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展览·橱窗·画廊

  一、1959年全省体育展览
    这是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的统一布置,由黑龙江省体委在1959年建国十 周年前夕举办的一次体育展览。
    这次全省体育展览的内容共分7个部分:
    第一部分:解放前后全省体育事业发展概貌。通过文字和图表、照片等形式,集中展示 了黑龙江省解放前体育的落后面貌,解放后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体育运动的发展和成 就。
    在普及方面,着重反映了解放后开展的体育项目、范围、参加人数、《劳卫制》合格人 数、青少年业余体校数、基层运动队数、体育场馆数、基层体协数、各级体育机构数等。
    在提高方面,着重反映了在东北区和全国比赛中黑龙江省运动员所获冠军和前四名项次 ,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前三名项次,打破全国纪录和平、破世界纪录项次,等级运动员和运动 健将数,并剪贴和复制了解放前少数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的照片。
    第二部分:党对体育事业的关怀和领导。通过文字和照片等形式,集中展出了中共黑龙 江省委和嫩江、牡丹江地委,哈尔滨市委,嫩江、青冈、肇源、望奎、宁安等县委,嫩江县 红星作业区党支部、青冈县治安作业区党支部、望奎县通江人民公社白头管理区党支部、哈 尔滨第一工具厂、牡丹江发电厂、哈尔滨师范学院党委和伊春带岭林业局永翠林场党支部等 各级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其中包括各个时期所发的文件、召开的会 议以及各级领导带头参加体育锻炼的事例。
    第三部分:1958年大跃进以来体育普及情况。通过文字和照片、连环画等形式,展出了 职工、农村、学校、街道居民、国防体育等方面的普及情况。
    在职工体育活动方面,集中反映了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东安机械 厂、哈尔滨肉类加工厂、哈尔滨电缆厂、哈尔滨市第四百货商店、牡丹江发电厂、牡丹江市 公安局、嫩江县粮食局、佳木斯纺织厂、鸡西洗煤厂、双城机械厂、讷河红光糖厂、齐齐哈 尔市人委、兰西县电影放映队、伊春带岭林业局永翠林场等单位,根据不同对象,结合生产 ,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职工体育活动的情况。
    在农村体育活动方面,集中反映了嫩江县、青冈县、宁安县、讷河县、兰西县、杜蒙自 治县、嘉荫县、勃利县、哈尔滨市平房人民公社平顺生产队、肇东县胜利乡、望奎县通江人 民公社白头管理区、桦川县星火集体农庄等农村社队,结合生产和民兵训练,开展篮球、足 球、射击、投手榴弹和摔跤、秋千、跳板、射箭等少数民族体育及各种田间体育活动的情况 。
    在学校体育活动方面,主要反映了齐齐哈尔一中、齐齐哈尔师范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师范学院、哈尔滨六中、三中、兆麟小学、道外回民小学和鸡西二中等学校进行课 堂教学改革、开展经常性课外体育活动、国防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的活动。
    在街道居民体育活动方面,重点反映了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伊春等几 个城市中街道居民开展冰上、雪上、篮球、武术、游泳等体育活动的情况。
    在国防体育方面,主要反映了射击、摩托车、无线电、航空模型、滑翔、伞塔跳伞、飞 机跳伞、航海模型、水上摩托、舢板荡浆、舢板驶帆、手旗通讯、水上拔河、陆上撇缆等活 动情况。
    第四部分:体育运动技术水平。以图表、照片等形式,展出了黑龙江省运动员和运动队 打破世界纪录、打破全国纪录、获得全国冠军、亚军的成绩;参加1959年六国速滑友谊赛和 世界速滑锦标赛取得的成绩。
    第五部分:体育对促进生产、巩固国防的作用。通过文字、照片和连环画等形式,集中 反映了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工人李进才、哈尔滨轴承厂会计于吉太、哈尔滨道外区商业局干部 王教敬等人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恢复健康的效果和哈尔滨医学院开展医疗体育的效果;嫩江、 青冈县农村社员患病率降低、出勤率升高的情况和应征服兵役青年体检合格率增高的情况; 哈尔滨第一工具厂、讷河红光糖厂职工患病率降低、出勤率升高的情况。
    第六部分:参加国际比赛与国际友好往来。通过文字和照片等形式,集中反映了解放以 来黑龙江省运动队参加国际比赛、出国访问以及外国体育团队来省访问情况;1959年参加世 界速滑锦标赛时,北欧记者的有关报道、评论、照片等。
    第七部分:模型、实物。主要展出了黑龙江省运动员在国内外比赛中所获的奖品和纪念 品;黑龙江省生产的冰刀、滑雪板、冰球拍和各种土造的简易器材;即将兴建的省体育馆、 佳木斯木制田径房、勃利县冬季锻炼用的菜窖模型和飞机、舰艇、冰帆船、水上自行车模型 等。
    1959年国庆节前夕,全省体育展览在省博物馆正式展出。参加当年召开的省党代表大会 的代表和各界群众参观了展览。有很多代表向工作人员索要嫩江县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和街道 居民中的小脚老太太踢沙口袋的照片,表示要带回去进行宣传。
