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
明海山(1866~1955年),满族,北京市人。京剧教育家。20年代初与门徒鲁 鑫泉到哈尔滨市传艺。1922年创办京剧科班义字班,著名演员王少鲁、王桂林、张 少台、于赞庭、管韵华、秦友梅、武帼英等,均得其真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明海山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虽至耄耋之年,仍传技不辍,培养新人,关 心戏曲事业的发展。
倓虚(1875~1963年),法名隆衔,法号倓虚,俗姓王,名福庭,直隶宁河( 今天津宁河)人。佛教天台宗近世传人,哈尔滨极乐寺创始人。1923年,应邀到哈 尔滨主持修建极乐寺。中年出家,为天台宗第44代传人。30年来,应聘担任主讲的 寺院17处,建造十万丛林规格的大型庙宇9座,创办佛学院13所。主要著述有《金 刚经讲义》《心经讲义》《大乘起信论讲义》和《天台传佛心印记注释要》等35卷 。
孙广庭(1876~1959年),字丹阶,号痴侠,晚号不见子,奉天铁岭(今辽宁 省铁岭市)人。藏书家。1913年任东三省陆军测绘学校校长。1924年调任镇威第四 军参谋处长。1925年因不满军政界黑暗辞职,后历任长春、吉林、滨江税捐局长等 职。1947年把自己一生珍藏的20万卷古籍图书、大批名贵的金石碑帖拓片、古玩及 书柜等全部无偿地捐献给东北图书馆,有力地支援了东北解放区的图书事业。后历 任东北图书馆研究院、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
王孝庭(1876~1969年),字秉先,山东掖县人。哈尔滨正阳楼品牌创始人。 清宣统三年(1090年)到哈尔滨,开办酱肉铺,取名“京都正阳楼”。1956年企业 公私合营,任私方经理。他创制的风干香肠、松仁小肚等正阳楼风味肉制品深受国 内外广大消费者好评。曾任政协哈尔滨市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伍连德(1879~1960年),广东新宁(今台山县)人。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博 士。清宣统二年(1910年)12月间,东北地区鼠疫流行,伍连德作为全权总医官到 哈尔滨,控制了震惊中外的鼠疫大流行。他提出的防疫主张及理论,得到世界各国 防疫专家的高度评价。1918年出任北京中央医院第一任院长。1923年协助奉天督军 张作霖创办东北医院。1926年创办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并任 校长。1931年任全国海港检疫总监,1937年辞职定居于马来西亚。
武百祥(1879~1966年),又名武作善,直隶(今河北省)乐亭人。民族资本 家、企业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到哈尔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与 人合资创办“同记商场”。1921年起先后开办了“大罗新”、“大同”百货店。 1927年开办“同记百货商场”。1946年哈尔滨解放,相继开办了制毛、皮革、制染 、针织等工厂和“百善牧场”等。1955年同记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任 哈尔滨市百货公司经理。曾历任哈尔滨市工商联合会副主席、社会事业协会理事长 、政协副主席、民主建国会副主任及全国工商联合会执行委员、全国政协第二届委 员等职。
王静斋(1879~1949年),原名王文清,回族,天津人。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著 名经学家、翻译家,黑龙江经堂教育开拓者。1929年出任滨江清真东寺(今哈尔滨 清真寺)教长。他注重教育事业,积极开办经堂,培养伊斯兰教人才,成绩卓著。 1937年在河南与时子周发起成立了中国回教抗日救国协会,后因意见不合,脱离该 会,闭门译经,先后编译出版了《中阿新字典》《中亚字典》《阿汉字典》《古兰 经译解》(丙种)等,均流传较广。
沈鸿烈(1882~1969年),字成章,湖北天门人。东北海军缔造者。1920年出 任吉黑江防司令公署参谋长。1923年创办葫芦岛航警学院,同时组建了东北海防舰 队、吉黑江防舰队,并兼任海军司令。1925年出任东北航务局董事长。1927年在哈 尔滨开办东北商船学校。1928年成立东北造船所,同年主持成立东北水道局。后历 任青岛特别市市长、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政 府农林部部长、中央设计局东北委员会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考试院铨叙部部长 等职,1949年赴台湾。
韩光甸(1888~1960年),字龙郊,号云龙,奉天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 。书法家。1924年先后在广益中学(现哈尔滨市第一中学)、东省特别区女子第一 中学、王道书院、中东铁路第三中学任语文教师。教书之余,苦练书法,取法名家 ,成为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哈尔滨市有名的书法家,所作楷书和大草尤佳。东北 解放后,开办了“私立文光补习学校”,从事社会教育。1956年当选哈尔滨市政协 委员。
仲肇丰(1889~1972年),奉天抚顺(今辽宁省抚顺市)人。1946年于鸡西滴 道矿参加革命工作,历任鸡西滴道矿钻探股长、钻探副技师、钻探队长等职,在技 术上不断创新,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成为处理钻孔事故的专家。1953年被选为全 国劳动模范。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珮芝(1890~1968年),又名刘瑶,奉天金州(今辽宁省金县)人。1923年 担任哈尔滨天兴福第二制粉厂经理。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拥护共产党,同意在制粉 厂试点,实行劳资合作和劳资分行政策。曾任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委员、市人民政府 监察委员、市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市工商联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筹 委会常务委员、民建中央委员、黑龙江省政府委员、省工商联合会主任委员、省政 协副主席等职,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薛绶宸(1891~1973年),原名薛增福,直隶(今河北省)新河县人。1918年 到东北兴办教育事业,曾创办依兰县立中学并附设女生班,为女青年读书创造了条 件。东北沦陷期间积极支持抗日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佳木斯专区副专员、 合江省教育厅长、佳木斯联合中学副校长等职。1951年出任松江省科学博物馆第一 任馆长。1955年调任黑龙江省文化局局长,任职期间相继建立了省龙江剧院、省图 书馆等文化艺术单位,推动了黑龙江省文化事业的发展。60年代曾被选为黑龙江省 政协副主席和全国人大代表。
李毓麟(1892~1965年),山东济宁人。1918年来到哈尔滨从事传教工作。 1927年就任哈尔滨西门脸中华基督教自立会牧师,为摆脱西方差会控制,推动基督 教会“自立运动”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协助 民政部门办起了盲文学校并任教。1950年与全国基督教进步人士联名发表《〈中国 基督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宣言》,成为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 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先驱。曾任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 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荆山璞(1892~1966年),奉天铁岭(今辽宁省铁岭市)人。29岁携家迁徙到 黑龙江桦南县土龙乡,1947年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分到了土地和牲畜,1959年繁殖出 特殊高产量的大豆种子。中共桦南县委为纪念他在农业选种事业上的贡献,将这个 大豆新品种命名为“荆山璞大豆”。曾荣获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受 到国家科委的奖励。
于世杰(1892~1970年),1931年在东北军任张作霖的少将军需处长,1945年 后参加革命工作。曾历任原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黑龙江省博物 馆保管部文物鉴定员。他在收集、整理、鉴定和收藏文物工作上,对黑龙江省博物 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刘泽荣(1892~1970年),又名刘绍周,广东高要人。1917年在俄国成立“中 华旅俄华侨联合会”并被推选为会长,遣送了数千名华工回国。后参加共产国际工 作。1920年回国留居哈尔滨,翌年被推选为哈尔滨市公议会议员,曾三次参与赴苏 联交涉中东铁路问题。1931年离开哈尔滨去北平任教。1945年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 驻新疆特派员,为新疆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新疆 临时外交办事处处长、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等职。著有《俄汉大辞典》。
杜光预(1893~1964年),奉天锦县(今辽宁省锦县)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 学,在校时参加了“五四”运动。194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被推选为民盟 松(松江省)哈(哈尔滨市)支部主任委员,同年3月当选为松江省各界人民代表 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后历任黑龙江省政法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 、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56年当选为民盟黑龙江省委员会主 任委员、民盟中央委员。
何庆山(1893~1977年),直隶(今河北省)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来到 哈尔滨学习理发和烫发,在理发业工作了55年,潜心研究西方的理、烫发技术,特 别是对假发制作投入了毕生精力,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操作工艺,受到全省及 国内许多省市顾客的好评。先后培养出吴松、乔淑兰、苏凤霞等名师。曾当选市政 协委员、区人民代表。
刘忠(1893~1979年),字性诚,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人。1935年加入中 共外围组织“哈尔滨口琴社”,担任音乐顾问兼总指挥,利用音乐与日伪当局做斗 争。自30年代起,一直在哈尔滨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等都曾受教 于他。自幼爱好书法,60年代初开始在哈尔滨师范学院和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书法 课。“文化大革命”前是黑龙江省书法篆刻协会副主席,以古稀之年倾心于书法传 授。
于浣非(1894~1978年),宾州(今黑龙江省宾县)人。自幼喜爱绘画,中学 毕业后考入哈尔滨医专学医,后创办宾县医院。“五四”运动后从事反帝反封建的 新文化运动。1923年创办《哈尔滨晨光报》,组建了黑龙江省文坛上的第一个新文 学团体“春潮社”,为黑龙江新文学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积 极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吉林省接收大员 ,南京解放前夕逃往台湾。
张万贵(1895~1960年),艺名粉莲花、铁橛子,黑龙江兰西人。北派二人转 表演艺术家。所用腔调以武咳咳、文咳咳、抱板、四平调为主,成为以唱取胜、唱 做俱佳的北派代表人物之一。黑龙江省流传的双扇舞,均为张万贵所传。一生会唱 80余出二人转段子,50多首民间小帽儿,为传播北派二人转艺术和推进黑龙江二人 转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才镜石(1895~1964年),女,奉天铁岭(今辽宁省铁岭市)人。主张男女平 等,妇女解放。1925年发起成立“哈尔滨妇女协进会”,被推选为会长。同年在《 哈尔滨晨光报》副刊开辟专栏,创办了《妇女》周刊,自任主编、记者,亲自撰写 文章。1935年因不愿为日本人做事退职回家。解放后在居民中组织识字班,吸收妇 女和青少年参加学习。曾被选为南岗区历届人大代表,多次受省、市、区奖励。
倪俊声(1895~1970年),字秀岩,艺名“银娃娃”“九岁红”,直隶迁安( 今河北省迁安县)人。评剧早期小生演员,倪派小生唱腔创始人。曾演出《雨过天 晴好前程》《刘巧儿》等。1951年任齐齐哈尔市评剧团副团长,后到黑龙江省戏曲 学校任教,著名小生演员刘小楼、杨振邦都是他的高徒。1956年获哈尔滨市劳动模 范称号。曾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委员。
李延禄(1895~1985年),号庆宾,曾用名张德福、杨明、徐阿六、李士林等 ,吉林延吉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193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国民救国军总部上校参谋长兼补充团团长、东北抗日 救国游击军司令、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为东北抗 日斗争做出重大贡献。1936年受党委派先后在上海、南京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8 年任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45年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 表大会,后历任合江省政府主席、松江省政府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等职, 是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李金顺(1896~1952年),女,天津人。从小习京韵大鼓,后改唱莲花落,师 从孙凤鸣、倪俊声,工旦角。以其新颖的唱腔,纯正的嗓音,清晰的吐字和充满丰 富感情的表演,自成一派。主要代表剧目有《王少安赶船》《杜十娘》等。1928年 在哈尔滨主演了爱国反日的时装戏《爱国娇》,引起社会极大反响。1933年告别舞 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事评剧教学工作,培养出白玉霜等评剧表演艺术家。
