区和大军区负责人会议,传达《毛主席重要指示》,即毛 远新整理的毛泽东关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谈话。这时,才确定可以点名批邓。在这次 会议期间,省委主要负责人写信给毛远新,诬告陈云、王震1975年8月来黑龙江视察工作时的 谈话是带有分裂中央性质的错误言论。
    3月5日,省委又召开有地、盟、市和省直部、办、委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常委扩大会议, 传达贯彻中央这次会议精神,按照中央要求,进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首先是在教育战线掀起。“教育革命大辩论”,批判所谓否定 教育革命的右倾翻案风。2月12日,省委召开教育革命大辩论汇报会,强调深入批判党内“不 肯改悔的走资派”推行的修正主义路线及其政治纲领和理论基础。“教育革命大辩论”,把 许多教师说的学生不好好读书,教育质量有所下降的一些话,当作“奇谈怪论”加以批判。 同时,要求大、中学校学习辽宁朝阳农学院“与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对着干”的典型,使遭到 严重破坏的教育战线再次罹难。
    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4月清明节前后,北京广大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反对“ 四人帮”(即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自发活动受到镇压,即所谓“天 安门事件”发生后,省委致电中央表示支持中央对“天安门事件”的处理,并举行了所谓声 讨邓小平的集会游行,同时在全省开始清查“天安门事件”参加者的活动。4月14日,省委召 开地、盟、市委负责人和公安局长会议,部署追查所谓政治谣言问题。要求各级党委把追查 工作当作“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
    4月20日,省委召开地、盟、市委和省直部、办、委负责人会议,学习《毛主席重要指示 》,集中讨论所谓“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问题。会议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运动的 领导,帮助和带动基层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新高潮。此后,全省各地都先后召开 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大会,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批判文章。
    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四人帮”一伙把邓小平为纠正“左”倾错误而组织起草的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 纲》等三个文件诬蔑为“三株大毒草”。7月23日,在省委常委会议上,省委主要负责人抢先 提出现在就要对“三株大毒草”集中批判,比全国报刊公开批判所谓“三株大毒草”早一个 多月时间。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破坏了全面整顿工作的进行和已经开始恢复的正常秩 序,干扰影响了生产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