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产特产
第五节 地方风味特产
一、土产特产
(一)响水大米
黑龙江省宁安县古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附近响水乡,盛产大米,以其米粒丰满、质地
坚硬,色泽青白透明,煮熟后,形如油注,香味浓郁而著称。米以地名命之,故有响水大米
之称。明清时即为吉林(时属吉林将军篱辖)地方献给皇室的贡品,民间尊称为皇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稻田面积与大米产量不断增加,国内市场销售大增,人民大会
堂用以招待贵宾,又曾多次参加广州交易会,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一定声誉。
(二)大豆
中国为大豆的原产地,尤以黑龙江省的大豆最为知名,其特点是质地优良、粒大皮薄,
饱满浑圆,色泽金黄,含油量超过20%,平衡性蛋白质约在40%左右,营养丰富,对健康极
为有益。
近年来,经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的努力,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餐饮品种日益增多。现已
可制成50多种精美菜肴,而用大豆制成的宴席,更别具风味。在历届广州商品交易会上,黑
龙江省产的大豆均备受外商的欢迎,多年来一直畅销苏联、日本、东南亚、香港等十几个国
家和地区。
(三)北国红豆果
北国红豆果为黑龙江省特产。这是一种可以生食的小浆果,学名雅各达,鄂温克语叫它
“牙疙瘩”,即“红豆”之意,它是属杜鹃花科的矮小灌木,因其只分布在大兴安岭山脉地
区,亦称兴安红豆。红豆果约于8月中下旬成熟,大小似樱桃,通体鲜红,汁液莹莹,玲珑剔
透。果实含有多种维生素,尤以维生素A、B、C的含量为高,此外,还含有16种氨基酸及人体
所需的钾、钙、铁、锌等元素。因含有一定量的芦丁成分,故有扩张血管,增强微循环的功
效。红豆制成的饮料,不须加任何人工合成色素和甜味剂,因而可以保持纯天然野果风味,
酸甜爽口,且具有健脑、开胃、安神、增强细胞活力、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此外,对视
力低下、气管炎、肾炎、动脉硬化等症,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因其成熟期集中,果实
不易保管,除作饮料外,多用来制酒。大兴安岭地区各酒厂所作的红豆酒,颇受国内消费者
的欢迎。
(四)都柿果
都柿果为亚灌木野生植物,生长于大兴安岭及其余脉山野中,果实属浆果类,球形或椭
圆形、皮为深紫色半透明,而果肉则呈淡绿色,味酸甜,含有葡萄糖、果糖、柠檬酸、大量
的维生素C以及多种氨基酸,为制果酒、清凉饮料和制造果糖的好原料。用以制成的都柿酒,
色泽鲜艳透明,呈紫红色,果香怡人,有消除疲劳,消食健胃,滋补强身之效。
(五)刺五加
刺五加,又名五加参,为黑龙江省特有,大小兴安岭、完达山系均有分布,是一利珍贵
药材。刺五加药性平和,补而不燥。东汉时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就将刺五加列为上品。
刺五加可补中益精,强筋健骨,久服可收到增加意志、轻身耐老等功效。近年来更发现,刺
五加对调节人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痛等症均有明
显疗效,已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经黑龙江省科研单位、医疗单位、制药业的通力合作,已将刺五加制成多种产品畅销国
内外,如五加参袋装泡茶、五加参冲剂、五加参片、刺五加酒等。
(六)黄芪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长圆形,有毛茸,开淡黄色小花,其根部入药,