赵铭周(1896~1982年),原名赵贵祥,改名铭周,回族,格底目派,伊斯兰 教经名牟萨·依布拉欣,奉天(今沈阳市)人。出身于伊斯兰教经学世家,学识渊 博,尤其在伊斯兰教经典方面造诣颇深。他在黑龙江地区任教职达十几年之久,先 后受聘出任宁安清真寺、哈尔滨清真东寺、齐齐哈尔清真东寺教长,备受省内穆斯 林的称道与爱戴。先后被选(或被委任)为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人民 代表。1956年在沈阳清真北寺被聘为教长。后任中国伊斯兰教长、中国伊斯兰教协 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伊斯兰教协会主任等职。
贾连元(1897~1975年),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人。1945年日本投降 后先后出任哈尔滨市临时政府卫生局局长,兼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院长、哈尔滨市传 染病院院长等职,曾有效防治了哈尔滨鼠疫的蔓延。在精神病学研究、发展和临床 治疗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斑疹伤寒、霍乱防治进行过研究,在国内外医学界 具有一定影响。1956年与人发起创建九三学社哈尔滨分社,1958年被选为副主任委 员兼秘书长。曾当选为哈尔滨市政协副主席,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常务委员,历届 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石增荣(1897~1976年),字欣叔,奉天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1945年 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主任,成功开辟了角膜移植 手术。从1950年起,倡导眼科医生到农村去防盲治盲、防治沙眼工作。1959年被聘 为省沙眼防治所所长。被誉为中国防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59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历任黑龙江省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华眼科学会委员等。
于德辅(1898~1971年),字明浚,黑龙江兰西人。1925年出任黑龙江省立图 书馆馆长,日伪统治时期拒不与日本人合作辞去馆长职务,转到教育部门。抗日战 争胜利后被委任为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秘书长。1950年重返黑龙江省立图书馆(今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任副馆长,后任馆长。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刘英源(1898~1978),直隶(今河北省)人。1946年任哈尔滨电业公司马家 沟发电厂机修车间主任,为基本缓和哈尔滨市电力紧张局面做出贡献。1947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哈尔滨发电厂副厂长、长春发电厂厂长、抚顺发电厂副厂长 、华北电业管理局副局长、全国电业工会副主席等职。1949年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曾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政协委员。
盖春来(1898~1978年),原名王桂林,直隶(今河北省)任丘人。戏曲演员 ,国家二级演员。其唱腔以清脆响亮、雄浑挺拔著称,表演以“稳、准、冲”见长 。1948年来到黑龙江参加国营戏曲剧团,1950年调黑龙江省戏曲学校任校长,同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获东北区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优秀表演 奖。1961年被任命为黑龙江省戏曲学校副校长。196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是中 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理事。
张锡财(1898~1982年),字惠卿,山东掖县人。黑龙江省烹饪元老之一。 1927年来到哈尔滨,先后在一流大饭店献艺。1959年任北方大厦中餐灶主厨,多次 接待国内外贵宾,深得赞誉。他嫡传的徒弟个个都是省内第一流名厨,很多人成为 黑龙江省接待部门的特一级烹调师,他们创制出许多高雅名贵的地方风味宴席,受 到宾客的高度赞扬,把黑龙江烹饪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赵惜梦(1899~1956年),原名赵云鹤,奉天瓦房店(今辽宁省瓦房店市)人 。20年代以笔名惜梦接连发表新诗、小说等作品,成为东北第一代新文学作家。 1924~1932年在哈尔滨期间,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并敢于撰文揭露抨击军阀卖 国、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促进了黑龙江新文学的兴盛与发展。抗日战争胜利 后被国民党政府委任为东北接收员、大连市政府秘书长、市长,1949年逃往台湾。
张柏岩(1899~1962年),字松山,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人。1929年 到哈尔滨行医,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社会上颇有名望,被称为“张一刀”。 曾为抗日英雄赵一曼精心疗伤。1946年出任哈尔滨市卫生局局长,控制了瘟疫的蔓 延和流行。1948年因在解放锦州战役中表现优异,被东北军区卫生部授予“战勤模 范”称号。1955年出任哈尔滨市副市长。
初登高(1899~1978年),山东昌邑人。1919年逃荒到哈尔滨。1932年在阿什 河糖厂当结晶罐工人,成为全厂生产能手。1946年松江省政府接管阿城糖厂后,初 登高把全副精力用在发展生产和钻研技术上,他的制糖经验在全国推广运用。多次 被评为厂、县、省的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全厂工人尊敬地称他为“初老英雄”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欧阳钦(1900~1978年),湖南宁乡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参加了勤工 俭学青年的进步组织,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书籍。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年回国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随周恩来到上海中央军委从事秘密工作,1931年调 往中央苏区中央局任秘书长。1936年随周恩来到西安参与组建中共陕西省委,任宣 传部长、省委书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冀察热辽分局秘书长,1948年调 任旅大市委书记、市长。1954年调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为黑龙江的开发、 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在五届人民代表 大会和五届政协会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赵濯华(1900~1983年),吉林宾州(今黑龙江省宾县)人。1931年“九一八 ”事变后任东北抗日义勇军右路第三支队司令。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党的 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斗争。1945年日本投降后任沈阳市公安局长、辽宁省公安处长 、本溪市公安局长。1946年奉调哈尔滨,历任东北行政委员会所属贸易公司副总经 理、东北纺织工业局局长。1948年任东北工业部轻工业局局长。1953年后历任轻工 业部造纸局局长、轻工业部任科学研究设计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等职。
黄方刚(1901~1975年),河南朱仙镇人。20年代先后投靠于吴佩孚、孙传芳 、张作霖等军阀。1932年任伪满洲国第一军管区第四旅副营长、团附、参谋长。 1940年任伪满江上军训练处教导团团长。1945年率部队起义,所部被改编为八路军 冀东军区第四旅,任旅长。1946年后历任北安军区第三旅副旅长,省交通厅厅长兼 公路局局长。1954年合省后任黑龙江省交通厅厅长,1956年任民革省委主任委员, 196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
王清正(1901~1968年),吉林榆树人。1927年在黑龙江省工业学校担任数学 教师。“九一八”事变后不愿为日伪当局效力,辞去教师职务,后被敌伪当局强制 返聘从事教育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被选为林甸县教育会会长。1950年当选 原黑龙江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 1955年起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 1958年任黑龙江省副省长。
李永(1901~1973年),吉林永吉人。1918~1936年在哈尔滨铁路车辆段工作 ,37岁当上机车司机。1947年6月开始担任“毛泽东号”机车第二任司机长,屡破 月安全行车里程纪录。1948年末,他的机车组首先推行了先进的包乘负责制、新行 车制和循环运转制,培养出一批模范机车,有效地支援了解放战争。1949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1950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推选为全国劳动英雄,同年2月被选为中国铁 路工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副主席。曾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于斌(1901~1978年),号冠五、希岳,后改号野声,双庙子(今黑龙江省兰 西县)人。1922年入吉林省天主教大修道院攻读神学。1936年罗马教廷委任他为南 京教区主教,与国民党上层头面人物交往甚密。1937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避 往国外,在许多国家宣传拥蒋反共。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以宗教面目为国民党政 府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曾任台湾辅仁大学校长、台 北教区总主教、台湾第二任红衣主教。
张凤楼(1901~1983年),字云阁,艺名葡萄红,河北迁安人。17岁学唱莲花 落,逐渐形成高亢流畅、板头瓷实、字眼真切、节奏富于变化的独特的唱腔和演唱 风格。1945年参加革命文艺工作,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凤楼非常重视戏曲教 育事业,其众多学生成为省内戏曲剧团艺术骨干。曾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省 剧协副主席。
于炳然(1903~1952年),原名于斌,绥化厅(今黑龙江省绥化县)人。1931 年由哈尔滨赴英国留学,1932年参加英国共产党中国语言组并任书记。1937年从莫 斯科回国,受党指派开始长期从事党对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和党的地下工作 。1941年回延安,历任中央社会部调查研究组组长兼代理第四室(政治研究室)副 主任、南京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情报处长等职。1952年于 重庆逝世,党组织授予他“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对敌斗争隐蔽战线上杰出的 战士”的光荣称号。
金树原(1903~1972年),原名金正一,字树原,后以字行,黑龙江明水人。 1932年任中共北平师大数理学党支部书记。1933年参加晋绥抗日同盟军,1938年参 加阎锡山新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黑龙江省政府财政厅厅长、教育厅厅长、 嫩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和建设厅厅长等职。1949年任东北人民政府水利局第二局长、 林业部造林局局长等职。1954年调林业部工作。1960年调黑龙江省农村工作委员会 任常务副主任。
邵均(1903~1977年),又名邵维坤,江苏宜兴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成都任 教。杭州解放前夕,他参加浙大的护校运动,反对当局把学校迁往台湾。1951年加 入中国民主同盟。1952年随校到哈尔滨,任东北林学院林学系主任。邵均擅长森林 经营学,在林学界有较高声望。1958年调任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曾被选为黑龙 江省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民盟副主委、中国林学会黑龙江省分会副理事长。
于毅夫(1903~1982年),原名于成泽,笔名洪波、逸凡,吉林双城堡(今黑 龙江省双城市)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起历任东北救亡总会党组书记 、新华社华中分社总编辑、新四军情报部部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回东北工作, 历任嫩江省人民政府主席、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1952年起历任中共中央统 战部副部长、中共吉林省永吉县委第一书记兼吉林市委书记、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处 书记、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曾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
