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胡路区
让胡路区
让胡路区
1990年,让胡路区全区年末总户数58 272户,总人口数211 077人。其中:城市户数49 268户,人口数175 980人;自产粮户数3 818户,人口数11 933人;农村非农业户数85户,人口数254人;农牧场户数31户,人口数65人;农村菜农户数2 679户,人口数11 537人;农村粮农户数2 391户,人口数11 121人;持证人口数187人。区党政领导人为:中共让胡路区委员会书记张留松,副书记毛林健、周德奎。区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珠松,副主任盛茂林、刘庆、李永康。区政府区长毛林健,副区长金印桥、李永库、李福德、刘青山。政协让胡路区第二届委员会主席李生太,副主席陶永德、王秉华、陈陶。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严家富,副书记董谦。区检察院检察长张维信。区法院院长田庆芝。
【农副业生产】 1990年,让胡路区把发展农业作为经济工作的基础,认真贯彻科技兴农方针,落实发展农业的优惠政策,并重新制定了《农村耕地管理及培肥实施方案》、《科技兴农实施方案》等地方法规。全年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粮食总产实现 729万公斤,完成年计划的167.2%,比1989年增长108.3%;交售商品粮82万公斤,完成年计划的256.3%;比1989年增长153.1%。蔬菜总产量 1 648.1万公斤,完成年计划的127.4%,比1989年增长27.02%;交售商品菜 646万公斤,完成年计划的126.9%,比1989年下降26.7%。生猪发展到8 800头,比1989年增长7.71%;产肉387 000公斤,比1989年增长 22.5%。其它,如牛、羊、家禽、鱼等也都得到较大发展。庭院经济总收入实现1 048.5万元,比1989年增长10.3%;庭院经济户发展到 2 840户,比1989年增长59.3%。农村总收入实现3 043万元,比1989年增长4.9%;农民人均收入 905元,比1989年增长11%。
【地方工业稳步发展】 1990年,让胡路区确定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靠提高企业素质,靠科技投入,靠挖潜改造,靠严密的规章制度,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稳步发展地方工业。全年新投入资金总额4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5%,比1989年增长 31.4%。产出产品27种,完成年计划的135%。皮鞋等5种主要产品产量全部完成了年初计划。实现产值495.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61.4%,比1989年增长43.2%。实现利润224 000元,完成年计划的165.9%,比1989年增长51.4%。上缴利润92 000元,完成年计划的173.6%,比1989年增长61.4%。
【乡镇企业】 1990年,让胡路区乡镇企业全年投入资金总额35万元, 比1989年下降80%。产品品种达16种,完成年计划的123%,比1989年增长23%。主要产品产量:纸板1 452吨,针织品12 816件,油毡纸15 077卷,防水涂料1 001.8吨,线路金具144 000件,奶粉 802吨,聚丙烯874吨。实现产值5 260.3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0.6%,比1989年增长22.3%。实现利润50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2.4%,比1989年增长54%。上缴利润5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5.9%,比1989年下降43%。减亏2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20%,比1989年增加22万元。
【城乡市场繁荣,物价稳定】 1990年,让胡路区充分发挥国营商业主渠道作用,认真执行 “383工程”实施方案,对提价申报制度进行了重新规定,对国营集体企业出租柜台实行了统一定价,对集贸市场实行明码标价。全年全区商业企业让利商品 243种,让利金额达17.3万元。积极组织货源,保障有效供给。商品购进总额实现 5 42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9.2%,比1989年增长55.2%;商品纯销售额实现 5 71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29.8%,比1989年增长18.4%;实现利润15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26.7%,比1989年增长15.5%;上缴利税 29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48%,比1989年增长 30.4%。在整顿工农贸市场秩序中,修定并完善了工农贸市场的管理办法,重点整顿了让胡路工农贸市场和乘风、庆新、龙岗、喇嘛甸镇、站前等 7处市场的经营和治安秩序。