    这次全省体育展览,从1959年9月展出到1960年3月。筹备工作既注意效果、质量,又注 意节约开支。大部分制作工作由工作人员自己动手,美工人员为外请的“聋哑人”,解说员 是从运动员中挑选培训的。工作人员总共不到20人,共支出经费约700元。
    二、1983年中华体育之光展览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国家体委首次主办的反映全国体育事业成就的一次在地 方进行轮流展出的大型体育展览。首展于1972年3月20日—7月2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进行。此 后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进行了展出。
    在黑龙江省展出的时间是1983年1月15日—4月15日,由省体委、省体育记者协会和省展 览馆共同举办。中华体育之光展览的展品反映的是当今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 ,对中国古、近代体育状况也作了介绍。在哈尔滨市展出期间,结合黑龙江省体育事业的实 际和地方特点,又充实了部分展出内容。展览共分5个部分:
    第一部分:《体育的历史》,主要介绍的是旧中国体育的落后和在国际体坛上的屈辱情 况。
    第二部分:《体坛的春天》,展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呈 现出的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第三部分:《光辉的纪录》,重点介绍的是中国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运动员在 重大世界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和国家女排两次在世界排坛夺魁的动人
    场景。
    第四部分:《发展中的冰雪运动》,集中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黑龙江省群众性 冰雪运动的发展面貌;各项冰雪健儿在全国、亚洲和世界大赛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第五部分:《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主要介绍的是黑龙江省深入贯彻党和国家体育方 针、政策,进一步发展全省体育事业的规划和采取的措施。
    中华体育之光展览于1983年1月15日在省展览馆展出。在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展 出了981件实物展品和760幅图片。
    这次展览,省城各新闻单位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黑龙江日报》开辟《中华体育之光 》专栏,对展出内容进行了系列介绍。其中有《刘长春只身参加奥运会》、《哈尔滨“五虎 将”》、《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胜利的见证》、《“汤姆斯杯”来之不易》、《七奖 杯在中国“大团圆”》、《小金鞋》等。中华体育之光展览在哈尔滨展出期间,观众16.5万 人次。其中有日本、美国、苏联、西德等外国友人及港、澳同胞1000多人。
    三、橱窗
    1958年,哈尔滨市体委与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商店和秋林公司商定,在两家商店各开辟1个 “体育橱窗”,后又在南岗体育场设置了1处体育画廊,由市体委宣传组专搞摄影的周象农负 责定期提供体育图片,进行宣传展出。展出内容主要是各种全市性体育比赛和工厂、学校等 基层单位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照片。每月更换1次。
    由于橱窗和画廊地处哈尔滨市道里和南岗两区的中心,加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 受到群众欢迎。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上述两处橱窗和南岗体育场的画廊停办。1973年后重新 恢复(只设南岗体育场1处画廊)。在展出内容上,除反映本市各种体育比赛和基层群众体育 活动的图片外,又逐步增加了新华社、人民体育出版社、黑龙江图片社统一向全国和全省发 行的体育图片和全省性体育比赛的图片。在群体活动方面,对夏季的群众性游泳活动、冬季 的群众性冰雪活动以及群众性军事体育活动等,均进行过集中展出。
    四、画廊
    佳木斯市体委于1960年在市灯光球场门前建立有1处体育宣传画廊,设有6张1.2平方米 的宣传版面,每次展出40—50幅体育图片。其内容为全国、全省、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形 势、新面貌,各项体育运动的新成就;在群众体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 体育对增进身体健康、推动生产、工作和学习所起积极作用的典型事例等。
    从体育画廊建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每年展出3至4期。1971年,佳木斯市体 委恢复。1972年即重新修建了体育画廊,版面扩大到12平方米,可展出图片近百幅。每年展 出6至7期,每天观看画廊的数以千计,每年有近30万人次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