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积极参军参战
(一)踊跃参军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黑龙江省民兵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参战。仅
1951年,就有23289人参加志愿军,占全省参军总人数的67%。当时全省共辖32个县,民兵有
20万人积极报名参军。据克山等8个县的统计,在扩军中有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参军的
动人事例497例。肇源县按任务应扩兵530人,自愿报名的民兵达8098人,超过规定数字的15
倍。
松江省培训民兵骨干2100名,在第一批扩兵中,有1322人带头报名参军。由于这批民兵
的骨干带头作用,推动了整个扩兵工作。绥化县按动员任务数应完成980名,而实际完成了1
041名。这个县的第十二区动员新兵110名,超过了任务数37名。林口县黑背区双召子村有一
名女民兵,为了参军,理掉长发,脱了花衣,决心要“当新时代的花木兰”。刁翎区有的民
兵坚决要求参军,咬破手指,写上“献身”两个血书大字。
(二)积极参战
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黑龙江地区各省进行了大量的战勤动员。据统计黑龙江省民兵
直接参战人数达33917人,占全省参战总人数的34%。当时黑龙江地区各省的广大民兵自愿组
成了担架团、卫生队等战勤支前队伍。松江省阿城县动员第一批担架队员时,两天内自愿报
名的民兵就有11万多人。富锦县在完成第一批动员任务后,又用6天的时间完成了550名基干
担架队员的第二批动员任务。全省计划动员7000人,仅3天时间,就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黑
龙江省龙江县动员任务为700人,而报名人数达1700多人。
在战勤工作中,黑龙江参战民兵经受了朝鲜战火的考验和艰苦环境的锻炼,出色地完成
了战勤任务。安达县、泰安县、望奎县的民兵开展了红旗竞赛活动,创造出120人30分钟内卸
完3列火车货物的成绩。庆安大队6名民兵仅用2分钟就卸完1汽车货物,保证了战时的物资供
应。
这一时期,据统计,黑龙江赴朝14个志愿担架大队,有17944人。从1950年11月到1952年
12月间,抢运、救护伤员64041人;装卸军需物资,火车3589节、汽车95515辆、大车6926辆
;挖汽车掩体4469个;建桥191座。共获得各种奖旗214面,立特等功的22名,一等功212名,
二等功以下1588名。
二、清剿匪特,维持地方治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黑龙江一些地区社会治安极不稳定,不断发生地主、坏分子
暗杀政府干部和反革命暴乱事件,个别残留土匪仍在活动,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
命财产的安全。1950年,肇源县曾发生过一起地主孙效和纠集10余人企图暴乱的案件。有一
部分地主私藏武器弹药,企图伺机而动。还有象白羊教、在理教、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制
造、散布谣言,迷惑群众,活动十分猖獗。据松江省统计,1950年1年内就发生了30起地主杀
害干部和群众的案件,同时还有偷盗牲口383起,纵火268起。另据黑龙江省7个县的统计,在
1个月内发生191起地主、坏分子纵火案。
黑龙江地区民兵在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担负起了维护地方治安、清剿匪特的任务。据
1950年统计,松江省捕获匪特、逃犯、一贯道头子、烟匪等2279名,黑龙江省破获敌特活动
、土匪抢劫、烟匪、地富反把等案件235起。两省共搜查出长、短枪670支,轻、重机枪5挺,
子弹199360发,手榴弹2000枚,电台1部。克山等7个县民兵,要回地主从农民手中夺去的土
地6垧、房屋93间、粮食380石、牛马牲畜237匹、农具等2580件、大车122台,立下了不可磨
灭的功绩。
与此同时,民兵还担负起“三防、四护”的任务。“三防”,即为防火、防奸、防盗;
“四护”,即为护路、护林、护桥、护线。从1950年起,以各地村屯民兵为骨干组织了防火
委员会。民兵除参加灭火行动外,还带头遵守防火纪律,并对群众进行了防火宣传。为了防
止奸特匪盗的破坏活动,民兵农闲时组织查夜、巡逻;农忙时站岗放哨;青纱帐起时则组织
联防。铁路沿线的民兵与铁路护路队密切配合,以行政村屯为单位组成护路委员会,村长、
