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邮 票

  邮票行用沿革 黑龙江地区使用的邮票,在清代贴用国家邮政邮票,在民国时期贴用中 华邮政邮票。20世纪初到20年代,俄国在黑龙江地区建立的“客邮”,使用俄国邮票或加盖 俄文“KИTAЙ”(中国)字样的俄国邮票。1920年春季以后,由于苏俄邮票供应缺乏,哈尔 滨地区“客邮”邮票一部分来源于苏俄东西伯利亚和苏俄海滨省及中国关内各“客邮”局。 1920年10月,苏俄“客邮”由于邮票缺乏,哈尔滨的苏俄邮局曾用苏俄低值邮票作为底票, 就地加盖,分发使用,时间仅1个月左右。
    1927年,当时吉黑地区的流通货币哈大洋价格不稳,中华邮政特发行一种限在吉黑地区 贴用的邮票。其中:
    当年3月18日,发行吉黑普1北京二版帆船“限吉黑贴用”邮票一套20枚。楷体,全部黑 字,机盖,加盖厂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各枚颜色为:(1)1/2分(灰棕);(2)1分(桔黄 );(3)1分(紫);(4)2分(草绿);(5)3分(蓝绿);(6)4分(橄绿);(7)5 分(玫紫);(8)6分(红);(9)7分(紫);(10)8分(桔红);(11)10分(深蓝) ;(12)13分(棕);(13)15分(深蓝);(14)16分(橄绿);(15)20分(棕红); (16)30分(紫棕);(17)50分(绿);(18)1元(褐);(19)2元(棕);(20)5元 (蓝、紫)。
    1928年3月1日,发行吉黑纪1陆海军大元帅就职纪念“吉黑贴用”邮票一套4枚。楷体字 ,机盖,加盖厂北平财政部印刷局,发售至1928年9月底止。(1)红字1分(桔黄);(2) 红字4分(橄绿);(3)红字10分(深蓝);(4)黄字1元(红)。
    1929年4月1日,发行吉黑纪2国民政府统一纪念“吉黑贴用”邮票一套4枚。楷体,全部 红字,机盖,加盖厂北平财政部印刷局。(1)1分(桔黄);(2)4分(橄绿);(3)10分 (深黄);(4)1元(红)。
    1929年5月30日,发行吉黑纪3孙总理国葬纪念“吉黑贴用”邮票一套4枚。楷体,全部黑 字,机盖,加盖厂北平财政部印刷局。(1)1分(桔黄);(2)4分(橄绿);(3)10分( 深蓝);(4)1元(红)。东北沦陷时期,1932年7月——1945年8月,黑龙江地区使用伪满 邮政邮票。
    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地区兴山于1945年11月——1946年2月曾使用国民党政府邮政总 局长春办事处(以下简称国民党长春办事处)在伪满张景惠题字邮票上加盖“中华邮政东北 暂用”邮票。1946年2——4月,哈尔滨邮政局曾使用北平在华北新民版孙中山像邮票上加盖 “限东北贴用”改值邮票。
    在此期间,直至1946年11月22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统一发行邮票之前,为恢复通邮,西 满邮电管理局曾发行过邮票,黑龙江地区部分邮局发行过地方加盖邮票。
    建国后,黑龙江地区曾使用东北邮电管理总局于1950年1月在沈阳发行并全国通用的天安 门图案加印“东北贴用”邮票9枚(即普东1),邮电部东北邮电总分局于1950年5——8月发 行的天安门图加印“东北贴用”邮票3枚,邮电部东北邮电管理局于1950年9月——1951年4月 发行的天安门图加印“东北贴用”邮票10枚(即普东2)。面值均为东北币。
    自1951年5月1日起,黑龙江地区停售东北币面值邮票,统一使用人民币面值邮票。
    黑龙江地区地方加盖邮票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地区人民政权建立前后曾发行由地方 邮局加盖、在邮局窗口出售、供邮件贴用的邮票,其中包括维持会期间由邮局发行的加盖邮 票、国民党长春办事处发行的加盖邮票和人民政权建立后发行的地方加盖邮票(即解放区邮 票)。由于当时处于战争年代,法制和邮政制度不健全,少数邮商和投机者与邮局个别人员 内外勾结,趁机炮制了大量的伪造“地方加盖邮票”,造成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美国阿伦 德·克尔(AIIenD·Kerr)编的《满洲地方加盖邮票目录》中,涉及黑龙江地区60多个市县 、120多处邮政局(所),约340多套、1900多枚,经过研究证实,其中绝大部分为伪造的地 方加盖邮票。
