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苏联民用飞机被劫持事件

  1985年12月19日14时30分,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所属甘南县长吉岗农场副场长刘国亿与 在该场协助工作的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黄敏,发现远处有一架看不清标识的飞机,降落在该场 场部东北约1000米处的种牛场麦田中。他们立即带领5名干警前往察看,发现是一架苏联民航 客机。由于语言不通,无法同机上人员交谈。刘国亿与黄敏留下5名干警监视飞机,2人返回 场部向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和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报告。黑龙江省公安厅接到齐齐哈尔的报告 后,立即通知齐齐哈尔方面就近派出武装人员对飞机实行监护;疏散围观群众,其余听候指 示。
    齐齐哈尔市方面组成了工作组,于当晚20时左右到达现场。监护干警报称,机上已有一 人在17时30分走下飞机。经翻译询问,得知该人是该机的副驾驶员,名为沙米利·哈吉—— 奥格雷·阿利穆拉多夫,自称飞机是因被他劫持而越入中国境内。
    中方向该机组人员宣布,依照中国法律和国际反劫机公约,飞机属非法侵入中国。既然 阿利穆拉多夫自称是劫机者,必须接受隔离审查。同时对主要证人、该机机长进行询问和取 证,并对现场进行勘察、录像、拍照。
    根据现场情况,工作组采取紧急措施。1.为防止飞机擅自起飞,将两台拖拉机横放在飞 机前。2.隔离劫机者,以免发生意外。3.动员机上的38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共42人,离机 下地取暖、用餐。4.保护好飞机和现场。
    中方代表向机上乘客宣传了中国的对外政策,并建议下机休息。但是虽经一再劝说,机 上人员仍拒绝离开飞机。由于当时已近21时,发动机已关闭,温度急剧下降,旅客均未就餐 。中方曾两次派人登机,为旅客及机组人员送去饮料、食品及大衣,并派医生为机上人员检 查身体。这些做法虽稳定了机上人员的情绪,但并未能消除他们的顾虑,仍拒绝离开飞机。
    与此同时,公安部门工作人员,询问了劫机者阿利穆拉多夫,大体了解了他劫机的动机 、经过和目的,并说服他交出了劫机所用的水果刀。
    12月20日凌晨2时25分,省工作组到达现场,并立即派人到机上再次劝说苏方人员离开飞 机到宾馆休息,但他们坚持要等苏联外交代表在场并得到允许后才能离开飞机。
    12月20日,以外交部苏欧司副司长戴秉国为首的中央工作组和黑龙江省副省长何首伦以 及苏联驻华大使馆领事部主任戈里申等苏方外交人员,分乘两架黑龙江省民航局的直升飞机 ,先后于9时45分和10时20分到达现场。中央工作组向现场中方工作人员传达了中央领导人的 有关指示,听取了省指挥小组的汇报。11时,戴秉国向苏联驻华使馆人员介绍现场情况,希 望苏方能动员机上人员下机休息。苏联大使馆领事主任戈里申表示要请示苏联驻华大使馆决 定,随后使馆人员去飞机停落现场。17时,中国外交部向工作组传达了外交部与苏联驻华大 使交涉的结果。苏联大使同意中国方面的安排,戴秉国、王耀臣等登机向全体苏方人员宣布 了苏联大使意见。这样,在飞机降落后29个半小时,机上人员才走下飞机,并与苏驻华大使 馆官员一起乘车抵达齐齐哈尔市,到湖滨宾馆休息。当晚,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齐齐哈尔 市中苏友好协会设宴招待了苏方人员,还向每个乘客及机组人员赠送羽绒服一件,向儿童赠 送玩具,苏乘客与机组人员对此表示感谢。
    12月21日,除劫机者外,全体机组人员和乘客、苏联使馆官员分乘黑龙江省民航局的两 架直升机,到达哈尔滨机场。黑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设宴招待了苏方全体人员。中央及黑龙 江省有关方面的负责人戴秉国、王耀臣、张镔等出席了宴会。被劫飞机的机长阿·维亚切斯 拉夫·谢尔盖维奇代表全体机组人员和乘客,向中国有关当局表示感谢。黑龙江省中苏友好 协会向全体旅客和机组人员赠送了礼品。苏联驻华大使馆的人员对中国有关当局处理此次劫 机事件的迅速、果断、周到、细致,及所表达的友谊,表示赞赏。
    晚17时55分,苏方代表签署了备忘录后,办理出境手续。经过了简单的安全检查,被劫 飞机上的全体旅客及机组人员,登上由苏联派来的图134型客机,离开哈尔滨飞返苏联。
