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车配属
1903—1935年,中东铁路机车都是宽轨机车。客运机车以Г型10轮2—3—0式、货运机车
以E型10轮1—4—0式和Ⅲ型10轮1—4—0式为主。配属台数:1903年367台,1905年491台,1
924年532台,1927年517台,1931年501台。1931—1935年间,苏联运走79台机车,价值约18
5万美元。1935年3月,日伪收买中东铁路时,仅有421台机车,其中能使用的191台(客运机
车34台,货运机车132台,调车机车25台)。1936年,伪满铁路将宽轨机车改为准轨机车。客
运以パシ口(今胜利)为主型机车,货运以ミカィ(今解放(1))为主型机车。
1946—1957年间使用日伪遗留下来的机车。1949年,铁路机车型号改为国音字母。1959
年,又改为汉语拼音字母。同年,在三棵树机务段配属我国自产新型机车—人民型客运机车
,在绥化机务段配属建设型货运机车。1960年,哈局共配属人民型机车12台,建设型机车13
1台;齐局共配属人民型机车9台,建设型机车62台。1966年,哈局配属大功率前进型货运机
车。1969年,加格达奇内燃机务段内燃机车投入运用,省内部分线路也开始使用内燃机车。
1980年,三棵树机务段改建内燃机务段,配属东方红(3)型内燃机车;1985年,建成内燃机
务段,实现客车全部内燃机车牵引。同年末,哈局共配属机车1225台,其中内燃机车249台,
占机车总数的20.3%;蒸汽机车976台,占机车总数的79.7%。
旧型机车及国产主要机车图片见后。
二、机车交路
机车由始发站牵引开车运行,到区段作业终点站的往复为一个机车交路。随着路权、局
界、机务段布局、机型的变更,机车交路也相应调整。1903年,中东铁路开始运营时,共设
10个机务段。
中东铁路在满洲里、札兰屯、安达、一面坡、穆棱、窑门、铁岭、大石桥、旅顺口都设
有机务折返段(机车区段作业终点、机车整备作业处所)。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宽城
子以南各铁路机务段割让给日本南满铁路。1922年调整为海拉尔、博克图、昂昂溪、安达、
哈尔滨、横道河子、纷芬河7个机务段。1926年4月再次调整为4个机务段:一段在博克图,机
车交路为满洲里-安达站;二段在哈尔滨,机车交路为安达-一面坡站和哈尔滨-宽城子站
;三段在横道河子,机车交路为一面坡-穆棱站;四段在绥芬河,机车交路为穆棱-绥芬河
站。当时哈尔滨机务段有员工1926人,是其他3个机务段员工总数的1.5倍。中东铁路客运机
车完全配属在哈尔滨机务段,客运机车交路以哈尔滨为基地,西部线为哈尔滨-满洲里站,
东部线为哈尔滨-绥芬河站。每周均对开两列客车;南部线为哈尔滨-宽城子站,每日对开
1列客车。每日还开行安达、阿城、窑门短途客运列车。货运机车主要配属在海拉尔、博克图
、哈尔滨、横道河子、绥芬河机务段。昂昂溪机务段只配备乘务员,不配属机车。机车交路
由哈尔滨至昂昂溪站折返,乘务员到安达站换乘。安达至昂昂溪站间由昂昂溪机务段乘务员
作业,换人不换车。
1935-1945年,伪满铁路在黑龙江省内新建20个机务段,4个驻在所(折返段),其中哈
尔滨铁道局7个机务段(三棵树、南岔、伊春、绥化、北安、孙吴、黑河),3个机务折返段
(神树、海伦、五常);齐齐哈尔铁道局3个机务段(齐齐哈尔、嫩江、霍龙门);牡丹江铁
道局10个机务段(牡丹江、林口、勃利、佳木斯、一面坡、穆棱、东安、西鸡宁、东宁、老
黑山),1个机务折返段(鹤岗)。客运机车作业区段一般都在250公里至350公里左右,货运
机车作业区段一般在120公里至150公里左右解放战争年代,机车交路不固定,按战时军事运
输需要运行。1948年下半年开始恢复机车在固定区段运用。
1958年“大跃进”期间曾延长机车交路,机车运用效率虽有提高,但乘务员超劳严重,
机车破损,质量下降,临时维修增多。加之,1960年大批量配属国产建设型机车,大量招用
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担任机车乘务工作。他们对新技术不熟悉,对技术故障不能应急处理。
