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迁入定居

第二篇 朝鲜族

第一章 历 史

  黑龙江省的朝鲜族是陆续由朝鲜半岛迁入定居的。
    17世纪中叶朝鲜族已经来到宁安县东京城,到1757年朝鲜族居民大约有4000人左右。
    1885年,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大批朝鲜族人民,为谋求生路,迁入黑龙江地区定 居。他们中,有的从朝鲜北部咸镜道渡图们江迁至延边地区珲春,又从珲春沿瑚布图河、大 绥芬河、大肚川河迁入东宁、宁安、海林等县;有的从朝鲜西北部平安北道渡鸭绿江迁至辽 宁省,经由辑安、宽甸、通化、桓仁、临江、柳河、兴京等地,迁往五常、阿城等地;有的 路经俄国沿海州一带移至东北部边境地区。
    据新编《饶河县志》记载,1880年(光绪六年)前后,有3名朝鲜族人从延吉、密山来到 饶河义顺号(现太和镇)一带,挖人参等药材。随后又引一部分朝鲜族人来此,于1887年建 立了朝鲜族的居民点。据《满族调查报》记载,1888年,东宁县三岔口已有朝鲜族聚居的( 20余户)高安村。
    1895年由吉林省舒兰县朱其口迁来的朝鲜族人,在五常县沙河子乡小孤山一带定居垦荒 种水稻。1898年在俄国沿海州、乌苏里等境内居住的朝鲜族人来到穆棱县,起初是来此耕种 土地(春来秋归),不久迁来定居。1900年从朝鲜和西伯利亚招来的大批朝鲜族劳动者参加 修筑中东铁路。1903年铁路完工之后,先后在哈尔滨、一面坡、横道河子、穆棱、绥芬河等 地就地安家落户。
    从1910年“韩日合并”,日本侵略者吞并朝鲜,变朝鲜为日本殖民地。不堪忍受奴役的 朝鲜族人,离乡背井,迁入东北各地。迁至黑龙江省的朝鲜族人数以万计,95%以上为贫苦农 民。1923年,据《满蒙年鉴》记载,在中东铁路沿线各地定居的朝鲜族户数和人口是:哈尔 滨322户,868人;一面坡140户,558人;石头河子60户,199人;横道河子25户,68人;海林 1034户,2887人;宁古塔686户,2246人;穆棱196户,1310人;绥芬河176户,940人;三岔 口324户,2125人。1925年左右,迁入黑龙江省的朝鲜族人成倍增加,在中东铁路沿线和松花 江各支流流域,到处可见开田种稻的朝鲜族聚居村。1930年,据《满洲农业移民方策关系资 料》记载,黑龙江省朝鲜族已居54县,10407户,48326人。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控制了朝鲜和中国东北,推行了破产外流和强制移民等政策 ,大量朝鲜族难民从朝鲜半岛,特别是从半岛南部地区直接迁入黑龙江省定居。
    1935年,据《满洲国地方事情》记载,黑龙江地区朝鲜族已居59县,19049户,87350人 。
    1936年至1945年10年间,黑龙江地区朝鲜族人口逐年增加。1936年,图佳铁路开通后, 合江地区(三江平原)朝鲜族移民由原15200人,一跃而增为23500余人。1938年,一年间迁 入东北各地的朝鲜族共5955户,24156人,其中一部分迁入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仅穆棱一县 就定居266户,1249人。
    1939年,据《满洲年鉴》记载,新迁入黑龙江地区穆棱、宁安、苇河、延寿、泰来、勃 利6县的朝鲜族移民共1384户,7652人,分布于15个村。
    1940年,黑龙江地区朝鲜族人口153357人。其中:伪龙江省为7239人;伪黑河省为915人 ;伪三江省为25074人;伪牡丹江省为78039人;伪滨江省为42090人。1943年,黑龙江地区朝 鲜族人口达256642人,其中90%是农民,分布全省各地水田区,从事水田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黑龙江省朝鲜族数为231510人。1964 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数为307594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黑龙江省朝鲜族有431644人,占 全省总人口的1.32%,其中男性214107人,女性217537人,性别比例为98.42%(以女性为1 00)。
    黑龙江省朝鲜族人口年龄构成情况是:0—14岁儿童占30.13%,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3. 98%,年龄中位数为23.68岁。
    从6岁(含6岁)以上385479人的文化程度构成看:
    大学毕业:4998人
    大学肆业或在校:1444人
    高中:71687人
    初中:129911人
    小学:134045人
    文盲和半文盲:43394人
    黑龙江省朝鲜族人口遍布省内地市、县,大分散、小集中,与汉族交错杂居。东部的东 南山地和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包括牡丹江、鸡西、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市) 。有249970人,占全省朝鲜族人口57.91%;中西部松嫩平原(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 市和松花江、绥化地区),有164922人,占全省朝鲜族人口38.21%,北部大小兴安岭山区( 包括伊春市、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有16752人,占全省朝鲜族人口3.88%。
    朝鲜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有12万余人,占全省朝鲜族总人口的28%,除牡丹江市西安 区共和街道办事处有1600余户聚居外,均与汉族居民杂居。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包括市郊) 有31万人,占全省朝鲜族总人口72%。他们绝大多数自成村落,聚居在54个县和市郊的16个朝 鲜族乡,499个村。
    现代朝鲜族的姓氏,据查有关资料有250多个:金、李、朴、崔、郑、姜、赵、尹、张、 林、韩、申、吴、徐、权、黄、宋、安、柳、洪、全、高、文、孙、梁、裴、白、曹、许、 南、沈、刘、卢、河、俞、丁、成、郭、车、具、禹、朱、罗、任、田、闵、辛、池、陈、 严、元、蔡、千、方、杨、孔、玄、康、咸、卡、鲁、廉、边、吕、秋、都、慎、石、苏、 薛、宣、周、吉、马、延、表、魏、明、奇、房、潘、王、琴、玉、陆、孟、诸、卓、秦、 蒋、牟、鞠、鱼、余、殷、片、龙、芮、丘、奉、庚、庆、程、晋、史、夫、昔、贾、太、 卜、睦、桂、皮、邢、菜、杜、智、甘、董、阴、温、亲、景、扈、左、葛、范、夏、钱、 宾、彭、邵、承、施、尚、简、化、契、公、疆、彬、柴、韦、真、胡、路、于、班、天、 段、甄、国、荀、陶、唐、强、毛、邦、庞、昌、邕、平、升、钟、叶、墨、麻、弓、大、 冰、道、坚、斤、冯、箕、袁、连、菊、永、异、浪、汉、阿、壮、乃、邱、万、采、海、 仓、伊、判、包、楚、梅、君、姚、弼、占、舜、曲、凤、松、介、米、凡、俊、淳、洙、 夜、慈、宗、西、汝、水、云、雷、燕、顿、弹、肖、刚、舍、森、敦、雍、奈、扁、艾、 星、后、芸、单、荣、顺、端、谢、要、齐、桓、印、谭。
    除以上单姓之外,还有南宫、皇甫、诸葛、司空、鲜于、西门、独孤、东方等8个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