李常青(1904~1960年),原名李延枯,曾用名李耀光,李幼耽,吉林延吉人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组织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后任中共北 平市委书记、河北省委军委书记、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宣委书记等职。1945年抗战 胜利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秘书长。1948年调任合江省委任省委常委、宣传部 长、城工部长兼青委书记,1949年任哈尔滨市委书记,1952年任松江省委书记兼哈 尔滨市委书记。1955年受“高饶事件”牵连,被错误地撤销省、市领导职务。反右 派运动中被错误地定为反党分子,开除党籍。1980年,经中共中央批准,撤销黑龙 江省委和教育部党组对李常青所作的错误结论和处分决定,恢复党籍,恢复名誉。
王研石(1904~1969年),笔名公磊、公敢。1916年随父母迁至哈尔滨定居。 1925年任《国际协报》编辑,撰写了江桥抗日战争等多个重大事件的报道。1933年 离哈尔滨去天津,先后任天津《益世报》采访部主任,上海申、新两报驻津特派记 者,采写了许多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的报道。1938年到香港任《星岛日报》特派记 者。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重庆《时事新报》总编辑、重庆建国新闻学校教授等。1947 年任《益世报》总编辑。曾任天津中苏友好协会研究员、俄文图书馆馆长等职。 1952年正式加入革命队伍。
方兆瑞(1904~1973年),艺名临普,直隶(今河北省)肃宁人。1933年哈尔 滨钻研大鼓艺术,成为专业曲书演员。1947年被选为哈尔滨市戏曲艺术协会副会长 。1948年戏曲艺术协会改称曲艺改进会,被选为会长。1955年以后曾先后被选为市 政协委员、市人民代表、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1956年任哈尔滨市曲艺 团团长。1966年被选为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黑龙江分会副主席。
胡斗南(1905~1949年),名溶光,字斗南,满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30 年于燕京大学毕业,回齐齐哈尔从事教育工作。“九一八”事变爆发前编印了日本 帝国主义妄图侵占东北的资料,广为散发,想以此唤起群众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略,成为家乡较有声望的爱国教育工作者。日伪统治时期由于长期忧思,患了严重 神经衰弱症,并导致精神失常。康复后曾任齐齐哈尔女中高中语文教师、省立第一 师范副校长等职。
赵正元(1905~1970年),字寅魁,直隶(今河北省)武安人。1931年到哈尔 滨开设中医诊所。1955年受聘筹建黑龙江省医院中医科,任中医科主任。1958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任黑龙江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曾当选黑龙江省政治 协商委员会委员、哈尔滨中医学会主任委员。曾荣获中央卫生部一等奖状和金质奖 章,全国文教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子良(1905~1972年),原名张启汉,陕西清涧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起先后在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办公厅工作。1944年被中央机关群英代表大 会评选为特等模范工作者。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东北工作,先后任牡丹江金矿局局长 、合江林务局副局长、伊春林业管理局局长、东北人民政府林业部副部长等职。 1954年起任中央林业部木材生产局局长、林业部部长助理。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回 到伊春地区带岭林业实验局任党委书记,兼任东北林学院副院长。曾多次被评为黑 龙江省、东北地区的劳动模范。
陈孝德(1905~1972年),原名乃纯,直隶(今河北省)抚宁人。1920到吉林 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宁安市)经商。1945年加入国民党。解放战争中,在支援前 线等工作中做出许多贡献。1956年领导私营工商界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1957 年被任命为牡丹江市服务局局长。1958年中国民主建国会牡丹江市委员会成立后, 连任三届主任委员,到1966年连任八届工商联主委。还曾当选省人民代表、省人民 政府委员、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委、全国工商联执委。
余友清(1905~1978年),原名周光元,湖南慈利人。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绥远骑兵支队大队长、副支队 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一野战军十九师五十五团副团长、团长、五十六团团长 。全国解放后,历任十九师副师长、铁道工程兵第五师副师长、志愿军铁道兵8505 部队副师长。从朝鲜归国后,率500余名官兵专业至黑龙江垦荒,历任铁道兵八五O 部农场场长、东北农垦总局虎林分局局长。
卢书田(1905~1979年),奉天凤城(今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人。1938年 起先后任长春军事病院眼科主任、齐齐哈尔军事病院院长、第三军管区军医处处长 。1947年10月参加革命,任齐齐哈尔市立医院眼科主任。1948年调任黑龙江省立医 院副院长、院长。1955年任黑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曾当选黑龙江省人民代表、省 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黑龙江分会副会长、省眼科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林枫(1906~1977年),名郑永孝,又名郑伯樵、郑凌风、林硕石,双龙城( 今黑龙江省望奎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北平市委 组织部长、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组织部长,吉辽省委书记、吉辽军 区政委、长春市委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1949年8月东北人民政府成立后, 先后担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局第一副书记和东北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 1954年调中央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中共中 央东北地区工作部部长,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党委书记、校长。曾当选为中共第八届 中央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常 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于1977年9月29日逝世。
王宗清(1906~1984年),女,浙江湖州人。细胞学专家,为中国细胞学尤其 是植物细胞学的诞生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起先后在南京、江苏、北平、 济南、山西、上海等省市大学任生物系教授。1958年应聘到黑龙江大学生物系任教 授,1963年任哈尔滨师范学院生物系细胞学教授。1983年获得遗传学和植物学学科 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曾任中国植物学会会员、中国细胞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林业 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黑龙江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农学会副理事长。
孙亮亭(1906~1985年),原名孙明长,山东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从 小练功习武,曾拜著名拳师黄焕章为师。1933年到哈尔滨打短工,曾以武术击败俄 国恶霸和日本柔道士。日本投降后专门教习武术。1954年在哈尔滨市第一武术馆任 教。80年代,年逾古稀的孙亮亭除承担着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学任务外,仍坚持业余 武术教学。他编著的《八极拳法》现已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拳法,为中国武术事业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恒昌(1906~1985年),奉天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全国著名先进班 组——马恒昌小组和职工民主管理的创始人。曾先后13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所在的沈阳第五机器厂车工一组被命名为“马恒昌小组 ”,成为全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他们艰苦创业和工人参加民主管理的先进经验 ,开创了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一代新风。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1年被任 命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部副部长。70年代,兼任一个随厂北迁到齐齐哈尔市的技 术协作委员会主任,参与组建了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并做出突出贡献。曾当选第 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后连任六届。曾担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李泰(1907~1976年),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人。二人转演员。28岁 到黑龙江省嫩江地区流动演出。李泰擅融南、北各派之长,自成一家。唱腔长音大 嗓,板头干净,刚劲质朴。1953年获东北区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 优秀表演奖。同年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荣立三等功。1959年调黑龙江省龙 江剧实验剧团,任演员队长兼教师。多次到中央歌舞团和省、市各文艺团体讲学传 艺。
张广英(1907~1951年),女,人称尚大嫂,山东潍县人。23岁时辗转到黑龙 江龙镇县(今属北安市)安家。1939年参加革命,在党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先后被选为村妇女会主任、副村长。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9月被选为参加国庆观礼的代表。
于天放(1908~1967年),原名于九公,化名于树平,又名王文礼,黑龙江呼 兰(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开始在东北 开展武装抗日活动。1937年加入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后任抗日联军第十一军随军 学校教育长,十一军一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中长铁 路护路总监、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省参议会议长、黑龙江省法院院长、 黑龙江省军事部长、省军区副政委、司令员等职。1954年起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哈尔滨师范学院院长、中共牡丹江地委第二书记、黑龙 江省政协副主席、黑龙江大学校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含恨逝世。
冯仲云(1908~1968年),江苏武进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经组 织委派到哈尔滨从事革命活动,曾任中共东北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巡 视员、秘书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中共北 满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委等职。抗 日战争胜利后任苏军驻沈阳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946年当选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 全国解放前夕曾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1952年起历任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 副部长。曾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害致死。
鞠成椿(1908~1977年),生于阿勒楚喀城(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一 个富裕农家。1941年受进步思想影响,与家庭脱离关系,变卖家产捐助阿城孤儿院 ,任名誉院长,后主持孤儿院事务。1945年孤儿院由人民政府接管后任院长。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从事社会救济事业,受到社会上的称赞。曾连任人民政协 阿城县委员会常委。
