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殿荣
唐殿荣,山东黄县人。清光绪初年,闯关东来到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遂在三姓(
今依兰县)至镜泊湖一带做伐木佣工,以武功出众、精于枪械,被举为首领。后至敦化应聘
为县团练长。因一次诉讼,官府庇护豪绅,唐殿荣蒙冤愤然出走,到吉林东部山区三岔口(
今黑龙江东宁)一带挖金垦荒谋生。
唐殿荣目睹沙俄侵华,内忧外患日亟,便萌发了抗俄反清的革命思想。乃将吉林东部地
区(今牡丹江市周围)上千名淘金工人、伐木工人和猎户组织起来,习武操练,护金矿、保
家园。该武装被清廷视为大逆不道,唐殿荣也被视为宁古塔“巨匪”。
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宁古塔佐领常样率官兵进剿,唐殿荣迎击,一战全歼官兵
,常祥毙命。次年,吉林将军延茂亲率数千官兵围剿,以众寡悬殊,唐部为官军所败,遂率
余众数百人向蜂蜜山(今密山市)凉水泉子转移,仍以垦田、挖金、砍木为生。平时按军事
编制组织,渐有众2000余人。因纪律严明,得到民众拥护。
当时吉林省东部有号称东、西、南三大队以矿工为主的武装,抗俄反清。在东山地区,
唐殿荣的东大队“东至三岔口,西至老岭(即老爷岭),南至敦化,北至北江沿(三姓一带
)。”以李文秀为首、实际由潘日新领导的西大队在其西,活动地域颇广。刘永和(刘弹子
,或作刘单子)的南大队,则在头二道江、珲春、烟集岗(扶余)等地。其中,东、南二大
队抗俄时有联合,力量较强。
当时沙俄不断蚕食中国领土,对此唐殿荣曾率队拔掉沙俄在咸丰十年侵入蜂蜜山附近所
安设的炮台、营房,并且一经发现俄人将界碑向西移动,必“推而向东”。
光绪二十二年夏,唐殿荣率所部200多人至漠河金矿附近观音山地方,占据该处金矿,欲
劫中俄商船并占据卡伦,黑龙江将军恩泽闻讯派官兵一营围剿,唐部始撤回三姓。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沙俄为了实现其侵华的狂妄计划,决定在我国东北“借地筑
路”。八月,沙俄从双城子乌苏里铁路管理局派出第一批由工程师斯维亚金率领的、有武装
护卫的勘测队30余人,经三岔口进入宁古塔勘查线路。勘测人员不听地方官员约束,为所欲
为,激起当地人民反勘测线路、反占地筑路的斗争。次年夏,唐部数次把俄国武装勘测队赶
回俄境。
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吉林将军延茂集结兵力,袭击东部各金厂义军分队。据延茂奏称:
“先后四月中,在桦树林子(今桦林)、城子(南城子)等处,焚毁木城一座,贼巢四处,
擒斩首伙各匪百余名。”“唯唐殿荣及十四阎王(杨玉麟)尚未弋获”。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六日(1898年8月22日),唐殿荣,杨玉麟率领百余名义军,攻进三
姓东沟驼腰金矿,火烧矿局,分头与矿局前、中、后哨官兵交锋,激战从晨至午时方撤走。
翌日,矿局卫营帮带兼前哨官干总任新安、云骑尉悦隆阿等,会同三姓练军马队营总佐领全
亮等营总队追剿至黑虎营东柳树河子,经一夜冲杀,义军夺获大批洋枪和大炮。唐、杨率余
部奔往南五虎林子金沟。三姓官兵穷追不舍,七月二十八日(9月13日)搜山时,从离队养伤
的义军口中得知唐、杨等40余人正在五虎林子浅毛沟口北面山根的金窝棚内杀猪用饭。当即
议定分东、南、西三路进攻。双方交战,互有伤亡。唐部为保存实力,乃分散撤至密林中。
沙俄在修筑东清铁路侵略掠夺,沙俄护路军烧杀抢劫,激起当地工人、破产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反抗,纷纷加入唐殿荣、刘永和的队伍。随之,有组织地“焚烧林场,破坏铁路,袭
抗俄军”。1900年初,青年伐木、筑路工人首领王林(即王德林)率近200名工人,加入唐、
刘的队伍,一直活动在小绥芬河下游地区。有几次王林把沙俄侵略者一直赶到双城子、海参
崴出发地,才放心返回驻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唐殿荣为了“抵御俄寇”,接受了吉林将
军长顺的“招抚”,所部号称镇东军,又称垦务营,仍驻守原地。刘永和则在海林十一工区
