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 王守君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集中阐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这是他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充分体现和科学概括,也是十三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的真实写照。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过程中,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妥善处理国际国内的复杂问题,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这期间,江泽民同志就国防和军队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报告和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与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一脉相承,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学习江泽民同志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粗浅认识:
一、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系统回答和解决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和怎样建设军队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打得赢”、“不变质”
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中,对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性思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生动体现和展开。这一思想,既坚持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系统地回答和解决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和怎样建设军队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一个新的理论成果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刻历史背景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标志,是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是创新的理论,就是因为这一理论是在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的历史背景下,根据新的实践、新的情况,提出了反映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党和国家工作的新思路,提出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新方略。我们说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创新的理论,也应该从这一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所解决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上去理解和把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只有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坚持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探索,才能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的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在江泽民同志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有两个情况特别值得重视:一个是世界军事变革对军事斗争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另一个是国内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军队建设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如何应对这两个新情况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是江泽民同志思考国防和军队建设最为关注的。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虽然是时代的主题,但战争危险依然存在。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场新军事革命蓬勃兴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军事技术形态出现又一轮“时代差”。世界军事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新的严重失衡。失衡就可能导致战争,世界范围的局部冲突不可避免。上世纪90年代先后发生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都表明,高技术化已成为现代战争越来越鲜明的特征。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进行中远程打击,已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从发展趋势看,信息化战争逐步取代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基本保证。面对世界军事变革的新情况、新发展、新趋势,如何加强对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学习和研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努力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在江泽民同志的治军方略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内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我军从未遇到过的新情况。从过去比较封闭的状态转向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军队建设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全新的极其深刻的变化。如何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在继承我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在江泽民同志的治军方略中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江泽民同志对这两个情况十分关注。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接见军事科学院干部时的讲话中,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好两个课题的研究,一是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仗怎么打的问题,二是研究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怎么治的问题,并指出:“这两大课题研究透了,我们对现代国防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对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对新形势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就会大大深化。”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这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新形势下军队建设最为关注的两个重大课题。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使命,是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这两篇重要讲话,虽然分别是从军事科研、加强和改进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角度讲的,但都是江泽民同志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对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的战略性思考,仗怎么打?要立足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要打得赢;军怎么治?要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要不变质。所以,我理解,“打得赢”、“不变质”,是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江泽民同志对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和怎样建设军队这一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高度凝炼和概括。江泽民同志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都是源于这一核心问题,并紧紧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二、围绕“打得赢”、“不变质”这一核心内容。江泽民同志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为了“打得赢”、“不变质”,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这一战略方针的提出,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目标和任务,抓住了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正确解决了我军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方向问题。围绕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制定和贯彻,我军建设实行了许多重大调整和改革。例如,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把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摆在提高军事实力的突出位置,增强我军打赢高技术战争的物质基础;进行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注重质量建设,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实行科技练兵,加强战法研究和训法改革,推动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军队建设要以国家经济建设为依托,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逐步走向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在加强军队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努力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作战思想,搞清楚未来我军可能打什么样的仗,未来的仗怎么打这两个基本问题,等等。
为了“打得赢”、“不变质”,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从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确保党的执正地位的巩固、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明确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对毛主席确定的这个建军的根本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的怀疑、犹豫和干扰。军队要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政治上掌握军队”。因此,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注重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确保官兵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要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的影响,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指挥。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坚持“思想理论武装”和“高科技知识武装”相统一,注重全面提高官兵素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键是保证枪杆子要掌握在忠于党的人手里。因此,江泽民同志提出选拔使用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十分重视在政治上严格把关。要按照政治素质强、业务精、作风好、年轻化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把院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培养和选拔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治军、建军的一个战略举措纳入军队建设规划,等等。
为了“打得赢”、“不变质”,江泽民同志还在军队建设的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作。例如,为把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加以具体化,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军队建设的总要求;适应国家分三个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本世纪中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体思路;制定和颁发《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提出全面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基层建设要求,使我军基层建设指导思想实现了一个飞跃;建立三军联勤的保障体制,我军后勤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果断决策成立总装备部,加强武器装备的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发展武器装备;坚决停止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一切经商活动,为军队建设卸了一个大包袱,消除了很多隐患,维护了军队的良好形象;坚持从严治军、依法治军,颁布各项军事法规,实行严格科学的正规管理;在全军开展探索新形势下治军特点和规律的活动,提出在军队建设和军队工作中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七大关系,即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关系,军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常备军与国防后备力量的关系,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以及学习外军有益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的关系,等等。
三、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鲜明特征是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如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一样,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鲜明特征,是立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军事理论源于军事实践,总是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在我们的前面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今后的路具体怎么走,要靠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去继续探索,要靠我们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始终关注世界形势特别是军事形势发展变化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始终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一思想武器,研究和回答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并对新的实践、新的发展及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理论指导。江泽民同志对加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生动体现。我们一定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认真系统地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并运用这一强大思想武器研究和解决军队改革和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把我军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