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军事训练

  这个时期人民解放军驻黑龙江地区各部队——黑龙江省军区及81032部队所属各单位贯彻 执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军事训练的一系列指示,立足现有装备,着眼于发展,从未来反 侵略战争的需要出发,重点加强了干部、机关训练,部队的技术、战术训练,并结合黑龙江 地区特点,积极开展冬季训练,使驻防部队的军事素质逐年提高。
    这个时期的军事训练,大体上一年为一个年度训练期。从年初的2、3月份开始至翌年2月 止,分为夏季训练和冬季训练,有时也将年度训练分成几个阶段组织实施,训练的难度逐渐 增大。年底结合冬季训练组织一定规模的战术合练,全面检验部队的训练效果。每个年度训 练中,步兵分队的训练时间通常不少于90天,专业技术分队不少于120天,半训练分队不少于 45天,执勤、营建施工分队不少于30天,干部、机关训练每年20天至30天。
    一、干部、机关训练
    (一)干部训练
    各部队每年都按全军训练大纲有计划地组织对干部的训练,以提高干部的军事素质和指 挥能力。1960年,驻防部队各级干部训练以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为主。营以上干部重点学习 《战争与和平》、《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与战略问题》、《论持久战》 、《十大军事原则》;连以下干部主要学习《论战斗作风》、《人民军队及人民战争》等文 章的有关部分。黑龙江省军区在组织干部训练中,采取以集训为主在职进修为辅的训练方法 ,共举办排以上干部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集训14期,集训干部1236人,占干部总数的60%。1 963年,黑龙江省军区采取短期集训为主,结合自修和经常练的方法,组织了两期团以上干部 集训,各军分区先后组织营以上干部、作训科长、参谋集训。全省军区共训练干部2731人, 占应训干部的89.5%,年终考核,平均成绩在良好以上。
    1964年,全军掀起大练兵热潮,驻黑龙江省各部队大力推广兄弟部队先进的教学方法, 干部训练有了较大发展。81032部队全年共轮训干部28期,1539人,涌现出“四会”(会讲、 会教、会做、会做思想工作)干部364名。黑龙江省军区所属武装部门,针对常年高度分散的 特点,采取了集中与分散、集训与自修相结合的方法,共训练武装干部2206人,占应训数的 70%,其中有22个武装部训练时间在100小时以上,经考核,有80%的干部成绩在良好以上。
    1965年后,林彪大搞“突出政治”,制造军政对立,冲击了军事训练,使干部训练遭到 严重破坏。部队抓军事训练,被扣上了“三单”(单纯军事观点、单纯技术观点、单纯业务 观点)的帽子,致使军事干部对军事训练普遍存在“欲抓不能,不抓不忍”的现象,各级干 部的业务学习、专业培训处于取消状态。
    1971年,粉碎林彪反党集团后,各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关于“三年内改变部队训练落后面 貌”的指示,加强了干部训练。在学习毛泽东有关军事著作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了积极防御 、人民战争、诱敌深入和打歼灭战等战略思想,并结合作战任务,有针对性地组织本级和下 一级战术训练,了解掌握本部队主要武器装备的技术、战术性能,使各级干部训练状况逐渐 好转。
