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乌钦
乌钦,又称舞春,是达斡尔族民间说唱艺术,深受群众欢迎。每逢年节,或喜庆之日,
均请乌钦艺人说唱。乌钦广泛流传于齐齐哈尔郊区的梅里斯、雅尔塞、卧牛吐等达斡尔族居
住区。
乌钦历史悠久。据乌钦歌手胡瑞宝说:“早在明末前就有乌钦,到清朝发展兴盛,不但
有民间的乌钦还有文人创作的乌钦。”在道光和咸丰年间,有位叫敖常兴(达斡尔名叫敖拉·
阿拉布担拉普登,又叫阿拉布丹,汉名敖常兴,习称昌兴,字芝田)的达斡尔族佐领,奉命率
队于1851年(清咸丰元年)5月28日出巡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及其支流格尔必齐河。在出巡期
间,首次用满文写成乌钦作品《巡察额尔古纳·格尔必齐河流域》(又名《巡边记》《巡察
记》、《巡查额尔古纳·黑龙江边境录》),唱词340行,既是敖常兴的代表作品,也是达斡
尔族第一部乌钦文学的著名篇章。敖常兴还写过《守边卡》、《五色花》、《蝴蝶花的烟荷
包》和《四季赞》等乌钦作品,通过手抄本及乌钦歌手广泛流传于达斡尔族民间。在咸丰年
间,乌钦开始分有民间乌钦和文人乌钦两种,前者多于后者。此后,又有一些文人写出了不
少优秀的乌钦作品,在民间流传。在1862~1874年(清同治年间)有一位叫蒙玛奇的达斡尔族
文人写了一篇300多行的《在齐齐哈尔城看戏》乌钦作品;1875~1908年(到光绪年间)又写
了一篇300多行的《赴甘珠尔庙会》乌钦作品。两篇乌钦作品都在民间说唱艺人中传唱,久
演不衰。在1880~1938年(清末和民国年间)有一位叫孟庆元的文人(达斡尔族名叫乌尔恭博
迪,汉名孟庆元,字同甫),通晓满、汉文,用满文写了不少诗歌和乌钦作品。其中在民间
乌钦歌手中传唱的有《打渔》、《伐木》、《戒酒》、《戒色》、《戒财》和《戒气》等。
乌钦歌手色热的祖父和外祖父经常说唱的《在齐齐哈尔城看戏》、《蝴蝶花的烟荷包》、
《文沁宝》、《德莫日根》、《戒酒》和汉族的说唱《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
义》等作品,并把这些作品传给色热的父亲沃喜,为乌钦的流传作出了很大贡献。民国年间,
乌钦继续流传,其中的《少郎和岱夫》流传的最为广泛。《少郎和岱夫》是依据民国14年到
16年年间发生在齐齐哈尔郊区的由达斡尔族少郎与岱夫兄弟二人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实编创
的,有五六种异文,最长达2 000多行,是乌钦长篇。最早说唱《少郎和岱夫》的歌手是
沃喜,其后说唱《少郎和岱夫》的越来越多,几乎在达斡尔族居住的地区,常年可以听到《
少郎和岱夫》的说唱。李福忠和刘兴业写的《〈少郎和岱夫〉搜集整理简况》一文中说:“
几乎每个成年人都知道《少郎和岱夫》的故事。50岁以上老年人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会讲
唱《少郎和岱夫》的片断、轶闻或故事。足见《少郎和岱夫》在齐齐哈尔市郊影响之深,流
传之广和它所显示出来的艺术力量之强。”《少郎和岱夫》、《嘎达梅林》和《刚通事件》
成了民国年间东北少数民族三大姊妹传说(说唱)的著名篇章。还有个叫多文祥(艺名二布库)
的乌钦歌手,是卧牛吐人,从小是孤儿,八岁双目失明,天资聪敏,博学强记,14岁学唱乌
钦,师傅死后到外地卖唱,深受群众欢迎。多文祥还创编了《阿伦河传奇》和《放排谣》两
部乌钦作品。在解放战争年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乌钦《少郎和岱夫》尤为流行,
乌钦歌手那音太、色热、何鉴福、安才福、多·额热布库、二布库、胡海轩、吴其珍、胡瑞
宝、何德志等都演唱不同异文的《少郎和岱夫》,达斡尔族人民百听不厌。
1953年达斡尔族文化工作者孟希舜,深入民间采录乌钦,搜集整理40余首,油印成书,
流传于嫩江流域。1956年春单秀荣在齐齐哈尔市选拔节目会上演唱了长篇扎恩达勒(也称乌钦)
《妈妈我的苦难哟》前五段,引起人们对乌钦的注视。其后,出现了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党
