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抗联艰苦时期的政治工作
1935—1941年的政治工作主要是建立和健全抗联部队中各级党的组织,巩固提高部队战
斗力,进一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深入地宣传、组织、武装群众,开展瓦解日伪军
的工作。
一、建立和健全党的各级组织
1934年6月,中共中央制订了《东北人民革命军及赤色游击队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
下简称“草案”),规定:“东北人民革命军为完成其历史上的伟大任务,必须接受无产阶
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部是党在人民革命军中的基本单位组织,每连中
有党员3人以上者,均得成立支部。”中共满洲省委按“草案”规定,强调在党领导的各抗日
部队中除实行统一的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制外,还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党的各级组织。黑
龙江地区各抗联部队,都按要求先后建立起党的组织,如1935年3月,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
编成后即在军、师两级成立了党委,团成立了党总支,连建立了党支部,有党员的班、排成
立了党小组。1937年初,抗联五军进一步健全党的各级组织,除军、师两级仍设立党委外,
军部直属的教导队、警卫连、游击连均成立特别党支部,团属连均成立党支部,各支部都由
3人组成:1名书记,2名干事。连队支部都定期召开会议,检查工作,布置任务,组织学习文
件,对战士进行政治教育,培养积极分子,吸收新党员。其余抗联各军也都相应地建立和健
全了各级党的组织。
抗联各军“以建党带建军”不断加强军内党的建设,使党的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不断
增强。1940年3月8日,中共北满省委为加强抗联各部队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颁布了《东北
抗日联军政治工作草案》,指出:“为保证扩大与巩固反日的民族统一战线,为彻底驱逐日
寇出中国和完成抗日救国完全胜利,必须在抗日联军中巩固中国人民领袖——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北满抗联各部队都贯彻执行了这个政治工作草案,加强了党的领导。4月3日至7日,
抗联七军召开了党员代表大会,号召全体共产党员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艰苦奋斗,坚
持抗日游击战争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同时期,中共吉东省委还发出文件,要求共产党员起先
锋模范作用,防止和纠正腐化现象。这一年抗联第三路军还开展了党员登记运动,通过这一
运动清除了一批冒牌党员和危险分子,纯洁了党的组织,使党的组织生活经常化,各支队党
支部还讨论了党章、党纲和毛泽东的《论新阶段》,使党员的模范作用增强,在群众中威信
提高,同时也带动了连队士兵委员会的工作,使士兵委员会也能经常开会,在战士中掀起学
政治、学军事的热潮,杜绝了部队的叛逃事件,巩固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力。
二、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
各部队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注重“从政治上建军”,以党团员各级干部和先进分
子为骨干,开展各种形式的政治思想工作。
(一)培训干部和骨干力量
抗联各军普遍采取开办政治军事学校、教导队,举办政治研究班,进行整训等形式,培
养干部和骨干力量。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在汤旺河地区开办了政治军事学校,
培养抗联部队的政治军事干部。学校开设了军官班和学生班,入军官班的是从抗联各军选送
的优秀基层干部和战士,入学生班的是从地方救国会中招收的爱国青年。开设的政治课程有
:政治常识、革命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革命战略与战术。共举办3期,培养了100余名
学员,先后充实到三、六军部队。10月,抗联第二路军开办了下江教导队,专门对团以下干
部进行军政训练,抗联四、五、七、八军都选送了学员,到1938年3月中旬,共训练了400余
名学员,这些经过训练的干部在艰苦斗争时期,对巩固部队起了重要的作用。抗联四军的学