    1986年1月2日,以热列莫夫为首的苏联接收被劫飞机小组一行10人,在中国国家民航局 飞行司副司长毕春芳陪同下,到达齐齐哈尔,接收被劫飞机。中国方面派出以黑龙江省外事 办公室副主任张积智、黑龙江省民航局副局长刘启文为首的10人小组,同机到达齐齐哈尔, 然后去飞机停落现场。由于中国方面的配合,使这架被劫飞机就地一次起飞成功,经哈尔滨 取道国际航线,飞回苏联。
    1985年12月22日,在被劫飞机上的人员离开哈尔滨后,劫机者阿利穆拉多夫由齐齐哈尔 移至哈尔滨,寄留在黑龙江省公安厅外籍犯管理所进行监护审查。
    经审查表明,劫机者阿利穆拉多夫·沙米利·哈吉奥格雷,苏联国籍,列兹金族,男性 ,1952年生于苏联阿塞拜疆加盟共和国巴库市,现年(1985)33岁,大学文化。劫机前住苏 联雅库特自治共和国雅库茨克市马热斯基街19号2宅。职业是飞机驾驶员。阿利穆拉多夫几年 来对职务安排不满,并因此经常与领导争吵,受到领导批评。领导认为他精神不正常,五次 送他到精神病院检查。从1980年起,他向上级直至苏共中央写上告信50多封。他在1983年12 月被解雇。因此,阿利穆拉多夫产生反苏情绪,企图进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请求避难,也曾 企图申请出国,但均未能实现。1985年5月,他恢复工作,但并未解决与原领导矛盾,又未补 偿他降职和解雇期间的经济损失。加之当他把准备外逃的想法告诉其妻子时,遭到妻子的反 对,并与之离婚,以致使他产生劫机意图。1985年10月初,他开始做劫机准备。先买了两把 折叠刀,后又企图用斧子。10月上旬,在执行飞行任务时,他把两把刀子和一块长条形钢块 带进驾驶仓,欲在途中劫机。因航班由白天改为夜间,恐劫机后在中国不易降落,未采取行 动。1985年12月19日,再次执行101/435航班飞行任务。使用飞机机号为49845。机上乘客3 8人,全体机组人员5人,从雅库茨克飞往伊尔库茨克。在飞行途中,阿利穆拉多夫乘领航员 上厕所之机,以客舱出现机械故障为由,将机械师骗出驾驶舱,锁上了驾驶舱门,动手去掀 动自动驾驶仪。机长发现后惊问:“你要干什么?那边是中国!”同时用脚踏了警报信号。 阿利穆拉多夫持刀威逼机长关闭信号,改变航向,并说:“不按我的要求办就杀死你!”不 久,苏方地面站追问飞机为什么改变航向,又通过另一架在空中飞行的图——154型客机无线 电话询问:“劫机者是谁?要求什么?”机长答:“劫机者要求去中国海拉尔”。地面站让 机长蒙骗劫机者,说油料不够,要在边境机场降落加油,不降落都得死。机长说:“飞机被 副驾驶员劫持,骗不了他”。半小时后,飞机从额尔古纳河上空越入中国领空,于北京时间 14时30分许降落在黑龙江省甘南县长吉岗农场种牛场的一块麦田里。
    黑龙江省公安厅在对阿利穆拉多夫劫机罪行进行初步侦察、审理后,移交给哈尔滨市公 安局继续审理。次年2月17日17时15分,经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宣布,将阿利穆拉多夫逮捕。 哈尔滨市公安局于2月19日侦察终结,移至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向哈尔滨市中级人 民法院起诉。
    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月24日向阿利穆拉多夫送达了起诉书副本及俄文副本。被告阿 利穆拉多夫请求为其聘请中国律师辩护。哈尔滨市第一法律顾问处律师吴莲芬接受委托,担 任阿利穆拉多夫的辩护律师。1986年3月4日上午,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开庭审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关方面的领导,以及政法、外事方面的负责人和新闻记者参加了旁听 。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参赞戈里申、三等秘书马延科也参加旁听。
    被告人对现场勘察笔录、技术鉴定结论、证人证言、物证等佐证供认不讳。法庭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条、第10条、第29条的规定,并比照107条的规定,判处阿利穆拉 多负夫有期徒刑8年。3天后,被告人明确表示服从判决。
    1986年6月13日,按国家公安部(86)公审发119号文件的通知,黑龙江省公安厅将原拘 押在黑龙江省公安厅看守所的劫机犯阿利穆拉多夫转押到哈尔滨市监狱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