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省际交往
一、黑龙江省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交往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位于加拿大南部草原地区,面积为66.1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62.7万
,省会在埃德蒙顿市。该省工业以石油工业、天然气生产为主,煤炭工业也很发达。此外尚
有化学、合成工业、水泥、造纸等。农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19%,牛的总头数超过350万头。
黑龙江省与阿尔伯塔省的交往始于1980年。是年10月1日,该省的联邦省际事务部长迪克
·约翰斯顿曾率代表团访问哈尔滨,与黑龙江省方面就两省缔结为友好省际关系事宜举行会
谈。双方商定,彼此建立友好省关系,并通过双方省长互访签订正式协议。
1981年8月25日,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率领黑龙江省政府代表团一行8人,应邀访问加拿大
阿尔伯塔省。访问期间,双方就发展两省友好关系问题,充分交换意见。9月5日,由陈雷(
省长)代表黑龙江省,由劳希德(总理)代表阿尔伯塔省,共同签署了《黑龙江省同阿尔伯
塔省结为友好关系议定书》。双方考虑到两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同的特点,同意建立友好
合作关系,并在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努力合作与交流,以加深两省人民的了解和促进两省
的全面发展。在建立友好省以后,双方要在农牧业、林业、石油化工、建筑材料、煤炭以及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协议签订后,双方立即依照协议开始活动
。
1981年12月6日,阿尔伯塔省驻香港代表皮克林应邀访问黑龙江省,就两个友好省之间从
事经济贸易往来等问题,与省有关部门会商。
1982年和1983年上半年,双方共有农业、教育、工业、文化等多个专业性技术考察团进
行互访,并取得收获。
1983年8月27日至9月15日,阿尔伯塔省总理劳希德率代表团访问黑龙江省,探讨进一步
加强双方的合作问题。双方对建立友好省际关系以后,两省在农业、经济贸易、石油技术、
文教体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经协商,双方还确定了下一步合作与
交流的目标,并就贸易、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达成了意向性协议。双方商定,为了促进经济
技术和贸易往来,将派出经济贸易代表团进行互访,并在对方举办商品展览会。访问期间,
双方还签署了《农业技术交流议定书》、《体育交流议定书》、《科技交流议定书》、《高
等教育交流议定书》。
1984年4月,黑龙江省商品展览会在埃德蒙顿市举行。黑龙江省友好代表团由团长、省对
外友协顾问李力安率领,访问阿尔伯塔省,并出席了黑龙江省商品展览会的开幕式。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也按计划进行。阿尔伯塔省先后有3个音乐、
舞蹈团来黑龙江省演出。黑龙江省方面也派出了黑龙江省歌舞团、大庆少年武术队赴阿尔伯
塔省演出,并派出画家到该省讲授中国绘画艺术。在教育方面,双方互派学者、互赠资料,
建立校际友好关系。黑龙江方面还利用加方提供各类奖学金等渠道,派出留学生、研究生、
进修生共25名。在体育方面,双方除互派运动队到对方进行友谊比赛外,双方还互派教练。
黑龙江省协助阿尔伯塔省训练排球、乒乓球和体操运动员。阿尔伯塔省协助黑龙江省训练冰
球、篮球和游泳运动员。
二、黑龙江省与美国威斯康星州交往
威斯康星州位于美国中西部,面积为14.5万平方公里,人口480万,首府为麦迪逊。威
斯康星州是美国经济发达州之一,工农业并重,90%的工农业产品销往美国各地。工业以机器
制造业为主,该州水源丰富,土壤肥沃,草原辽阔,畜牧业很发达。
1981年12月4日,应中国农业部的邀请,来中国访问的威斯康星州农业贸易代表团访问黑
龙江省,并向黑龙江省政府表示了威斯康星州与黑龙江省间建立友好省州关系的愿望,得到
了黑龙江省的响应。双方分成几个组,就在某些领域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及实行步骤,作了探
讨。双方还商定,黑龙江省将于次年派出一个代表团前往威斯康星州,以便进一步洽商,并
签署结成省、州友好关系的《议定书》。
1982年10月6日,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率领黑龙江省政府代表团,访问威斯康星州。10月1
8日,在威斯康星州的议会大厅,陈雷与威斯康星州州长德赖弗斯共同签署了《黑龙江省与威
