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重点企业

  一、佳木斯造纸厂
    佳木斯造纸厂位于佳木斯市东风区光复路,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的156项重 点工程中两项(造纸、铜网)。1953年动工兴建,1957年11月建成投产,是国内最大的拥有发 电、制网和碱回收系统的综合性硫酸盐法制浆造纸企业,是中国生产工业用纸和造纸用网的 基地之一。
    建厂30多年来,经过三次扩建和续建,对生产工艺装备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技 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职工6 43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82人,拥 有固定资产3.73亿元,占地面积44.6万平方米,其中工业生产用地22.5万平方米。各类生产 设备3 685台、套,装机总容量3.6万吨。其中造纸机6台,蒸煮器15台,织网机13台,自备电 站1座,汽轮发电机3组,功率4.2万千瓦,日处理600吨纸浆黑液碱回收喷射炉4台,更新和引 进的主要技术设备占90%,主要生产关键设备达到了80年代初世界水平。机制纸年生产能力达 15万吨,造纸网15万平方米,发电量3.2亿度,回收碱7.2万吨。198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 794 万元,利润7 018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造纸企业。
    工厂主要生产纸袋纸、牛皮纸、浸渍纸、电缆纸、盲文纸、蚕种纸、造纸网和硫酸盐法 纸浆等15大类48个品种。纸袋纸主要用于包装水泥、化肥、农药等建材和化工产品,产量占 全国总产量1/3;电缆纸占全国产量一半;绝缘浸渍纸、盲文纸、蚕种纸均为国内独家产品; 绝缘浸渍纸适用于生产多层绝缘纸及电器绝缘棒;制网分场可生产铜网、塑料网、平织网、 三织网等,用于抄造各种纸及纸板。DLZ-12雪松牌电缆纸、雪松牌J2-60浸渍绝缘纸获国家银 质奖;65/195(26/78)目三织网、雪松牌纸袋纸、65目单织平网、85/255(34/102)目三织网、 雪松牌弹药筒纸、盲文印刷纸、蚕种纸等产品分别获轻工业部和省优质产品称号,优质品率 达84.8%。工厂产品主要由国家统一调拨,超产部分自行销售。在国内销往29个省市自治区1 000 多家用户,还远销东南亚各国。工厂自投产以来,累计向国家提供机制纸和商品浆261万吨, 上缴利润13.62亿元,相当于现有固定资产原值的4倍。
    工厂荣获中央、省市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40多项,曾被省市政府命名为六好企业、文明 工厂、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全国行业节能先进单位、全国轻工企业管理优秀单位、 黑龙江省质量管理奖企业、黑龙江省设备管理先进企业。
    工厂设有职工医院、食堂、托儿所、浴池、文化宫、游艺厅、图书馆、商场等生活福利 服务设施。并设有子弟中学、小学、技术学校、职工中专和电视大学,在校师生4 000余名, 职工住宅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
    二、齐齐哈尔造纸厂
    齐齐哈尔造纸厂,位于齐齐哈尔市西南工业区,南邻齐齐哈尔糖厂,北靠黑龙江省农机 厂,西对嫩江,厂区占地面积86.4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18.89万平方米。
    1952年筹建,1954年投产。当时,全厂职工943人,两台单链碎木机,一台104长网抄 纸机,年产新闻纸5 760吨。经过1958年、1969年及1975年三次技术改造和以后的大规模扩建, 到1985年全厂共安装各种机械设备1 825台(套),建成新闻纸、玻璃纸两条生产线,除生产玻 璃纸的两台纸机外,7台抄纸机全部采用可控制的双闭环高精度抄纸动力系统。其中两台3 150 毫米日产纸50吨的长网纸机是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最大抄纸机。厂内配有装机容量2.4万千 瓦的自备电站,机制浆、化学浆车间,碱回收系统,自备水源站,净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从 备料、剥皮、制浆、抄纸、复卷到成品入库已形成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一条龙生产线。生产能 力大幅度提高,年产机制纸能力由建厂时设计的6 000吨提高到7.5万吨,纸产量居全国第5位, 成为省内仅有的生产新闻纸厂家和生产玻璃纸厂家。全厂固定资产总值达18 981万元,1985 年实现利润1 186万元。职工总人数5 19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9人。工厂设有自办中、小 学校、技术工人学校及工学院、职工教育中心。职工福利随着生产发展,不断改善与提高。 厂内设有职工医院、职工浴池、职工住宅18幢大楼,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
    三、牡丹江造纸厂
