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满洲里界约①(①本文引自《中俄边界条约集》)
公元1911年12月20日宣统三年十一月一日俄历1911年12月7日中俄两国重定由塔尔巴干达
呼第五十八界点起至阿巴该图第六十三界点并顺额尔古纳河至该河与黑龙江(阿穆尔)会流
处止之国界总案
大清国大皇帝陛下,
大俄国大皇帝陛下,特由本国政府派遣大员,
大清国钦命会勘中俄边界大臣黑龙江巡抚周,
大俄国钦命廓米萨尔协都统菩提罗夫②(②菩提罗夫(ППутилов)通译普季洛
夫,),均各奉有特权,甚属妥协,代本国政府彼此商立此案,定明如左:
一、塔尔巴干达呼第五十八界点起至阿巴该图第六十三界点止之一段中、俄陆路边线,
嗣后遵照宣统三年十月十八日(即一千九百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齐齐哈尔城所立第二
次商定案及附入此案之互换图,认为经过下列各界点,此项界点均与华历雍正五年(即俄历
一千七百二十七年)阿巴该图界约(互换信据)所载名称相同,每两界点之间均成直线。其
界线以互换图中所画由第五十八界点起至第六十三界点,复顺达兰鄂罗木河至额尔古纳河止
之红线为定。各界点分别如左:
甲、塔尔巴干达呼第五十八界点:在塔尔巴干达呼山顶
正南十二华里六分四,即六俄里三百十二沙绳。①(①沙绳也译作萨仁,即俄文)亦即七千
二百二十米达零一六之草地上。
乙、察罕敖拉第五十九界点:在哈兰诺尔湖北岸西北十三华里五,即七俄里六十沙绳,
亦即七千七百六十米达零八之高阜上。
丙、塔奔托罗海第六十界点:临金源边堡(即成吉思汗边堡),并在察罕诺尔湖北岸西
北七华里四分,即四俄里,亦即四千三百六十米达之处。
丁、索克图第六十一界点:在东清铁路满洲里车站房东北九华里,即四俄里四百五十沙
绳,亦即五千三百四十一米达之高阜上;并在金源边堡(即成吉思汗边堡)迤南一华里五分
,俄四百沙绳,亦即八百七十二米达之处。
戊、额尔得尼托罗海第六十二界点:在四顶山之北坡,即在索克图第六十一界点东南二
十四华里四分(即十二俄里四百沙绳),亦即一万三千九百五十二米达之处。
己、阿巴该图第六十三界点:在达兰鄂洛木(即木特内衣蒲罗多克)河西岸,并在阿巴
该图俄屯西南十二华里二分,即六俄里三百沙绳,亦即七千一百九十四米达之处;亦即在中
国名阿巴该图(俄名十字山)西南六华里五分,即三俄里二百五十沙绳,亦即三千七百一十
五米达之处。
二、中俄水路国界:由额尔古纳河口(即该河与黑龙江阿穆尔江汇流之处)起,至阿巴
该图第六十三界点止。遵照华历康熙二十八年(即俄历一千六百八十九年)尼布楚之条约,
及华历宣统三年(俄历一千九百十一年)第一、第三两次商定案,仍以额尔古纳河流为定。
额尔古纳河中所有洲渚,按照所立第一、第三两次商定案,属中、属俄,业经和平分定如左
:
甲、互换图内所注之第六、九、十、二十、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三十、
三十一、三十三、三十七、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五十、五十二、五十三、五十
四、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六十八、七十二、七十四、七十八、七十九、八十一、八十
二、八十五、八十九、九十一、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一百零
三、一百零五、一百一十、一百二十一、一百二十二、一百二十三、一百二十四、一百二十
五、一百二十六、一百三十一、一百三十三、一百三十四、一百三十五、一百三十八、一百
四十、一百四十一、一百四十四、一百四十五、一百四十七、一百四十八、一百四十九、一
百五十、一百五十三、一百五十四、一百五十五、一百五十九、一百六十三、一百六十四、
一百六十七、一百六十八、一百七十二、一百七十三、一百七十五、一百七十九、一百八十
一、一百八十三、一百八十四、一百八十五、一百八十六、一百八十七、一百八十八、一百
八十九、一百九十、一百九十一、一百九十二、一百九十五、一百九十六、一百九十八、一
百九十九、二百零一、二百零四、二百零五、二百零七、二百零八、二百一十、二百一十三
、二百一十七、二百二十、二百二十二、二百二十五、二百二十九、二百三十三、二百三十
四、二百三十六、二百四十、二百四十一、二百四十二、二百四十六、二百四十九、二百五
十、二百五十三、二百五十四、二百五十七、二百五十九、二百六十、二百六十一、二百六
十三、二百六十四、二百六十五、二百六十六、二百七十七等号洲渚属中国。
乙、互换图内所注之第一、二、三、四、五、七、八、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
、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六、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二、三十四
、三十五、三十六、三十八、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
、五十一、五十五、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