为黑龙江省特产。各地山野均有出产,尤以大兴安岭地区产的最为名贵,故有“北芪”之称。
近年,亦渐有人工栽培者,惟不如大兴安岭地区生产的受欢迎。
经国家药检单位及医疗单位的实际应用表明,黄芪含有氨基酸、皂甙、熊竹素等多种人
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对高血压、心脏疾患、脑血栓、动脉硬化、心绞痛、头发过早花白、
脱发等症,均有特殊疗效。实践证明,黄芪的药用方法,以制成饮剂为最便捷。1985年由国
家投资,在大兴安岭建立北芪茶厂一处,专门从事北芪茶生产。
(七)椴树蜜
椴树蜜为黑龙江省特产,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等处,为椴树蜜的主
要产地。
椴树蜜,系由东北黑蜂采集椴树花粉酿成。因椴树花期短,且集中,因此纯椴树蜜极为
名贵。
东北黑蜂耐严寒、抗逆力高,采集力强,产蜜多,繁殖快,并始终维持大群体,是中国
独有的名贵蜂种,黑龙江省已有80年的饲养历史。为保护东北黑蜂这一资源,1979年,在椴
蜜的主要产区饶河县建立了东北黑蜂原种场。1980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又将饶河、虎林、
宝清三县划为东北黑蜂保护区,总面积达2.6万多平方公里,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和交通工具,
设立监查站,严禁其他蜂种进入保护区。
保护区内山多林密,蜜源植物丰富。全区共有2万多蜂群,年产商品蜜1500吨至2000吨左
右。每年7有中旬,为椴树盛花期,花色白里透黄,满山遍野,空气中充满椴花的香气,为旅
游者参观黑蜂采蜜的最佳时节。据昆虫学家测定,一只蜂一天外出采集飞翔8~15次,每次须
0.5~1小时,每次须采集几十至几百朵花,飞行2~3万次,始能采集1公斤花蜜,因活动量
大,一只黑蜂的寿命,只25~30天左右。
椴树花期过后,东北黑蜂在秋季以采集毛水苏花和胡枝子花为主,产量亦高,惟蜜的质
量不如椴密。纯椴树蜜呈浅琥珀色,滋补性强,具有收敛创伤,促进伤口迅速愈合之功效,
向与南方的荔枝蜜、华北枣花蜜齐名。
参观蜂场也是旅旅者的一项活动内容,并有幸品尝这龙江特产。
(八)黑木耳
黑木耳又称黑菜,属菌类植物,色黑褐,湿润时有光泽,原生于腐朽的柞木等硬杂木上,
以其形似人耳,故名木耳。黑木耳一般长10厘米,宽4~6厘米,肉厚清脆。
据成分分析表明,黑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B1、B2、C等,既可以制
成佳肴,又可入药。《本草纲目》中称木耳性甘平,主治益气不饥,轻身强志,有治疗痔疮、
血痢、下血的功效。近代医学研究发现,经常食用黑木耳,可预防冠心病。
黑龙江省黑木耳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等山区,均盛产黑木耳。入
夏起至初秋,为木耳盛产期。1973年以后,盛行人工木耳栽培,全省已建立起数千家木耳场,
产量逐年增加。黑木耳已成为黑龙江人家必备的待客佳肴。“山牌木耳”等名牌产品,远销
日本、港澳、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地。
(九)鱼籽酱
鱼籽酱产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它是由产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中的名贵鳇鱼、鲟鱼鱼籽,
用先进技术加工制成。
鱼籽酱为欧美人所喜爱,并被认为珍贵食品之一。其名牌产品,价格极昂。佳木斯产的
鱼籽酱,在国内外消费市场上,均具盛名。报载,美国前总统里根设宴招待英国王储查尔斯
王子及戴安娜王妃时,用的即是佳木斯市生产的鱼籽酱。
(十)克东腐乳
克东腐乳产于黑龙江省克东县,已有80多年历史。早在20世纪初,克东县城内一家私人
酱园,自关内引进腐乳,口味独特,迅速打开市场,成为国内的知名产品。因由私人经营,