    牡丹江造纸厂,是以生产卷烟纸、钢纸原纸为主的综合性造纸企业。它的前身是安东六 合成纸厂,始建于1936年。1950年由丹东迁至牡丹江市,1951年重新建厂,1952年正式投产。 1985年有职工3 236人,其中工人2 155人,工程技术人员97人。企业占地51.1万平方米,厂 房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其中工业生产用7.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 000万元。
    经过30多年不断的建设和改造,生产规模和单机容量逐年扩大,生产的品种逐年增加。 生产(设计)能力为机制纸2.3万吨,纸浆1.5万吨,产品品种由建厂初期的4种增加到36种,年 创产值5 000多万元,利税总额达1 300万元。1952~1985年累计利税总额相当于同期固定资 产投资额的两倍多。
    拥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1万千瓦,长网多缸、长网单缸造纸机7台,涂布铜版纸机1台,超 级压光机2台、打浆机87台、切草机、蒸煮器等制浆设备22台,各种设备的技术性能达到70年 代水平的占50%以上,设备完好率在95%以上。
    主要产品有工业用卷烟盘纸,钢纸原纸及打字纸、单胶纸、双胶纸等白、细、薄型文化 用纸几十个品种。工厂首创的各种钢纸原纸,是国产钢纸、钢纸管、软钢纸的主要原材料。 引进日本雕印压榨机生产的大罗纹特白烟纸和全麻烟纸盘纸,被推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特白 烟纸拉力强、白度高、罗纹清晰、燃烧度高,全麻烟纸盘纸具有纸质柔软、纤维组织均匀, 强度好等特点。天鹅牌一号钢纸原纸获国家银牌奖,单面胶版印刷纸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 特白烟纸、一号烟纸、打字纸、成型纸等产品分别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工厂先后获市“质量 管理先进企业”和“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1980年以来,工厂面对市场,大力开发新产品,先后试制成功薄凸版纸,全麻、特白烟 纸、雪茄烟纸、出口卷烟纸等新品种。新试制的铜版纸、铜版原纸、镀铝原纸、水松原纸、 水松纸、水松衬纸等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其中,胶版涂料印刷纸填补了省内空白, 1985年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滤嘴棒纸1985年获轻工业的“优秀新产品”二等获。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产品由过去统配包销转为大部分自销。卷烟纸已销往全国21个省、 市、自治区100多家卷烟厂,打字纸、书写纸等产品远销到东南亚、古巴等国家和地区。
    四、哈尔滨造纸厂
    哈尔滨造纸厂,建于1936年,1937年投产,是以生产文化用纸为主的中型造纸企业。它 的前身是哈尔滨照国制纸株式会社,后改为德聚胜纸厂。1947年,改为哈尔滨制纸厂。1950 年,哈尔滨造纸分厂并入,改为哈尔滨造纸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多次投资进行扩建和改造,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全厂职工 1 90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1人,生产工人1 321人,工厂占地面积19.9万平方米,房屋建 筑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工业生产用2.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 985万元。主要生产设备189台, 其中蒸煮器5台,年产纸浆1.1万吨;漂白机6台,年漂白能力1.3万吨;造纸机8台,年设计能 力2万吨。主要设备中,80年代出厂的占45%。动力机械总能力1.1万千瓦,铁路专用线2公里。 企业生产用纤维原料是东北林区阔叶木、针叶木枝桠材削片和芦苇,以硫酸盐法制浆。主要 产品为凸版纸、书写纸、胶印书刊纸、牛皮纸和瓦楞原纸。产品行销北京、天津、上海、河 南、山东19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凸版纸年产量占全省70%以上。
    五、黑龙江造纸厂
    黑龙江造纸厂,是省属中型造纸企业之一,厂址位于富裕县城西5.5公里处。1968年开始 动工建设,1976年投入批量生产,当时厂名为富裕纸浆厂。设计能力年产漂白落叶松木浆2万 吨,胶版印刷纸3 400吨。
    工厂正式投产以后,由于采用亚硫酸氢镁法制浆生产工艺,技术不过关。1981年,经轻 工业部造纸局同意,由省经委拨给技术措施费和贷款,1982年开始进行全面技术改造,重点 改造制浆方法,由亚硫酸氢镁法改为硫酸盐法;改主要生产商品浆板为生产工业用纸;改原 来酸回收设备,增建成碱回收设备。到1983年末全部改造工程竣工完成。纸浆年产能力达到 3万吨,工业包装纸年产能力23 700吨。1984年厂名更为黑龙江造纸厂。