员回部队后,使连队的政治工作干部得到充实和加强,部队得到巩固。
1938年春,下江特委书记鲍林根据吉东省委的要求,在抗联七军开办了政治训练班,培
养部队的政治工作干部。从各师抽调了30余名优秀战士到训练班学习,经过3个月的学习训练
,军政素质得到很大提高,然后又返回原部队,加强了部队的政治工作力量。1940年7月,抗
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在德都朝阳山后方基地也开办了训练班,学习政治和军事,总指挥张寿
篯(即李兆麟)亲自抓训练并亲自给学员讲课。
(二)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
《东北人民革命军及赤色游击队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对抗联部队政治思想教育的内
容作了明确要求,指出:“进行反日反帝的民族革命教育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教育,使人民革
命军的战斗员和指挥员了解其民族的、阶级的政治责任,与敌人战斗的意义,以及对于地方
民众之民族和阶级的友爱与仇恨,使每个战斗员成为最有纪律的自觉的阶级战士。”抗联各
部队的党团组织和积极分子常常利用战斗间隙时间召开会议,研究指战员的思想状况,有针
对性地开展教育。1936年9月吉东特委在给穆棱派遣队党团工作委员会的信中指示:“如果某
一问题士兵稍有怀疑和不满,即应用群众路线公开宣传解释,使士兵要时时刻刻在思想上、
政治上团结一致。”抗联五军、七军的党团组织根据吉东特委的指示,都普遍开展了群众性
政治思想教育活动,采取政治讨论会和读书会的形式,利用战斗间隙学习革命理论,然后进
行座谈讨论,讨论中党团组织和政治工作干部适时向战士讲解民族解放的道理,宣传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政策,启发指战员的政治思想觉悟。
教育中各部队还时常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抗联中的英雄人物和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激发
指战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938年3月18日,抗联五军三师八团一连的10余名指
战员在宝清小孤山与300余名日伪军发生激战,英勇顽强地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守住了阵
地,有12人当场牺牲。周保中同志撰写了《宝清县烈士山十二烈士苦战记》,宣扬烈士们为
国捐躯的英雄业绩,文章印发全军,号召指战员向烈士们学习。1940年5月21日,抗联第二路
军第二支队长王汝起在大岱河一带伏击敌人时牺牲,第二路军总指挥部为宣扬他的业绩,向
部队印发了《哀悼王汝起同志》的文章,“王汝起虽死,但他的事业在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
历史上,是永久光芒万丈,永垂不朽的”。号召广大指战员向他学习,化悲痛为力量,打败
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血战到底。
(三)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抗联各部队发扬红军的革命传统,利用行军战斗间隙时间开展上文化课、教唱革命歌曲
及小演唱等活动鼓舞士气,辅助提高部队战斗力。1935年3月,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编成后
,部队各级党组织重视连队文化生活,在各连成立“识字班”和“读书组”,在没有战斗任
务的时候,每天都上课,学习文化。连队还成立了俱乐部组织,负责举办娱乐晚会,成立歌
唱组,开展歌咏活动。还经常与地方群众举办军民联欢会,活跃了部队的文化生活。1935年
1月29日,饶河游击大队在大旺砬子一带伏击来讨伐的日伪军时,游击大队滑雪队的队员大显
神通,奇袭了敌人,为游击大队全面发起进攻创造有利条件。这一仗使敌人死伤甚多。后来
抗联七军指战员创作了一首《四季游击歌》,歌颂滑雪队队员英勇杀敌的功绩。1935年上半
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四团政治部主任李斗文还为部队创作出《军队纪律歌》、《中华
民族联合起来》两首歌曲,并亲自教战士们学唱。1936年2月,抗联五军的成员为纪念在宁安
县莲花泡防御战中牺牲的战友写了首词《莲花泡战斗》,五军政委季青还创作了一首歌曲《
莲花泡战役歌》,这一首词和一首歌在五军部队广泛背诵和学唱,既充实了部队的文化娱乐
活动,又鼓舞了广大指战员向烈士们学习、驱除日本帝国主义出东北的信心。11月,抗联三
军在赵尚志的率领下开始西征。这次西征,三军指战员在半年的时间里历经各种艰难险阻。