菌种净化、培殖方法及工艺流程均严加保密,因此,一直得以保持原有风味,但产量较低。
1960年,由政府投资,在克东建成一座年产3000吨的腐乳厂,扩大了生产。克东腐乳以
地产大豆为主料,以标准面粉、东北大米、纯粮白酒、加碘盐为辅料,调味料则有砂仁、紫
寇芳香药料等,并用独特的微球菌,经长时间发酵,酿制而成。
克东腐乳,内黄外红,色泽鲜艳,质地细腻。1979年荣获黑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1983
年被国家轻工部评为优质食品。已成为黑龙江特产调味中的一绝,不仅行销东北及关内各省,
而且远销港澳等地。
(十一)山野菜
黑龙江省境内,生长多种山野菜,且蕴藏量极为丰富。主要品种有松茸、榆黄蘑、黄瓜
香、蕨菜、薇菜、山芹菜、刺嫩芽、猴腿菜等。因山野菜无污染、营养价值高,其维生素含
量较家种蔬菜高2至8倍,是理想的天然绿色食品,一些野菜的主根、叶或茎还有医疗作用,
在国内外已普遍受到欢迎。旅游者到黑龙江省观光,均喜食之。
蕨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根茎上长有带白色茸毛的卷状嫩叶,形似猫爪,所以当地
山民也称其为猫爪菜,蕨菜多生于山地、林边、沟沿等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维生素C等,
有提神、助消化作用。蕨菜制熟后,清爽细嫩、口味馨香,可用多种方法烹制,因其可食用
期极短,不适于长途运输,故采集后多就地进行粗加工,以防止老化,然后包装外运,行销
国内及日本等地。旅游者到黑龙江省观光,大多要捎上几袋蕨菜带给他乡的亲人品尝。
薇菜生长于森林中,形状如同攥起的雀爪。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
机盐、粗纤维及少量的脂肪。用薇菜烹制的菜肴清新爽口,各地采集后,为便于消费者食用,
制成小包装的半成品,远销国内外。日本游人十分喜食,谓之“健康食品”。
黄瓜香,学名荚果蕨,别名广东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茎具有黄瓜的清香气味,
故俗称黄瓜香。其营养成份与薇菜相似,是烹制凉菜和热菜的上乘珍品,但保鲜时间短,且
不易渍制,故无法大量供应市场。
刺嫩芽是一种名为刺楸山乔木的嫩芽,可用于各种烹调,口味与蕨菜等不同,含有丰富
的人参素,有健身强体之功效,对治疗风湿性腰腿痛、跌打损伤、肾炎、糖尿病、胃肠炎等
有辅助治疗作用。
山芹菜,多生于山野或森林边缘地带,营养价值极高,胡萝卜素含量比家种芹菜高出38
倍,维生素B2、维生素C的含量也高出家种芹菜5倍以上,其味道与家种芹菜相似,但比其口
感好,粗纤维少,鲜嫩爽口。此外,山芹菜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散寒解表,祛湿止痛。
猴腿菜又叫绿茎菜、紫茎菜,其叶成卷曲状丛生,叶柄生有许多鳞片,主要特点是脆嫩
多汁、清新爽口,其营养成份、口味与蕨菜相似,主要产于伊春林区。
松茸,又叫松口蘑,体肥大,肉质细嫩,表面有光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药效。
松茸含有40%的蛋白质,维生素的含量则高于肉类,具有“益气不饥、治风破血”的医疗功
能。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也有一定作用,有“蘑菇王”之美誉,黑龙江省各地各类松林中均
有生长,居民采集后,多干制外运。
(十二)龙江四珍
龙江四珍即熊掌、飞龙、犴鼻、猴头蘑。此四种珍品制成佳肴,不仅口味鲜美,且营养
丰富,向为黑龙江省特产的名贵滋补食品,闻名遐迩。近年来,因前三项已列为国家保护野
生动物,控制极严,市场上已难见到,特许餐馆所用的原料,多取自人工饲养、繁殖的动物,
除飞龙外,其他仅用动物部分部位,产量极低,因而愈显名贵。
熊掌中主要营养成份为蛋白质,约占55%左右,次为脂肪,约占43%,余为其他矿物质。