    1972年4月,中央军委〔1972〕2号文件下发后,各部队以提高基层干部“三会、两能” (会讲、会做、会教,能组织训练、能指挥打仗)为目的,加速轮训基层干部。黑龙江省军 区当年即集训24期所属各部队干部,轮训营以下干部2120人,其中步兵营、连干部452人,步 兵排长406人,炮兵干部318人,通信干部128人,团以上机关军事干部307人,政工干部66人 。经考核,有80%的干部达到“三会两能”的要求。81032部队仅用两年时间,就轮训干部48 70人次,基本上把在职干部轮训一遍,按时完成了中央军委关于“两年内把基层干部轮训完 ”的指示精神。黑龙江省军区从1971年至1976年,通过利用轮训和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 干部训练,共训练干部11686人次,全面提高了驻防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指挥能力。初步扭转了 “战士想练没人教,干部想教不会教”的状况,部队训练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
    (二)机关训练
    驻军各部队每年都制定机关干部业务学习计划,安排机关人员参加短期业务培训班,以 增强参谋人员的业务能力。从1960年开始,黑龙江省军区司令部组织参谋人员进行每周4小时 的业务经常练,重点放在识图、标图、用图、按方位角运动、通信器材使用和拟制战斗文书 等科目上,参谋业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年终考核良好率平均能达到80%以上。1964年,81032 部队司令部训练有较大进展,有70%的参谋人员达到会写、会画、会传、会算、会记、会读的 要求。1973年,黑龙江省军区各级司令部机关采取“小集中”、组织短期集训和专题集训等 形式,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所属33个团以上机关都进行了司令部参谋业务训练,平 均训练9天,最多训练17天,主要学习《十大军事原则》、参谋业务、军兵种知识和军事基础 知识。
    各部队积极组织首长、机关演习,全面检验参谋人员的素质,锻炼提高参谋人员的实际 工作能力。1961年,81032部队组织了军、师两级机关参加沈阳军区反空袭演习;81134部队 组织了师、团两级首长机关携带通信工具的反空降演习;81145部队组织了两个团的团、营两 级首长机关山地防御作战演习。演习中,各级首长、机关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力求演习符合 实战需要,密切结合作战地区和本部任务,昼夜连续进行,实际锻炼了各级首长、机关在各 种复杂条件下的组织指挥能力。1962年至1963年,81032部队组织了课题新、内容多、时间紧 、要求高、条件复杂近似实战三级首长机关反空袭现地演习;军、师两级首长机关干部615人 ,先后参加了沈阳军区组织的“01号”、“02号”战役演习。通过组织参加演习,各级首长 、机关干部加深了对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和打歼灭战、打运动战思想的理解,熟悉了地形和作 战方案,提高了首长、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和业务水平,培养了参谋人员“严、准、快、细 ”的工作作风。81672部队利用8天时间组织了师、团两级首长机关携带通信工具的演习,参 加演习的人员有师团和部门主要首长、机关人员77人,共演练了运动防御中受领任务、定下 决心、组织转移和阵地防御中坚守要点、反冲击等课题。
    各级机关通过组织机关野营拉练的训练形式,全面提高机关素质。1965年5月,黑龙江省 军区机关及直属分队335人,进行了146公里的野营训练。这次训练是针对机关久居城市,没 有搞过野营拉练,有67%的人员没有行过军、打过仗的特点,以练走为主。同时结合行军组织 进行了紧急集合、昼夜行军、宿营、警戒、伪装、防空、通过炮火封锁线和步兵军进攻的图 上作业以及机关战时业务等内容的练习,较全面地检验了机关的组织指挥、机动能力和平时 的业务素质。1972年黑龙江省军区机关为落实沈阳军区的指示,组织了行程190公里、历时1 0余天的野营拉练。训练采取边走边练,适时驻训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讨论研究了战时司 令部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
    二、部队训练
    (一)技术、战术训练