乌定克·连贵(1908~1980年),吉林临江州(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人。赫哲 族民间歌手。演唱特点感情细腻,善于说唱,形象生动,十分感人。他用箫吹奏记 录整理的《乌苏里船歌》曲子家喻户晓,成为赫哲族的杰出歌曲。他讲述的民间故 事和说唱伊玛堪,有多篇选入中国少数民族故事大众丛书《赫哲族民间故事选》和 《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年民间文学专辑》。曾当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 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潘复生(1908~1980年),原名刘开浚,字巨川,山东文登人。1931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文登中心县委书记、苏鲁豫边区党委(后改为湖 西地委)书记。1945年调任冀鲁豫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后任书记兼军区政委 、行署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受中共中央派遣到新乡市组建平原省并任 省委书记。1952年起历任中共河南省委员会第一书记、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中 共黑龙江省委员会第一书记、东北局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任命为黑 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犯有严重错误,制造一批冤假错案。1971年被中共中央免 除职务。曾在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卢乃绪(1908~1981年),吉林永吉人。黑龙江省图书馆工作的早期开创者。 194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教员、哈尔滨市图书馆研究室主 任、副研究员、哈尔滨师范学院图书馆副馆长、《黑龙江图书馆》编委会委员、黑 龙江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培养了黑龙江省解放后的第一批图书馆工作干部 ,为黑龙江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王季愚(1908~1981年),女,笔名西冷、季子,四川安岳人。1932年参加革 命,在党的领导下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东北工作,先后任 佳木斯东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外国语专门学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 哈尔滨外国语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上海外国语学 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外语教育管理及文艺翻译工作,为国家外语教育事 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韩幽桐(1908~1985年),女,原名韩桂琴,回族,山东禹城人。我国最早运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法学理论的法学家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 日战争时期领导北平学生进行抗日斗争,参加华北救国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左 翼文化运动,在重庆开展民主运动和妇女运动。1946年到东北开展文化教育工作, 历任松江省教育厅厅长、松江省第一师范学校(行知师范学校)校长。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历任天津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副司长、最高法院民事庭 副庭长、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法院院长等职。曾当选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法学理事会理事。
孙然(1910~1967年),吉林东丰人。1937年参加革命,历任冀西游击队供应 处长,冀中北上先遣支队司令员,冀中军分区司令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 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参谋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工矿处副处长、鸡西矿务局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煤矿管理局局长、北京煤矿总局局长、唐山开滦 煤矿管理处主任、河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等职。
金人(1910~1971年),原名张少岩,后更名张君悌,笔名金人、田丰,河北 南宫人。1927年到哈尔滨,1933年开始从事俄国古典和现代文学的翻译工作。1937 年后在上海、苏北从事革命文学的创作和翻译工作。日本投降后到东北,历任中共 沈阳地下市委书记,东北文协出版部长,东北行政委员会司法部秘书处长。1949年 任出版总署编译局副局长。自1951年起,先后在时代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做编 译工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译著《静静的顿河》等。“文化大革命”中被 迫害,含恨逝世。
刘金贵(1910~1982年),吉林永吉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岔林 务局翠岚作业所采伐工组长、双子河森林工业分局第二作业所采伐技术员、友好林 业局办公室房产修建工程队队长等职。他创新的采伐方法使东北林区出材率大为提 高。他还改革了伐木作业方式,减少了伤亡事故。1950年东北林务总局和松江省政 府授予他特等劳模称号。
吕和(1911~1979年),热河赤峰(今内蒙古赤峰)人。1945年参加革命。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黑龙江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省革命委员会委员 、嫩江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甘南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等职。是中 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十 年代初总结出“三看三定”耕作法和“六字”技术措施,被中共黑龙江省委命名为 “吕和耕作法”并得到推广。
张钟祺(1911~1979年),奉天新民(今辽宁省新民县)人。著名医生。1950 年起历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外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医疗系第一副主任、外科教授。 1953年在国内首创肠管扩大膀胱手术。1963年对“回肠扩大膀胱治疗结核所致弯缩 膀胱的研究”,受到医学界赞誉,在国际泌尿外科也引起重视和反响。
吕其恩(1911~1979年),又名吕志恒,奉天庄和(今辽宁省长海县)人。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起先后任山东人民 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副指挥、总指挥,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1943年起历任 中共中央党校校务部副部长,挺进东北先遣队司令员,中共安东市委书记、市长, 中共沈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后 勤司令部第五分部部长兼党委书记,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勋章。1952 年起开始担任哈尔滨市市长、市委常委。1971年后任市委副书记、市革命委员会副 主任。是当代哈尔滨城市发展建设主要奠基人之一。曾当选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 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黑龙江省第二、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孟兴全(1911~1982年),亦名玛哈依尔·依波欠,鄂伦春族,阿尔皮河畔人 ,后定居逊河镇(今黑龙江省逊克县)。鄂伦春族史诗“摩苏昆”《英雄格帕欠》 的说唱人之一,也是鄂伦春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的继承、创作和传播者,一生为保存 民族文化遗产,为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华廷芳(1911~1985年),奉天庄河人。1931年辍学行医,抗日战争胜利后历 任齐齐哈尔市中医联合诊所所长、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1959年任黑龙江中医学院 基础部伤寒教研室主任。著有《华廷芳医案》一书,传至东南亚、欧美等国。他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治疗方法”,被载入中国现代医学丛书《著名中医学家经 验》一书中。他一生保存的教案、病案、病例内容丰富,为发展中医学和培养中医 人才积累了宝贵资料。
耿田(1911~1985年),女,原名耿宽云,直隶(今河北省)阜平人。1931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起任河北省平西区房山、良乡县委宣传部长,涞水县妇救 会书记兼主任、县委组织部调查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工作,先后任呼兰县委 、巴彦县委组织部长,松江省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 东北纺织厂党委书记、辽宁省熊岳印花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北京光华染织厂厂长兼 党委书记、北京冶金地质机械厂副厂长、冶金部地质司处长等职。
杨英杰(1912~1978年),曾用名程玉琦、程奇、张克敏、何进,奉天新民府 (今辽宁省新民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 习, 1939年调中共中央党校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工作,历任黑龙江省行 政委员会委员、省政府副主席、代主席兼省高等法院院长,黑龙江嫩江联合省行政 委员、省政府副主席等职。1952年起任中共辽西省委书记,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省 人民委员会副省长,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
王有山(1912~1979年),热河朝阳(今辽宁省朝阳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1950年任黑龙江省呼兰县孟家乡八家子村党支部书记。1952年成立全县第 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也是松江省试办最早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之一。1956 年带头办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富源生产合作社,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 动社员科学种田,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和奖励。曾当选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两次出席 全国群英会。
刘德本(1912~1980年),又名嘉彰,家璋,吉林富锦(今黑龙江省富锦县) 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富锦县长、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兼富 锦中学校长,1948年东北解放后任合江省教育厅长,1949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 长。1950年起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副处长,东北农学院副院长、院长兼党委 书记,哈尔滨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兼党委副 书记等职。
驶原野(1912~1982年),原名张维东,吉林伊通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任哈尔滨东建洋灰厂(今哈尔滨水泥厂)监理、党支部书记,组织全厂干 部、职工开始大规模的恢复生产建设工作。1949年任东北水泥公司副经理,后调任 国家建材局设计院院长。
王殿钺(1912~1982年),黑龙江哈尔滨人。1943年在佳木斯陆军医院从事内 科临床工作。1949年任黑龙江省鼠疫防治站站长,对控制鼠疫疫情的发生和发展做 出显著成绩。1954年起历任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站长、哈尔滨市地方病防治站(原 鼠疫防治站)站长。曾被授予全国鼠防先进工作者、哈尔滨市劳动模范称号。曾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医学科学委员会北方地方病专题委员会委员兼鼠疫组副组长、 黑龙江省地方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市政协委员。
胡连海(1912~1984年),黑龙江青冈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解放 后,先后担任村农会会长、党支部书记、生产合作社主任、新发公社党委副书记、 革委会副主任等职。1952年,带头发动大家加入中共哈尔滨市委在新发屯试办的初 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带领社员采取新的种田方法,获得大丰收。1958年成立新发 人民公社,当选为副社长,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劳动模范,多次被选为省、市 、区人民代表。
杜若牧(1913~1966年),原名宝贤,又名伯齐,吉林梨树人。1935年参加“ 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派回东北工作, 先后任沈阳、本溪和安东市联合中学校长,辽东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副厅长。50年代 初奉调到高等教育战线工作,先后任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副院长、东北工业干部学 校校长、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副院长、冶金部教育司副司长等职。1957年调任中共哈 尔滨师范学院党委第一书记兼副院长,1963年兼任哈尔滨师范学院院长。曾当选为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被迫害致死。