当年11月21日,哈尔滨、绥化等机务段机车趴窝,使全局运输瘫痪。1961年将机车大交路调
整为小交路,情况开始改善。
1985年省内铁路客运机车、货运机车交路图见后。
三、机车乘务
中东铁路机车实行包乘制。1920年以后曾实行长途继乘制。西部线:客运机车由哈尔滨
-满洲里站折返,机车乘务员在昂昂溪、博克图、海拉尔站分别换班;货运机车由哈尔滨-
昂昂溪站折返,机车乘务员在安达站换班。东部线:客运机车由哈尔滨-绥芬河站折返,机
车乘务员在横道河子站换班;货运机车由哈尔滨-横道河子站折返,机车乘务员在一面坡站
换班。南部线:客运机车由哈尔滨-宽城子站折返,机车乘务员在宽城子站换班;货运机车
由哈尔滨-窑门站折返,机车乘务员在窑门站换班。伪满铁路实行大轮乘制,机车乘务员只
管操纵、焚火,不管机车保养维修。机车维修、给油、清扫、上煤、上水都有专人负责。19
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铁路曾先后被苏联红军和民主联军接管。为了保证军运和城乡人民生活
需要,机车乘务员曾实行两班同时出乘,机车后部加挂宿营车,乘务员吃住在宿营车上,一
个往返时间不定。1947年学习苏联铁路先进经验,推行包乘制(当时称乘务员负责制),哈
尔滨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组带头实施,机车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安全正点、多拉快跑地完成
运输任务,被东北铁路总局树为机车包车组旗帜。1949年,按照全国铁路机务工作会议精神
,实行指导司机负责制(指导司机对机车乘务员进行技术业务指导)。1958年机务段运转车
间成立机车包车队,8—12台机车组成1个包车队,设队长、政治指导员各1人,负责包车队乘
务员政治思想工作、组织技术业务学习;跟车添乘、指导和监督各车组更好地完成运输任务
。随着机车包乘制的全面推行,还规定了乘务员自检自修范围,提高了机车乘务员钳工化水
平,机车保养质量得到了加强。“文化大革命”中,牡丹江机务段曾实行过两年一个月的轮
乘制①(①轮乘制,即机务段的机车由乘务组轮流使用的制度。而包乘制与此不同,可几个乘
务组固定使用一台机车。),使机车质量下降,不能按时供应机车,影响运输任务完成。197
6年3月,该段又重新实行包乘制,扭转了被动局面。1985年哈局制定《指导司机管理办法》
,明确指导司机的责任、权限和待遇。1985年末,哈局1225台机车中,尚有215台未实行包乘
制,其中蒸汽机车72台,占蒸汽机车的7.4%;内燃机车143台,占内燃机车的57.4%。
四、机车运用效率
中东铁路机车运行速度很低。1920年,货运机车12.78俄里②(②1俄里=1.668公里。
)/时,客运机车21.75俄里/时。1923年,货运机车17.10俄里/时,客运机车35.36俄里
/时。机车牵引定数很少,1920年货车牵引重量265吨。伪满铁路,货运机车最高行车速度1
939年60—70公里/时,1942年70—80公里/时;客运机车行车速度1939年70—80公里/时。
1937年至1939年,机车牵引吨数:哈尔滨铁道局每列货车平均牵引517—652吨;齐齐哈尔铁
道局每列货车平均牵引582—691吨;牡丹江铁道局每列货车平均牵引474—552吨。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省内主要干线上,货运机车60年代时速70—80公里,70年代时速80
—90公里,1985年时速90—100公里。客运机车时速达80—100公里。货运机车牵引吨数:60
年代牵引2250吨,70年代牵引2700吨,1985年牵引3200吨。
1950年,中长铁路为加速机车周转,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各机务段开展群众性多拉快跑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当年6月昂昂溪机务段的解放(1)型1195机车司机长王吉奎包车组发起