东北所产熊掌,较南方熊掌尤为肥腴鲜美。黑龙江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熊在冬眠前必须大
量摄食,因而体重增加迅速,营养丰富,虽人工饲养者,其生理习性,亦难改变。熊掌烹制
的菜肴不仅味美,而且药用价值也很高,《本草纲目》中即有“熊掌食后,可御风寒,益气”
的记述。
旧时,鄂伦春人非不得已,均不猎取黑熊。一旦猎取后,除有一定仪式外,先将熊掌割
下,涂以稀泥,挂于通风干燥处,或用火烤,待干后,去掉泥土,置于石灰罐中防腐待用。
随季节不同,所取熊掌质量亦各有不同,冬季者质量较好(极少)称“朱砂掌”,夏季者,称
铁掌。
飞龙学名称榛鸡。产于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林区,体重一般在300~450克左右,胸肌发
达,几占体重的1/2,肉色纯白,多用以制作汤肴。清时为地方贡品,供皇室专用。现虽已
有人工饲养者,但不如鹌鹑繁殖力强,故亦极稀少。
犴鼻为驼鹿的鼻部,驼鹿俗称犴达罕,故称犴鼻。驼鹿野生者多生长于黑龙江省混交林
或阔叶林中。经常活动于原始森林与山泉溪水之间,为黑龙江省稀有野生动物之一,近年来,
已有人工饲养,尚无法大量供应。犴鼻中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及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制成菜肴后,色泽火红、烂而不糜,且柔韧可口,有滋补健身之功效。
猴头蘑系一种生长于大小兴安岭的天然食用菌,因形状为圆形,整个菌体外部布满纤维
般的细丝,极似猿猴头部故而得名。
猴头蘑生长期对湿度、温度、光照要求极严。野生者,每年8月下旬,在大兴安岭的柞树
林中,如遇细雨天气,且气温在18℃~19℃左右,为猴头蘑的最佳生长期,其如雨后春笋般
在柞树上生长出来。
猴头蘑鲜时为白色,干后呈淡褐色,个体大小不一,制成菜肴鲜美柔嫩,远胜于其他食
用菌。猴头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核黄素、烟酸等营养成份,素有“植物肉”之美誉,
还是珍贵的药材,有助消化、抗癌益寿等功效。
(十三)黑龙江三宝
黑龙江三宝,即黑龙江省著名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角。
1.人参
人参,系多年生草本五加科植物,历代医学家均视为滋补强心的名药。《本草纲目》中
称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可清身延年”。
用人参可与其他多种中药配伍,亦可制多种单方剂型,如人参补酒等,亦可食用,制作人参
汤。
人参以野生者为贵,尤以自然形成各种形态、体重大者,价值颇昂。清时,野生人参的
采集,由政府控制,发放参票,无票禁止入山,设关卡把守极严,上等参为向朝廷进献的贡
品。每年立秋到白露期间,人参果实成熟,粒粒鲜红,最易在百草丛中发现,俗称“亮红顶”,
为人参的最佳采集期。
自清末时起,东北地区即有人工栽培人参园场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
也陆续出现了许多人工栽培人参的场所,且产量逐年增加,惟其药效稍逊于山野中自然生长
者,但价格低,各中药厂及医疗单位所用的人参,均为人工载培的。
2.貂皮
貂皮即水貂的毛皮。水貂为食肉目鼬科小型动物,生长于黑龙江省山林水泽边,体形较
小,成年公貂一般在42厘米左右,毛色多样,有黑褐色、天兰色、咖啡色、白色、米黄色等
多种,其中以紫貂最为名贵。
貂皮毛光滑柔软,绒毛平齐,板质结实,色泽光亮,且沥水性能好,为制裘的高级皮料。
历朝均为黑龙江居民向中原王朝献纳的贡品。《后汉书》、《晋书》、《辽史》、《黑龙江
述略》、《呼兰府志》中,均有这方面的记载。近年来,野生貂已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黑
龙江省内已建立了一些水貂饲养场,市场上貂皮大衣所用貂皮,均为人工饲养,其质量与野
