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捍”、“炮”两派发生武斗

  1966年8月初,黑龙江省首先在大中学校出现了“红卫兵”组织,接着在机关企事业单位 出现了各种名目的造反组织。在哈尔滨市主要造反势力是红色造反团和“八·八”红旗战斗 团。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一些造反派对省革委会领导班子组成、席位分配表示不满。在潘 复生的主持下,省革委会把这些有意见的个人和造反组织视为“破坏新生的革命委员会”, 攻击“东北的新曙光”。有的被打成反革命,有的被定为反革命事件,“八·八团”被取消 。这就使初步联合起来的群众组织,再一次陷入敌对、分裂状态。
    1967年2月,黑龙江大学“造反团”反对原省委常委、政法部长赵去非结合进省革命委员 会,并提出要“炮轰赵去非”。4月2日,10多个院校持相同观点的“造反团”学生在哈尔滨 工业大学召开炮轰赵去非大会。会上决定成立“哈尔滨市炮轰联络站(后来被称为“炮轰派 ”)。与此同时,在潘复生的支持下,由哈工大一些造反派头头和省直机关“造反团”组织 了与“炮轰派”相对立的“捍卫革命三结合联合总指挥部”(后被称为“捍联总”)。从此 ,由于潘复生支一派,压一派,使“捍”、“炮”两派的斗争遍及全省,以至不断发生大规 模武斗,造成多次流血事件。
    哈尔滨市发生多起大型武斗事件。6月5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炮轰派召开声讨鸡西红 联总(捍联总)大会,会后游行到革委会办公地址“一○七”门前,要求潘复生、汪家道接 见,潘、汪避而不见。军工学生在“一○七”门前连续静坐数日。潘复生指派“捍联总”驱 赶炮轰派。炮轰派冲进院内,发生武斗。6月9日凌晨,捍联总调动200多人冲进哈尔滨军事工 程学院内,经过激烈争斗,夺了炮轰派掌握的院革委会的权。6月21日早晨5点钟,捍联总攻 打聚集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内的炮轰派,双方发生激烈武斗,打伤20多人,图书馆和教学 设备受到严重损坏。8月12日,港务局炮轰派队伍经过哈工大时,该校捍联总出动3辆汽车和 数百名成员,围追堵截,当场打死3人,伤100多人,致残55人。8月4日至27日,哈尔滨第一 机器制造厂炮轰派150余人,先后3次开出坦克、装甲车和装有机枪的卡车上街游行示威。10 月6日,哈尔滨师范学院捍、炮两派为争夺礼堂发生武斗。10月12日,哈尔滨市捍联总围攻炮 轰派最后一个据点——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厂时,动用机关枪、冲锋枪和炸弹。这次武斗, 死亡5人、伤残1人、轻重伤100余人。
    鸡西煤矿工人也卷进了武斗的漩涡。1967年5月1日,捍派组织“红联”与炮派组织“三 司”发生大规模武斗,“红联”开动汽车冲撞对方,造成死亡9人,重伤44人。
    汤原县捍派和炮派自1967年6月18日至1968年4月7日,共发生10起武斗事件,双方都鼓动 一部分农民参加武斗。共计造成24人死亡、4人致残、34人受伤。
    1967年9月6日,在周恩来的关怀下,黑龙江省捍联总和炮轰派代表在北京开始谈判。12 月,双方达成了实现大联合《十二条协议》。由于潘复生继续坚持一派掌权的立场,武斗虽 有所收敛,大联合并没有真正实现。这次“捍”、“炮”两派间因发生武斗造成的群众之间 的分裂,要比“文化大革命”初期“造反团”和“八八团”因不同观点进行辩论造成的分裂 要大得多,隔阂要深得多,影响的时间要长得多,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也严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