“五百公里”运动①(①一台机车在24小时内走行500公里。),很快就扩展到全局和全国铁路
。中长铁路还总结推广《郑锡坤操纵法》、《孙士贵焚火法》、《李绍强节煤法》、《张圣
林放水法》,推动了安全正点、“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1954年,哈局超轴吨数占
全国铁路总超轴吨数的50%,近90%的司机都能牵引超轴列车。当年比1952年每天超轴吨数增
加一半多,每列货车平均总重增加34吨。1956年,哈尔滨机务段制定《困难区段操纵作业过
程》,提高了机车乘务员操纵技术水平。当年前3个月与1955年同期相比,超轴增加一倍多,
超轴吨数增加近两倍,等于这期间少开1840个列车,完成同样的运输量。与此同时,哈、齐
两局机务系统职工响应铁道部的号召,以毛泽东号包车组为榜样,深入开展安全正点、日产
百万吨公里竞赛,机车日车公里与机车牵引吨数不断提高,机车运行挖潜提效成绩显著。19
58—1965年铁路运量猛增。随着线路技术状态不断改善,国产新型机车投入运用,机车运行
指标一再刷新。哈局(含原齐局)货运机车运用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见下表:
五、特备机车
1957年,为完成军事运输及特定运输任务,哈、齐两局分别组成特备机车队。1962年6月
,铁道部调整特备机车队,东北区为第一大队,哈、齐两局特备机车为分队,各配备10台机
车,每台机车10人。特备机车的任务由铁道部统一安排。1958-1976年,哈、齐铁路局特备
机车队共胜利完成22次任务,1980年,铁道部解除特备机车队。
六、模范机车
(一)毛泽东号机车 1946年7月,哈机务段职工为支援解放战争,把日本投降时扔在肇
东车站的ミカィ型(今解放)304号“死机”拉回段内。修车工人从三棵树机车车辆工厂搜集
300多种零部件,经过近1个月的日夜抢修,修复了这台机车。该段工人怀着对毛泽东主席的
深厚感情,请求上级批准于当年10月30日将该机车命名为毛泽东号。哈尔滨铁路军事代表刘
居英、哈机务段军事代表宋力刚参加命名仪式。1947年毛泽东号机车包乘组对机车细检细修
,精心保养,使机车经常保持良好状态。机车走行公里每月都超过5000公里,创哈尔滨机务
段历史最高记录,被记一等功。1948年1—5月,毛泽东号机车走行公里每月达到6000公里以
上,荣获哈局奖状和“保养良好、走行安全”模范机车组称号。同年5—12月共节煤166吨,
节油52公斤,节省材料费840万元(东北流通卷),技术速度达到41.8公里/时,被树为铁
路机车负责制旗帜。1949年2月,毛泽东号机车日车公里达到389公里,哈局给该机车组记大
功。当年3月21日,毛泽东号机车和包乘组奉命到丰台机务段宣讲和示范包车制,随后就留在
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组在黑龙江省期间,第一任司机长陈捷三,第二任司机长李永。
(二)朱德号机车 1946年10月,哈尔滨机务段工人将1台破损的ミカィ型1083号机车修
复。该段工人们为了表达对朱德总司令的崇敬和爱戴心情,经
(见附图)
请示上级批准,在命名毛泽东号机车同时,将这台机车命名为朱德号。在解放战争年代,朱
德号机车随军转战各地,在长滨线陶赖昭站智斗国民党飞机,保护军用物资。在梅河口、白
城子站冲破敌人封锁线运送弹药。1947年1月,东北铁路总局援予朱德号机车组“开路先锋”
称号。同年5月,朱德号机车改换为解放型1191号。1956年第七任司机长王振起参加全国铁路
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人接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朱德号机车组在安全正点、多拉快跑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959年10月再次参加全国群
英会。1960年,朱德号机车先后进行23项技术改造,使该机车牵引能力与国产建设型机车并