    重点突出了“五大技术”(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三打三防”、战术 基础训练及组织战术、战役的综合演练。
    1.技术、战术的基础训练。1958年,黑龙江省军区所属部队针对部队驻地分散和分散执 勤的特点,采取分散分批集中轮训和边执勤、边训练的方法,组织技术、战术的基础训练。 战术训练着重搞好单兵战术动作,根据地形地物合理设置情况,因地、因情制宜实施,取得 较好的效果。如公安内卫五团二营单兵战术测验,共446人,其中优秀254人,良好133人,及 格51人,优秀率达49%。技术训练方面,士兵基本上能熟练地掌握手中武器,了解其战斗技术 性能,实弹射击成绩有一定提高。经考核,5个内卫团3种武器3个练习的实弹射击,成绩总评 为优秀。81032部队在技术战术训练中,所属各部(分)队贯彻群众路线,改进训练方法,提 高训练质量。其中射击训练所用时间较教程规定少1/3的情况下,各部(分)队步兵武器第 一、第二练习实弹射击总评为优秀。1963年,参训部队在年度训练中,突出了基础技术、战 术训练,黑龙江省军区所属各部(分)队注重技术、战术的基础训练,除完成规定的3个月的 训练任务外,坚持了天天练制度,平均多训40余小时,实弹射击第一、二练习总评成绩为优 秀,投弹7个连队均为优秀,战术总评良好。
    1964年,各部(分)队认真贯彻“连队基础训练方法二十条”,运用“郭兴福教学方法 ”组织军事大练兵,积极开展“三手活动”。81032部队涌现“尖子”分队94个,尖子个人2 66名,特等射手1024名,神炮手6820名,技术能手875名。
    粉碎“林彪反党集团”后,部队的军事训练有所加强。1973年,黑龙江省军区加强了部 (分)队的技术战术训练,全年有205个连队进行了轻武器第一次实弹射击,及格以上占97. 9%,比1972年提高6.1%,优秀率48.3%,比1972年提高11.9%;有137个连队进行了第二次 射击,及格以上连队占93.4%,比1972年提高12.3%,优秀率29.2%,比1972年提高21.4% ;有65个连队进行了第三次射击,及格以上54个连队,及格率83.1%,有6个连队进行了第四 次射击,及格率100%;手榴弹投掷由年初新兵补入时平均30米左右,到年底多数连队上升到 37—40米,最远平均达48米,190个连队投掷手榴弹,优秀122个,良好44个,及格15个,不 及格9个,及格率95.3%。同时,全训连队完成了单兵到班的战术训练,战士基本上学会了战 术的基本动作。
    2.“三打三防”。重点突出打坦克训练。1969年,黑龙江省军区及所属部队举办各种学 习班290期,培训“三打三防”骨干2万多人,利用办学习班、巡回教学和现场会等形式,及 时推广“三打三防”训练经验。
    根据未来战争的特点及黑龙江部队的作战任务,“三打三防”训练中,重点是打坦克训 练。一是培训打坦克骨干。1972年冬至1973年春,黑龙江省军区所属部队有18个团级以上单 位先后举办打坦克骨干集训26期,集训骨干5304人。81650部队、81672部队、黑河军区分别 在磨刀石、伊列克得、嫩江县建立了打坦克训练点,共举办打坦克骨干集训13期,培训骨干 3037人。经过培训,使骨干学会手中武器、各种炸药包的使用,结合阵地、工事,用打、炸 、阻的方法打坦克,为部队开展打坦克训练打下基础。1974年,黑龙江省军区有137个连队开 展了打坦克训练,共培训打坦克骨干1532人,促进了打坦克训练的进一步发展。二是搞好打 坦克武器、器材的普及训练。1975年,省军区普遍把它列为战备训练的重点,全训分队完成 了5种打坦克武器器材的普及,半训分队完成了3至5种打坦克武器器材的普及,营建、施工和 生产分队完成了3种打坦克武器器材的普及训练。三是搞好场地建设,保障打坦克训练。为保 障打坦克训练,各部队认真抓了以打坦克训练为主的场地建设和打坦克器材的技术革新活动 。81650部队和81672部队都结合阵地进行了打坦克训练的场地建设。81032部队在抓紧打坦克 训练普及和提高的同时,许多单位开展了打坦克训练器材的技术革新活动,81147部队制作的 四○火箭筒黄泥练习弹在总参召开的兰州会议上向全军做了推广。