在冰天雪地中战士们围着篝火睡觉,有伤病得不到治疗,经常断炊挨饿。在这样艰难困苦的
环境中,抗联三军指战员仍然保持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经常高唱抗联歌曲“雪地游击
,不比夏日间。朔风吹、大雪飞,雪地又冰天。风刺骨、雪打面,手足冻开裂。爱国男儿不
怕死,哪怕再艰难。”用以鼓舞斗志。
1938年5月,抗联第二路军组织了一次“红五月”纪念活动,自编自演了歌颂工人领袖和
爱国志士的话剧:《为顾正红报仇》和《为蔡公时报仇》。同年7月1日,为纪念党的生日,
又组织自编自演了抗联与人民群众鱼水关系的话剧《千里寻兄》。10月至年底,由抗日联军
领导人创作了著名的歌曲《露营之歌》,描述了抗联战士在不同季节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
革命气概。这首歌用的古曲,好听且易学,广大指战员都以豪迈的气概来唱这首歌,激励自
己,战胜艰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三、开展群众工作
1935年3月,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组成了东、西两支派遣队进行游击活动,两支部队在
所到之地区广泛地开展了群众工作,东部派遣队在穆棱、勃利两县活动期间,积极宣传群众
、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用缴获敌人的枪帮助地方党组织建立起一支30余人的游击队和一
支20余人的青年义勇军;西部派遣队初到额穆时,人民群众以为他们是“胡子”,见到就跑
。为搞好对群众的宣传工作,五军在每支派遣队中编设了宣传兵和两人的“粉笔队”、3人的
“讲演队”负责散发传单、书写和张贴标语。派遣队每到宿营的村屯,一般都召开群众大会
,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还发动群众组织反日会、妇女救国会、儿童团等抗日组织,扭转了
群众的看法,人们说:“抗联部队就是好”。五军其他部队每到一地除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宣
传外,还派出共产党员和部分战士到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帮助人民群众建立各种抗
日组织。为了密切抗联与群众的关系,各部队还经常帮助群众干各种农活。5月,李延禄率四
军军部和卫队连到方正县大罗勒密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派出一部分政治工作干部到群众中
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很快在陈家亮子、前五家子一带建起了反日会、妇女会、儿童团、自
卫队等群众反日组织和抗日武装。还通过大罗勒密镇爱国商人、育方木材公司经理张景隆购
买了油印机和纸张等宣传用的物资,及时把各地抗日斗争的胜利消息印刷成标语和传单,散
发到密山、勃利、依兰、方正等城镇的群众中。1936年7月,抗联四军和三军四师东征部队到
达宝清县莲花顶子一带,由于人民群众对抗联部队不了解,部队筹集给养发生困难。各部队
就派出人员到李金围子、杨荣围子等地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散发抗日传单,
张贴反日标语,教唱抗日歌曲,同时,还组织群众开展了反对日伪“归屯并户”、反对在青
少年中征召伪“国兵”的斗争。经过这些实际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使人民群众对抗日联军的
性质有了明确认识,积极为部队做棉衣,送军粮,有力地支援了部队的作战行动。
1938年以后,日伪采取“归屯并户”的“集团部落”政策,妄图隔绝抗联与人民群众的
联系。抗联各部队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形式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千方百计做群众工作。1939
年6月,抗联七军一师攻占蒿通镇后,召开群众大会,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9月18日,抗联
第三路军龙北部队攻下讷河县,19日晨在城内召开群众大会,号召人民群众起来反对日伪统
治,当即有数十名青年参加了抗联队伍。这一年下半年,抗联第三路军第六支队在张光迪、
于天放的率领下,深入到拜泉、明水、青冈等县,一边打击敌人一边开展群众工作,使群众
积极为抗联队伍募捐,支援抗联。1940年2月,抗联五军在东宁县片底子建立后方基地时,首
先开展群众工作,在二道沟屯组织起反日会,选出了会长,使二道沟屯的群众在反日会的领