生者无异,制成的产品,畅销欧亚许多国家。国内外旅游者到黑龙江观光,也都喜购貂皮制
品。
3.鹿茸角
鹿茸角即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中医认为鹿茸有壮亢阳、补气血、养精髓、强筋
骨等功效。现代医学证明,鹿茸含有激素、胆碱、留醇、蛋白质、胶质等成份、可增加人体
白血球,促进全身细胞新陈代谢作用,对性神经衰弱、脑神经衰弱,均有显著疗效。鹿茸的
各类制品,已远销国内外。来黑龙江旅游的外国客人特别是东南亚、港澳旅游者,多喜购用
以馈赠亲友。
(十四)黑龙江名鱼
黑龙江省产的淡水鱼或江海回游鱼名贵者有十几种之多,其中以白鱼、鲟鳇鱼、鲑鱼、
红尾鱼、三花,五罗等尤为知名。
兴凯白鱼,因产于著名风景区兴凯湖而得名,又称大白鱼,学名为翘嘴红鲌,它体形颀
长,色白如玉,成鱼体重多在2.5至3.5公斤左右,大者可达5公斤以上。大白鱼肉细味鲜,
清香爽口,风味独特。大白鱼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肾益脑,开窍利尿等作用,尤其
是鱼脑,是不可多得的强壮滋补品。
红尾鱼产于另一著名风景区镜泊湖。鱼头尖,体窄,身长多在20厘米左右,脊背略黑,
尾部呈红色,余部皆白。其肉质洁白细嫩,可与兴凯白鱼媲美。早在渤海国时期,即为地方
向唐王朝进献的贡品,清代亦然。
鲑鱼(大马哈鱼)为回归性鱼类,每年9月,成鱼由大海溯黑龙江逆流而上,至乌苏里江产
卵,为汛期,来春孵化后幼鱼再顺流进入海洋。大马哈鱼体形较大,最大者可达8公斤以上,
肉色淡红、厚而少刺,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适用于各种烹调方法。
大马哈鱼籽,粒大如黄豆,金红透明,含有大量的磷、钙、蛋白质等,入药有滋补、利
尿、健胃等作用。作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颇为知名。
鲟鳇鱼,仅产于黑龙江中,肉鲜味美,骨脆而香其营养成份,远胜于猪肉和牛肉,含有
高蛋白和脂肪。自古即为黑龙江地区向中原王室进贡的特产。鳇鱼体型巨大,可达几百公斤,
故有淡水鱼王的美誉。1980年萝北县肇兴镇捕到一尾鳇鱼重达542公斤的鳇鱼。1981年又捕到
一条重约515公斤的鳇鱼。其捕鳇鱼的场面,也是难得的景观。
鳇鱼籽可健脑强身,只是颜色与大马哈鱼籽不同,为墨绿色,其营养则高于大马哈鱼籽。
“三花五罗”是指盛产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中的八种有名淡水鱼,三花即鳌花、
鳊花、鲒花;五罗即哲罗、法罗、铜罗、雅罗、胡罗。
鳌花学名鳜鱼,俗亦称桂花鱼,鱼体扁平,背部隆起,身带黄色色泽和不规则的黑斑,
体重可达5~6公斤,肉细味美,为中国四大名淡水鱼之一。
鳊花学名叫“长青鳊”,头小眼大,背部为青色,腹部呈银灰色,肉质鲜嫩,含脂肪量
高。
鲒花学名“花”,又称吉勾鱼。成长极慢,4年后性成熟,属底层鱼类,生活在稳水深处。
此鱼肉质肥厚,蛋白质含量高,用其烧汤,有催乳效果。
哲罗鱼为冷水鱼类,性凶猛,成鱼体长一般在1米左右,喜食活食,觅食时间多在日出日
落前。在岸边浅水处,捕食其他鱼类,甚至可吞食偶而落水的鼠类,性成熟期晚,一般需5年。
此鱼食用多用来做馅包饺子,氽丸子等。其皮较厚,旧时,赫哲人用以制鞋。
法罗鱼学名“三角鲂”,体似鳊花,而习性似哲罗。此鱼脂肪含量高,多用以作汤。
铜罗、雅罗、胡罗均为小型鱼类,大者不过30厘米,但繁殖力强,极易捕获,大兴安岭
地区的河叉中,尤为多见,为冷水鱼,是垂钓旅游中的主要鱼种。
滩头鱼,学名亚细亚陆鱼,产于绥芬河,亦为回归性鱼类,每年4~6月,自海逆流入绥
芬河产卵,此时为滩头鱼汛期。滩头鱼味美,营养价值高,与白色、鲑鱼并称为“边塞三珍”。
倒鳞鱼,仅见于五大连池南格拉球山天池中,形似鲤鱼,呈淡粉色。此鱼五分之四的鳞
片倒生,其生理机制尚不明确,虽味道鲜美,但产量低,经济价值不大,惟作为观赏鱼类,
仍受旅游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