张静之(1913~1968年),曾用名张昆山,吉林宁安(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人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率东北干部大队参加组建牡丹江军区,任政治部 主任。1946年东北政权建立后曾任绥宁省政府主席、东北行政委员会直属牡丹江专 员公署专员、牡丹江省政府主席等职。1949年起先后任中南军管会军政接管部副部 长、代部长,武汉市副市长兼秘书长。后转到铁路系统工作,1952年任铁道部铁路 工程总局局长。1959年被错误认为是右倾思想被下放,1964年平反后任抗美援越专 家组组长,1967年从越南回国,参加中越政府会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害致 死。
弓日均(1913~1970年),朝鲜族,朝鲜平安南道价川郡人。1945年参加革命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起历任黑龙江省民政厅民族科长、中共铁骊县委 书记、松花江地区铁力钢铁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中共绥化地委统战部副部长等职 。他长年深入群众,工作在基层,艰苦朴素、勤勤恳恳,被群众赞誉为“活着的焦 裕禄”。曾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害,含冤去世 。
王喜明(1913~1970年),黑龙江绥化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选 任中共民吉村总支书记,翌年创办“民吉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变了民吉村 的面貌,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授予“爱国增产模范村”称号。1953年成为全国著 名劳动模范。曾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莫余生(1913~1983年),原名莫正民,山东莒县人。宝泉岭农场创始人之一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第二游击队第一支队司令 、莒县自卫团团长等职,1944年率部起义,先后历任山东军区独立第二旅旅长、滨 海军区参议、辽东军区解放大队副队长。1950年开始参建国营农场,为宝泉岭农场 建设做出重大贡献。1952年起历任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秘书处长、黑龙江省农机局 农业机械化学院副院长、国营萨尔图畜牧场场长、国营红色草原牧场场长、红色草 原农垦局局长、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副局长等职。
沈从龙(1913~1983年),曾用名崇农,江苏东台人。50年代初期,组织领导 了中国电机制造骨干企业哈尔滨电机厂的建厂设计工作,为哈尔滨电机厂的建设和 发展,为全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1957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78 年转入中国民主同盟。1980年当选为哈尔滨市副市长。曾任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 员,哈尔滨第五届政协副主席,民盟黑龙江省委常委,民盟哈尔滨市委主委;中国 动力工程学会理事和黑龙江省电机工程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贾容(1913~1983年),原名贾小蓉,安徽怀远人。30年代在当时左翼文艺界 的影响下,积极投身于哈尔滨市文艺界的戏剧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组织了多 个剧团,演出进步戏剧,引起极大反响。自1950年起在沈阳东北文化部戏曲改进处 任职。1954年调黑龙江省文化局,他改编出版的评剧现代戏《平原烈火》,获省第 一届戏剧汇演剧本奖。1962年调齐齐哈尔市曲艺团艺术室从事专职创作,1970年以 后任齐齐哈尔市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市群众艺术馆的前身)编辑。
杨衔晋(1913~1984年),名街晋,浙江嘉兴人。植物学家。1950年借调到哈 尔滨东北农学院任教,后自愿长期留在黑龙江,长期从事树木学教学工作和高等林 科院校的领导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杨衔晋学识广博,尤对樟科植物的研 究造诣较深,他撰写的《樟木黄内楠、木姜子和新木姜子的研究》,曾获黑龙江省 政府科研成果二等奖和林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他的研究工作,为开发利用国家丰 富的森林资源做出积极贡献。曾担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植物学会理 事长等职。
关显廷(1913~1984年),满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35~1938年在昂昂溪 《盛京时报》当报差。1939年改做邮差和接站员。1946~1963年,继续充任接站员 。17年共接发邮件31.8万袋,没发生过一次漏站和差错事故,受到嘉奖。50年代起 ,关显廷被黑龙江省多次评为工业劳动模范、工业特等劳动模范。1959年被授予全 国劳动模范称号。曾被选为黑龙江省第一届、第五届人大代表。
邹问轩(1914~1966年),原名邹恩洵,曾用名邹恩沪、邹文宣,江西余江人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历任北平左联市委委员、中国大学党支部书记、中 共江西临时省工委书记、南昌中心市委青年部部长、中共松江省委秘书长、延寿中 心县委书记、鞍山市委书记、旅大市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52年调黑龙江工作,任 国营一二○厂(东安机械厂)厂长,是国营一二○厂创建和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为 中国航空工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56年后担任省委地方工业部部长、省委副秘书 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常委等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迫害致死。
关宏达(1914~1967年),又名关鸿达、关洪达、关文达,满族,吉林阿城( 今黑龙江省阿城区)人。学生时代爱好美术和戏剧,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 。1932年首拍影片《热血青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宏达的表演才华得以 充分施展,参加拍摄的影片有《球迷》《球场风波》《大李、小李和老李》《秋翁 遇仙记》《聂耳》等。他喜欢在喜剧中扮演滑稽、幽默角色,诙谐可笑,给观众留 下深刻印象。“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含冤逝世。
孙淑芝(1914~1968年),女,奉天铁岭(今辽宁省铁岭市)人。1945年起在 哈尔滨市新城小学校(现尚志校)任教。在培养教育学生过程中,坚持智育、德育 并重的教育思想。平时注意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孙淑芝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奉献, 受到党和政府的赞扬与奖励。曾被授予哈尔滨市 “一等模范教师”、松江省“特 等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被任命为经纬小学校副校 长。曾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唐景阳(1914~1971年),又名达秋、林珏,黑龙江安达人。30年代在哈尔滨 、上海从事进步文学创作和教育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被派回东北 地区工作,是开辟哈尔滨市工作的重要成员之一,先后担任哈尔滨日报社社长、哈 尔滨市政府秘书长、市委秘书长等职。1950年起任松江省人民政府文教厅长、省文 教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府委员,为提高全省人民文化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发展工 农业余教育和师范教育作出了贡献。1954年起任沈阳师范学院副院长、辽宁大学副 校长。
张万春(1914~1971年),河南郾城人。1933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等,解放战争时期 曾指挥过德惠以东焦家岭歼灭战及德惠以北五家子遭遇战。1949年任广西四十五军 一三三师师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四十六军参谋长、四十军副军长、黑龙江省军区副 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赵扬(1914~1974年),原名国澄、安济,笔名宋扬、不扬、韦韦、李昂,浙 江宁波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出任华 中解放区《新华日报》、山东解放区《大众日报》、山东解放区《新潍坊报》秘书 主任、副社长,《浙江日报》副社长,浙江省工业厅副厅长等职。1954被任为哈尔 滨三大动力之一的哈尔滨汽轮机厂副厂长,成为该厂创建者之一。1957年起任黑龙 江日报社副总编辑、总编辑,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
张林(1914~1982年),原名郝长发,曾用名张树仁、郝光,山东平度人。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陕西省西安市工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胜利 后到东北工作,先后任哈东支队政委、中共松江省珠河县委书记、政委、江南地委 组织部长、中共松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48年起历任东北铁路总局人事部部 长、中国长春铁路管理局人事助理局长、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副局长、中共哈尔滨铁 路局委员会副书记兼监委书记。曾当选中共七大代表、全国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黑龙江省政协常委。
张金衡(1914~1982年),原名张玉田,吉林省吉林市人。与著名中医高仲山 、马骥、金文华并称“四大名医”。1932年到哈尔滨。1950年创办哈尔滨市西傅家 联合诊所,是哈尔滨中医界走向联合事业的发起人之一。1952年起历任哈尔滨市中 医进修学校副校长、哈尔滨市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哈尔滨市中医院副院长、哈尔 滨市中医学会秘书长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张金衡在内、妇、儿科疾病方 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对祖国医学的理论及选方用药均卓有创见。
黄振荣(1915~1968年),陕西长安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湘 赣军区电台副台长,长征时任第六军六十一团参谋。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东北,历 任东北护路军大队长、团长、参谋处长、铁道兵团第四支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等职 。1950年率部入朝,任铁道兵三师副师长,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国 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到北大荒,历任铁道兵八五○农场副场长、八 五二农场场长等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迫害致死。
刘善本(1915~1968年),山乐昌乐人。原国民党空军飞行员,1946年驾机起 义投奔共产党,同年赴黑龙江参与创建解放区第一所航空学校。1949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同年12月任第一航空学校校长。1950年组建华东空军第四混成旅,任副旅长 。1951年作为航空兵师长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 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空军少将军衔。曾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还曾任空军学院副教 育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迫害致死。
俞炳元(1915~1968年),江苏常熟人。中国水轮设计研究奠基人之一。1950 年任东北工业部电业工业局工程师,后随单位北迁哈尔滨。1951年带领哈尔滨电机 厂技术人员设计了中国第一台800千瓦立式水轮机,以后亲自参与陆续设计了3 000 到22.5万千瓦水轮机。1954年起担任哈尔滨电机厂总设计师、副总工程师。曾任国 家科委电力组组员,电工组水轮机分组副组长等职,曾多次跟随周恩来总理去三门 峡水电站考察,为电工行业制定技术政策起了重要作用。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批判,含冤去世。
林纳(1915~1968年),女,原名关淑兰,吉林宁安(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人 。劳动模范。1939~1945年期间,先后任延安女子大学政治处主任、中央妇委支部 书记。1948年任宁安县委副书记、土改工作团大队长。1951年奉调富拉尔基筹建北 满特殊钢厂。在职期间,林纳成为省内和全国冶金系统闻名的女厂长。1958年调任 钢铁研究总院党委书记,1965年任中国矿冶学院党委副书记。是第一、二、三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批 判,含冤去世。