和毛主席的新的乌钦作品,加之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挖掘整理传统乌钦,乌钦有了新
的发展。1959年1月19日~23日,齐齐哈尔举办了群众文艺创作会演,市郊区达斡尔族业余文
艺工作者演唱了《嫩江两岸达斡尔族生活幸福》、《共产党的恩情比水长》、《歌唱梅里斯》、
《美丽的大草原》和《嫩江岸上》等新乌钦。会上还有两个人表演唱,并且使用了小乐队伴
奏。1963年齐齐哈尔市程树榛在达斡尔族地区向乌钦歌手鄂力汗搜集一部乌钦《开山的钥匙》,
发表于《黑龙江民间文学》上。1964年夏,达斡尔族民间文学家、音乐家白杉,在齐齐哈尔
市富拉尔基海雅屯搜集了多·额热布库说唱的长篇乌钦《文沁宝》(又名《文勒宝诺诺》),
全文1 000多行,后又做过补充采录。60年代达斡尔族音乐家杨士清、何今声和何银柱,
对乌钦音乐做过很多采录,有些乌钦曲调发表在杨士清编的《达斡尔族民歌选》(内蒙古人民
出版社出版)和何今声编的《达斡尔族传统民歌选》(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出版)上。同年在北
京举办中国达斡尔文化展览,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乌钦歌手色热在展览会上以乌钦形
式演唱了自编的《歌唱祖国》和《我爱我的家乡》,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表扬与称赞,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译成多种语言向国内外播放。1964年11月26日到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
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黑龙江省代表团,由富裕县达斡尔族歌手何鉴福和
齐齐哈尔市乌钦歌手何德志代表达斡尔族在观摩演出会上演出了乌钦《一只铁桶的来历》、
《放牛人的歌》、《共产党的恩情比水长》与《扎恩达勒永远在毛主席身边》。何鉴福和何
德志撰文在《北京日报》上说:“在北京终生难忘的事,最大幸福的事,就是两次见到毛主
席和周恩来总理。特别是12月27日那天,毛主席同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
了全体代表,并一起照了像”。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结束后,何鉴福、何德
志参加中共中央东北局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的东北三省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团,到沈阳、长
春和哈尔滨演出。1965年1月23日在哈尔滨演出时,何鉴福、何德志与艺术团一起受到中共中
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和中国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的接见并与之合影留念。乌钦《
一只铁桶的来历》、《共产党的恩情比水长》、《放牛人的歌》,发表在1965年3月5日《黑
龙江艺术》第3期上。
“文化大革命”中达斡尔族的乌钦曾一度被禁止,《少郎和岱夫》被污蔑为歌颂“土匪”
的“大毒草”。70年代末,在齐齐哈尔市郊区达斡尔族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中,演唱过《紧握
钢枪保边疆》、《抓纲治国阿得克三》、《金色太阳照大地》、《金黄的五谷堆成山》等新
乌钦。《紧握钢枪保边疆》收于1980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达斡尔族歌曲选》中。1980
年2月齐齐哈尔市成立了民间文艺采集小组。小组成员李福忠、刘兴业和那音太等人,在市
郊区达斡尔族聚居的村屯采集了乌钦歌手胡瑞宝、胡海轩、那音太、二布库和喜荣等演唱的
不同异文的《少郎和岱夫》,并由李福忠和刘兴业整理(色热和那音太翻译,那音太说唱)成
文,全文2 000多行,发表在1981年12月第3期《黑龙江民间文学》上,引起省内外学术