    经认定,属于国民党长春办事处批准加盖的有以下两套:
    第一套:哈尔滨一次加盖“中华民国”普通邮票一套4枚。哈尔滨邮政管理局(即哈尔滨 市邮政局)于1946年2月6日根据国民党长春办事处文电精神加盖,底票为伪满邮票通邮2角、 3角、5角、1元4种,共加印70万枚,加印隶体红字“中华民国”字样。加盖厂哈尔滨东记印 刷所。
    第二套:哈尔滨二次加盖“中华民国”普通邮票。哈尔滨邮政管理局因库存缺少5分邮票 ,于1946年3月下旬经国民党长春办事处批准,使用伪满邮票四版通邮5分、2角、5角、五版 普通3角等4枚,加盖隶体黑字“中华民国”字样,共加印100万枚。加盖厂哈尔滨东记印刷所 。
    经认定,属于解放区地方加盖者有以下8套:
    第一套:北安加盖“中华邮政”改值邮票一套2枚。1946年2月,黑龙江省会邮政局在伪 满四版普通邮票上加盖“中华邮政暂作×圆”字样。楷体、黑字、手盖。(1)2分暂作1元; (2)12分暂作5元。
    第二套:佳木斯加盖“中华邮政”改值邮票一套2枚。1946年2月左右,佳木斯邮政局在 伪满四版通邮4分邮票上加盖“中华邮政暂作壹圆”和“1.00”字样一套2枚,在四版通邮7 分上加盖“中华邮政暂作贰圆”和“2.00”字样。
    第三套:黑河加盖“中华暂用”改值邮票一套6枚。1946年4月,黑河邮政局在伪满邮票 上加盖“中华暂用”字样。隶体、胶戳、手盖,“中华暂用”紫字,面值黑字。(1)四版普 通2分改作2角;(2)五版通邮5分改作5角;(3)五版普通2角改作2元;(4)五版普通3角 改作3元;(5)四版普通5角改作5元;(6)五版普通1元改作10元。
    第四套:哈尔滨加盖“光复周年纪念”改值邮票一套4枚。1946年8月15日,哈尔滨邮政 局在伪满邮票上加盖“光复周年纪念”字样。胶版、机盖、全部黑字,哈尔滨东记印刷所承 盖。(1)三版通邮2分改作5角;(2)四版通邮13分改作1元;(3)五版普通3角改作2元; (4)五版普通1元改作4元。
    第五套:绥宁“东北光复八一五周纪(绥邮)暂作伍圆”邮票。1946年8月15日,绥宁邮 政管理局为纪念东北光复一周年发行加盖改值邮票1枚。在伪满五版普通6分邮票上加盖隶体 紫红字“东北光复八一五周纪(绥邮)暂作伍圆”字样。
    第六套:哈尔滨加盖“胜利纪念”邮票。1946年9月2日,哈尔滨邮政局为纪念日本投降 一周年,在华北新民版孙中山像中华邮政原盖“限东北贴用”改值邮票上加盖“胜利纪念” 字样改值邮票一套4枚。胶版、机盖,改作面值一律用黑字,“胜利纪念”分绿字和红字两种 。哈尔滨东记印刷所承盖。(1)绿字5元改作5角;(2)红字10元改作1元;(3)绿字20元 改作2元;(4)红字50元改作4元。
    第七套:双城加盖“胜利纪念”邮票。1946年9月2日,双城邮政局在华北新民版孙中山 像中华邮政原盖“限东北贴用”改值邮票上加盖“胜利纪念”字样改值邮票一套4枚。(1) 绿字,5元(红)(括号内的文字为用于加盖邮票的底票颜色或新发行邮票的颜色。)改作黑字 5角;(2)红字,10元(灰绿)改作黑字1元;(3)绿字,20元(紫)改作黑字2元;(4) 红字,50元(绿)改作黑字4元。
    第八套:哈尔滨加盖“双十纪念”邮票。1946年10月10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哈尔滨办 事处和哈尔滨邮政局,在华北新民版孙中山像中华邮政原盖“限东北贴用”改值邮票上加盖 “双十纪念”字样邮票一套4枚。铅字机盖。(1)绿字,5元改作5角;(2)红字,10元改作 1元;(3)绿字,20元改作2元;(4)绿字,50元改作4元。面值一律黑字。
    西满区邮票 西满邮电管理局于1946年4月由郑家屯迁入齐齐哈尔市后,于同年6——8月 间,先后发行两套邮票。
    第一套:中国地形图邮票一套2枚。图案为中国地形图,地形图上印有“独立、和平、民 主”6字。平版,白纸,图幅201/2×211/2毫米,点线齿。(1)5角(淡蓝);(2)1元( 红)。东北币。
    第二套:1946年8月15日,在原中国地形图邮票上加盖“纪念八一五”字样。铅字机盖。 (1)红字,5角(淡蓝);(2)绿字,1元(红)。东北币。