    3.战术、战役演习。1959年,81156部队组织了步兵师对立足未稳之敌进攻的战术演习 ;同年,81147部队组织的加强步兵营山地进攻实弹战术演习,在沈阳军区年终考核中取得优 秀成绩。1961年,81136部队组织了在严寒条件下加强步兵营进攻实验性实弹战术演习,这次 演习检验了部队技术、战术训练效果,轻武器实弹射击命中率达95%,投弹25米以上占80%。
    1972年至1973年,省军区所属部队共组织排到团规模的演练12次,其中营、团规模的反 空降演习两次,加强步兵营防御演习3次,加强步兵连战术合练4次,步兵连打集群坦克演习 1次,加强步兵排战术演习两次。81627部队在加强步兵营防御演习中,按实战要求,组成指 挥所,现地开设,参演分队在开进中进入既设阵地,并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战斗准备,检验 了平时部队的战术技术训练的成果,锻炼提高了部队协同作战能力。1975年,黑龙江省军区 独立守备团结合打坦克训练,构筑各种反坦克工事26公里,在初步完成打坦克训练点建设的 同时,组织守备团团防御演习,演习中突出了打坦克战术的协同训练,较有效地提高了部队 的战术水平。
    (二)专业技术兵训练
    驻防部队所属专业技术部(分)队,结合各自的任务和训练要求,不断加强对专业技术 骨干的培训及专业分队的专业基础训练。每年的训练时间一般在120天左右。
    积极培训训练骨干。1970年,黑龙江省军区全年共培训专业技术骨干95期,7010人。19 71年,黑龙江省军区在后勤专业训练中,大力组织骨干培训,全区举办骨干训练84期,培训 1677人。1972年,黑龙江省军区以分区和师一级为主,抓住重点科目,培训专业训练骨干, 仅侦察专业就培训骨干133人,并派出83名侦察专业骨干参加沈阳军区和友军专业集训。据统 计,黑龙江省军区仅1970年至1976年期间,共培训专业技术骨干19692人,其中通信骨干413 2人,侦察骨干982人,炮兵专业骨干6547人,工兵防化骨干870人,后勤专业骨干7161人,为 搞好所属专业技术部(分)队专业训练打下基础。
    各部队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基础训练。1958年,黑龙江省军区通信专业分队注重专业技术 基础训练,参训各分队的训练基础打得较牢,沈阳军区对54名电话兵考核4个科目,成绩均为 优秀。同年,81032部队所属炮兵部队经考核,有3个团成为全能炮手团。
    1972年,黑龙江省军区所属侦察、“夜老虎”连注重专业技术基础训练,组织了射击、 夜间科目、捕俘技术、军事地形学、单兵战术以及侦察组(班)对各种地形地物的利用和搜 索等科目的训练。训练中,各分队都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组织训练,并开展了“三五枪”、 “三五拳”等小群练兵活动,训练成绩比以前扎实。同年11月,黑龙江省军区集中侦察业务 部门组成5个考核组,分别对所属侦察、“夜老虎”连进行了抽测考核,共检查了班队列教练 、射击一、二练习、投弹、捕俘和按方位角运动等5个科目,基本上达到训练要求。
    1973年,各工兵、防化分队重点抓了技术基础训练,突出了的地雷、爆破、野战筑城、 辐射级仪、乙丙仪、观测仪和侦毒器的构造和应用的训练,防化分队还组织了自动喷洒车和 淋浴车的操作训练,各团属喷火排学习了轻喷火器的构造、性能及应用,进行了3种姿势的瞄 准和修偏训练,个别防化分队进行了对核爆炸观测训练。黑龙江省军区所属工兵、防化分队 在训练中,积极开展群众练兵活动,81661部队防化连组织军事训练示范组,发挥战士“小教 员”的作用,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召开骨干座谈会,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及时解决 训练难点。经年终考核,所属工兵防化分队专业科目总评良好。
    1959年,81032部队有21个连队达到“一专多能”标准。参加沈阳军区协同演习的11个高 炮连、高机连因动作扎实,射击成绩突出,受到军区的好评。1960年,81032部队所属炮兵分 队实弹射击有21个连成绩优秀;81145部队高炮二连在沈阳军区组织的实弹射击考核中,荣获 小高炮射击第一名。