界的注目和达斡尔族群众的特别关注。达斡尔族同胞奔走相告,纷纷向整理者要书,并表示
感谢汉族同胞帮助出了书。1983年8月19日《少郎和岱夫》作品获黑龙江省优秀民间文学作品
奖;又于1983年12月10日在1979~1982年全国民间文学评奖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李福忠和刘
兴业又搜集了四部《少郎和岱夫》的不同异文。第二部为胡瑞宝、胡海轩说唱,何德林、色
热翻译,全文800多行;第三部为二布库说唱,何德林、色热翻译,全文1 000行;第四
部为胡海轩说唱,色热、何德林翻译,全文1 400多行,其中有少量道白;第五部为集体
说唱、集体翻译,约4 800行,其中有少量道白。这五部《少郎和岱夫》均收入1984年1
月出版的《黑龙江民间文学》第10集中。倪笑春于1985年10月整理了吴凤祥说唱的乌钦《西
小姐》,由阿布登库翻译,全文1 500余行。
乌钦有长篇、中篇,也有短篇、小段。以唱为主,以白为辅,散韵结合。唱词多以四句
为一段,也有上下句一唱到底的。乌钦为一人说唱,多数是自唱自拉四弦琴伴奏。说唱者大
多数是民间业余歌手,到清朝则出现了专业民间说唱艺人,以卖唱为生。唱词有固定的规格,
句子对称,有的对仗,押头韵,韵律和谐,悦耳动听。乌钦还包括乌路固日(即说书)在内。
清朝中叶达斡尔族就习用满文,通过满文传抄很多汉族的古曲名著及说唱故事。乌钦的内容
很广泛,有古代和近代的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寓言;有训导晚辈嘱托之词和对
亲朋好友的祝词;有歌颂莫日根英雄业绩和传授农耕猎技艺的;有反映婚姻爱情生活和孤儿
寡母悲惨遭遇的,等等。说唱乌钦讲究声音洪亮,口龄伶俐,吐字清楚,声情并茂,富有风
趣。乌钦传统作品主要有《绰凯莫日根》、《巴尔达奇》、《文沁宝》、《雅里西翁》、《
甘吉善》、《送夫从军》、《流放记》、《诉状》、《巡察额尔古纳·格尔必其河流域》、
《蝴蝶花的荷包》、《四季赞》、《去海拉尔的路上》、《捕鱼》、《兵营之歌》、《母亲
的教诲》、《少郎和岱夫》、《西小姐》、《四季怀念家乡》、《莫日根与狐狸》、《阿伦
河传奇》、《东屯的阿其玛》、《小兔求饶》、《戒色》、《戒酒》、《戒气》、《德莫日
根》、《赴甘珠尔庙会》、《在齐齐哈尔城看戏》和《开山的钥匙》等。还有用汉语说唱汉
语古典名著和说唱作品的,其中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聊斋》、《隋唐演义》、《响马传》、《东汉》、《西汉》、《薛仁贵征东》、《薛刚反
唐》和《包公案》等。
乌钦音乐比较丰富,经常使用的曲调有[德莫日根]、[少郎和岱夫]、[狍子的故事]、
[四季歌]、[口迪哥哥]、[我的苦难]、[雅里西翁]、[乌钦头曲]、[三国故事乌
钦]、[向牡丹花诉说]、[去海拉尔的路上]、[婚礼宴会上]、[伐木]、[甘古善]、
[阿伦河传奇]和[放排谣]等。乌钦音乐表现力很强,唱词与音乐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既能叙事,又能抒发情感。乌钦音乐由序曲、正文和尾声组成。曲目分为大、中、小型三种。
在曲调运用上,“大体上可分三种类型,即小曲小段型;长篇叙事歌型;吟诵陈述型。”乌
钦音乐曲体结构,“既不是曲牌联缀法,也不是板眼变化法,是一律以曲调的变化和发展来
表达和演唱的方法”。(以上两段引文,均引自毕力杨·士清《达斡尔族乌钦形式初探》一文)。
一般是专曲专用,不能相互混用,但乌钦歌手可根据说唱故事的内容和人物性格的描述加以
变化。吟诵陈述型,是乌钦形式的主体部分。演唱时,要服从达斡尔族语言的特征;要服从
声调的起伏、长短、高低、强弱和故事情节张弛跌宕的需要;要突出乌钦曲调的叙事特征和
民族风格。说唱艺人在唱序曲和尾声时,常用民歌曲调。乌钦音乐节拍常用的是二拍、四拍,
有时也用三拍。乌钦曲调有时只用一个骨干谱演唱,曲调旋律可略有变化,以适应唱词的变
化。变化多半是节奏的增长和乐句的长短,但旋律本质不变。说唱正文时,主要运用叙事曲
调演唱故事。乌钦的语言运用和曲调配合是和谐的,一般演唱要声调平缓各诉,通过演唱技
巧体现民族风格,增强感染力。许多歌手都各有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