斯康星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议定书》。《议定书》申明:黑龙江省与威斯康星州经过友好与
有益的磋商,达成了六项协议,根据平等、互相尊重与互惠的原则,在文化、经济、教育、
体育、科学、技术、旅游、贸易以及其它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以促进双方的繁荣。
1984年,美国威斯康星州新任州长安东尼·厄尔率领该州贸易代表团,于6月16日至19日
,访问了黑龙江省。代表团除参观外还分成17个小组,就20个专题,与黑龙江省方面进行分
组会谈,商讨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方法、步骤。6月19日,黑龙江省省长陈雷与威斯康星州州长
厄尔,进行总结会谈,并签署了会谈纪要。美方的一些实业界代表,也同黑龙江省的一些企
业负责人草签了引进技术设备,美方代中方培训技术人员的《意向书》。
1985年1月29日至2月11日,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再次率领黑龙江省政府代表团访问了威
斯康星州,双方就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交换意见。
自1983年起,双方在学术交流方面的交往,成绩较为突出。1983年5月1日,威斯康星大
学教授斯真里来黑龙江省讨论双方在教学领域的交流事宜。同年8月30日,该大学的哈斯乐教
授即来黑龙江省讲学。1984年12月29日,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沈艾文教授访问黑龙江省。1985
年,该州的Riverfalls艺术和科学院院长斯文森,也访问了黑龙江省。
1985年5月,黑龙江省从威斯康星州引进的156头黑白花奶牛,由飞机直接运抵黑龙江。
同年9月,黑龙江省进出口公司与威斯康星万寿有限公司签订引进牛胚胎移植技术和设备的合
同。威斯康星州方面派专家来黑龙江省举办胚胎移植技术培训班。同年10月,黑龙江省畜牧
研究所从该州引进大型荷斯丁奶牛冷冻胚胎,进行移植,取得好成绩。
三、黑龙江省与美国阿拉斯加州交往
阿拉斯加州不与美国本土相连,东邻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峡与苏联相对。面积151.9万
平方公里,人口50万,首府朱诺市。该州资源丰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矿业、林业、石
油和渔业。因地处边远,运输以空运为主,大多数城镇同许多乡村之间,每天均有定期航班
。
黑龙江省自1984年,开始与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了交往。9月20日,众议院议长乔·海斯及
州资源委员会主席朴斯塔德来黑龙江省访问。在同黑龙江省领导人谈话中,表示了与黑龙江
省结为友好省、州关系的愿望。同年10月9日至10日,阿拉斯加州州长比尔·谢菲尔德一行1
5人,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访问黑龙江省,并与黑龙江省省长陈雷晤谈。双方各自介绍
本省、州的情况。认为双方在自然、地理、资源和发展需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具备在经济
、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友好合作与交流的基础。双方同意在高等教育、科学技术、农业、
石油工业、天然气、林业、冬季道路施工、保养及公共设施等方面互相进行考察、交流与合
作。
10月10日,双方就建立友好省州关系及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等事项,签署《意向书》。
阿拉斯加州方面邀请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率黑龙江省代表团于翌年初,访问阿拉斯加,还邀请
黑龙江省代表团参加1985年9月在阿拉斯加州举行的太平洋地区会议,以增进黑龙江省对阿拉
斯加州的了解。
1985年1月23日至2月11日,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率领黑龙江省代表团访问阿拉斯加州。陈
雷代表黑龙江省,谢菲尔德代表阿拉斯加州签署了《黑龙江省与阿拉斯加州建立友好省州关
系协议书》。双方决定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将根据对方的意愿,鼓励各自工商机构发挥其
在技术、财力和人员等方面的优势,采用合资经营或其他双方同意的方式,协助对方发展经
济和开发资源,每一方将根据本国或本省的有关法律、条约和法令,保护对方机构的投资及
其合理利润与其他合法权益。
双方还决定要加强联系,以推进新规定的各项合作与交流活动,两省的领导人或其代表
,将不定期会晤,以加强对这些活动的协调,并解决遇到的问题。《协议书》签订后,双方