六十七、六十九、七十、七十一、七十三、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八十、八十三、八十
四、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九十、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一百零一、一百零二、一
百零四、一百零六、一百零七、一百零八、一百零九、一百一十一、一百一十二、一百一十
三、一百一十四、一百一十五、一百一十六、一百一十七、一百一十八、一百一十九、一百
二十、一百二十七、一百二十八、一百二十九、一百三十、一百三十二、一百三十六、一百
三十七、一百三十九、一百四十二、一百四十三、一百四十六、一百五十一、一百五十二、
一百五十六、一百五十七、一百五十八、一百六十、一百六十一、一百六十二、一百六十五
、一百六十六、一百六十九、一百七十、一百七十一、一百七十四、一百七十六、一百七十
七、一百七十八、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二、一百九十三、一百九十四、一百九十七、二百、
二百零二、二百零三、二百零六、二百零九、二百一十一、二百一十二、二百一十四、二百
一十五、二百一十六、二百一十八、二百一十九、二百二十一、二百二十三、二百二十四、
二百二十六、二百二十七、二百二十八、二百三十、二百三十一、二百三十二、二百三十五
、二百三十七、二百三十八、二百三十九、二百四十三、二百四十四、二百四十五、二百四
十七、二百四十八、二百五十一、二百五十二、二百五十五、二百五十六、二百五十八、二
百六十二、二百六十七、二百六十八、二百六十九、二百七十、二百七十一、二百七十二、
二百七十三、二百七十四、二百七十五、二百七十六、二百七十八、二百七十九、二百八十
等号洲渚属俄国。
所有关于五十八界点至六十三界点,及由额尔古纳河口至该第六十三界点之国界问题,
其一切详细办法均于第一、第二、第三各次商定案并附入案内之互换图及洲渚表内定明,此
项议案、图表,均经中俄两国大臣画押盖印,其效力与此次总案相同,彼此均应遵守。
华历宣统三年十一月初一日(俄历一千九百十一年十二月初七日)订于齐齐哈尔城。中
文、俄文各二份,由两国大臣画押用印互换,俾两面均存有中、俄文之案据。
大清国钦命会勘中俄边界大臣黑龙江巡抚周押
大俄国钦命廓米萨尔协都统菩押
华历宣统三年十一月初一日齐齐哈尔城
俄历一千九百十一年十二月初七日
第一次商定案
宣统三年九月十日
俄历1911年10月18日
中俄两国界务处据宋、儒两帮办陈明,水路国界由额尔古纳河口起至阿尔滚斯克斯达尼
次以上止之一段,当由中俄两国大臣核定,将图内所注之第六、九、十、二十、二十二、二
十四、二十五、二十七、三十、三十一、三十三、三十七、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
、五十、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六十八、七十二、七十四、
七十八、七十九、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五等号各洲渚归中国所属;其第一、二、三、四、
五、七、八、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一、二十三
、二十六、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二、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八、四十三、四十四
、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一、五十五、五十九、六十、六十一、
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七、六十九、七十、七十一、七十三、七
十五、七十六、七十七、八十、八十三、八十四、八十六、八十七等号各洲法归俄国所属。
惟案内洲岛号数系按照中俄两国勘界专员在满洲里所换印图开列,与两国勘界随员上年原勘
案内号数不同,其第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二专并不在满洲里所换图内,且两国随员原勘
案内此三号又与中国勘界处专员宋小濂暨俄国勘界处随员吴萨谛会勘号数不同。兹将各洲岛
号数另列对照表,并另绘一段详图,照此次立案洲渚号数注明,画押用印互换,附入案内,
以免错误。其原换各段小图及在满洲里所换之图,均各一律换回。

(①儒指儒达诺夫,今译为日丹诺夫)
第二次商定案
宣统三年十月十八日
俄历1911年11月25日
于齐齐哈尔城中俄两国界务处商定,将自塔尔巴干达呼五十八界点起至阿巴该图六十三
界点止之一段陆路边界线,认为经过以下所列各界点,此项界点均与原约所载名称相同,其
每两界点之间均成直线:
一、塔尔巴干达呼第五十八界点:在塔尔巴干达呼山顶正南十二华里六分四,即六俄里
三百十二沙绳,亦即七千二百二十米达零一六之草地上。
二、察罕敖拉第五十九界点:在哈兰诺尔湖北岸西北十三华里五,即七俄里六十沙绳,
亦即七千七百六十米达零八之高阜上。
三、塔奔托罗海第六十界点:临金源边堡(即成吉思汗边堡),并在察罕诺尔湖北岸西
北七华里四分,即四俄里,亦即四千三百六十米达之处。