导下,积极为抗联五军探听消息、购买物资、供给粮食。8月,抗联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在许
亨植、戴鸿宾的率领下,深入三肇平原地区,在地下党组织的协助下,不断打击敌人,积极
发动群众,组织反日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1941年7月,抗联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在大兴安
岭地区进行游击活动时,还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工作,支队长王明贵与当地鄂伦春
首领盖山等结拜为兄弟,共同抗日。
四、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个时期,根据中央和满洲省委的指示,黑龙江地区的各级党组织以自己所掌握的武装
为基础,极力联合各民众抗日力量,扩大统一战线,收到很好的效果。1935年1月,绥宁反日
同盟军改编成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以珠河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为基础成立了东北人民革
命军第三军。3月,三军进军方正县,与谢文东、李华堂、祁明山等反日义勇军结成抗日统一
战线,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共同签署了布告,号召一切反日队伍联合在一起,
“不投降、不卖国、不搅民、不障碍民众反日”。由于三军正确地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有力地壮大了抗日力量,使珠河铁道南的“爱民”、“占北”、“八合”和铁道北秋皮囤、
马才沟、对面山一带的反日山林队和义勇军经常与三军配合活动,共同打击日伪军。11月,
三军司令部在勃利青山里召开了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与各民众抗日武装的统一战线工作,
召集了东北抗日部队代表会议,把“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改为“东北抗日联合军总司
令部”,使其成为北满抗日游击运动的军事统一领导机关。1936年1月26日,东北人民革命军
第三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汤原抗日游击总队和谢文东、李华堂、祁明山领导的抗日
义勇军共同在汤原吉光沟召开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会议,会上传达和讨论了中国共产
党的《八一宣言》,经过协商,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2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团以东北人民革命军各游击队的名义,发表了《统一军队建制宣言》,此后,东北各抗日武
装陆续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标志着党的抗日武装的壮大发展,也标
志着党的统一战线的胜利。
五、瓦解敌军
(一)开展对日伪军的政治宣传
1935年初,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抗联四军四团前身)发布了《告满军兄弟书》,文
告里写道:“亲爱的满军兄弟,东三省这块富饶地盘,是祖宗留给我们的财产。祖宗的坟墓
在此,亲戚朋友在此,我们的子孙还要在此接香烟。”“你们贪图吃几顿粳米、白面,你们
贪图着几块亡国奴的金钱,你们就砍着同胞的头颅献在敌人面前!你们就忍心把兄弟姐妹推
在火坑里面?你愧不愧对头上的青天?你们愧不愧对父母同胞?”“请你们觉醒吧!请你们
赶快反日哗变,趁火打铁莫再迟延,我们共同解放三千万父老同胞!”文告强有力地打动了
一些良心未泯的伪军。时隔不久,饶河游击大队与伪军三十五团在关门嘴子相遇,双方各占
据一个山头形成对峙,游击队就利用这个时机向伪军喊话,宣传日军的野蛮暴行,讲中国人
要联合起来打日寇的道理。游击队的政治攻势,唤醒了伪军三十五团官兵的民族情感和反日
心理,未放一枪即撤出战斗。此后,伪军三十五团和游击队相遇时总是主动回避,实在避不
开而开战时也是枪口抬高一寸。有时还有意在阵地上留下一些子弹给游击队。5月,饶河游击
队在李学福的率领下到达虎林腰营筹集军需物资,他们首先派人到当地伪军那里,宣传抗日
救国的主张,晓以民族大义。伪军提出以不缴械为条件,帮助游击队解决军需物资和不破坏
当地反日会活动。游击队同意后,伪军当即派人给游击队送来了子弹、给养和经费。
6月3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东北党组织发来了《给吉东负责同志的秘密信》,指