驾齐驱。1963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命名朱德号机车。1965年,朱德号机
车在哈尔滨—陶赖昭站间首创牵引2900吨新纪录。1966年,朱德号机车安全走行177万公里,
被誉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尖兵”。1967年1月,造反派强行摘掉朱德号机车标牌,解散机车包
车组,将机车先后调往北安、南岔机务段。机车组人员在司机长史宪业带领下,把标牌珍藏
在哈尔滨机务段四号仓库里。1977年11月5日,铁道部党组批准中国共产党哈尔滨铁路局委员
会关于恢复朱德号机车名称的请求,并另选前进型2470号机车为朱德号,派模范司机孙广发
为司机长。将前朱德号机车送牡丹江机车工厂按原貌整修后,作为永久纪念存放在哈尔滨机
务段。1985年又奉命调往北京。
七、3005次英雄列车
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了锦州国民党守军。蒋介石一面派兵救援锦州,一
面派飞机日夜轰炸铁路军事运输线,妄图切断人民解放军后方供应,3天时间就有30多列军火
被炸。当时前线急需补充军火。是月25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陈云、罗荣桓、邓
华、吕正操等首长,在哈尔滨大和旅馆(今哈局第一招待所),接见昂昂溪机务段司机长范
永,部署机密军事运输任务,要求尽快把军火列车运到前线西阜新站。齐局代理局长梁甫,
昂昂溪地区军事代表洛刚,机务段长野绍富决定派昂昂溪机务段解放型1195号机车牵引军火
列车,选派机务段人事股长穆成斌,司机长范永,司机赵同济、徐成忠,副司机段贵荣、于
金龙、马青海,司炉李财、周宪斌、王玉阁,检车员王希春、姬亚清、佟德林,运转车长刘
国栋、张尚有、邹天余等16人组成临时乘务组。周密制订完成任务的方案。乘务组一致表示
坚决完成任务,必要时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军火列车安全到达。当时生活十分艰苦,乘
务组和军运战士总共带粮不足50公斤。28日6时50分,解放型1195号机车牵引3005次列车,共
32辆(宿营车1辆、守车1辆、其余皆军火车)从昂昂溪站出发。29日5时30分到达玻璃山站,
为避免国民党飞机轰炸,列车白天隐蔽,当晚从玻璃山站开出。经由郑家屯站后,运行途中
两次遭到国民党飞机空袭,有1辆车厢留下20多个弹孔。30日4时50分到达阿尔乡站,列车解
体分散伪装隐蔽。7时以后,两架国民党飞机在阿尔乡站低空侦察五六次。21时列车由阿尔乡
站开出,10月1日3时列车到达彰武站。是时天已放亮,列车紧忙上水,水箱未满就开出车站
。在五峰站按预定计划将列车解体,分散隐蔽于站西两山夹一沟的沙石线里。这条线有7‰的
坡道,大家拧紧车辆手闸、防止溜走。两批国民党飞机在五峰站盘旋40多圈,终未发现隐蔽
的列车。天黑后准备发车,但水箱中只有10吨多水。当即动员上百名人民解放军战士和当地
群众,从附近三口水井挑水,给机车上水。水位提高到15吨左右,列车才免强出发,维持到
新立屯站。因前方桥梁被炸坏,列车无法前进,又退回到泡子站解体隐蔽。2日5时3005次列
车终于胜利到达西阜新站。其间运行94小时10分,完成了军火运输任务。4日7时解放型1195
号机车和乘务组全员安全返回昂昂溪机务段。15日锦州解放。为表彰3005次军火列车在支援
攻克锦州、全歼东北国民党军的战斗中所作出的贡献,东北行政委员会给3005次乘务组立集
体特等功,授予锦旗一面。齐局授予锦旗一面,发给奖金500万元(东北流通卷)。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赠给锦旗一面,题词为:“赠给三○○五次英雄列车”。1949年4月,范永
代表3005次英雄列车全体乘务组人员出席在西柏坡召开的解放战争特等功荣获者群英大会。
同年范永参加全国劳模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