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气象

气象



  【天气测报】 2005年,佳木斯市气象局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气象测报工作,不断增强三江地区气象灾害预警能力。针对 5月下旬阵性天气增多,气象灾害频发的情况,市气象局未雨绸缪。从6月6日开始实行全市24小时汛期值班、守班制度;针对宁安市沙兰镇突发山洪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和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根据省气象局紧急会议精神,市气象局召开了有各县(市)气象局正、副局长参加的全体职工大会,会议要求全体气象工作人员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各县(市)气象局尽快恢复乡镇雨量网,落实各乡镇雨量点的联系人和乡镇气象助理;加强汛期值班工作,值班人员配备手持座机,保证通讯畅通;遇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实行多级会商,市局业务科室随时和省局及县局保持热线联系,一把手坚持一线指挥,县级预报员24小时坚守岗位;加强各局站之间的联络,及时了解上下游出现的情况;短时降水超过20毫米,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市气象台加强天气会商,保证雷达24小时开机,全天观测,半小时进行一次记录,将雷达资料传到所属各县(市)局,实现雷达资料的共享;充分发挥人工增雨防雹火箭的作用,加强人工防雹工作;多种渠道收集并及时上报灾情,为各县(市)配备 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用于灾情采集;各局站及时与地质、水文部门沟通,共同防御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并且注重农垦、林业部门信息的采集和共享。
  【雷达预警】 市气象局利用局域网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汛期预报警报、短时临近预报和提高雷达值机人员业务能力问题,专门研究了雷达值机预警问题,要求出现强对流天气随时进行观测并及时预警,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切实发挥新一代天气雷达在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的作用。气象台、专业气象台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实行全天候观测预警,汛期先后向所辖县(市)及双鸭山、鹤岗、七台河、伊春、依兰、林口、方正等周边地 (市)、县发布雷达预警200余次。其中6月18日17时和17时 20分左右,雷达分别捕捉到宝清方向和勃利方向的强回波,值班人员及时通知了双鸭山市气象局和七台河市气象局。为更好发挥雷达作用,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雷达效益。同时,经省气象局同意,召开了新一代天气雷达警戒区协调会议,邀请雷达警戒区范围内的鹤岗、双鸭山、伊春、七台河等地(市)气象局及农垦、森工等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充分发挥佳木斯新一代天气雷达作用和如何共同防御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等问题。会上,市气象局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的运行情况及警戒范围,制作了防护区域图。会后,举办了雷达防护区域内各地(市)局雷达知识培训班,取得好效果。为充分发挥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效益,使雷达覆盖区域的所有局站能共享实时雷达资料,市气象台研制了“雷达基数据共享系统”,该系统于 6月15日在全省各地(市)投入运行,实现了雷达资料的共享。省气象局对该系统的研制给予很高评价,市气象局年轻预报员楚志刚在全省雷达拼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在三江地区已形成共同防御气象灾害的预警体系。
  【雨量网建设】 为及时掌握降水情况,防止突发强降水造成灾害,市气象局起草了《关于加强乡镇雨量网建设的通知》,以市政府内部明传电报发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要求各县(市)、区在较短时间完成雨量网建设,特别是要在水库等重要水利枢纽设置雨量点,设有专人观测和维护,遇有强降水及时收集雨量并报当地气象部门,气象部门汇总后报当地政府和有关领导。通过加强雨量网建设,全市乡镇雨量点已由原来的53个增加到93个。7月14日~20日,对各县 (市)局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进行了检查,针对检查情况,市气象局再次强调各县(市)局要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严格值守班制度,不出事故、不出纰漏;气象台要不惜任何代价,不厌其烦做好周边雷达预警服务工作。
  【气象服务】 把决策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点,加强对以农业和农村为重点的决策服务工作,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领导提供长、中、短期及各类气象预报和情报。为方便群众假日出行和广大高考考生服务,及时发布了“五一”黄金周、高考期间和“十一”黄金周天气预报。针对入春以来全市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造成严重内涝,影响春播生产的情况,市气象局及时向政府及主管领导报送预报和情报,同时要求所属各县(市)气象局要加强天气测报工作,针对特殊天气做好春耕生产气象服务。同时,加强市县两级气象业务人员培训,举办了网络知识和雷达资料应用培训班,通过培训,各县(市)气象局都能同步分析雷达回波资料,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明显增强,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水平。完成了全市所有局站的自动站建设并投入试运行、闪电定位系统投入使用,佳木斯基准站迁址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佳木斯市气象事业“十一五”规划已经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