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章 外国人墓地及纪念碑

  本世纪初,随着外国人大批迁入黑龙江地区,很快就在哈尔滨市及中东铁路沿线各地出 现了许多外国人墓地。外国人较集中的地方,如绥芬河、横道河子、亚布力、安达等地,几 乎都有外国人墓地。哈尔滨市,虽然经过许多变迁,但截至1958年5月,市区内,仍有外国人 墓地4处,共埋葬外国死者5.2万多,占地40多万平方米。
    黑龙江省境内的外国人墓地所葬外国死者,除日本人、朝鲜人(朝鲜人墓早已废弃)是 按国籍埋葬外,其余基本上是按其信仰的宗教来埋葬的。所以哈尔滨先后出现了东正教墓地 、犹太墓地、鞑靼墓地、卡拉伊姆教墓地、天主教墓地、外侨联合墓地等等。
    这些墓地均由各教派宗教组织管理(东正教墓地初由中东铁路拨给经费,1924年后始由 墓地教堂自筹)。墓地建立后,管理较好。1945年以后,由于外侨陆续离境,教徒人数减少 ,教会收入下降,除东正教、犹太教、天主教三教派墓地外,其余的均无人管理,墓碑倒伏 ,墓盖塌陷。滨洲、滨绥铁路沿线的外国人墓地,由于无人管理,已荡然无存。
    1958年5月,为适应城市的发展及保障人民的健康,哈尔滨市决定将所有16处墓地一律迁 出市区,4处外国人墓地也同时迁出,迁墓至翌年4月结束,历时一年。
    在黑龙江省的外国人墓地中,除原有侨民墓地外,1945年8月后,又增加些苏军烈士墓和 苏军烈士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苏联专家来黑龙江省工作,有的苏联专家病 故在黑龙江省,因此又多了苏联专家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