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侨民墓地迁移

  为了适应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及维护市民健康的需要,1958年3月18日,哈尔滨市人 民委员会决定限期迁出哈尔滨市内所有的中国人、外国人的墓地。5月7日,哈尔滨市人民委 员会将此事以通告形式在报纸上发表,要求于同年6月末以前将市内16个墓地上的209000个坟 墓,由墓主迁出。逾期不迁者,由政府按无主坟处理,就地深葬。其中即包括4处外侨墓地的 外侨坟墓24536个。同时,指定哈尔滨市东郊荒山嘴子东山,为外侨新墓地①(①黑龙江省档案馆158-2-241、649号;黑龙江省外事办档案永久111号。)。
    这一通告发表后,立即引起外侨的议论。各教派的代表人物先后去当时的苏联驻哈尔滨 总领事馆、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外事处、宗教事务管理处,要求政府不要迁移外侨坟墓。5月 12日,市人民委员会决定由南岗区负责迁坟事宜,并指定由外事处、宗教事务管理处、公安 局负责对外侨进行宣传教育。5月15日,市人民委员会派人向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就迁坟问 题予以说明,并请苏方给予协助。
    5月21日,以东正教金冠大司祭切·维·乌拉兹马诺夫为首的8名各教派代表人物,正式 求见市政府负责人,要求停止迁坟。他们除以宗教习俗为借口外,并强调外侨坟墓均系深葬 ,不影响城市卫生,甚至认为死者对开发中国东北有功,中国幅员广大,不应计较这一点儿 土地等等。市人民委员会负责人除说明了迁坟道理外,也批评了他们的错误论点,并表示迁 坟通告中的各项规定必须执行。
    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在5月22日,于苏联侨民会召集苏联、波兰侨民组织的负责人、代 表开会,协助安排迁坟事宜,会上成立了由苏联侨民会会长瓦基巴诺夫、东正教教务委员会 代表王玉林等16人组成的“外侨迁坟委员会”,并按教派成立了工作组,具体负责迁坟事宜 。
    5月30日,黑龙江省外事处长杨佐青在苏联侨民会的积极分子会上,就迁坟问题作了详细 说明。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副领事柯华列也在会上讲话,支持哈尔滨市的迁坟措施,要求 苏联公民认真执行。苏联总领事馆还通过侨民会,发表了《对苏联公民关于迁坟问题的答复 》一文,认为迁坟一事不仅符合全市居民的利益,也完全符合中国宪法,因此要求苏联公民 认真贯彻执行。
    经过宣传教育,大部分外侨对迁坟的态度开始转变。“外侨迁坟委员会”遂从6月5日起 ,开始办理登记。同一天下午2000多名东正教徒在文化公园内东正教墓地,举行了迁坟前的 宗教仪式,根据实际情况,市人民委员会又决定将迁坟登记时间延长至10月末,以便各教派 有时间与在国外的坟主联系。同时强调逾期不迁者,按无主坟处理,就地深葬。这一决定除 在省内报纸公布外,并在《北京日报》、《河北日报》、《大众日报》等外省、市报纸上发 表,以广周知。
    在迁坟登记的同时,市人民委员会又协助东正教和犹太教在新墓地修建了木栅栏、祈祷 所、洗尸房和看坟人住房,并拨给东正教4000元人民币,犹太教7000元人民币,作为旧墓地 砖围墙及房屋的损失费9月1日,东正教的迁坟登记结束,共有1111名坟主或代理人提出申请 。其中请求迁走的坟只有155个,请求就地平掉深葬的坟,达2424个。对申请迁出的坟,由南 岗区派人协助坟主陆续迁至新坟地。
    犹太宗教公会虽也同时开始迁坟登记,但他们为等待莫斯科犹太宗教公会主席司祭列文 及以色列犹太教总律法博士盖尔曹格的答复,延至8月份,才开始迁移。又因迁坟数量多(共 853个)所以到10月末也未能将坟迁完。因之,市人民委员会同意犹太教公会的请求,予以延 期,直到1959年4月才全部迁完。
    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各派的墓地及其他教的墓地,也都按《通告》的规定,一一做了处 理。
    外侨坟墓数量最大的是无主坟,有15000多个,情况也极为复杂。另有2000多个虽有坟主 ,但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迁移。还有6500个虽有坟主但未提出申请或拒绝提出申请,由 中国地方政府考虑处理。
    对这些未迁出的坟墓,由“外侨迁坟委员会”负责人盖克斯主持,市人民委员会协助, 就地平掉深葬。东正教神职人员、修女、外侨养老院死者的坟墓共270个,也由东正教教务委 员会决定平掉、深葬。所有平掉深葬的坟,尸骨原地未动。在平掉深葬前,曾绘制了平面图 ,标出坟的位置,以备日后查找。
    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接受苏联总领事馆的请求,由南岗区迁坟办公室,将日俄战争中死 亡的俄军公墓和一个俄国海军舰长的墓(原在大直街旧墓地)迁至新墓地。原有的苏军烈士 墓、苏联专家墓,仍留原处,加以修整,作为公园的一部分。
    哈尔滨市外侨墓地的迁移,自1958年4月起,历时一年,终于圆满结束。共有24536个外 侨坟墓,迁出1035个。其中东正教徒坟墓154个,犹太教坟墓853个,其他教派28个。原地平 掉深葬的外侨坟墓23501个。自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起,外侨墓地在哈尔滨市区内存在 了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