武装委员任主任委员。每晚都有民兵3至5人分段轮流守护。靠近山林的地区,除专设护林员
外,许多村屯也都以民兵为骨干组成护林委员会。平时民兵积极向群众宣传护林外,还轮流
看守。封山季节,加岗放哨,进山巡逻。据松江省1950年统计,民兵参加护林以后,山火比
上一年减少50%。其他象高压线、电线、桥梁等重要目标,都有民兵分片包干守护。
据有关资料记载,到1953年,黑龙江民兵共消灭残匪18股;制止、破获敌特活动82起,
其他案件3352起,缴获各种枪支611支,各类弹药787762发(枚);扑灭山火965次,参加的
民兵达8万多人次;护路、护线和守卫隧道、厂矿等重要目标的民兵达177996人。
三、巩固边防、保卫边疆
黑龙江省与苏联有3040(含为北京军区代管的80公里)多公里的边境线。省内边境地区
的广大民兵与边防部队,建立起联合防卫组织——军民联防委员会,实行军民联防,配合部
队保卫边防,共同担负观察、巡逻和防御任务,在巩固边防和建设边防的工作中,起到了应
有的作用。
(一)五林洞民兵连
五林洞是一个以林业工人为主的不到百户人家的自然屯,距珍宝岛28华里。五林洞民兵
连120人,在珍宝岛战斗中,荣获集体一等功,25人分别荣立一、二、三等功。连长陈文忠和
鲁志霞(女)代表五林洞民兵连参加了国庆二十周年观礼,3次见到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受
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并一起合影留念。
1968年1月4日和5日,全副武装的100多名苏军在两辆装甲车掩护下,阻挠七里沁岛渔民
的正常渔业生产,并将2名渔民轧死。民兵连长陈文忠奋勇抗争,被十几名苏军围住打倒在地
,其他民兵奋勇冲上,撬断苏装甲车链轨,砸碎车灯,苏军不得不撤回苏境内。
珍宝岛战斗打响后,五林洞民兵组成23人担架队赶赴前线。他们在-10℃的气温下,共
运输弹药122箱,抬下伤员64人。五林洞民兵20多人为伤员献血3600毫升。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之后,五林洞民兵连常备不懈,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重点开展“三
打三防”训练。每个民兵都掌握了6至8种打坦克方法,90%的民兵能攀登行进中的坦克。他们
还训练了50人的担架队,40人的救护队和13人的炊事班。他们打坑道130多米,修了8个石头
地堡,挖了2000多米战壕和28个防空洞,修建了一个80多平方米的武器库。1976年,他们接
受了架设通往七里沁岛31华里电话线路的任务。原计划1个月完成的任务,只用15天就完成了
。1977年,黑龙江省军区为他们记了集体三等功。
(二)黑河黄旗营子女民兵观察哨
黄旗营子观察哨位于黑龙江中游爱辉古城南面约6公里处,与苏联柯尔佛夫斯基村隔江相
对。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根据边防斗争的需要,建起简易观察哨,挑选两名女民兵担任观
察员。从1969年到1984年,观察员换了3茬,女民兵观察员都一丝不苟地履行着哨兵的职责。
15年来,她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观察制度。1970年5月,有两名社员在江上打鱼,对方快艇越
过主航道将我渔船撞翻,把两名社员打伤后绑架。观察哨迅速将这一挑衅的时间、地点和经
过报告了上级,掌握了主动,对方抵赖不过,被迫将社员交回。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
后,她们增加夜间观察,掌握了对方飞机、车辆、坦克的活动,半个月里报告重要情况30多
起,受到上级的表扬。观察哨除对对方观察外,还担负防火、防汛等观察任务。
一次,观察哨发现对面柯尔佛夫斯基村在大搬家,开始用汽车,后用直升飞机。观察员
判断可能是吉雅河在涨水,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及时通报沿江村屯,采取了
防汛措施。一天后,江水出槽,由于事先已有准备而未受到损失。到1983年止,她们记下了
74本230多万字的观察记录,报告边情9万多起,其中上级认为比较重要的有4400多起。观察
哨先后被评为沈阳军区、省、地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出席了总参召开的侦察工作会议。1978
年沈阳军区授予“常备不懈的哨兵”称号。1979年省妇联授予“北疆女哨”和“三八红旗集
体”,地区团委授予“新长征突击队”等荣誉称号,军分区给记了集体三等功。