四、索克图第六十一界点:在东清铁路满洲里车站房东北九华里,即四俄里四百五十沙
绳,亦即五千三百四十一米达之高阜上;并在金源边堡(即成吉思汗边堡)迤南一华里五分
,即俄四百沙绳,亦即八百七十二米达之处。
五、额尔得尼托罗海第六十二界点:在四顶山之北坡,即在索克图第六十一界点东南二
十四华里四分,即十二俄里四百沙绳,亦即一万三千九百五十二米达之处。
六、阿巴该图第六十三界点:在达兰鄂洛木(即木特内衣浦罗多克)河西岸,并在阿巴
该图俄屯西南十二华里二分,即六俄里三百沙绳,亦即七千一百九十四米达之处;亦即在中
国名阿巴该图(俄名十字山)西南六华里五分,即三俄里二百五十沙绳,亦即三千七百一十
五米达之处。
中、俄两国界务处在齐齐哈尔城将诸事议竣,由两国大臣将商定案及所附地图画押盖印
互换,即各派代表前往各该处,按照此次商定案及所附之互换图,将实地方向、里数会同量
定,分别设立界点;如互换图与实地不符,仍以实地为主,由两代表商明更正。本年只在各
界点暂立石堆为志,俟明年春间,约期再将各界点经纬度数会同测准,分立界碑,并将各界
点名称、经纬度数用中、俄两国文字刻入碑内,其界线一律挖壕。两国代表定界后,即会同
立案互换,附入此次商定案内,以凭信守。
第三次商定案
宣统三年十月十八日
俄历1911年11月25日
于齐齐哈尔城
中、俄两国界务处宋、儒两帮办,将第一次商定案内所附互换地图上所注之第八十七号
洲渚起至第二次商定案内所附互换地图上所注之阿巴该图第六十三界点止之一段水路边界陈
明,由两国勘界大臣核对后,定明如下:
一、由额尔古纳河口起,至阿巴该图第六十三界点止,中、俄两国边界仍照康熙二十八
年(即俄历一千六百八十九年)原约以额尔古纳河流为定。
二、互换图内所注之八十九、九十一、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
百、一百零三、一百零五、一百一十、一百二十一、一百二十二、一百二十三、一百二十四
、一百二十五、一百二十六、一百三十一、一百三十三、一百三十四、一百三十五、一百三
十八、一百四十、一百四十一、一百四十四、一百四十五、一百四十七、一百四十八、一百
四十九、一百五十、一百五十三、一百五十四、一百五十五、一百五十九、一百六十三、一
百六十四、一百六十七、一百六十八、一百七十二、一百七十三、一百七十五、一百七十九
、一百八十一、一百八十三、一百八十四、一百八十五、一百八十六、一百八十七、一百八
十八、一百八十九、一百九十、一百九十一、一百九十二、一百九十五、一百九十六、一百
九十八、一百九十九、二百零一、二百零四、二百零五、二百零七、二百零八、二百一十、
二百一十三、二百一十七、二百二十、二百二十二、二百二十五、二百二十九、二百三十三
、二百三十四、二百三十六、二百四十、二百四十一、二百四十二、二百四十六、二百四十
九、二百五十、二百五十三、二百五十四、二百五十七、二百五十九、二百六十、二百六十
一、二百六十三、二百六十四、二百六十五、二百六十六、二百七十七等号各洲堵属于中国
。
三、互换图内所注之八十八、九十、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一百零一、一百零二、
一百零四、一百零六、一百零七、一百零八、一百零九、一百一十三、一百一十四、一百一
十六、一百一十八、一百一十九、一百二十七、一百二十八、一百二十九、一百三十、一百
三十二、一百三十六、一百三十七、一百三十九、一百四十二、一百四十三、一百四十六、
一百五十一、一百五十二、一百五十六、一百五十七、一百五十八、一百六十、一百六十一
、一百六十二、一百六十五、一百六十六、一百六十九、一百七十、一百七十一、一百七十
四、一百七十六、一百七十七、一百七十八、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二、一百九十三、一百九
十四、一百九十七、二百、二百零二、二百零三、二百零六、二百零九、二百一十二、二百
一十四、二百一十五、二百一十六、二百一十八、二百一十九、二百二十一、二百二十三、
二百二十四、二百二十八、二百三十、二百三十一、二百三十二、二百三十五、二百三十七
、二百三十八、二百三十九、二百四十三、二百四十四、二百四十五、二百四十七、二百四
十八、二百五十一、二百五十二、二百五十五、二百五十六、二百五十八、二百六十二、二
百七十五、二百七十六、二百七十八等号各洲渚属于俄国。
四、互换图内所注之一百一十一、一百一十二、一百一十五、一百一十七、一百二十、
二百一十一、二百二十六、二百二十七、二百六十七、二百六十八、二百六十九、二百七十
、二百七十一、二百七十二、二百七十三、二百七十四、二百七十九、二百八十等号各洲渚
,系介于原先边界老额尔古纳河与逐渐移向西去之现今额尔古纳河之间而成,应仍归俄国所
属。至中俄边界,仍以现在额尔古纳河流为定。其与第二百二十七、二百六十九、二百七十
三、二百七十九、二百八十等号各大洲渚对面之新、旧额尔尔古纳河两岸上,明年春间由两
国各派代表,约期会同设立石碑,按照互换图,将洲渚面积里数与石碑距离新、旧额尔古纳
河两岸里数,以及石碑所在经纬度数测明,用中、俄两国文字刻入石碑。未立石碑之前,援
照第二次商定案所定陆路办法,于勘定设立石碑处,暂先设立石堆为志;其余各小洲诸,以
互换印图为凭。
五、兹将两国勘界大臣画押盖印互换之地图及洲渚说明表附入此案,以备考查。其两国
勘界专员以前所换各图、均各一律换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