和穆棱等地的筑路工人中活动。并以金矿、伐木、筑路工人组成的义和团为基础,建立一支
500余人拥有良好装备的队伍,准备进军横道河子一带,向沙俄护路军发动进攻。
当时,俄国人已获知中国军队将向哈尔滨进军。但吉林将军长顺认为沙俄陈兵边境,是
声援哈尔滨的俄军,“我不急攻哈,彼亦不急于进兵”,不顾与黑龙江将军寿山之约,下令
停止派兵合攻哈尔滨。由此当即发生乜河清军三个营,有一营士兵弃枪械逃走之事。而义军
和义和团则随时准备挥戈杀敌。
7月8日,沙皇御前大臣维特上奏电报称:“必须尽快向哈尔滨派遣一支部队”,“也要
占领由乌苏里江边区国境至牡丹江岸一线”。同日,陆军大臣库鲁巴特金奏称:“已经做好
准备”,派遣第一支部队向哈尔滨进发,第二支部队向牡丹江岸边挺进。次日,根据护路军
总司令格尔恩格罗斯命令,俄人铁路员工和家眷“撤离”,东线护路军向牡丹江站集结。据
俄国人记述,俄历6月26日,驻海参崴的第十七骑兵连98名哥萨克官兵、93匹马和辎重车队从
海参崴乘火车经穆棱站直奔牡丹江站。当这支入侵先头部队在接近代马沟进入密林丛中,便
遇到从乜河南沟赶来的刘永和部500余义军,以密集的火力迎头袭击。俄军还以炮击,遂侵入
牡丹江站,与早已集中到铁岭河的护路军第十二、十四骑兵连和一个山炮排会合。刘永和应
招率500名精勇南下珲春,参加珲春保卫战。随后吉林将军急调唐殿荣率“垦务营,帮同堵御
”侵入宁古塔之敌。
7月9日,沙俄陆军大臣库鲁巴特金发布进军令,十几万俄军分七路侵入中国东北。7月1
8日晨,“俄军数千攻我乜河(今牡丹江市郊)防营,突然开炮,继之以枪”。唐殿荣新编镇
东军和杨玉麟管带调集1500人马,连同清军防营马、步、炮队义和团,共3000余众。“列队
应敌,相持终日”。午后四时,清军等部转入全线反攻,在铁岭河山岭,包抄俄军马、步、
炮兵阵地。入晚折回乜河营地,迫使“敌军不能前进一步”。次日俄军一部主力攻打宁古塔
,意欲吸引乜河援兵主力聚而歼之。在危急时,幸有宁古塔义和团“合兵攻击,俄始退扎”
,不得不从海参崴再调援军。乜河战斗后,宁古塔义和团200多人和爱国清兵在铁岭河与俄军
短兵相接,用刀矛肉搏,迫使敌人龟缩营地。最后,义和团战士遇到俄军援兵的夹击,全部
壮烈牺牲。
8月28日,俄军集合兵力向乜河发起总攻,清兵和义和团在三个营盘、宿营地和对面河边
的高地上,以密集的枪弹合力阻击。不久,俄军步兵赶到,重新调整战斗队形,占据东部侧
翼,趁清军部署兵力失误,在大炮掩护下,冲进镇街。西侧的清军主力三次冲锋,且战且退
至左岸(今卡路附近海浪河一带),无法挽回败局。敌军侵入乜河镇,遂强渡牡丹江,向宁
古塔发起总攻。战斗中,唐殿荣镇东军、及杨玉麟帮带之兵、爱国清军官兵及义和团,为了
保卫宁古塔,与乜河防营和铁岭河互为掎角。镇东军与敌军“相持四十余日”,使俄军“伤
亡重大”,久攻未克。但沙俄施奸计,把宁古塔的镇东营、练军防营和义和团武装吸引到乜
河要塞。宁古塔城仅有清军、义和团和唐、杨部总共不到700人。俄军声东击西打击援军,孤
立塔城,计取乜河,虽未得逞,却使这几处彼此不能相顾,以致被各个击破。
8月28日(八月四日),俄军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乜河清军营地和宁古塔城。次日,俄军
分三路攻陷宁古塔城。副都统双龄率部退到额穆赫索罗站,其余大部官兵弃城而逃。惟有唐
殿荣的镇东军纪律严明,保护当地数千难民安全撤至省城吉林。中途经东京城休整时,俄兵
来追,唐军一面设法转移难民,一面迎击俄军,打死俄军官2名,使俄兵伤亡23名,击退追兵
,辗转至吉林城西南之南山一带。吉林将军长顺命唐殿荣在张广才岭驻扎,“挖壕倒木,以
堵贼踪”。但由于长顺的不抵抗,俄军长驱直入侵占了吉林广大地区。八月十九日(9月12日
),长顺命清军各防营向俄军缴械,并将唐、刘、杨镇东军“遣散外附”。十月十四日,唐
殿荣在给长顺的呈文中说:“职所部各营,除分拨三岔口南岗各处外,尚有十数余营”,“
缘衣履不齐,暂扎八道河子,距省较近,以便陆续制作棉衣”,准备等棉衣齐全,队伍分扎
一定,即去见长顺,以便能保留武装。正在筹商时,被心怀叵测的原结盟好友王好有刺成重
伤,随即赴城里养病,不幸于光绪二十七年正月二十四日(1901年3月14日)牺牲。唐殿荣创
建的这支镇东军,后来由杨玉麟率领,与刘永和忠义军余部会合,继续抗俄,直到最后被镇
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