(三)“东方红战斗村”
东宁县三岔口乡东方红村与苏联只有不过几米的湖布图河之隔。是一个朝鲜族聚居的山
村,全村共188户,人口近1000人。东方红民兵连在保卫边疆的斗争中多次受到省、地、县,
沈阳军区、省军区、军分区的表彰奖励。毛泽东主席题字命名为“东方红战斗村”。
东方红大队的民兵和群众,把村村户户都变成战斗堡垒。民兵劳武结合,积极配合边防
部队巡逻、执勤、站岗放哨、观察、潜伏、盘查验证。1969年到1976年8年间,执勤民兵达2
.5万多人次,盘查验证42万多人次,截获越境分子3人,避免人畜误越事件7起,获重要军事
情报12件。他们在村口和界河边上挖了反坦克壕。利用夜晚在村内挖了3700多米的地道,28
00米交通壕,修筑了18个明暗碉堡,52个战斗工事和火力点,形成能藏能打,村里村外、户
户相连的地道网。民兵还自制了700多枚手榴弹,3600多个石雷,2万多个雷管。在东方红战
斗村的带动下,宁安县边境一线的21个村屯全部建成了战斗村。
(四)“北极村”民兵
“北极村”位于漠河县,是中国最北部的一个村庄。1948年3月,为了保卫土改的胜利果
实,维护社会治安,成立了50人的民兵队。1949年初,民兵队改称民兵连,当时只有两支“
九九”枪,20余发子弹。
60年代末,由于边防斗争的需要,扩编了民兵组织,成立两个民兵营,8个民兵连,共7
00多人,北极村民兵与驻地边防军组成军民联防,常年巡逻在公社辖区自恩河哈达至古站长
达176公里的边防线上。对维护社会治安,防止内潜外逃,发挥了作用。为了协助边防连搞好
边境防务,每个村屯建立了民兵瞭望架。从1969年到1982年,13年如一日常年巡逻、观察,
从未间断。
“北极村”民兵热爱森林,保护森林。1955年,兴安二龙河山林起火。漠河民兵全力奔
赴火场,辗转追扑40多天,扑灭方圆200多里山火。从1955年到1980年,参加大的护林灭火战
斗达5次之多。
(五)“三合战斗村”
三合屯属呼玛县鸥浦公社管辖,与苏联卡里诺夫卡村隔江相望,人家不足百户。1969年
9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该屯为“三合战斗村”的光荣称号。三合屯的民兵,为维护
祖国尊严与领土完整,在保卫吴八老岛斗争中作出了贡献。
1969年10月,三合村民兵扩编为234人的民兵连。为保卫吴八老岛,把三合村建成为抗击
侵略者的前沿阵地。他们在村前沿江一线构筑了长达615米的环形交通壕和战壕,构筑各种轻
武器火力发射点131个,防炮隐蔽部22个,在临江住户的房屋下面挖掘互相连通的地道500余
米。在离村11公里处的后方基地,建起战备房20多间,还在22公里的地方建立了后方生产基
地。三合村变成能打、能防、能生产、能支前的反侵略战斗村。
四、维护社会治安,抢险救灾,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
根据中共中央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方针,省内广大民兵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参加打击刑
事犯罪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民兵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先后出动6万多人次,协助破案560多
起,抓获和堵截罪犯370多人。1984年,出动民兵9万多人次,协助破案890多起,抓获、堵截
罪犯450多人,收缴了大批凶器和赃款赃物。1985年,协助破案3700起,抓获犯罪分子3050人
。哈尔滨电影机厂基干民兵连长王志胜,先后协助公安部门破获和预防案件150多起,获公安
部二级英模称号,荣立二等功。巴彦县民兵在打击刑事犯罪中,共揭发各种线索486件,涉及
372人,配合公安部门破获大案20多起,捕获各种犯罪分子294名,挖出团伙20个,缴获赃款
4万余元,还收缴了一批火药枪、匕首、刮刀、七节鞭等凶器。哈尔滨粮油综合加工厂基干民
兵连副指导员郭志坚,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和保护群众的安全,曾先后4次勇斗歹徒。1982年2
月28日晚,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3个流氓劫持3名女青年,立即奔上前去,赶走了流氓,并
护送3名女青年回家。流氓发觉只有他1人,又尾追上来行凶。他赤手空拳与手持凶器的流氓
英勇搏斗,在头部、腹部多处负伤后,仍忍痛追赶歹徒。事后,黑龙江省军区授予他“雷峰