万思元(1915~1974年),山东恩县人。黑龙江省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冰雪运 动队伍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起担任黑龙江省体育运动 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期间主持和参与了哈尔滨体育学院的筹建工作,并兼任 哈尔滨体育学院的院长和体育学院党委书记。负责组建了黑龙江省第一支速滑队, 他适时地组织教练员和运动员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使得黑龙江省的速滑运动 水平有了不断提高。1963年他率队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世界速滑锦标赛,黑龙江籍队 员罗致焕为中国取得首个冰上项目世界冠军。
赵志萱(1915~1982年),女,满族,正黄旗,辽宁兴城人。1936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主动申请回东北工作,历任勃利县委组织部长、合江省妇女联 合会主任、中共辽宁省沈阳市委委员、沈阳市总工会女工部部长等职。1949年起担 任沈阳毛织厂厂长、大连机床厂厂长,主持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齿轮车床。1955 起先后担任哈尔滨锅炉厂副厂长、哈尔滨汽轮机厂厂长,参与领导了中国第一台自 行设计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研制工作,并筹建了哈尔滨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 成为该所奠基人之一。1978年后调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科学院能源委员 会副主任。
郭强(1915~1982年),江苏武进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 曾参加过讨伐反动军阀、汉奸石友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曾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 役等重大战役。全国解放后被选送军事院校学习,毕业后担任齐齐哈尔步兵学校政 治委员、锦州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等职。196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同年任黑 龙江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兼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治委员。1978年任 旅大警备区顾问。
王仙圃(1915~1982年),山东海阳人。1945年东北光复后到哈尔滨,先后在 市文学家联合会、市美术家协会、省画报社、省美术家协会任创作员。他的山水画 古朴雄健,大气磅礴,具有深厚的传统技法素养,代表作品有《勘探原始森林》《 报矿》《镜泊湖》等。有的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及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 ,并流传到日本及其他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国 画会会长、黑龙江省政协常委。
蓝仕璧(1915~1984年),字文林,四川秀山人。1941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 ,先后在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重庆蜀中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52年支援东北,先在 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工作,后在松江省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任研究员。1979年 起任省美术家协会专业画家。代表作品有《东温泉》《海阔天空》《牡丹江的发源 地》《长白山组画》等,其中《长白山组画》中的“长白积雪”“白山黑水运材忙 ”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娄焕明(1915~1984年),奉天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中国神经精神病 学专家,精神病遗传学学科带头人和开拓先驱。1948年参加革命。1956年受聘为哈 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组副主任,后晋升为教授,科主任。 1975年以来在大庆油田指导建立了精神病三级防治网点,是中国企业中第一个较完 整的防治模式。1978~1982年,在沈阳沈河区正阳河建立社区精神病防治站,产生 较大国际影响。1982年主持了中国首届神经精神科遗传学术会议,成为这个领域内 国内公认的权威学者。曾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学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神经精神 病遗传学组副组长等职。
吴天霖(1916~1969年),江苏兴化人。1950年随沈阳东北电工局搬迁到哈尔 滨。1951年试制出中国第一台800千瓦水轮发电机,成为中国发电设备制造史上第 一个里程碑。1964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代表。1965年调任东北电力建 设公司成套设备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先后参与主持设计制造了云峰水电站10万千瓦 水轮发电机、刘家峡水电站2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等。吴天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一代电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发展中国电工事业和制定技术政策方面发挥了积 极作用。
厉男(1916~1983年),原名厉广学,黑龙江呼兰人。黑龙江省保卫工作的开 拓者。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1月被派至齐齐哈尔,参与组建嫩江省工作 ,任嫩江省自卫处处长兼公安总队队长、政委。1946年率领公安部队参加了第二次 解放齐齐哈尔的战役。1947年任中共黑嫩联合省委社会部副部长兼公安处副处长。 1948年任沈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公安总队政委。1951年后历任东北公安军副司令员 ,旅大市公安局长、检察院检察长、副市长等职。1965年起历任广州海运局副局长 、湛江港务局局长、广州市委常委等职。
季铁中(1916~1985年),吉林省(今黑龙江省)宾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1934年参加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1937年后任东纵一团政治处主任、冀 南军区第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1946年起任松江军区哈东一分 区政治部主任、松江军区政治部主任、松江省军事部长、中共松江省委委员。1950 年赴朝作战。1960年转业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任工程指挥部副指挥。1963年起 历任大庆炼油厂副厂长、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工委副书记。1979年起 任国家石油部党组成员、政治部副主任、副部长。
徐明(1916~1985年),原名徐锐,吉林阿城(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被派到东北工作,先后任黑龙江军区政治部代 主任、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辽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九 军一六二师副政治委员等职。1951年起历任空军第十八师政委、北京防空部队副参 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1958年起调到国防科学委员会担任国防科研 的领导工作,为中国火箭、卫星的发射试验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 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委 员会委员。
杜鸿模(1917~1962年),陕西米脂人。1947年任天津机器厂(现天津动力机 厂)副工程师,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连续多年获天津市特等劳模称号。1955 年被被派往苏联实习,1956年到哈尔滨锅炉厂工作,历任副总工程师、副厂长,期 间成功主持了高压化工容器手工焊接和自动焊接的对比试验,开启了我国自制高压 化工容器的历史。
于杰(1917~1971),原名窦长祥,曾用名窦少清,山东临朐人。1936年3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中共临朐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1939年2月到中共山 东分局党校学习,结业后留校工作。1941年后历任中共鲁中区委党校总支书记兼组 织科长、山东鲁中区党委蒙山工委书记、泰宁县委书记、鲁中区委组织部组织科长 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调往东北,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土改工作团团长,中共合江 省勃利地委副书记,中共吉林省吉南地委副书记,东北局组织部组织科长、组织处 长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工作,任志愿军后勤部 巡视员。1951年3月奉调回国,先后担任中共松江省委常委、秘书长,松江省人民 政府副主席。1954年黑龙江、松江两省合并后,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省委常委兼农 村工作部部长。1960年5月,任中共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委第二书记,11月以后历任 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处书记,继续主管农村工作。1964年1月~ 1966年5月,先后担任阿城县和呼兰县社教工作总团负责人。“文化大革命”开始 后受到冲击,1967年3月,作为革命领导干部代表被结合,1970年被任命为黑龙江 省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8月在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三次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中共黑 龙江省委副书记,主管全省经济工作。是黑龙江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几十年来,于杰同志在党的领导下,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和平建设时期,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对黑龙江省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 其是对农业开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黑龙江省农业开拓者。1971年12月20 日,于杰在参加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时,因急性心肌梗塞于北京病逝,终年54岁。
朴奇夏(1917~1974年),朝鲜族,朝鲜忠川北道玉泉郡人。1954年进入牡丹 江市农机生产合作社当工人,先后完成技术革新项目311件,改造24种产品的生产 工艺,设计制造大、中型设备21台,为国家创造200多万元的产值。曾荣获省、市 劳动模范称号,并被评为工人技术员。
陈非(1917~1979年),吉林省吉林县人。农业科学技术专家。1945年抗战胜 利后到东北,主要从事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后任省人民政府农业厅技 术推广科科长,技术推广处处长、副厅长(分管农业技术),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 、院长、农牧局副局长等职。1950年任省农业厅技术推广处科长。在长期从事农业 技术和农业科研领导工作中,陈非坚持实践第一,坚持“双百”方针,深入调查研 究,刻苦学习,为全省各县推广站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罗明哲(1917~1982年),曾用名罗绮、陈白之、罗傭倩,黑龙江呼兰人。学 生时代就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积极参加进步文学活动,后加入国民党。1945年脱 离国民党,1946年当选为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委员并兼教育局副局长。1947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1951年起历任哈尔滨师专(后改为哈尔滨师范学院)教务主任、教务处 长、中文系主任,黑龙江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中文系教员。1980年起任黑龙江大学 副教授、中文系主任,曾当选省政协委员。
王操犁(1917~1984年),原名王国乾,又名王光震,河南遂平人。1938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派往东北工作,先后任区、县武工队长,县长 、工作团长。1948年带领担架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受到部队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调任东北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农村工作部处长。 1954起任黑龙江省农业厅厅长、友谊农场场长。1957年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 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文化大革命”后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 、省农业办公室主任。1979年当选黑龙江省副省长,后调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郭敏一(1917~198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47年参加革命,1951年任第 一军医大学药理系助教。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被派往朝鲜,并四次去丹东担任“防 化”教育宣传和科研工作,荣立二等功并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总后勤部颁发的 “立功奖证”及金质奖章。1956年起先后任教于哈尔滨市第一卫生学校、黑龙江中 医学院。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使满山红药理研究荣获国家科学大会奖。编译有俄文 版《临床药理学》,编著《药理学》等,是省药理学会会员、省优秀教师。
