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章 外国侨民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中东铁路全面开工后,随着筑路及城市建设的展开,首先是 俄国人,接着便是日本人及其他西方各国人,陆续来到哈尔滨,并逐渐扩展到中东铁路沿线 各地和黑龙江地区的腹地。在以后的半个世纪中,随着国际和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黑龙江 省境内侨居的外国人,不时增减。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始终是外国侨民最 多的省份。
    从侨民的数量和构成看,黑龙江省境内的外国侨民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数量大。至1917年4月时,虽然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部分俄人因被征入伍或 其他原因返回国内,但据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的调查,仅中东铁路沿线各地的俄国侨民, 即有47886人①(①《黑龙江移民概要》,李德滨、石方著,1987年,黑龙人民出版社出版。 ),而哈尔滨及住在三河②(②三河即额尔古纳旗一带,今为内蒙古自治区辖境。)、黑龙 江省腹地的尚不在内。哈尔滨市内的外侨,1916年为34115人,1918年为60200人。1920年猛 增至131073人,1922年高达155402人。其中除俄国人外,还有大量的朝鲜人。据1931年哈尔 滨商会调查,黑龙江省境内共有朝鲜人63266人。1931年以前,黑龙江省境内的外国侨民最多 时不少于20万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以后,虽然苏联(俄)侨民及欧美侨民有所 减少,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为永远霸占东北,而大量向黑龙江地区移民,因此,黑龙江的侨 民总数仍保持很高数目。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一部分朝鲜侨民恢复或加入了中国国籍,大 部分日本侨民,均已遣返。至1950年统计,仍有外国侨民52618人③(③黑龙江省档案馆158 —409号。)。(黑龙江省1954年以前,无完整的外侨人口统计资料,此数字系据原黑龙江全 省外侨数及原松江省部分市县外侨数统计而成。因此,它少于实际数)。1951年原黑龙江省 侨民数为3235人,原松江省(缺6个县的统计)11837人,哈尔滨28807人,合计43879人。
    二是国籍多。1950年时,仅据哈尔滨市的统计,侨民隶属国籍尚有27个之多。此外,还 有无国籍者及国籍不明者④(④《黑龙江移民概要》李德滨、石方著198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 社版。)。
    三是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侨民占绝对多数,其他国家侨民人数较少。如20年代初期 和末期,均以苏联(俄)侨民为多。在个别地方、个别时期甚至超过中国居民。以哈尔滨( 不包括滨江道)为例,1912年时共有居民68549人,其中俄国人就有43091人,占人口总数的 63.7%⑤(⑤《黑龙江移民概要》李德滨、石方著198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版。)。
    四是无国籍者和犹太人多。1924年中苏建交后,由于国际和苏国内政治上的原因,开始 出现无国籍的俄罗斯族侨民。1927年统计,无国籍者就达30222人⑥(⑥《黑龙江移民概要》 李德滨、石方著198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版。)。此外,在外侨中,有许多犹太人。据1919 年1月17日《远东报》载的资料统计,仅哈尔滨市就有犹太人7500人。1920年全省离境去英、 法、德、奥等国的犹太人达万人①(①《远东报》1916年12月7日。)。
    五是职业构成复杂。早期的俄侨以中东铁路员工及其家属为多。此外还有商人、工厂主 、房地产主、科技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等。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增加了不少农民,并有很多 无职业者。1935年统计,全省无业俄人就有12275人。其中许多人成了日本侵略者的帮凶。欧 美人多为商人、医生、传教士、外交人员及其家属。日本人和朝鲜人则以农民占多数。
    各国侨民进入黑龙江地区的城市以后,一般欧美侨民,自成一个社会圈子,既生活在黑 龙江地区,则不能不与华人社会接触,日本人除移民外大部分生活在中国居民中间。他们依 靠不平等条约取得特权,欺压中国居民,连地方甚至中央政府也无可奈何。外资企业中的中 国工人所受的压迫,尤其严重。1916年12月,英国的滨江物产公司的印度卫兵竟开枪打死中 国工人4名、伤7名②(②《远东报》1916年12月7日。)。由外侨造成的人命案、盗案不断发 生。外国凶手或被处以轻刑,或逍遥法外。因此引起了当地居民对相当多的侨民不满。直到 新中国成立后,情况才得以改变。中外人民之间除在政治上的矛盾外,外国侨民在其他方面 对黑龙江地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首先表现在文化上。自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至1945年,仅哈尔滨一地出版过的外 国报刊就有近百种。1926年一年中,竟有20多种用外文编印的报刊,同时出版发行。在近代 教育方面,哈尔滨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所拥有的大专学校数目,多于东北其他任何 一个大城市,而且类别较全,包括农、工、医、商、音乐、美术等多个门类,使当地居民较 其他封闭的内陆城市,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思想。由外国带来的欧 洲古典和现代的音乐、戏剧、美术(特别是建筑风格上,几乎包括了欧洲各国的各种流派) ,丰富了当地文艺生活。
    其次,外侨也给当地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多消极的东西。在经济方面,外国 企业的建立,虽然引进了新技术、新装备,但外国企业也以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几 乎垄断了(除制粉等个别行业外)黑龙江省乃至中国东北的市场,排挤、打击了新兴的中国 民族工商业,对黑龙江省地区民族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滞作用。
    再次,在意识形态领域,侨民们既带来了先进的现代社会意识,也带来了腐朽的资本主 义思想,在少数中国居民中甚至产生了“崇洋媚外”思想。俄语、日语的一部分词汇作为地 方俗语、习惯语保留下来。
    此外,在生活习惯、宗教观等方面,也都影响了中国居民的生活。清政府晚期,由于它 自身的腐败与国力的虚弱,根本无力保护本国居民不受外国侨民的欺侮。对外国侨民的骄横 与残暴,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充耳不闻,除对极少数曾与有关国家进行过交涉,也仅限于发照 会、提抗议等活动,最后不了了之。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与清政府时并无二致。政府官员 仍视外侨为高等居民,中外之间的讼案,均由专门机构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待外国侨民的基本态度是,要求外国侨民一律遵守中国 政府的法律、法令和各项政策,中国政府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由于这些侨民大多是历史的 产物,而他们思想意识、生活习惯等与中国逐渐展开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要求不相一致, 中国政府也鼓励并协助外国侨民返回其祖国或出境去其他国家。到了60年代末,无论从人数 上,还是从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作用上看,老一代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侨民的影响基本 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