    改扩建后,全厂占地面积8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其中工业生产用6万平 方米。现在职工1 829人,其中工人1 066人,工程技术人员67人。技术力量较强,具有自行 承担技术改造的设备设计、工艺设计和独自安装的能力。拥有生产设备1 400多台,其中专用 设备195台,全部为80年代初水平。198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 248万元,实现利税278万元, 纸浆产量17.826吨,机制纸17.599吨,生产的工业包装纸质量稳定,畅销省内各地。
    工厂生活福利区,建有食堂、俱乐部、独身楼、学校、医院、托儿所、粮店、商店等设 施,职工住宅面积3.4万平方米。
    六、齐齐哈尔江岸造纸厂
    齐齐哈尔江岸造纸厂,位于齐齐哈尔市新立街,1957年建厂,1959年10月投产,1984年 进行扩建,是市属中型造纸企业。
    全厂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工业生产用1.3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原值889万元。职工1 165人,其中工人867人,工程技术人员35人。主要专业生产设 备81台(套),其中造纸机3台,年生产能力14 500吨。产品油毡原纸1981年评为省优质产品, 广销省内和北京、长春等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厂经过挖潜改造,改革经营机制,1980年扭亏为盈,甩掉 了连续12年的亏损帽子。1984年创历史最好水平,盈利102万元,1985年纸产量达14 025吨, 完成工业总产值1 108万元,实现利税222万元。
    工厂原料以自行采购为主,购于本省各地市县及河南、河北、四川等地,只能满足生产 用浆料的80%,高价购买占20%。
    七、黑龙江省柴河纸板厂
    黑龙江柴河纸板厂,位于海林县柴河镇南端。占地面积1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 方米,其中工业生产用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 881万元,职工1 228人,其中工人890 人、工程技术人员11人。1969年4月建设,1980年9月正式验收投产。设计能力,年产包装纸 板2万吨,以林区采伐剩余物为主要原料。
    工厂隶属牡丹江林业管理局。主要设备有圆网抄纸机2台,配有“1 270”16刀和“2 800” 4刀削片机2台,碱回收部分配有25平方米回收炉一座和一整套污水处理设施。建有职工住宅 1.5万平方米,有医院、食堂、夜班宿舍、娱乐室、图书室等文化生活福利设施。
    工厂投产以后,年产量逐年增长,1985年实现产值1 203万元,纸板产量13 607吨。产品 品种分为两类,一类是低档类产品,一号箱板纸,用于低档物品包装,1982年评为省优质产 品、林业部优质产品,1985年再次评为省优质产品。另一类是高档型牛皮箱板纸,质量稳定 合格。
    产品以自销为主,已同7个省市40多家用户保持常年销售关系,年销量达万吨以上。
    八、牡丹江钢纸总厂
    牡丹江钢纸总厂,是国内同行业历史最长、规格最大、品种最多的钢纸专业生产厂。建 于1954年,当时为牡丹江造纸厂的一个分厂,仅有职工300人,一台钢纸板机,主要生产钢纸 板,年产量70多吨。
    70年代初,职工人增加到900人。生产能力由一台纸机、一种产品发展到3台纸机、3个品 种,年产量1 601吨。1985年职工人数增加到1 187人,生产各种钢纸板2 618吨,机制纸1 482 吨,成为国内生产钢纸和皮革纸两大系列产品的基地厂。主要产品有钢板纸、薄钢纸、软钢 纸、钢纸管、复合获国家银质奖的金龙牌钢纸管 钢纸管、纸箔管和制鞋纸板(代替鞋堂底) 等,年生产能力达4 700吨。其中,玻璃钢复合管、纸箔管、软管纸3个品种被评为省优质产 品;钢纸板、薄钢纸、制鞋纸板3个产品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产品主要用于航天、纺织、 铁路及制鞋等工业。钢纸系列产品覆盖全国销售市场的60%,部分产品销往国外。制鞋纸板占 国内市场销量的50%。1981~1985年期间,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3.3%,产品产量平均每年递增 14.1%,利税平均每年递增百万元,五年迈了五大步。工厂对企业的长远的近期发展进行了总 体规划:一是对设备进行总体改造。1981~1985年期间的前两年改造了两台锅炉。之后,又 改造了钢纸连续化和皮革纸一次成型两条生产线,提高了产量和设备利用率。同时,安装了 石墨蒸发器和真空浸渍设备,改造和完善了氯化锌回收系统。二是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工艺 水平,在钢纸连续化生产上应用了正交试验法,夏季鞋纸自然干燥法和实现钢纸管规格化等。 1985年又改革应用了钢纸板不打眼脱盐新工艺,达到了增产增收。三是开辟原料新来源。先 后应用动物纤维、废鞋、纸边料、废水泥纸袋、浸渍绝缘纸代替优质原棉纸等,降低了消耗, 提高了质量。在管理手段上,电子计算机一期工程已应用于工厂的销售管理,二期工程安装 后,工厂的管理手段将更加先进。
    为了积累后劲,使工厂在1986~1990年期间全面腾飞,工厂在挖掘内部潜力的同时,把 生产向外延扩展,新建了一条制鞋纸板生产线,生产的新型高档特号制鞋纸板,质地轻柔, 透气吸汗,耐折耐磨,富有弹性,外观和理化性能达到美国“特克松”牌号水平。从美国引 进先进设备“帕斯扣”已签订合同,土建工程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