杜先扬(1918~1963年),哈尔滨人。哈尔滨铁路局绥化机务段工人。解放战 争初期,杜先扬修复破损严重的96号机车,后被命名为“铁牛号”。1949年2月, 成为东北铁路第一个首创延长2个甲检期新纪录机车,同时为国家节省了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出通令,“铁牛号”机车组全体员工记特等功1 次,授予司机长杜先扬为“铁牛运动旗手”称号。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 杜先扬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951年参加了抗美 援朝战争。
郭仲(1919~1968年),热河省开鲁县人。1946年加入东北民主联军。1949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斗中造成双目失明,终身残疾,复原后回到松江省延寿县华 炉乡,他不悲观,不气馁,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他的事迹在 延寿县广大农村引起强烈反响,1958年中共延寿县委发出了向双目失明的优秀党员 郭仲学习的号召。1959年先后受到省和全国表彰。1963年出席了黑龙江省第一届盲 人聋哑人代表会议。
胡锡川(1919~1975年),湖南宁乡人。1938年参加革命。全国解放后任华东 文委秘书处副处长、办公厅副主任。1954年积极要求参加东北航空工业建设,后任 沈阳飞机工厂设计处副处长,1956年调任哈尔滨飞机厂(今伟建厂)总工程师,主 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架直升机。他还参加并组织领导了“轰五”轻型轰炸机、“轰 六”中程轰炸机的试制工作,使飞机技术性能得到改善。
张路(1919~1977年),原名张学廉,浙江上虞人。北大荒版画早期作者和创 始人之一。1948年先后在上海、浙江绍兴任美术教员。1950年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 社编辑,并在工作之余从事木刻创作。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59年下放到黑龙江 省牡丹江垦区劳动,后任《北大荒》杂志和《北大荒画报》编辑。他同解放军美术 工作者共同努力,使木刻作品逐渐凝聚成“北大荒”画派。1962年调入中国美术家 协会黑龙江分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被中国美术馆 和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
温长淮(1919~1980年),满族,吉林双城(今黑龙江省双城县)人。皮影戏 艺术家。1951年成立松江省皮影戏实验工作队,任副队长。首创“现代戏影人迈步 法”,使现代皮影戏影人的表现能力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任黑龙江省民间艺术队队长。1959年代表黑龙江省进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演出,受到首都观众和舆论界的赞誉。1960年参加第二次全国 木偶戏、皮影戏演出大会,受到与会代表一致赞扬,黑龙江皮影戏从此列入全国一 流水平,成为中国皮影戏“三大家”(湖南影、唐山影、黑龙江影)之一。
王正林(1919~1980年),原名王同政,曾用名王彤骥、姚辉,河北赵县人。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地下支部书记。后去华中、华东抗日根据地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沈阳市桃匠屯区区长、黑龙江省宝清县委书记。1950年调任桦 川县委书记。1952年任松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后任吉林省农业厅副厅长。1954任友 谊农场副场长,参加组建工作。1958起历任合江农垦局副局长,东北农垦总局副局 长、局长,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主任,省农场总局副局长兼党委副书记等职。是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李芸春(1919~1982年),奉天本溪(今辽宁省本溪市)人。著名外科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任命为中国医科大学头、颈、胸系主任。1950年抗美援 朝战争开始后,担任东北医疗队队长和战勤医院技术院长。1952年任黑龙江省医院 副院长。擅长胸外、普外、脑外科,曾进行了全省首例心包切除术,全省首例开颅 手术,全省首例肝切除手术,他还是黑龙江省手术治疗肺结核的奠基人,为黑龙江 省外科学的各领域做出突出的贡献。曾任九三学社哈尔滨分社委员、组织部长、省 政协委员等职。
金白山(1920~1962年),朝鲜族,朝鲜咸镜北道城津郡人。自幼随家人来到 中国。1948年金白山到合江水利农场,成立了水利农场三庄,组成第五耕作组并担 任组长,取得水稻丰收,被评为“金白山模范耕作组”。1951年成立星火集体农庄 并任主席,为农庄发展壮大做出很大贡献。被公认为水稻种植专家,在国内外久负 盛名。曾当选为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多 次被选为省和全国劳动模范。
宋恩珍(1920~1963年),黑龙江庆城(今庆安县)人。革命烈士。1947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复员回到家乡,1955年带头组织农民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被选为社主任。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担任管理区副主任、生产队长。由于劳动 积极、工作认真负责,连续被评为模范队长、公社和县的模范干部。1962年因抢救 国家财物严重烧伤,1963年逝世。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授予宋恩珍革命烈士称号。 宋恩珍的英雄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在《人 民日报》发表纪念文章:《宋恩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乌·白辛(1920~1966年),原名吴宇洪,赫哲族,后入满籍,吉林(今吉林 省吉林市)人。著名剧作家。1945年参加革命。日本投降后,于1946年被任命为吉 林文工团团长,不久编入东北民主联军,创作了大量歌颂军民鱼水关系和革命战争 伟大意义的作品,荣立一等功。195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导 。1958年转业到哈尔滨话剧院,后又调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做专业作家。 代表著作有:《赫哲人的婚礼》《印度来的情人》《焦裕禄》《冰山上的来客》等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迫害,含冤去世。
孙好清(1920~1977年),原名孙好琴,直隶(今河北省)磁县人。1939年到 鹤岗兴山煤矿采煤。1947年当选南山煤矿三坑副坑长,成为解放后鹤岗市第一个从 工人中选拔的领导干部。同年被公推为特等英雄状元,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鹤岗 市第一位被公开吸收的共产党员。是全国第六次劳模大会主席团成员,出席了东北 煤矿第一届劳模大会,并多次受到矿务局、东北煤管局的嘉奖。
吴恕三(1920~1981年),浙江嘉县人。1946年参加革命。1949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1955年起历任哈尔滨锅炉厂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厂长等职,期间主持 了从小到大直至670吨锅炉的研制工作;圆满完成螺旋石油管道设计、制造、安装 、调试到试生产的全部工作,揭开了中国地下远程输油技术史的新一页。吴恕三是 国内公认的锅炉权威,曾当选为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代表,其论文《锅炉管式空气 预热器的振动和噪声》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焊接协会理 事、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黑龙江 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78年任黑龙江省机械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李学义(1921~1968年),山东莱芜人。1953年任东北建筑第二工程公司混凝 土队队长,领导圆满完成了沈阳飞机制造厂一号厂房基础和预制柱的浇灌任务。 1954年随单位调往哈尔滨,参加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哈尔滨 电机厂、东安厂、伟建厂、建成厂和发电厂的建设,带领全队职工出色地完成每一 项施工任务。1960年任黑龙江省第二建筑公司混凝土队队长,并被提拔为工人工程 师。曾多次被评为沈阳、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劳动模范。196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五 好职工标兵。
李书年(1923~1969年),别名李书廉,安徽桐城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 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1953年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独唱演员兼声乐教 员。整理出向苏联军队“红旗歌舞团”学习的《劳特声乐教材》,对推动中国声乐 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1958年转业到黑龙江,1959年调入哈尔滨歌舞剧院任独 唱演员兼声乐教师,他的演唱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富于民族气韵,被人称为“民 族化”了的美声唱法,主要作品有《云山牧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我站在高高 的钻塔上》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批判,含冤去世。
王进喜(1923~1970年),甘肃玉门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 ,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 副指挥。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 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中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 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 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 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中国进 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杨昉(1923~1978年),原名杨崇青,别名云峰、方文,河南新蔡人。1949年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从事文艺创作。在部队中,历任编导组组长、创作员、 编辑。1958年转业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局,从事《北大荒》文艺刊物的创办与编 辑工作。1962年调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任专业作家。1976年调黑龙江省文化局 创作评论办公室,专门从事辅导全省群众文学创作工作,培养辅导了大批业余文学 作者。
高凤志(1924~1970年),黑龙江巴彦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绥化 县六合村村长、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中共绥化县委委员、省贫代会副主任、黑龙 江省革委会常委等职。在他的带领下,曾创年全国谷子单产最高纪录。多次当选省 、市特等劳动模范,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是中共九大代表 、全国政协委员。
陈大钦(1924~1981年),福建福州人。渔业专家。1950年支援东北建设,历 任哈尔滨水产试验场技术员、养殖室副主任、黑龙江省水产研究所所长等职,为我 国大马哈鱼的增殖、填补我国鲟鱼人工养殖技术的空白做出了贡献,研究成果曾获 全国科学大会奖。著有《草、鲢鱼人工繁殖技术》《实用养鱼技术》等书。1981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 水产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太平洋西部四国渔业会议中国专 家。
栗振镛(1924~1984年),奉天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玉米培育专家。 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研究员,玉米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全国农 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省科技顾问处顾问、省农学会常务理事、省作物学会秘 书长等职。1957年调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玉米育种繁殖推广工作中,取得重 大科研成果,使全省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中“黑玉46”玉米双交种获全国科学 大会奖。曾获全省劳动模范称号。198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