    各专业技术部(分)队发扬勤俭练兵的精神,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技术革新。1964年, 在全军开展大比武的热潮中,81032部队发挥以土代洋、以简代繁的勤俭练兵精神,制做了炮 兵瞄准具补助分划转螺、高射炮平行教练器、瞄准检查镜、侦察兵的外军地雷模型、通信兵 快速发报机、十门总机守机员训练箱、工程兵的爆破装药计算器、防化兵的轻喷火器瞄准检 查器等,改进了专业技术部(分)队装备、训练器材,提高了训练质量。
    (三)冬季训练
    驻防部队根据地处寒区,从未来战争需要出发,本着练三九、战三九、胜三九的精神, 大力开展冬季部队基础训练、野营训练和阵地训练,增强了部队严寒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军 事技能。
    1961年,81032部队贯彻沈阳军区关于“大搞冬训、战胜严寒、练好硬功夫”的指示,所 属部队全部投入到冬季练兵上。81134部队进行了连续50天的冬季野营训练,并顺利完成了加 强步兵营进攻试验性实弹战术演习。经过训练,初步摸索到了冬季练兵规律,解决了一些严 寒条件下对部队作战行动带来的问题。同年,沈阳军区在81134部队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了8 1032部队大搞冬季训练的经验。1964年,黑龙江省军区所属边防站在组织冬季训练中,积极 开展滑雪训练,进展较快。经过一冬的训练,有35%的人员掌握了交替滑行、全力推进、转弯 等滑雪技术要领,有8个边防站士兵能以7—8公里的时速进行武装巡逻,大大提高了巡逻速度 和机动能力。1965年,黑龙江省军区所属部队重点抓了冬季野营训练,共有11个连队,7个边 防站组织了训练,最多训练了26天,多数分队完成了1周的训练任务,最远行程180公里。野 营训练中,各连普遍完成了单兵综合配套训练,少数连队完成了班的综合配套训练;边防站 进行了行军、宿营以及单项的战术、技术训练,并熟悉了防区的地形。
    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各部队普遍加强了冬季战备训练,进行了以“三打三防” 为主的战术技术训练。1970年,毛泽东的“11·24”批示下发后,各部队掀起了冬季野营训 练的高潮。1971年,黑龙江省军区所属部队普遍组织了野营训练和阵地小拉练,训练时间最 多2个月,最少20天,共组织拉练922次,参加人员5.39万人次,累计行程15159公里。1972 年,81032部队不断加强冬季训练的普及。经调整,参训连队由173个增加到209个。1975年, 黑龙江省军区所属部队结合作战方案、作战任务组织冬季长途拉练和阵地拉练,参训部队81 个连队,5973人。各部队在野营拉练中,以全面锻炼提高部队走、打、藏、吃、住的本领为 目的,抓住几个环节,保证了训练效果。一是练打,部队拉练开始后,组织了以打坦克为重 点的军事训练,有22个连队进行了轻武器1至3次实弹射击,72个八五加农炮班进行单炮对运 动目标射击,有5个炮兵连进行了遮蔽阵地射击,有1个连进行了八五加农炮的排射击,高炮 分队组织了对空射击,成绩均在及格以上。二是练走,野营拉练中,各部队采取多种方法, 学会在各种地形、各种道路和各种情况下行军,进行了步哨、班哨、调整哨、潜伏哨、游动 哨、前方尖兵班、后方警戒、宿营警戒和搜索等勤务科目的训练。同时,组织了在夜间敌人 照明、敌炮火封锁、空袭和原子袭击等复杂情况下部队行军训练,81665部队组织部队由夜行 军转入昼行军,逐渐加大行军难度,6小时行军39公里。81650部队和81672部队结合阵地拉练 ,白天看地形,夜间结合方案进入阵地,培养部队在复杂情况下的作战能力,不仅熟悉了阵 地、练习了打法,而且完善了作战方案。三是练藏,藏是守备部队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81 672部队在阵地拉练中,组织了8个守备连、3个营部用5个昼夜的时间分别进驻9条坑道,初步 摸索了坑道生活规律。81674部队接到向阵地开进命令后,仅用1小时50分全部占领阵地并进 入坑道,做到了掌握时机、快速机动、迅速隐蔽。四是练指挥。拉练过程中,各部队认真组 织干部、机关训练,着重锻炼干部的实兵指挥能力。81672部队连以下干部进行3至4次实兵指 挥,81661部队所属营、团都组织了连防御打敌集群坦克演习,通过演习,使部队在近似实战 的条件下受到锻炼,提高了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