    东北人民邮政邮票 1946年10月9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在哈尔滨成立后,为了便于各地恢 复通邮,首先统一东北解放区邮资,规定平信每重20克或其零数2元,单挂号8元,回执费13 元,并当即筹印邮票。1946年11月22日——1947年2月,第一版毛泽东像普通邮票正式发行, 为东北人民邮政第一套普通邮票,全套4枚。此后,随东北区邮资的调整,又先后发行三版毛 泽东像普通邮票,五次在毛泽东像普通邮票上加盖改值。其中:1947年3月,东北区调整邮资 ,平信改为10元,挂号20元,回执费40元,同年4月,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发行第一次加盖改值 邮票,胶版,机盖于第一版毛泽东像邮票上,全套8枚;8月,发行第二次加盖改值邮票,加 盖于第一版毛泽东像邮票上,全套6枚;10月5日,发行第二版毛泽东像邮票,共10枚;11月 ,东北区再次调整邮资,平信改为30元,挂号60元,回执费60元,同时调整包裹邮资,每公 斤单纯费增加1倍,1948年7月,东北区平信邮资调整为100元,挂号200元,回执费200元,并 调整国内包裹资费,东北邮电管理总局与此同时发行第三次加盖改值邮票,最高面值为300元 ;同年8月,发行毛泽东像邮票(第四版),全套2枚;9月10日,平信改为东北币500元,挂 号1000元,回执费1000元,东北邮电管理总局于10月发行第四次加盖改值邮票,盖于三、四 版毛泽东像邮票上,全套3枚;11月,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发行第五次加盖改值邮票。
    其间,东北邮电管理总局还先后发行了20套纪念邮票。其中:1946年12月12日,东北邮 电管理总局发行“双十二”西安事变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4枚,为东北人民邮政发行的第一套 纪念邮票。同年5月30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发行“五卅”运动二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7枚 ;同时发行小全张1枚,是全国解放区邮票中的第一枚小全张。1948年12月5日,东北邮电管 理总局由哈尔滨迁往沈阳。
    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在哈尔滨期间,从1946年11月22日发行第一套毛泽东像普通邮票起, 至1948年11月第五次加盖改值邮票止,共发行毛泽东像普通邮票20枚,加盖改值邮票27枚, 纪念邮票包括邮票共20套63枚。除“毛泽东像邮票(第一版)”分有齿和无齿外,其他邮票 均为有齿票,社会上流传的各种无齿票均属未正式发行票。
    首日封、纪念封 1982年9月10日,黑龙江省邮票公司首次发行T79益鸟首日封。同年11 月16日,省邮票公司为纪念黑龙江省集邮协会成立,发行纪念封两枚,一枚为驿使图(下图 左上),一枚为金龙图(下图左下);同时发行以梅兰芳舞台艺术和陈雷题字为图案的纪念 卡一枚(右上为纪念卡正面,右下为纪念卡反面)。1984年8月12日,为纪念黑龙江省暨哈尔 滨市集邮展览,发行绘有天鹅图的纪念封1枚。1985年1月15日,发行乙丑年迎春纪念封两枚 。到1985年底,黑龙江省邮票公司共发行首日封17枚,纪念封8枚。
    明信片 1959年10月,省邮电管理局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发行无邮资美 术明信片1套10枚,为黑龙江省邮政部门正式发行的第1套无邮资邮政美术明信片。1978年, 发行黑龙江风光明信片1套。此后至1985年,先后发行的美术明信片有:儿童铁路题材1套, 冰灯(冰雕)题材5套,松花江江畔风光题材1套,哈尔滨建筑艺术题材3套。此外,1983—— 1984年发行西厢记极限明信片(极限明信片也称相似明信片,即画面与邮票图样相似的明信片 。)1枚;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集邮展览,发行防洪纪念塔和 天鹅雕塑明信片各1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