立即开始了交往。1985年6月14日,阿拉斯拉州世界贸易公司董事长约翰·达丽到哈尔滨访问
,与省和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就发展省州贸易交换意见。
四、黑龙江省与日本新潟县交往
新潟县在日本中部地方的西北部,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247.8万,县厅在新市。
新潟县经济发展较均衡。气候温和,农业发达,是日本稻米的主要产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
位,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
1980年8月,日本国新潟县日中友好代表团访问黑龙江省期间,曾表示希望购买两只黑龙
江省梅花鹿。为了接走这两只梅花鹿,新潟方面于1981年2月和4月派人来黑龙江省办理接交
手续,并学习饲养技术。
日本方面赠送给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乡高产(卵)种鸡雏1000只,乳牛冷冻精液100管,
并派人传授技术。双方以梅花鹿为契机,开始频繁交往,最终导致建立友好省、县关系。
1981年7月22日至9月18日,黑龙江省杂技团访问日本新潟,(顺访长野、群马县)。
1983年6月6日,应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邀请,新潟知事君健男率领新潟友好访华团访问
黑龙江省。在访问期间,双方就建立省、县友好关系一事,进行了多次磋商。双方就医学、
科技、农业、食品加工业、外语教育、互派代表团等事项,取得一致意见。双方商定了黑龙
江省省长陈雷访问新潟的具体日程,并就双方互派新闻代表团一事,取得一致意见,双方还
对互派妇女代表团、开展日本、中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开展中日青年之间的友好交流、开辟
新潟哈尔滨市航线等问题,作了具体研究。
1983年8月1日至11日,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率领黑龙江省政府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新潟
。8月5日,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和新潟知事君健男,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中国黑龙江省与日本
新潟县建立友好省县关系议定书》。两省、县结为友好省县关系后,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
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活动。9月2日,日本新潟县野口公司的经理野口雅康曾访问黑龙江,商谈
贸易事宜。9月10日,黑龙江省经济考察团,赴新潟县、新潟市等地考察。
五、黑龙江省与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交往
塞尔维亚共和国位于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东部,面积8.8万平方公里,人口930万,塞
尔维亚族约为618万,首都在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为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境内水利资源
丰富,耕地面积占南斯拉夫总耕地面积48%。塞尔维亚多名胜古迹,温泉也很著名,是旅游胜
地。
1981年4月,应南斯拉夫方面的邀请,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德尊率领黑龙江省代表
团,访问塞尔维亚共和国,开始了双方的接触。双方并同意建立经济贸易友好伙伴关系。
1985年1月29日至31日,南斯拉夫驻中国大使奥布拉多维奇和公使衔参赞柯瓦奇等一行4
人,来黑龙江省访问。双方就黑龙江省与塞尔维亚共和国及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其他地区
之间的友好合作问题,进行会谈。双方同意,经过实际步骤,建立黑龙江省与塞尔维亚共和
国的友好关系。双方还探讨了在各个领域发展交流与合作活动的可能性。在经济技术合作方
面,除已进行的4项和正在进行的2项经济合作项目外,还愿意对另外6个项目,进行合作。在
贸易往来方面,双方都同意建立持久的经济贸易往来关系。为此,黑龙江省方面将派出一个
贸易小组赴南斯拉夫考察。黑龙江省也希望南斯拉夫方面,派出相应的团组来黑龙江省考察
。
1985年10月4日至13日,塞尔维亚共和国主席团成员里·约万诺维奇率领塞尔维亚共和国
代表团一行17人,来黑龙江省访问。在访问期间,以副省长何首伦为首的黑龙江省政府代表