    (四)教导队训练
    1963年,黑龙江省军区采取短期集训的方法,集训干部1731人,经结业考核,成绩平均 为85分。1965年,各级教导队大搞训练改革,采取“时间短,少而精”的方法组织培训干部 骨干。黑龙江省军区所属边防分区教导队针对部队驻地分散、执勤任务重的特点,采取分片 巡回培训的方法培训骨干。1971年,黑龙江省军区结合所属部队“三新”、基础差的实际, 注重发挥教导队、轮训队的作用,全年集训营、团干部1期,连、排干部34期,参谋6期,举 办步兵骨干学习班68期,专业骨干14期,基本上扭转了连队训练骨干力量弱、技术骨干缺的 问题,带动了连队训练。
    1972年,中央军委〔1972〕2号文件下发后,黑龙江省军区对各级教导队、轮训队进一步 明确了任务,教导大队主要集训营、团干部;师(军分区)教导队集训连、排干部,团轮训 训练骨干。81032部队各级教导队、轮训队充分发挥作用,仅用2年(1972—1973年)时间, 共培训干部骨干8200多人次,基本上把在职干部轮训一遍。
    (五)军体训练
    从1958年起各部队普遍以开展“劳卫制”为主要内容的军体训练。81032部队军体训练成 绩明显,当年达到一级“劳卫制”标准的有9841人,二级“劳卫制”标准的1804人,占参加 训练人数的42.1%。黑龙江省军区在部队开展“劳卫制”训练之前培训了大批体育骨干,推 动了所属部(分)队的训练。仅据第一训练期统计,劳卫制一级合格人数5806人,二级合格 人数达1025人,等级运动员三级合格者150人,二级合格15人,等级裁判员三级合格27人,5 个公安内卫团劳卫制一级合格率达80%。1960年,黑龙江省军区军体训练得到进一步发展,各 部(分)队充分利用早操、工间操开展体育锻炼,取得较好成绩。经考核,劳卫制合格人数 比1959年增长50%,等级运动员增长40%,等级裁判员增长4.5%,并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射击、 球类和田径运动员。1965年,各部(分)队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广泛开展群众性水上练 兵活动,凡是有游泳条件的部队,都组织了游泳训练。黑龙江省军区所属合江军分区22个边 防站,793人参加了训练,平均训练31个小时,有60%的人员学会了蛙泳,其中四合站有95%的 人员能横渡300米以上的江河。81650部队有4个连队组织了游泳训练,共训练了27天,经测验 3个连队334人,有97%的人员学会了游泳。
    1972年5月,总参谋部发出了“关于恢复部队军事体育训练的通知”,军体训练得到很大 发展。1975年,黑龙江省军区举行了全区军事体育运动大会,共进行男女军用枪射击、对刺 、投弹和通过障碍等10个项目的比赛,所属15个单位近400名运动员、裁判员参加了运动会。 经过比赛,各单位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推动了所属部队的军体训练。
    1976年8月,黑龙江省军区召开“军体训练汇报会”,有所属9个师级单位的代表396人参 加。以比赛的形式检查了各单位射击、刺杀、投弹、障碍、器械体操和武装越野等训练情况 。81661部队代表队在班用轻机枪对隐显目标射击中,分别以10发弹中73环、10发弹中71环的 个人成绩和33发弹中227环的团体成绩,打破了沈阳军区第五届运动会该项射击的个人记录和 团体记录;呼盟军分区蒙族战士何西叶力图以152分的成绩打破沈阳军区军直队吴举增1975年 创造的投弹军区记录;有11人在射击、投弹、障碍、越野等项目上分别打破了黑龙江省军区 第一届军体运动会记录;在5公里武装越野中,参赛9个代表队有8个代表队的成绩进入了等级 。同年省军区射击队参加沈阳军区军用枪射击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