对强买强卖,哄抬物价,欺行霸市的 400余名个体商贩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取缔无证商贩300余人次,销毁伪劣商品30余种,取缔四医院门前自然网点1个,查处刑事案件 6起,治安案件15起。同时,强化商业企业内部管理,完善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租赁承包责任制,推行目标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让胡路商场全年 9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创建场以来的最好水平,实现商品销售额3 300万元,利润115万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25.2%和28.3%。在1990年市经委组织的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检查验收中,被评为全面质量管理二级合格企业,夺得全市商业企业的桂冠。
【城乡建设和管理】 1990年,让胡路区根据全市总体规划,继续完善小区和重点地段、中心街路的规划。改造了西泽路、西灵路、西杨路的个体临时建筑 122家,重新规划了西泰路、让林路2个商业区,规划面积11 040平方米。兴建了1栋3个单元的住宅楼,总面积2 448平方米。并投资20万元,为庆新、红卫星等 2个街道办事处修建了办公楼。对不符合规划要求或未办理建筑许可证的各种临时性建筑进行了清理整顿,先后拆除乘风、让胡路等地违章建筑37户,面积1 321平方米。拆迁43家,建筑面积1 678平方米。在城市管理上,全区多次协调各企事业单位分地段进行综合治理,对本地区市容“脏、乱、差”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治。1990年,为迎接黑龙江省25城市卫生竞赛,全国 434城市卫生检查、黑龙江省双文明检查验收和全市“卫生杯”竞赛活动,对全区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进行了 4次大的治理整顿,更换果皮箱50个,旗幌102个,不合格牌匾147块,督促硬化场地81家 3万多平方米。经检查验收让胡路区被评为省卫生文明区。在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上,新建垃圾场2个,维修垃圾场4个,修建喇嘛甸镇乡村道路6.5公里,维修污水排放口1个,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上级要求标准。
增建银浪村烟尘控制区1.53平方公里,完成年计划的153%。建噪声控制达标路1条2.5平方公里(四医院至庆虹桥),完成年计划的100%。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为 99%,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0%。
【喇嘛甸镇】 1990年,全镇总户数8 713户,总人口数34 615人。其中乡村户数4 704户(农业户数 4 695户),乡村人口数19 720人(农业人口数19 689人)。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39个村民小组。全年农村社会总产值8 618万元,比1989年增长38.8%。
喇嘛甸镇全年坚持“服务城市、富裕农村、向城乡一体化迈进”的原则。并在抓好种植、养殖业的同时,坚持“集体、企业两手抓,镇、村、联户、个体四个轮子一齐转,工、商、运、建、服一齐上”的方针,促进了全镇经济建设和其它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镇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28万亩。粮豆播种面积2.73万亩,比1989年增长2.4%;粮豆平均亩产 267公斤,比1989年增长103.8%;粮豆总产7 290吨,比1989年增长108.2%,上交商品粮820吨。蔬菜播种面积1.12万亩,比1989年增长1.1%;蔬菜平均亩产1 478公斤,比1989年增长25.7%;蔬菜总产1.65吨,比1989年增长 27%,上交商品菜6 460吨。1990年,全镇大牲畜年末存栏总头数8 135头,肉类总产量 590吨。全镇乡镇企业总数达23家(镇办企业11家,村办企业12家)。农民户办和联办企业发展到 137个。全镇共计从事工、商、运、建、服的劳动力3 720人,占全镇总劳动力的55%。还有 187户经营商业和饮食服务业的个体户。以钻井公司、乳品厂、化工厂、纸板厂、油毡纸厂为主体的乡镇企业,正在全镇发挥其经济“龙头”作用。喇嘛甸农民钻井公司已拥有 7个钻井队,拥有固定资产3 200万元,全年创产值2 385万元。乳品厂生产的“油花”牌奶粉,已达到特级奶粉标准,全年产奶粉800吨,创产值560万元。
1990年,喇嘛甸镇农业生产登上新台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生产先进单位。日益发展的乡镇企业已成为加速商品生产、振兴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年末全镇人均收入达905.5元,比1989年增加90元,增长11.1%。