团与南斯拉夫方面举行会谈。双方对彼此间友好与合作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并一致强调
为今后双方合作与发展作出更大努力,双方签署了会谈纪要。在访问期间,塞尔维亚共和国
代表团中各企业代表与哈尔滨的一些工厂、企业和商店,进行广泛接触。另一些成员则与哈
尔滨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就未来的经济合作及文化、教育、体育交流等方面交换意见,并就一
些具体合作项目,达成协议。
(见附图)
六、黑龙江省与朝鲜咸镜北道交往
咸镜北道位于朝鲜半岛的东北部,隔图们江与中国、苏联为邻,面积1.6万平方公里,
人口170万。东海岸为工业区,工业以钢铁、机械、采矿、纺织、造纸为主,农产品有稻米、
玉米、亚麻等,渔业较为发达。
黑龙江省与朝鲜咸镜北道的交往始于80年代初,1981年6月,咸镜北道外事处副处长黄武
石来黑龙江省访问,探询建立道省友好联系的可能性,1982年4月27日,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
副主任张镔率领黑龙江省外事人员代表团访问咸镜北道。双方就开展省道的交往,交换意见
。
1982年,双方人员的接触升到省道一级。8月,黑龙江省副省长王军率领黑龙江省政府代
表团访问咸镜北道。10月5日,咸镜北道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朴永燮,率咸镜北道友好代表团
访问黑龙江省。应朝鲜方面的要求,安排双方贸易
人员会晤,听取朝鲜方面关于双方进行贸易的设想。由于涉及到体制问题,对此未作出决定
。
1983年4月,黑龙江省外事人员代表团,在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镔率领下,再次访问咸
镜北道,为黑龙江省省长陈雷访问咸镜北道作安排。
同年7月15日,咸镜北道人民委员会委员长金荣允为团长的朝鲜咸镜北道友好代表团一行
7人,来黑龙江省访问。代表团在拜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时,表达了双方能在文艺、体育、技
术及贸易等方面进行更广泛合作的愿望。代表团还邀请当时任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的抗联老战士李敏随同陈雷省长访问咸镜北道。
1983年9月12日,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率领有李敏等同志参加的黑龙江省代表团一行7人,
访问咸镜北道。访问期间,在平壤市受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接见和宴请。
此后,双方交往不断。同年11月25日,由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孙志坚率领的黑龙
江省友好访问团,访问咸镜北道。
1984年4月5日至10日,以朝鲜咸镜北道对外事业处副处长黄武石为团长的朝鲜咸镜北道
外事人员代表团一行3人,抵达哈尔滨,与省外事办公室商谈1984年的交流计划。副省长王连
铮宴请代表团。
1984年7月20日,以朝鲜咸镜北道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姜胜义为团长的咸镜北道青少年艺
术团一行88人,来黑龙江省访问,先后在哈尔滨、大庆和牡丹江市进行了15场演出。
1984年8月12日至9月3日,以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赵振华为团长的黑
龙江省艺术团,赴朝鲜咸镜北道作访问演出。
1984年8月14日至26日,以朝鲜劳动党咸镜北道委员会宣传书记李吉镐为团长的朝鲜咸镜
北道党的工作者代表团一行8人,来黑龙江省访问。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力安、副书记陈雷
会见并宴请代表团。代表团先后访问哈尔滨、大庆、牡丹江等地后去北京参观。
1984年9月4日至15日,以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赵德尊为团长、副主任
卫之民为副团长的黑龙江省友好代表团一行8人,对朝鲜咸镜北道进行友好访问。
1984年9月28日,以朝鲜咸镜北道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金铁凤为团长的咸镜北道友好代表
团来参加黑龙江省庆祝国庆活动,并访问佳木斯、牡丹江等地。双方还就1985年交流项目作
了磋商。
1985年6月10日,以黑龙江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张向凌为团长的黑龙江省中朝友协代表团
,访问朝鲜咸镜北道。
1985年7月28日,以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力安为团长、副书记刘成果为副团长的中共黑
龙江省委代表团一行8人,赴朝鲜咸镜北道进行友好访问。