式的好民兵”的称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军区给他荣记一等功。1983年3月,沈阳军区评
他为“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民兵标兵”。
(二)抢险救灾
1971年4月的一天,大庆采油四厂三区正在作业的一口井燃起大火。厂党委迅速调集100
0多名民兵奔赴现场,及时扑灭大火。
1983年4月底,嫩江地区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暴风雪袭击,公路阻塞、通讯中断、停电
停水,生活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齐齐哈尔市人民武装部和嫩江军分区,在地方
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迅速组织了4000多个抢险救灾突击队,有46万多名民兵参加了救灾战
斗。疏通道路、维修线路,为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做出了贡献。并有1.2万多名民兵受到奖
励和通报表扬。据统计,这一年黑龙江省4个地区遭受暴风雪袭击。绥化预备役师和齐齐哈尔
预备役团2500名干部战士奔赴灾区抢险救灾。共排除险情420余起,抢救群众84人,架设修复
输电线路10条。
(三)精神文明建设
1980年以来,省内广大民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结合民兵特点,
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活动。
据1981年统计,民兵通过“学雷锋小组”、“贴心人小组”、“帮工助劳队”等形式,
为公益事业和人民群众做好事7.5万多件,有750多人立功受奖。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和开展建设文明村以来,全省建立民兵科学试验小组26843个。合江
地区把民兵集训队办成了培养生产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中心。1984年参训的3.1万多名民兵普
遍学到了专业技术,其中有73%的人获得农业技术证书。依安县依龙镇新立村,通过组织民兵
学习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在民兵中培养出80多名有文化、懂科学的人才。有17名当了民办教
师,两名考上了大学,44名考上了中专学校。1982年以来拜泉县全县2078个生产队中,有60
%的队建立了联合活动室。联合活动室成立后,青少年犯罪和各种刑事犯罪案件有明显下降。
赌博、迷信活动也大大减少。民兵积极参加活动室活动后,全省农村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
化,涌现青年突击手1850名,五好家庭8612户,精神文明先进民兵562名。活动室丰富了农村
文化生活,抵制了看不健康的书、演低级庸俗戏的歪风。广大青年、妇女、民兵和群众在活
动室可以看到电影、电视,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松花江地区自开展文明村建设以来,
1984年有1.2万多民兵被树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有44个乡镇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23
27个村屯建起了青年之家,科技示范户有1.6万户,还办起了幼儿园、托儿所4794处。被评
为省卫生文明村有12个,省命名的五好家庭110个,国家命名的五好家庭31个。
移风易俗,树立新风。黑龙江省广大民兵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与旧观念、旧意识、旧传
统、旧习惯展开了斗争。龙江县杏山乡,1983年开始实行集体婚礼制度。拜泉县新生乡兴安
村民兵倡议实行殡葬改革,建立“祭祀陵园”,在民兵的带动和影响下,全村去世的老人,
都进行了火化,并把骨灰送入“祭祀陵园”。据嫩江地区统计,有13万基干民兵带头实现晚
婚、晚育。已婚的3万多人,有98%都领取了独生子女证。
美化环境,改变市容。1982年“全民文明礼貌月”中,佳木斯市先后组织4.13万多民兵
,修建了14华里的光复路,清理垃圾13万多吨,被市政府命名为“民兵卫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