出:对伪军士兵的工作“在目前战争环境中,应放在党的工作第一等的主要地位”。1936年
3月12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又给东北党组织发来几个补充指示,进一步指出了党对伪军
工作应有新的转变,强调要着重宣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日本是我们共同敌人”的口号,
并指出不再提“杀死官长”等简单口号,“如果其长官愿意一起哗变过来,我们不加害他们
而欢迎他们”。此后,抗联各部队更加广泛地开展对伪军的宣传工作,并在宣传中突出了“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争取了更多的伪军官兵走向抗日道路。1936年11月,抗联二军
散发的《告满军士兵书》中写道:“我们打击的目标只是日本人和卖国贼,决非中国士兵。
中国兵不打中国兵。”1937年秋,抗联十军汪雅臣率领部队在五常县小南门至九十五顶子的
行军途中,与日伪“讨伐队”相遇,抗联十军突然向敌人发起进攻,并向伪军大声喊道:“
没有满军的事,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得到了伪军官兵的同情,他们回避战斗,消极应付,
使部队得以全力攻击日军,最后歼灭了全部日军。
1937年7月,在“七七”事变两周年时,抗联第二路军秘书处印发了给满军的传单,号召
满军觉醒,起来反抗日寇。8月29日,秘书处又印刷了《告日本军将兵诸君》的传单,《告满
军警官吏职员》的传单,在宝清、富锦等地进行了多方散发。1941年1月28日,抗联第三路军
总指挥部,又向伪军散发了《忠告满洲军官士兵书》。
(二)打入敌人内部组织起义和策动哗变
1936年春佳木斯市委派马克正打入梧桐河金矿矿警中秘密开展工作,于1937年2月成功地
领导了矿警的哗变,加入了抗联六军。6月,共产党员朴来春等人打入密山县伪满军国境监视
队第四连,经过积极地工作,成功地组织了该连伪军官兵杀死日军两名军官和4名士兵,发动
了起义。1937年初,抗联五军派一师参谋长张镇华打入牡丹江地区三道河子伪森林警察大队
做争取伪军的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和准备,于7月12日打死日军指导官和士兵8人,由大
队长李文彬率全队起义,加入了抗联五军。9月,依兰县党组织派人打入伪军三十八团迫击炮
连和二连做争取工作,也成功地组织了两个连200余人的哗变,参加了抗联六军。
(三)做好对伪军的统战工作
对一些伪军部队虽不能策动其起义反正,但尽量利用条件促使其不做日军的走狗,不与
抗联为敌。1935年6月,李延禄率四军进入方正县大罗勒密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通过新编独
立第五旅旅长郭德福的关系,与负责大罗勒密地区警备任务的伪军李毓玖部秘密签订了“互
不作战”协议。此后又先后与勃利连珠岗自卫团、依兰钓鱼台自卫团、伪军关团、土城子伪
警察队建立了秘密关系,使四军不但能够及时地从他们那里获得日军来讨伐的情报,还能从
他们那里购买弹药。四军还和大罗勒密伪森林警备队代理中队长陈云山建立了秘密关系,并
派一名副官负责联络。由于工作得法,陈云山日益靠近抗联,他不仅能向四军提供日军情报
,而且还暗中保护四军军部的安全,对抗联的交通联络和往来人员安全护送。同年7月,上海
武装自卫会来采访东北抗日斗争情况的记者王克道先生就是由陈云山等护送到四军军部的。
(四)执行优待俘虏政策
1935年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五军在战斗中俘虏很多伪军士兵,五军不但派出医务人员
给受伤的伪军士兵进行治疗,还由政治工作人员向被俘伪军士兵进行宣传教育,讲解抗日救
国的道理,晓以民族大义,然后发给路费释放回家,使被俘伪军深受教育,有许多人自愿参
加了五军。由于五军执行正确的俘虏政策,促使一些伪军产生了消极怠战情绪,进而发生哗
变。3月,窑沟伪军打死日军排长和伪军班长哗变出来。2月,拐弯子伪军第四连在五军的接
应下也举行了哗变。9月,四军伏击了驻五道河子的伪警察所,并将伪警察全部俘虏。李延禄
代表军部向被俘的伪警察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对他们进行了教育,然后,
把缴获的武器又归还给他们后,全部释放。伪军一司务长感激地说:“贵军这种光明磊落的
大义,我们回去一定宣传,以后一定与贵军秘密合作。”后来,这些伪警察果然与四军建立
了联系,四军一来,伪警察们就假借外出巡逻而避开,使五道河子成为四军安全可靠的宿营
地。1936年3月,六军第三团在汤原三甲一带伏击了伪军三十七团的换防部队,并俘虏了40余
人,三团对被俘的伪军进行了宣传教育,当场就有5人坚决要求加入抗联,其余伪军表示悔悟
后,全部发给路费释放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