李赤(1926~1980年),原名李继元,别名李慈,化名舒迟,天津宝坻人。作 家、诗人。1947年到哈尔滨,先后在中苏友好协会出版部、哈尔滨市文艺工作者协 会工作,1957年先后担任省文联党组成员,《北方文学》第一副主编、代主编等职 。是五六十年代黑龙江省较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的独幕话剧《长海来了》,曾 获文化部独幕剧三等奖。电影文学剧本《徐秋影案件》,曾获文化部电影创作三等 奖。部分作品被收入《黑龙江诗歌选》《黑龙江散文选》。是中国作协黑龙江分会 第一届理事。
林青(1926~1983年),原名林仰山,黑龙江明水人。散文作家。1948年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先后任牡丹江农垦局密云水库《战地快报 》《北大荒文艺》编辑。1962年调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任专业作家。曾当选中 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代表作散文集 《冰凌花》《大豆摇铃时节》,是黑龙江省比较有影响的散文作家。
杨治周(1927~1966年),吉林双城(今黑龙江省双城县)人。1948年参加革 命工作,历任村小学教师、校长、哈尔滨市第十二中学教师等职。1955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杨治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全部身心用于培养教育学生的工 作上。先后被评为黑、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省、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标兵,哈 尔滨市劳动模范。196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和全国劳动模范。《人民日 报》《光明日报》刊载他的先进事迹和工作经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班 主任工作经验专辑。“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折磨致死。
金剑(1927~1968年),原名玉海,改名剑,曾用名枫、小枫、王法、红曼, 奉天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金家花园人。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起历任黑 龙江省文工团创作室主任、哈尔滨电影制片厂创作室副主任等职,1959年调哈尔滨 话剧院工作。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戏剧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理事。一生创作了 大量优秀话剧,主要剧目有《赵小兰》《抗联之家》《春光曲》等。“文化大革命 ”中含冤去世。
王书怀(1929~1984年),原名王树槐,改名书怀,曾用笔名冷风,河北抚宁 人。诗人。1953年调松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自1961年起成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是黑龙江省比 较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节奏明快,朴素清新,语言生动,在学习运用民歌 形式和群众语言方面,在诗歌革命化、大众化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绩。出版的主 要诗集有《乡土集》《扬帆集》《桦林曲》《火热的乡村》等。
朱彩斌(1930~1971年),湖北房县人。诗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 事文学创作,1951后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导,1958年转业到黑龙江铁道兵农 垦局(后改名为“牡丹江农垦局”)任电影组编导,1963年调哈尔滨市文联任创作 员,成为专业作家。他编导摄制的《狩猎》《雁窝岛的秋收》等纪录片,在全国放 映,深受欢迎。他创作的《完达山抒情》等一大批优秀诗作,在全国诗坛产生较大 影响,成为黑龙江省颇有影响的诗人之一。是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
谭学陵(1931~1983年),四川武胜人。1953年起在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 设计局工作。1956年参加海军工程部非金属油罐防渗漏研究项目并担任组长,因出 色完成任务受到海军工程部和石油部的嘉奖。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到大 庆油田参加会战,投入油田“单管密闭油气集输流程”的设计工作,为高速度、高 水平拿下大油田做出了贡献,被评为油田标兵。1974年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套原 油计量成套仪表,填补了我国成套仪表的空白,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董廷章(1933~1972年),山东昌邑人。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历任鸡西矿务局穆棱煤矿救护队中队长,矿务局救护大队副队长。在救 护队工作20年来,共参加40多次矿井抢险,每次都顺利完成任务。1972年在参加井 下抢救工作中一氧化碳中毒光荣牺牲。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授予董廷章革命烈士光 荣称号。
钟其权(1933~1982年),四川重庆人。1958年参加大庆油田会战。1959年9 月,由他确定井位的松辽盆地第三口基准井喷出油流,成为发现大庆油田的标志。 1962年起历任油田地质研究室副主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地质处副主任、地质师、副 总地质师等职。他提出的油层综合评价研究法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发明奖,为研究和 认识油层分布规律创出了一条新路,直到现在仍然是油层研究的基本方法。他的大 庆油田油砂体及注水效果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在他主持地质勘探工作期间,发 现并探明三肇地区的宋芳屯、模范屯油田,对发展大庆做出了贡献。1979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
刘美泉(1936~1966年),山东高唐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哈尔滨新风加工厂,先后担任工段工会 主席、党支部书记,连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和“五好”职工。1966年为挽救国家财产 英勇牺牲。为了表彰刘美泉生前的功绩,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发出通知,号召全省 各条战线的职工开展向刘美泉学习的活动。追认刘美泉为哈尔滨市特等劳动模范, 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授予刘美泉革命烈士光荣称号。
王庆容(1940~1969年),四川三台人。1949年三台县解放后,参加农业生产 ,勤劳、肯干,受到领导和群众的称赞。1958年被评为劳动模范。1959年应征入伍 ,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代理排长、排长、副连长。入伍后曾4次救火,8次 救人,得到上级和战士的一致好评。1969年参加保卫珍宝岛战斗英勇牺牲。1969年 7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王庆容“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杨林(1944~1969年),山东莱阳人。196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连队到 “北大荒”执行农业生产任务。1965年任炮连班长。196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 年参加保卫珍宝岛战斗英勇牺牲。1969年沈阳军区党委给杨林追记一等功;中央军 委发布命令,授予杨林“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刘英俊(1945~1966年),吉林长春人。1962年应征入伍,立志成为一名雷锋 式的好战士,刻苦学习军事本领,经常帮助连队、群众做好事并且从不留姓名。 1966年为救6名儿童勇拦惊马,身负重伤,光荣牺牲。刘英俊牺牲后,中国人民解 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号召全军向刘英俊学习。刘英俊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 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中共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在他牺牲地建立烈士纪 念碑和事迹陈列馆,人民群众称誉刘英俊是“雷锋式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的好 儿子”。
闫启庸(1945~1970年),蒙古族,吉林靖宇人。1966年响应党的号召,到黑 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在垦区生活的5年里,他不仅无私为战友服务,还用思想 和智慧启迪战友,经常给战友们讲英雄事迹,讲兵团事业发展前景,讲屯垦戍边的 伟大意义。1970年在执行任务中为救战友光荣牺牲。
冯百兴(1949~1970年),辽宁黑山人。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 五师五十三团当战士,在连队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1970年为扑灭山火英勇牺牲。 为表彰冯百兴的事迹,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黑龙江生产 建设兵团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中共五十三团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兵 团党委做出决定,号召全体干部、战士、职工、家属向冯百兴学习。
沙涛(1949~1983年),回族,黑龙江鹤岗人。1969年被分配到齐齐哈尔建华 机械厂当工人,很快成为车间生产骨干。1979年经过自荐和考核,调入齐齐哈尔市 人民检察院工作,后多次立功受奖。1983年因救溺水儿童英勇牺牲。黑龙江省人民 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中共黑龙江省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 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他“雷锋式检察干部”的光荣称号。
李南国(1952~1985年),朝鲜族,黑龙江鸡东人。1970年应征入伍,分配到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曾任炮兵班长、排长、连长。中共党员。1985年,李南 国所在部队受命赴滇参加保卫云南边境作战,在他指挥战斗的97个日日夜夜里,共 摧毁越军高射机枪工事二个,堑壕70余米,毙敌47人,伤敌多人,多次受到上级表 扬。同年9月在一次战斗中为保护战友壮烈牺牲。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二等功臣,授 予革命烈士光荣称号。
黄恒星(1954~1984年),辽宁岫岩人。林口县五林公社南沟小学教师。长年 自愿扎根基层,在艰苦的生活和教学条件下,为家乡辛勤培育人才。曾连续8年被 评为优秀共青团员,5次被评为校、乡、县优秀教师。1984年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 。逝世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共青团黑龙江省委追授他为“献身教育事业的 模范青年”,1985年被《中国青年报》推选为全国十大青年人物之一。
张华(1958~1982年),黑龙江虎林人。中小学期间即品学兼优,中学毕业后 到农村插队落户,后被选为劳动模范、优秀共青团干部。1977年入伍被编入沈阳空 军某场站,因工作突出两次受到场站的嘉奖和表扬。1979年以优异成绩考取第四军 医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期间他不仅学习好,而且经常助人为乐。1982 年为抢救掏粪工人英勇牺牲。1982年中央军委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 大学生”称号。张华烈士的事迹在全国、全军引起强烈反响,纷纷发出向张华烈士 学习的通知、决定、号召。1983年被称誉为全国十英模之一。
刘柏林(1961~1981年),黑龙江肇东人。1980年参军,在部队短短的10个月 中进步很快,先后担任新兵连副班长、连队团小组长、学习辅导员、革命军人委员 会委员,成为连队各项工作的骨干。还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出席沈阳军区工程 兵共青团先进代表会议。1981年为抢救列车而英勇牺牲。中央军委授予刘柏林“雷 锋式的战士”荣誉称号。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为刘柏林记一等功,定为革命烈士, 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同时做出决定,号召部队广大指战员向刘柏林学习 。
孙玉奎(1963~1985年),黑龙江双城人。1981年参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多次受到连队、团队嘉奖。198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学 院指挥系学习。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沈阳军区六十八军二○二师防化连,拟任排长 。未到职前,赴云南前线进行实战锻炼。1985年2月,在完成学习任务即将离开老 山前线时,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并批准参战,被指派为突击队队长,在指挥战 斗中英勇牺牲。为了表彰孙玉奎烈士的英雄事迹,部队为他追记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