1985年9月27日,由朝鲜咸镜北道行政经济指导委员会副委员长严永贵率领的咸镜北道友
好代表团,访问哈尔滨、牡丹江等地,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力安、省长侯捷等会见代表团
。
1985年10月15日,朝鲜咸镜北道朝中友协代表团,由该道行政经济指导委员会副委员长
姜德勇率领,访问黑龙江省。姜德勇同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主任王耀臣商谈了1986年双方派
团互访事宜。同年11月18日,黑龙江省畜牧代表团访问咸镜北道,向咸镜北道赠送100只奶山
羊。
七、黑龙江省与日本北海道交往
北海道位于日本最北部,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苏联占领的齿舞、色丹、国
后、捉择等4岛),人口567.9万。下辖72郡、32市、156町、24村。道治在扎幌市。北海道
自然环境优美,为旅游胜地。该道地广人稀,农牧业较发达。农业以旱田为主,马铃薯、大
豆、赤豆的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牧畜业以奶牛、猪、羊、蛋禽为主,现有奶牛77万头。该
道近年来新兴起一些产业城市,已成为日本纸浆、造纸的工业基地,煤炭的储量和开采量均
占全国的一半,此外还开采铁、锰、金、银、铅等。水产加工业较发达,金属加工、机械、
化学工业也正在崛起。该道道厅为最高行政机构,现任知事横路孝私(社会党)。
黑龙江省与日本北海道的交往,始于70年代中期。1976年12月13日,日本北海道的文化
界代表团抵达哈尔滨访问,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曹志会见并宴请文化界代表团。代表
团在哈尔滨参观少年宫和电机厂等。
70年代后期,北海道曾三次组织町村长访华团访问黑龙江省。1979年10月18日,町村长
第三次访华团一行9人抵哈尔滨访问时,黑龙江省对外友好协会负责人王军会见并宴请代表团
。
1980年11月20日,日本北海道栗泽町友好访问团一行10人,来黑龙江省进行友好访问。
中日双方还商定栗泽町和黑龙江省的阿城县玉泉镇建立友好联系,交流农业技术。栗泽町方
面准备接受玉泉镇方面派遣10名左右农业实习生。双方在玉泉镇就上述协议签署了《备忘录
》。1982年7月12日,栗泽町友好访华团再次来黑龙江省访问。16日,该团在玉泉镇与玉泉镇
政府签署《农业技术交流协议》。
1982年9月19日,玉泉镇也派出友好代表团访问日本北海道栗泽町。
1983年5月18日,日本北海道汤浅牧场场主汤浅忠夫偕夫人等抵达哈尔滨。汤浅忠夫曾向
黑龙江省赠送奶种公牛。19日,黑龙江省畜牧局宴请汤浅忠夫一行,并向汤浅忠夫递交了黑
龙江省人民政府的感谢信。23日,王连铮副省长会见汤浅忠夫等,代表黑龙江省省长陈雷,
对北海道知事横路孝弘的来信表示感谢,并感谢汤浅忠夫向黑龙江省赠送奶种公牛。自1984
年起,双方的交流,由民间交往转为半官方、官方的交往。
1984年6月20日,以北海道日中友好道民会议理事长新川辉隆为团长的北海道各界代表团
一行20人,来黑龙江省访问。先后会见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及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并分
三组考察三江平原、伊春、大庆市、方正县等地。在离开哈尔滨前,同黑龙江省对外友协分
会签署了《备忘录》,双方一致同意黑龙江省与北海道建立友好道省关系。
1984年9月11日,以日本国会议员新村源雄为团长的日本北海道大庆东北地方农业考察友
好访问团一行10人,访问黑龙江省。9月16日至17日,日本北海道代表团一行18人,由北海道
知事横路孝弘和北海道议会议长三上勇率领,来黑龙江省参观访问。代表团先后拜会省政府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黑龙江省省长陈雷举行宴会欢迎北海道代表团。9月17日,省
长陈雷与北海道知事横路孝弘就进一步发展黑龙江省与北海道之间的友好关系举行会谈,并
签署会谈纪要。
1985年4月12日至25日,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团一行6人,应日本北海
道议长三上勇和知事横路孝弘邀请,访问北海道。访问期间,双方正式建立了黑龙江省人大
和日本北海道议会的友好联系。代表团还参观访问了11个城市及农村的13个基层单位。此后
,1985年内,北海道又有几个团组访问黑龙江省。
4月28日至30日,“北海道友好之翼”访华团由团长新川辉隆率领,一行33人访问了黑龙
江省。9月7日,北海道广带市友好访华团,由团长花政男率领访问黑龙江省。9月9日,北海
道函馆市经济界访华团一行16人,来黑龙江省访问。
1985年11月9日,北海道议会代表团一行9人,由团长吉田政一率领,访问黑龙江省。省
人大副主任陈元直、省长侯捷先后会见并宴请代表团。代表团在拜会省人大常委会时,还就
如何加强双方的联系交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