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中的满、朝鲜、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
尔克孜等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黑龙江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历史上满族人民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从日
常的渔猎、农牧、采集及军事实践中逐渐形成传统的体育项目。满族喜爱“冰嬉”,精于骑
射、围猎、撩跤(摔跤),男子多习武功(武术),妇女、儿童喜爱打油千(打秋千)踢毽
子、欻嘎什哈(嘎拉哈)。
80年代初,哈尔滨市宗教事务局、市体委等部门,对满族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
、整理,并于1985年11月举行哈尔滨市首届满族“莫勒真”大会(“莫勒真”满语,比赛之
意)。哈尔滨市整理的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骑“马”战、射箭、撩跤、踢毽子、双飞舞
、拉地弓、狩猎、追射、穿树林、夺旗战、打铜锣、采珍珠(尼楚赫)、赛船(赛威呼)、
武功等。
宁安县满族老人傅英仁,根据本人的回忆和采访,整理出若干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写
成《满洲族体育运动项目介绍》书稿。傅英仁认为,这些项目都是历史上“宁古塔”(今宁
安县)地区满族人或八旗军队中开展过的,主要有:射柳、对战、撩跤(蒙古式摔跤)、抢
“羊”、举石锁、披“甲”上阵、闯三关、宫鞋竞走、跑波子、“扬烈”(高跷)竞走、三
人抬、父子上阵(骑脖竞走)、过“河”比赛、钓“鱼”、摸“鱼”、击鼓传令、换旗竞走
、爬城夺旗、翻“抛拉”、踢鞠、双人秋千(打秋千踢铜铃)、踢阵球、跳“山涧”、掷石
击板、抛梭枪、悠杆送饭、流星击“鸟”、石块掷远等。
黑龙江地区朝鲜族传统体育富有民族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朝鲜族聚居的乡
、县每年大都举行民族运动会,牡丹江市的海林县,到1985年已举办25届。
朝鲜族的民族运动会一般在农闲的8月份举行,比赛项目,主要有摔跤、跳板、秋千、足
球、朝鲜象棋等传统体育项目。
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蒙古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具有风格独特、丰富多彩、有浓
郁草原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蒙族人民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
个优秀牧民的标准。蒙族聚居的地方每年大都举行一次为期3—5天规模盛大的“那达慕”大
会。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成立后已举办13届“那达慕”大会,并将每年举办1次“那达慕”
大会写进县“自治条例”之中。
“那达慕”,蒙占语,意为娱乐或游戏。这项活动历史悠久,今天已成为融体育、娱乐
、贸易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传统盛会。
在“那达慕”大会上主要有赛马、射箭、摔跤、打“布鲁”、踢行头、踢“乌兰红”、
下“沙塔拉”(蒙古象棋)、下“孛根吉拉戈”(鹿棋)、打“唠唠球”等传统体育项目,
并增加田径、球类、武术等现代项目。
(见附图)
黑龙江地区达斡尔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地区,以农业和狩猎为生。17世纪
中叶由于沙俄不断入侵,被迫迁徙到嫩江流域,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达斡尔人的传统体育富有本民族的特色,如“博玉阔”、套力棒、掷坑、赛马、射箭、
摔跤、颈力比赛、打枕头、游水、滑冰、抓“萨克”等。
黑龙江地区的锡伯族是世居土著民族,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兴安岭和嫩江、松花江流域
,以渔猎为生。据1982年人口普查共有2646人,散居省内各地,双城县较集中。锡伯族在长
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形成赛马、射箭、摔跤、打“螃蟹”、踢“熊头”、打瓦、滑冰、游
水、欻嘎拉哈等传统体育活动。
黑龙江地区的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和黑河两地区。
鄂伦春人以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长期过着游猎生活。男子七八岁起就跟着父兄
学习打猎、捕鱼,到十五六岁就能单枪匹马出没于山林中。女子中也有从小练习狩猎的好猎
手。民国时期,库尔玛路鄂伦春第一初等小学校教师李我的《鄂伦春竹枝词》中有“十五女
儿能试马,柳荫深处打飞龙”诗句,描述鄂伦春姑娘能骑善射。
1953年鄂伦春人开始从深山老林中的游猎生活变为定居,农、林、猎、养4业并举。鄂伦
春人的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射箭、赛马、摔跤、滑雪、撑杆跳、扳棍、比颈力、搬石头、桦
皮船比赛等项目。
赫哲族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1982年人口普查时全省
有赫哲族1397人,分布在同江、抚远、饶河等县境内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
,以捕鱼狩猎为生。赫哲族的叉草球、叉草人、木枪射击、射箭、叉鱼赛、快马子赛(划船
赛)、摔跤、游水、爬山、狗爬犁赛、骑狗赛、击木轮比赛、滑雪、打爬犁、冰磨、打秋千
、夺万岁等传统体育活动及体育游戏都是在捕鱼和狩猎生产中产生和流传下来的。
鄂温克族的祖先生活在贝加尔湖沿岸的山林中,以后逐渐游猎到黑龙江上游地区。清初
被编入八旗,驻守瑷珲(今爱辉县)、墨尔根(今嫩江县)、齐齐哈尔等地。由于历史上沙
俄的多次入侵,鄂温克族向南迁徙。1982年人口普查,省内鄂温克族有1114人。居住在讷河
县的鄂温克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沿大兴安岭散居的少数鄂温克人则以狩猎为生。
鄂温克人在长期的游牧和半农半牧的生活中,练就一身适合寒冷地区生活、生产的本领
,擅长滑雪、狩猎、赛马、套马、摔跤等体育活动。
黑龙江地区的柯尔克孜族主要居住在富裕县境内乌裕尔河和嫩江沿岸。据1982年人口普
查,全省共有柯尔克孜族874人,富裕县有788人。柯尔克孜人主要从事游牧和狩猎,参加农
业生产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柯尔克孜族的传统体育有赛马、摔跤、射箭、姑娘追、飞马拾银、二人秋千、“包考”
(牛毛球)、欻嘎拉哈等活动,但在今天的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中,赛马、射箭、摔跤、姑
娘追、飞马拾银等活动已失传。
黑龙江地区的回族,据1982年人口普查有127018人,散居城乡。国内回民有习武传统,
汤瓶拳、查拳、弹腿尤为盛行,并有掼牛、木球、铆球等多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
。但回族传统体育在黑龙江地区回民中罕有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